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游記第五篇

作者: fdajkl

導讀柳兄如晤:今,九日。 晨,伴推余起,曰:三峽中矣!出視,但見江寬僅裡許,懸崖壁立,直垂江中。水流甚急,時而有漩渦大如井。片刻,江中一輪紅日湧出,好一個滿江紅。 憑欄而觀,但覺江水儼然已異於昨日,奔騰咆嘯,驚濤拍岸,濺起三丈梨花。崖上碧樹依依,食霞飲露,似大異於常。一峰頂有巨字丈許,曰:“大溪文化遺址”。又有殘樓數棟,人已杳杳。問及將� ...

柳兄如晤:今,九日。

晨,伴推余起,曰:三峽中矣!出視,但見江寬僅裡許,懸崖壁立,直垂江中。水流甚急,時而有漩渦大如井。片刻,江中一輪紅日湧出,好一個滿江紅。

憑欄而觀,但覺江水儼然已異於昨日,奔騰咆嘯,驚濤拍岸,濺起三丈梨花。崖上碧樹依依,食霞飲露,似大異於常。一峰頂有巨字丈許,曰:“大溪文化遺址”。又有殘樓數棟,人已杳杳。問及將來之水高,曰:山頂。

六時三十分,舟抵巫山,上陸,改乘小艇,飛奔大寧河。初,河水甚渾,不亞於江水,然前行僅裡余,便有一巨橋橫空。鑽橋而過,河水竟清轍見底。復行,水深,不可見底,然青水盈盈,潔淨如碧。此時吾等已身處龍門峽,但見兩側崖高百米,屹然壁立。河水奔騰,其狀甚雄。觀其狀,令人難信為一微名小川:山有泰山之姿,水有黃河之勢。艇逆流而上,頃刻間已至巴霧峽。峽中亂石穿空,形像各異,客睹景聞名,無不點頭稱妙。及待出峽,艇止,蓋旁之峭壁上有懸棺之景。遙觀之,微如黑米,隱身石穴之中,或於石槽之上。少頃,艇復行。前方有險灘數,水流湍急,艇行其上,可比蝸行。半晌,方得過,便入滴翠峽,深谷幽幽,水流平緩。兩側青山相對,映於碧水之中。峽中又有各色異鳥珍禽,靈猿奇畜,余於此親得見山猴一群,嘻戲於峭壁林叢之中。前方水淺,艇不得過,遂返航。

自入小三峽之初,左手石壁上有方孔碗大,依次排於水波之上丈余處,曰:此古棧道遺址也。遙想古人於孔中插杆,鋪以木板,方得出入巴蜀,而木板寬僅盈尺,下臨急流,可想其時之險。又言此棧道始自蜀中,終於陝地,唐時太真之荔枝即由此出蜀入都,大不易矣!

返航甚速,宛如乘風。不多時艇入長江,上舟,稍作休整便命筆為書矣。

於小三峽中部壩成之水位,曰:上升百余米。余遂購錄相帶一盤,以作紀念。巫山縣依山而建,其城幾毀幾修,然數年後此城亦將永沉湖下幾十米處,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午二時許,舟動,進巫峽。江面驟縮,僅二百余米,江水激蕩,波花四濺。不一時,舟臨十二峰。舟中放《高山流水》之曲,曲促景致,令人心悅。不多時,見神女江邊遙望,令人神往。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亦幾無半點傾斜。

待舟出巫山,巫峽亦盡,復前行,進西陵峽,峰回路轉,奇秀異常。時有濃霧積峽中,不見來船,舟遂大鳴汽笛,笛聲於山谷中往復回蕩,久而不絕,半晌尚余音裊裊。江面略寬於巫峽,山亦壁立。余甚疑三峽中之山不懂“傾斜”之意。

六時,江面漸寬,漸類於昨之所見。余以無奇景可觀,遂回艙提筆。正書間,突見岸上磚瓦堆砌,鐵塔林立,急出觀,果見工地上字大如屋,曰:“建設三峽,開發長江”。但見引水之道已成,壩基亦初具規模。兩岸車水馬龍,奔忙不息。復前行,有大橋如虹,氣勢宏偉。三鬥坪兩側新房如鱗,秀美至極。

復前行,江面復縮,兩山屹置,儼然三峽之特有。行半晌,至七時三十分,江面豁然開闊,舟至此已出西陵峽矣!只見江右轉,暮霧中依稀可辨葛洲壩之雄姿。舟入閘,待過。

官立成敬上

九日江上江渝四─四中

--------------------------------------------------------------------------------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