華夏文化發源,西安

作者: yeah1994

導讀7月25日 西安 晴大雁塔離建築科技大學較近,我們首先去大雁塔。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內,我們聽說過大雁塔卻不知大慈恩寺。其實大慈恩寺始建年代比大雁塔要早。不過原寺院毀於戰火,而塔卻屹立不倒。 大慈恩寺可追溯到隋唐。唐太宗時,太子李治為母親文德皇後追薦冥福,重修寺院,取名“慈恩”。現在看到的寺院,只是唐代寺院的一部分,建築物多是現代重修的。� ...

7月25日 西安 晴大雁塔離建築科技大學較近,我們首先去大雁塔。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內,我們聽說過大雁塔卻不知大慈恩寺。其實大慈恩寺始建年代比大雁塔要早。不過原寺院毀於戰火,而塔卻屹立不倒。

大慈恩寺可追溯到隋唐。唐太宗時,太子李治為母親文德皇後追薦冥福,重修寺院,取名“慈恩”。現在看到的寺院,只是唐代寺院的一部分,建築物多是現代重修的。建築外觀表現唐風,大鬥拱,出檐深遠,色彩樸素。也許經過歷代重修吧,細部上居然有明清特征的雕梁畫棟。寺院布局典型中軸對稱,兩邊鐘、鼓樓,接下來是一系列的進廳、合院。盡端(北)就是大雁塔了。

高宗李治興建大雁塔有一個很出名的典故。唐代高僧陳煒法號玄奘,為求佛學精髓,決心去天竺取經。當時,唐初定中原,河西走廊受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威脅,朝庭暫采用閉關政策,阻止玄奘西行。玄奘到達瓜州(安西)時,瓜州刺史收到捉拿玄奘的公文。幸而刺史崇信佛教,當著玄奘面撕毀輯拿令,玄奘才得以西行。出瓜州,茫茫戈壁,路途艱險,卻阻止不了他西行決心。十八年後,玄奘終於求得真經,返回長安。此時唐朝已鞏固了西域的統治,絲稠之路暢通。高宗把玄奘迎入大慈恩寺安心譯經,並建大雁塔(玄奘設計)珍藏經典。這段歷史,就是家喻戶曉的《西游記》藍本。

大雁塔共七層,為正方形平面的樓閣式磚塔。雖說秦磚漢瓦,但在唐代,青磚仍是較為珍貴的材料,用在大雁塔上,正體現了它較高的級別。走近塔身,每層塔檐原來由青磚疊澀而成。塔內有木構樓梯,攀登至頂。我們上了六層就止步了,因為第七層正在修葺。據說第七層有舍利,看不成了。塔很高,平面上有相當大面積用於承重,塔內空間並不大。因塔檐由青磚疊澀形成,不可能出挑深遠。又因體形龐大,以致斜向觀看顯得塔身過於笨重。而正立面則非常宏偉壯觀(尤其在當時)。

唐代舉人在塔內題上自己的名字,“雁塔提名”;現在誰要亂寫,就是破壞文物了!大雁塔的名聲更在於塔底鑲嵌的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石碑。碑文是太宗為玄奘所譯佛經作的序、高宗為《序》作的紀文。從禁止玄奘西行到皇帝為其作序,可以想像高僧所作的貢獻及其德高望重。據說玄奘的譯著超過了所有佛學翻譯家的作品總和;玄奘在大慈恩寺內完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當今研究中亞歷史的珍貴資料。

大雁塔初建時僅五層(武則天重修過),也許已是唐長安城的制高點。它是隋唐長安城市形態南北軸線的南端。北端是唐大明宮含元殿。這個對應關系在現代地圖上還可以看出來。

陝西歷史博物館給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發源。

陝西省位於中國的中心,渭河從中自西向東流入黃河。渭河以北是黃土高原,再北就是塞北?渭河以南是界定中國?南北?的秦嶺。華山只是秦嶺東部幾個小山峰而已!黃土高原與秦嶺包圍的渭河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正是渭河,養育了中華民族發祥地的秦川人:一系列城市(寶雞、扶風、武功、鹹陽、西安、臨潼、渭南、華陰……)沿河而建。仰韶文化、半坡文化、龍山文化都產生於此。課堂上聽老師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沒什麼興趣,而現在自己就站在這些文化的發祥地,頓時後悔當初沒有好好了解這些知識。

