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福建五之刺桐泉州

作者: Parzu

導讀泉州無疑是這次旅行我最在意的地方,它也是中國我最想參觀的城市之一。原因?很簡單,那裡有我最喜歡的多元文化,那裡是中國海洋性格的代表,那裡是中華民族包容性的典型!西方人津津樂道的是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尤其是那座城市在摩爾人統治時期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的和平共處和由此產生的絢爛文化。而泉州,無疑就是東方的格拉納達,事實上,兩者比較,泉州(� ...

泉州無疑是這次旅行我最在意的地方,它也是中國我最想參觀的城市之一。原因?很簡單,那裡有我最喜歡的多元文化,那裡是中國海洋性格的代表,那裡是中華民族包容性的典型!西方人津津樂道的是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尤其是那座城市在摩爾人統治時期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的和平共處和由此產生的絢爛文化。而泉州,無疑就是東方的格拉納達,事實上,兩者比較,泉州(阿拉伯人和西方人稱之為刺桐)在我看來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雖只兩天,帶給我的感受和知識卻已經讓我已經有些不知如何落筆了。想來想去,還是按所參觀的景點的類別來略敘一番吧。一、寺:開元寺、清淨寺、天後宮和草庵。寺院代表了宗教和信仰,而宗教和信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地區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先說開元寺:這個寺院很大,同時保有中國最古老的桑樹,最高的石塔,僅存的兩個供奉五方佛的寺院之一等等中國之最,可是,它的門票才區區三塊錢。低得令人驚訝是麼?事實上,此行除了廈門的南普陀門票十元,其他福建的寺院不論大小,不論宗教派別,門票沒一個超過五塊的。原因據說是他們認為自己是宗教機構,不願沾惹太多世俗之氣,所以拒不和旅游部門合作。所以,此行所有的寺院都給我一個共同的感覺,既是寺院,也是博物館。各個寺院幾乎都有關於自己信仰、歷史、所出名人、所作貢獻的介紹,不像江南那些所謂名剎,似乎只供燒香,介紹基本僅限於建於某某年。即便燒香也有很大不同,福建的寺院燒香基本沒人管理,香火就擺在那裡,要拿自便,要給錢也自便。不像江南的寺院,有的給錢就給你敲聲鐘,有的甚至推出一根香20元,一套六根香100元的類似促銷的服務,相比之下,實在太過商業化。香火雖旺,與福建的寺院一比,卻總覺得不是滋味。我們遇見一個導游,知識之豐富實在令人驚嘆,除了介紹該寺的歷史、地理、宗教外,甚至介紹了植物學和建築學的若干理論,令我所學所感頗多,這樣的導游也是我在江南沒碰到過的。而且,她也似乎並不收錢。回到正題,開元寺的一大特色在我看來正如同泉州的特色一樣,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在這裡,你能看到橫梁上裝飾的飛天形像並非騰雲駕霧的中國式神仙,而是展開雙翅的西方式天使。在這裡,你能看到後面最古老的兩根石柱上的雕刻甚至根本就不是佛教,而是屬於印度早期的婆羅門教!

清淨寺:是中國最早的伊斯蘭教寺院,參觀的人很少,而且從寺廟裡的介紹來看,旁邊蠻大的一塊應該是在近幾年才剛被破壞掉,改建成一個法國餐廳的。很覺可惜。想想當年馬可波羅那句“阿拉伯的港口有任何一艘滿載香料、藥品和珍寶的船駛向天主教的世界,就一定有十艘在駛向中國的刺桐!”那時泉州的伊斯蘭寺院該是怎樣的人聲鼎沸呢?

天後宮:福建和台灣也許媽祖的信徒才是最多的。中國人除了對神的崇拜,對人的崇拜也由此可見一斑,因為此行除了見識了媽祖,還看到了眾多在其他省份已不多見的關帝廟。這些歷史上的真人,首先被部分底層民眾的尊敬,然後被上層人士出於需要加以美化,漸漸的擴大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漸漸的由榜樣而成為信仰。不知道國外是不是也有那麼多奉為神明的人,或者是否也已由敬佩轉為了崇拜,進而轉為了一種類似宗教的信仰。不過我知道國內這種例子實在不勝枚舉,而且並不僅僅限於古代,在這個號稱破除封建迷信的時代裡,我們依然擁有例如上層的毛澤東和下層的雷鋒。可我們忘了,毛澤東同志在關鍵的時刻把老婆扔給了他的敵人,在大權在握的時候殺害了他的戰友。我們也不知道雷鋒同志是否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這,更讓我想起一個人,一個後面會提到的人。一個沒有被推崇被神化的人。

