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感懷

作者: guotian_cn

導讀北風凜冽的寒冬,晴空日照,仍使人感到一陣暖意。我們駕車從石家莊出發,急馳在平坦的華北原野上,約一個多時辰即來到了平山縣。站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這塊土地上,遠眺四方,心曠神怡,給人一種坦然、粗獷之感。邁著穩健的步伐,上坡來到了“西柏坡紀念館”,眼前便是那高大的領袖群體塑像,展望這著這塊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的黨中央所在地,心中自然� ...

北風凜冽的寒冬,晴空日照,仍使人感到一陣暖意。我們駕車從石家莊出發,急馳在平坦的華北原野上,約一個多時辰即來到了平山縣。站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這塊土地上,遠眺四方,心曠神怡,給人一種坦然、粗獷之感。邁著穩健的步伐,上坡來到了“西柏坡紀念館”,眼前便是那高大的領袖群體塑像,展望這著這塊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的黨中央所在地,心中自然感慨萬千。歷史告訴我們,1948年初,當我軍轉入全面進攻階段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即於5月間率中央直屬機關從西北戰場東渡黃河轉戰至此。由此,西柏坡,這一原本不起眼的小地方便穎然而出,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史冊,成為1948—1949年的黨中央所在地,成為當年“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地”;我們的開國領袖們正是在此,組織和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在紀念館中,觀看著大量的照片、信電、衣物、武器等記載解放戰爭歷史的見證實物,不由得使人想到了近年來大量湧現的描寫三大戰役的紀實小說與影視劇,想到了當年領袖們在此小小指揮部內運籌帷幄而決勝於千裡之外的晝夜場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同志也在一伙年青人的陪同下在細細瀏覽,面對著戰友遺照,老人家感傷不已,一番慷慨陳詞也使得我們這些共和國同齡人受到一種感染,一股敬意油然而起。無疑,正是遼沈、淮海、平津的大決戰以及無數為建立新中國的獻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門廣場上那五星紅旗的高高飄揚。

參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董必武等一大批當年中央領導的故居,看著這片於1958年因建造大水庫遷址重建,但基本保持原樣的簡陋窄小的住房,人們的思緒便自然地聯想到了井岡山的大井小井,想到了延安的棗園楊家嶺,那室內的簡單“擺設”是何等地相似相仿,參觀者紛紛感嘆無比。曾召開諸多歷史性會議的中央機關食堂,是間簡樸平淡僅兩個教室大小的平房。我們進去觀摩,據說這些陳設仍保持著當年原樣,前面放著仿佛是臨時湊起來的三四排椅子,後面的十多排則是由一根根粗木下墊12塊磚頭組合的“凳子”。當年的開國元勛們正是在這簡陋的會場,坐在這樣的“凳子”上,召開了政治局九月會議、政治局擴大會議;也正是在這“寒磣”之地,召開了我黨歷史上著名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的號召,並發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進軍令。顯然,正是靠著共產黨人的艱苦作風,靠著一代領袖們的清貧,靠著黨和人民的相依為命,中國共產黨才率領著工農群眾邁出了黃洋界,登上了寶塔山,並由西柏坡進京“趕考”,開始書寫共和國的光輝歷史……

西柏坡,作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一個驛站,不但是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見證,更是中國人民革命歷史記載的永恆。 離開西柏坡,但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精選遊記: 石家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