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崇武古城

作者: 柳笛舞風

導讀崇武,崇尚武備之意。因其地處東南海疆要塞,三面臨海,西連陸地,夾於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座我國僅存的較完整的石頭城為明初江夏侯周德興受命為防備海盜倭寇主持興建。嘉靖年間,倭患猖獗,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屯兵於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 ...

崇武,崇尚武備之意。因其地處東南海疆要塞,三面臨海,西連陸地,夾於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近處海域遍布島嶼與礁石,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座我國僅存的較完整的石頭城為明初江夏侯周德興受命為防備海盜倭寇主持興建。嘉靖年間,倭患猖獗,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屯兵於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克敵制勝。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後,城防已失去軍事上的作用,又因長期廢棄,城牆失修倒塌。1983年,由國家撥款進行全面修復。

春日的午後,漫步在有著六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崇武,尋訪古城的點點滴滴,便一點一點地墜入深邃中。

·古城門

一路向上了年紀的人打聽,了解到城內有四個城門,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兩道城門,外加築月城,上建城樓,城門上各設烽火台一座,南城門則外加設一照牆。相傳當年倭寇炮轟城池,城內關帝廟的關雲長把青龍偃月刀一揮,炮彈被撥落在城牆旁,再一揮,炮彈射回賊船,於是船沉寇亡。我想,這就是關帝廟香火鼎盛的緣故吧。

西門的兩道城門如今依舊完好地保留下來。蔭涼的城門下擺有幾個小攤子,攤主相互拉著家常,手不忘揮動自制的撣子趕著飛過的蠅蚊。新枝、野花在城門牆頭留下春的影子,陳年古榕的須根垂下,默默感受著古城的一切。

經西門往東,而北,終到南門,城內的十字大街聯結著四個城門,太陽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在不大的城裡留下三十多座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有了這些古建築,古城的滄桑中更添幾多古樸。

·古城牆

對於崇武來說,石頭就是小城的靈魂。

周長2567米的花崗岩古城牆承載著小城的歷史,見證了小城的從前以來,把歷史的記憶一直留到了今天。

踏著石砌的台階,緩緩地走上城牆。跑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著干淨的綠。斑駁的城牆就是古城的典籍,徐徐的風吹過,翻過一頁頁史冊: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台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鬥詩篇。這裡的“崇報祠”、“元飼宮”等,都是為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

·古民居

順著城門一直向裡走,外邊的嘈雜似乎隔於城門外,老街出奇地靜。老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房子、紅磚厝、木結構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築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澱的光芒還在。

一條條小巷藏於一座座民居之間。走在狹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門終日敞著,人們不急不緩地過著悠閑的日子。

院子裡的婦女坐在裝滿帶殼海蠣的大桶,熟練地撬開蠔殼,不一會兒,腳邊的蠔殼已堆成小山。她的服飾就是被風趣稱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頭戴黃鬥笠,披著白底小碎花頭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藍色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腰間佩有銀腰鏈,下穿寬大飄逸的低腰黑褲。這種全國獨具一格的服飾在崇武不時會跑進你的視線,因為惠女們勤勞的身影隨處可見。

從逼仄的小巷走出一位老人,晃著矯健舒緩的步子。

這不禁令人猜想他們的祖上會是哪位駐守老城的官兵呢?又是屬於“百家姓,萬人丁”中的哪個支脈?

這座金城湯池,領略了歲月的浩渺,抹不去的滄桑已屬於過去,留下這老城門、老城牆、老民居,還有那一代一代延續的鄉土民風,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細細地品味。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