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日記——八月桂花香

作者: luluxiao

導讀D12:八月桂花香——陬市的糖誰還記得陳松仁的《八月桂花香》,羅文唱那幽怨愁緒的主題歌,好像命運所有的變遷苦難都是宿命,都能夠沉著應對的曲調。卻不料,在陬市竟聞到八月的桂花香。 “陬”,意為水邊沉積之地,陬市於是因為在沅江邊日益沉積而得名。 古時陬市,因為沅江水面在此忽然變寬變緩,船家可在此歇腳換船轉道貴州重慶等地的地理優勢,曾幾度繁華� ...

D12:八月桂花香——陬市的糖誰還記得陳松仁的《八月桂花香》,羅文唱那幽怨愁緒的主題歌,好像命運所有的變遷苦難都是宿命,都能夠沉著應對的曲調。卻不料,在陬市竟聞到八月的桂花香。

“陬”,意為水邊沉積之地,陬市於是因為在沅江邊日益沉積而得名。

古時陬市,因為沅江水面在此忽然變寬變緩,船家可在此歇腳換船轉道貴州重慶等地的地理優勢,曾幾度繁華,尤其抗戰時期,大批國民黨要員途徑這裡去重慶,少不了在這做做生意並休閑娛樂,於是商業航運煙花都旺盛起來,沈從文在《湘西散記》中特意提到桃源的“花捐”,便是煙花巷繳納的稅賦。如此一想,我們的政府也許比荷蘭更開通些,紅燈區的合法化稅收管理化也許早些?

然而今天的陬市,決難比昔。我們只能在街道與身影間尋找“小南京”曾經的蛛絲馬跡。

街道落敝凋敗,街行擦肩而過的目光中缺乏善意,大都自顧自的旁觀冷視;任何鮮艷顏色中總混雜灰塵的色調與味道,讓人歡快不起來。昔時繁華給今天留下的,大概只余骨子裡的輕視和街面上露天的茶舍,老人帶著老帽子,一杯茶泡一天的“跑孚”時光,家常與慨嘆就輕飄飄耗去了。任今天更加晦暗。

還能夠讓陬市不被遺忘的,恐怕只有桂花糖。古老的國營桂花糖廠比陬市更落魄,只有後院的私人糖廠還在正熱火朝天地生產桂花糖,腳步循著異香的線索走過去。來的正巧,桂花八月香過後,九月采摘下來一層白糖一層桂花地腌在半人高的磁缸裡,候著10月到來年三月桂花糖的生產期。老工人們基本在完全手工狀態下制作桂花糖,炒糖炒餡,冰糖、包餡、抽條、上麻,幾道工序下來,桂花糖就出爐了。最妙的一道工序要算抽條,抽條,顧名思義就是把100多斤在涼水池裡冰到正好溫度的糖在案板上攤平,裹進桂花糖餡做成一個160多斤的大糖包,幾個工人吆喝著抱到火爐邊溫熱地烤,讓這大糖包微軟不化,工人手上游刃有余地使著勁兒,抽出一條不寬不窄的糖條,裡面包裹著流香的桂花餡。案板那頭,另一個工人有條不紊把抽出的糖條整齊碼在案板上,待冷卻後切割粘上芝麻。

抽條過程中,那工人的兩只手左擺右擺上動下動,無規律可循卻渾然天成,像是某種不可言說的手勢,又似抽像的舞蹈,動感和諧。

參觀桂花糖餡時,廠長掀開那窖藏糖餡的竹蓋子,一股異香襲來,將我淹沒醉倒。

從此後,桂花永遠帶著酒香飄在我記憶中。


精選遊記: 常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