西安是“絲稠之路”的起點。東方和西亞、歐洲之間隔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瑪干沙漠,所以絲路的開通對於東西文化交流以致人類文明發展都有重大意義。“秦”人,是尋求這條路的先行者,所以西人稱中國為CINA。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絲稠之路正式開通;唐代,絲路的經貿文化往來達到鼎盛。以後幾經興衰,到明朝時,水上交通發達,西域的陸路失去價值,漸漸荒廢。

宋代發明印刷術。宋以前的書籍經卷要靠手抄,手抄本難免錯漏,所以朝庭在長安國子監設立?圖書館?,將書籍內容刻成石碑保存。文人學者為求得正版真本,必親自來長安抄寫。碑林原為孔廟,唐宋政權更替的幾十年間,國子監太學內的石刻有所損壞,宋代將碑石遷到今址。以後,在各地發掘的碑石大都送入碑林保存。因此碑林是我國書法藝術的寶庫,當之無愧。

到碑林參觀的有許多日本人,他們對書法非常感興趣,願意出高價把拓品買回去。現場拓一塊碑要400元,裱好的還要貴一點。我想,石碑真品居然可以任意拓印,豈不是破壞文物?

在陳列室我們觀賞了其他石刻藝術。我特別欣賞唐太宗“昭陵六駿”浮雕仿制品,其中有兩尊幾近完好無損,形態雄健逼真。後來聽說這兩尊浮雕真品現存於費城大學博物館,我們憤怒得瞪大了眼睛。

碑林外面有些個體賣紀念品的小商店,居然也賣石碑拓品。一問,40元一張,便宜這麼多!再走幾步,4元一張也肯賣!真是哭笑不得,我趕緊買了一張黃庭堅的!我也非常喜歡米芾和祝枝山的書法。至於王羲之的,看得多了,興趣倒不如其他書法家。

從碑林去鐘樓,走在南大街上,第一次感受西安市的“城”。從地圖上看,西安市以古城為核心一圈圈向外擴,道路基本上是縱橫向的。課本上說唐長安比現在西安還大!街道更規整!地圖上短短的南大街,我們走了好久,不禁驚嘆長安之大。或許初到某地對其大小尺度把握不准,又或許被新鮮的街道吸引,我覺得西安比廣州大。西安之於北京,如南京之於上海。西安一路槐樹(西安市樹)和法國梧桐,很像南京。這四個城市,我最喜歡南京,既有人情味,又不失現代社會的高效。而且有山有水,城市構成因地制宜,這一點與西安完全不同。西安的網格規劃使它的交通處於高效,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必“建設”令人頭疼的高架路。這比起廣州好多了。廣州道路布置受地形限制,卻要容納林立的高樓,繁忙的交通,以致高架路川流不息,沒有城市廣場,樹木砍光殆盡,許多狹窄舊街道和“現代化”車道生硬地衝撞到一起??整個城市支離破碎,既缺乏人性有沒有高效。

西安碑林附近的書院門,典型的步行街區。有上海老街、南京秦淮河的味道。低矮的台階式建築,充足的陽光;足夠寬的人行道;滲入街道空間中的建築立面;行道樹;丁字路口……我們看到一個賣豆腐腦的小阪,每人叫了一碗,坐在街上吃。小阪給我們加了許多黃豆、鹹菜、香料一大堆東西,我們交口稱贊:1元錢真便宜!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在廣州巷子裡吃涼粉的模樣。

站在南大街上遠遠就看到鐘樓。鐘樓,讓人對古城聯翩浮想:

“秦中自古帝五州”。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朝最多的城市。西周、西漢、北朝的西魏、北周、隋、唐。其中漢、唐是世界頭號強國,長安名震天下,與雅典、羅馬、拜占庭並稱“世界四大古都”。如果把秦(鹹陽)、新、東漢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等政權一起算,西安有千余年全國政治中心的歷史了。10世紀後,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西安失去首都地位。盡管如此,西安仍是西北軍事重鎮。