草庵:我早知道泉州之行會同時帶給我崇敬與傷感,繁榮與孤寂的多重體會。而草庵,我也早知道將是這種矛盾情緒的縮影。摩尼教,這個從宋朝起就在中國的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宗教,這個曾經被我們定為國號的信仰,現在在全球範圍內也就只剩下伊朗和中國的兩座寺廟了。讓我感嘆的,是他們與眾不同的信仰和個性,讓我悲嘆的,是他們最終仍不容於世,功成之後便迅速被滅亡。而這種過程,似乎我們也早在歷史上見慣不慣了。稍有區別的是,通常我們殺的是一些人,而這次,我們滅的是一種信仰。草庵只是小小的一座破廟,供奉的摩尼光佛也只是一座小小的石像,雕刻簡單,沒有金身也沒有衣服,有的只是他背後像征太陽的光線和他臉上一如常人般可親的微笑。草庵的左側是一座本已廣大而且還正在翻修的佛教寺院。而這,也正是草庵能夠被保留下來的原因了。當年摩尼教(也既明教)被指為魔教,一如我們當時的文化大革命,舉國上下與信徒就抓,遇廟宇變砸。於是有人被殺了,有人屈服了。這時有個信徒,他在這座草庵旁邊蓋了一座很大的佛教寺廟,於是,人們都只當草庵只是這座佛教寺院的偏殿,居然數百年沒人發現,直到前幾年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察,才被幾個伊朗的考古學家一眼認出。有人問,“我有一片金色的葉子,可是我注定不能保有它,我要把它藏在哪裡呢?”,智者答說,“藏在樹林裡”。那麼,這個通過努力為我們保留了這唯一的一座摩尼教寺廟的人,應該是個智者了。可是,他又真的是智者麼?為何智者的結局只是如此?我想面對他當時的局面,抵抗是死,不過夠勇敢;妥協是活,可是太軟弱;像他這樣,活著,可是只怕依然痛苦吧。當他只能違心的建造佛寺,當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堅持他的信仰,也許這個時候,越智慧的人就越傷感。當我站在草庵前的時候,我一直在體會那個人當時的感受。想像他督造那巨大的佛寺時的眼神,想像他偷偷摸摸來膜拜摩尼光佛時的虔誠,想像他一個人面對著比鄰的兩座一大一小的兩座建築時的欣喜和悲傷。突然覺得個人的渺小,勇敢也罷,偷生也罷,智慧也罷,大廈將傾的時候,個人的力量又算得了什麼?悲傷的結局既已注定,個人那一點點的欣喜和悲傷又算得了什麼呢?就如同我們雖然保留了一個小小的草庵,可是那種信仰呢?它已經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

二、博物館、陵墓和故居: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靈山聖墓、李贄故居。博物館代表了歷史,墓和故居代表了創造歷史的偉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此次福建游我最想看的一件東西據說就在這個中國唯一介紹中國海洋交通史的博物館裡,可是我在館裡仔仔細細地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心情頓時有些悻悻然。不過我不是個容易絕望的人,只要這個博物館還有一個角落沒兜到,就還不至於讓我心灰意冷。博物館裡雖然沒有,不過以中國人對歷史、考古和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未必不會把這件我最想看的東西放到隔壁的伊斯蘭教收藏館裡去。果然,進得伊斯蘭教收藏館不遠,我就看見了一塊天主教的墓碑(不知道我們此舉是否會同時觸怒現在積怨頗深的聖徒們和穆斯林),雖然這個館裡連燈都沒有,昏暗非常,不過碑上大大的十字架還是明顯的可以看見,並告訴你這個伊斯蘭教收藏館裡收藏的並不僅僅是穆斯林的東西,甚至包括了他們死敵的。我不由覺得信心大增,感覺我想看的東西多半也被忽略地擺在這間沒有燈光的房間裡。房間實在太昏暗,找得我眼睛酸疼,不過終於還是被我看到了,比我想像的要大,它就靜靜地擺在那裡,沒有一個游客聚集在它的面前。他頭頂著穆斯林的蒼穹,端坐在道家的祥雲上,背後長著天使的雙翼,身上穿著佛教的袈裟,胸前掛著十字架……他就是著名的藩丞相了。他誕生的時候,十字軍的第六次東征剛剛過去,相比歐洲各種宗教派別的劇烈衝突,從文征到武鬥,當時的泉州卻是另一番景像。儒、釋、道、媽祖、印度教、婆羅門教、景教、天主教、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他們全都在這裡和平共處,共享繁華,一如這藩丞相般在同一片天空下安詳而快樂的笑著。我好像能親眼看一看那個大街上到處都是不同種族的行人,碼頭邊停泊著各類船只,不同信仰不同思想彼此和諧共處彼此交流的時代,因為單單只是想像,就已讓我心潮澎湃不已了。事實上,這個昏暗的房間帶給我的感覺要遠超過旁邊的正館,因為這裡陳列的絕不僅僅是伊斯蘭教的珍貴文物,事實上上述宗教的除了本土的儒釋道和媽祖,其他上述各派宗教的文物幾乎都有,甚至包括了一塊刻著英文的當時初露鋒芒的新教徒的墓碑,而距離它十來步的地方就是一塊刻著西班牙文的天主教徒墓碑。不知道彼時正為宗教派別之爭而互相廝殺的兩國是否知道他們的信徒在遙遠的東方過的是怎樣的快樂生活呢?

