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福建土樓游記—下阪、塔下

作者: gzmarty

導讀初六早上,開車往田螺坑。田螺坑離書洋鎮大約12公裡,村裡有四圓一方的一組土樓群,號稱“四菜一湯”,遠近聞名。到田螺坑觀景台的時候,旁邊售票處還沒開門,大家做賊心虛,輕手輕腳地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也許是這兩天土樓見得太多了,覺得“四菜一湯”並不算很好看,倒是旁邊的梯田高低起伏,有些氣勢。可惜田裡沒水,又沒陽光,拍出的片子也沒什麼神采。 ...

初六早上,開車往田螺坑。田螺坑離書洋鎮大約12公裡,村裡有四圓一方的一組土樓群,號稱“四菜一湯”,遠近聞名。到田螺坑觀景台的時候,旁邊售票處還沒開門,大家做賊心虛,輕手輕腳地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也許是這兩天土樓見得太多了,覺得“四菜一湯”並不算很好看,倒是旁邊的梯田高低起伏,有些氣勢。可惜田裡沒水,又沒陽光,拍出的片子也沒什麼神采。 “四菜一湯”中的幾座土樓各自都沒什麼名氣,所以大家沒進田螺坑,而是繼續往下阪村前進。

繞過了不知多少個山頭,最後走下一道長坡,下阪村終於無聲無息地出現在眼前。村旁一條小溪靜靜地流淌著,清澈見底,溪邊淡淡地開了幾株梅花,將村子映襯得同世外桃源一般。村裡的土樓大都破舊不堪,有幾座已經破敗,一些土樓上清楚地留著“毛主席萬歲”的字跡,令人恍如隔世。更難得的是這裡根本沒有手機信號,氣體一不小心跟大伙失散,框架費了好大勁才找回來。但多數土樓仍然住人,土樓內外搭了一些簡陋的雞舍、豬舍,雞舍門口貼有年紅,寫著“血財兩旺”,豬舍則是“快大快肥”,各有意思。還有廁所門口貼著“四季芬芳”的,貼切無比。

沿著干淨的石子路走到村尾,就到了福建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倒西歪樓”。此樓建於元朝,高達五層,三層以上的木頭柱子都是歪歪斜斜的,卻一直站得穩穩當當。據聞還沒建好就是這個樣子了,原因無從得知。框架等人爬上頂樓,發現這層樓早已不住人了,反而放了不少棺材,聽客家人的說法是棺材做得越早,人越長壽,怪不得要預備這麼多。

離開下阪村的時候,有個小伙子搭我們的便車到書洋。他的老母親從村尾一路送到村頭,千叮萬囑,依依惜別,幾乎讓我們不忍心開車。原來這人是在漳州打工的,每年只是春節回家一趟,難怪讓老母親掛肚牽腸。如今土樓裡的年青人大都在外面做事,客家人又異常勤奮,也許很多人都不常回家。但不知他們真正向往的,是繁華眩目的都市氣息,還是和睦簡樸的土樓生活?

探訪完下阪,又一次繞過重重疊疊的山頭,來到了這次旅程的最後一個小村――塔下。塔下村一樣是建在小河兩岸,地勢平坦,比下阪要熱鬧一些。村裡原汁原味的土樓不多,其他房子也沒什麼特色,整個村子看起來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寧靜動人。沿著河邊走到村子中間,見到一座頗有特色的“圍裙樓”,外牆前高後低,名叫裕德樓。大家早就餓扁了,見到門口有位大叔,急忙上前打聽吃飯的地方,想不到被邀到家裡吃飯。原來主人是位小學老師,姓張,就住在裕德樓裡。在樓裡樓外轉了一會,張老師就喊吃飯了,八個人擠到小飯廳裡,只見小桌上已經滿滿地排了幾大盆菜,比前幾天在飯店吃的豐盛多了。張老師還生怕不夠吃,不停地端菜上桌,還多煮了一鍋米飯。後來見我們實在是吃不動了,才欣慰地停了手,送了一瓶米酒過來。一桌人撐得動彈不得,又喝了兩杯熱酒,徹底解決了飽暖問題,不禁聊起敏感話題來。過氣憨厚好欺,最先被眾人追問少時情史,正支支吾吾之際,一旁的小莉倒搶先說了,笑倒一片。原來過氣初識小莉之時,有日騎了跑車去接小莉上舞廳,身上穿的卻是規規矩矩的西裝,小莉慧眼一見,暗覺此人乍看不倫不類,實則能文能武,於是為其傾倒……大家得逞之後意猶未盡,又轉而逼問氣體,哪知氣體避重就輕,兩三句就把從初遇到生子的過程說完了,不夠刺激。輪到框架,框架一時頭腦發昏,居然把一段從未披露的校園經歷供了出來,還念了兩句當年送給夢中情人的舊詩,聽得眾人興奮不已。唉,客家米酒真是害人……輪到女生發言,美女們卻強忍腹痛,一哄而散。

飯後繼續和張老師喝茶聊天,說到村裡的塔下小學,全校只有寥寥幾十個人,張老師一人兼任語文、數學、體育老師,體育課還是三個年級一起上。不過像張老師這樣教書幾十年的,記住他的人肯定有很多很多……在裕德樓前合影留念後,張老師還帶大家到村裡祠堂前看了塔下特有的石龍旗杆林。石龍旗杆都是用岩石雕成,大概有十來米高,只有在外功成名就者,才可有資格回鄉立杆。祠堂旁搭了戲台,這幾天請了戲班回來唱戲,可惜當時沒到時辰,看不到。

下午三點,告別了張老師,告別了塔下,我們也即將告別土樓之旅了。其實土樓從外面看也許封閉冷漠,樓裡的氣氛卻份外親切祥和。作為貿然來訪的外鄉人,我們總能享受土樓人的熱情好客。遺憾的是來得實在太匆忙了,只能浮光掠影地帶走幾張風光照片,卻不能攝下更多的真誠笑容……


精選遊記: 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