秦建都鹹陽,在渭河北面。而阿房宮、上林宛則在渭河南面。秦鹹陽之大一定不亞於唐長安(項羽的大火燒了三個月,可想而知),可惜秦朝的暴政使鹹陽毀諸一炬。西漢朝在渭河以南、阿房宮以東建造了漢長安都城。城市規模超過鹹陽,漢高祖建造未央宮,為長安主要宮殿;其東側的鹹陽原有離宮——興樂宮改為長樂宮供太後居住。惠帝修築城牆,武帝擴建宮殿,長安建設達到極盛。未史宮和東西兩側的長樂宮、建章宮三組建築群占了全城面積一半,宮殿還不止這三群(還有北宮、桂宮、明光宮等)。顯示了封建統治的確立帶來的巨大社會進步,統治者迫切向世人眩耀國力。然而因長安在鹹陽基礎上擴建,城市布局不規則,未央宮並不居於正中。隋朝建立,仍選擇長安作為國都。楊堅在後周曾封大興公,故新都名大興城。鑒於漢長安城距渭河大近,宮室殘破,水質鹹鹵,隋文帝在舊城東南面建造新都,由高頻和宇文愷負責建設。先造宮城,次造皇城,再築羅城。功能分區明確,比漢長安有較大革新。唐代更名長安,基本沿用隋的城市布局。唐太宗為父親在長安東北建造大明宮消暑。高宗在大明宮大興土木,移居於此。原來的宮城太極宮改為西內。因此,唐長安城市重心又如漢代一樣偏於一邊。唐玄宋又擴建了興慶宮、營造了曲江名勝。長安街道雖寬,但全是土路,兩旁植槐樹,街道是一望無際的槐樹行列和夯土牆,街景不免單調;裡坊制被頑固地保留;城市運輸排水很不理想。終於釀成放棄長安東遷洛陽。

縱觀我國歷史上的兩次“分久必合”——秦統一和隋統一,都選擇了西安作為國都,這表明東周列國政權和南北朝諸政權的在較量最終由西安政權獲勝,不能不令人贊嘆西安地靈人傑!漢承秦、唐承隋又何其相似。這種繼承關系(包括繼承國都)表明中國人一承不變的恆久思想。至於東周、東漢、唐以後的東遷是合久必分歷史規律的必然結果。

走近鐘樓,我們心情很激動。因為我們正處於明清西安城的中心。西安現存的城牆是明代建築的,明清西安和現在的西安城相當接近。以鐘樓為中心,向四方放射出四條大道:東、南、西、北大街。四路延伸至城牆為城門,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分別稱“長樂、永寧(明德?)安定、安遠”門。我們拿出地圖,發現明代西安南北軸線比唐長安的大雁塔??含元殿向西偏移了;現在東西軸線又多了朝陽門-玉祥門,古城並沒有這條貫通的大道。我想,這條路是建國後修築的。現在的省府,是明代秦王府和清代“滿城”舊址。省府在鐘樓的東北,它的位置比鐘樓更加處於“城”的幾何中心。

按理說鐘樓是城中心的標志建築,型制應該很高級別。可是它的三層四角攢尖頂,比南門(永寧?明德?)低級。在西北面與之相望的鼓樓,型制也高於鐘樓——三層歇山。鐘、鼓樓的台基上放置大鐘、大鼓。古時作為警報定時之用。鐘、鼓嘍、城牆,三者就是我國“封而建之”完備制度的像征。

鐘樓-鼓樓現在被改建成一個廣場,一半下沉。水平的廣場中央造了個像盧浮宮金字塔一樣的水池金字塔。北面由一列四層的酒樓商店圍合,為了突出鐘鼓樓的天際線,這些新建築只及其一半高。立面上伸出一片片代表古風的山牆和瓦檐窗台、屋頂,不致於新舊建築衝突。

下沉廣場正在舉行促銷或拍賣之類的活動,吸引了無數人觀看。我們也過去看個究竟。忽然我感覺此情此景很熟悉,好像來過!想起來了,一年前在UIA中國建築展上看到這個廣場的模型!當時沒什麼感覺,現在覺得下沉廣場還挺迷人的,只是那幾個金字塔沒什麼意思。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