靈山聖墓:不知道是不是天氣的原因,在泉州的旅行幾乎都沒太多的游客,大雨中的靈山伊斯蘭聖墓更是如此。當年二賢受穆罕默德號召,來中國學習知識,同時傳播伊斯蘭教,如今,他們就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很想和他們說說話,可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因為我太無知而懶得理我,呵呵。

李贄故居: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個沒被神化,反而“把首迎白刃,一似斬秋風”的人了。那個也許是中國最激進的思想者,那個中國最著名的憤青,那個中國最真實最另類也最可愛的思想家了。他的思想無非一個“真”字。以真為核心,他提出了不盲目尊崇孔子,反對教條和個人崇拜。以真為核心,他提出了男女平等,晚年甚至對抗般的做了和尚卻嫖娼。在當時獨尊儒術、男尊女卑的時代,李贄同志實在“真”得大膽,“激”得可笑又可愛。可惜,他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方,或者說,他和另一個人一樣,在一個尚不容許的時代,提出了一個暫時無法實現的思想和理論。那個人的墓我本來也要去的,不過在博物館看到了他墓地的照片,荒涼落魄得遠不如現在一些鄉下大戶人家的墳墓,頓覺傷感,所以終於沒有去。他,就是俞大猷,一個因為戚繼光、施琅、鄭成功而被忽略和以往的人。此人當時提出的抗倭於海上的計策、新海軍新船設計和建設方案(英國人扭轉乾坤的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艦船設計和布陣、攻擊方法與之極為相似)、甚至海軍建制和編隊布陣理論已經如寓言中一樣,成為了現代海軍的標准。可惜,這一切在當時的中國都太過超前。他的拒敵於海外、控制海洋,戰時可保本土不受損,平日可保商賈繁榮的想法不為當時的中原大陸文化所理解;他的新海軍需要統一的管理和補給,而這不是明朝的地方補給制度所能承擔的;新海軍既然不能建設和成立,建制編隊布陣等等理論自然等於海市蜃樓。怎麼說呢,俞大猷本是一個官職、威名、戰功、學識都高於戚繼光等人,可是他的理論超出了時代,所以最終以悲劇了結。可是,這個一個提出了超群理論而又兼有戰功的人,其墳墓至今居然都不如一般大戶鄉民,實在也體現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知識、科學和歷史的忽視。

三、橋:安平橋、洛陽橋。橋是水的像征,泉州的橋不僅體現了這裡民眾的智慧和開拓精神,也見證了當年海洋文化帶給我們的無比繁華。

安平橋:“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初見時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我們根本找不到,當地人見問路,指的都是現在的一座新的大橋。好不容易在一條土路上開過,才算從中間看到了這座橋的一小段,一點沒有驚嘆的感覺。可是,當我們走上這座橋,走過一個原先遮擋住了我們視線的亭子,才發現,它,真得好長!向前,看不到頭;向後,盡頭幾乎已在遙遠的視線盡頭。花了好長時間我們才走到它的一頭,看到了和那幅“世間有佛宗此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對聯之外,講述這座橋另一個著名的文字,位於橋門上的“金湯永固”。可惜,旁邊的牆壁上就是塗鴉的廣告。站在無人看管的橋門之上,一條黃色的石橋筆直向前,似乎沒有盡頭。橋邊水裡的白鷺和各種水鳥飛過,告訴你這是個不被人打擾的地方。煙雨蒙蒙的天氣讓人想起江南,可是,江南的石橋都是精致地架在小河小溪上,而安平橋曾經是雄偉地架在刺桐那日夜繁忙的海上的!可惜,繁華過去顯凄涼,如今這裡連行人都沒幾個,連它的名字都已被人遺忘。早在出發前,就看了很多當地人呼吁保護這座石橋的文字,抗議政府拆除了它兩端的廟宇祠堂和橋引的行為。如今站在橋頭,踱步其上,看著這煞風景的塗鴉廣告、斷落水中無人問津的橋磚,感受的,依然是中國民間輿論的蒼白無力。

洛陽橋:洛陽石橋也已被一座新的洛陽大橋替代,有了安平橋的經驗,我們這次問路時就再三強調我們要找的洛陽的古石橋了。它也有兩個第一。一是世界上第一座筏形橋基(減小水流的衝擊力),二是采取養蠣固基的方法,第一次將生物學應用到的工程學上。同時它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他也同樣沒人保護,橋中一個號稱洛陽橋介紹館,走進一看卻是小賣部,沒有任何與洛陽橋有關的東西。橋中一個小土廟,旁邊的石碑上說是因為這裡的原廟裡有十三具遠古時期的人類骸骨,估計是什麼人做了好事在此受人祭拜。可是,他們究竟是誰呢?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事呢?沒人知道。還是那句話,我們是一個善於遺忘,不尊敬歷史的民族。而忽略歷史,即使不在現在吃虧,也必然會在將來遭到懲罰。因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忘記了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快樂與傷痛,又如何能從中學習,使自己更成熟而智慧呢?而如果不成熟和智慧,又如何使自己過得更好呢?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