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印像

作者: hyj7268

導讀終於踏上了鼓浪嶼這個小島,在第三次來到廈門的時候。當渡輪由廈鼓海峽漸漸駛向鼓浪嶼的時候,你的鏡頭可以捕捉到小島的全景。用不著黑白膠片或PS調整色彩飽和度,用眼睛的鏡頭攝下的也是略帶懷舊色調的片子,除去島上鮮有新的建築這一點,我說不清這一絲舊的感覺到底來自何處。 不知是不是因為環島的海水從不呈現漂亮的藍色的緣故,慕名而來卻對鼓浪嶼頗為微� ...

終於踏上了鼓浪嶼這個小島,在第三次來到廈門的時候。當渡輪由廈鼓海峽漸漸駛向鼓浪嶼的時候,你的鏡頭可以捕捉到小島的全景。用不著黑白膠片或PS調整色彩飽和度,用眼睛的鏡頭攝下的也是略帶懷舊色調的片子,除去島上鮮有新的建築這一點,我說不清這一絲舊的感覺到底來自何處。

不知是不是因為環島的海水從不呈現漂亮的藍色的緣故,慕名而來卻對鼓浪嶼頗為微詞的不乏其人。就像很多人第一眼見到天堂的西湖大失所望一樣,人們的想像時常會引發一種誤導。也許審美實在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行為,我眼中的鼓浪嶼有著讓人難以忘懷的美。

仿佛一個世襲貴族,鼓浪嶼渾身透著一股優雅的氣質。是小島的環境和氣候首先塑成了她的花容月貌。且不說這裡的芭蕉如何翠碧,古榕如何參天,更吸引人目光的是芭蕉植入了深庭,古榕掩映著紅瓦坡頂。走在逶迤的深巷中,閩南風格的飛檐翹角下隱約可見風姿綽綽的花影,蜿蜒的牆頭蔓藤盤錯,時有不知名的花香襲來。忽聽得讓人詫異的輕響,原來是一大朵的紅色的木棉花從高處墜落。島上居民愛種花草,房前屋後,陽台屋頂,甚至牆沿角落,都有紅花綠樹點綴相映。依山而築的房屋多為中西合壁式,且頗有些年代了。古樸的門樓,紅色的磚牆,錯落有致地掩藏於一片蔥郁之中。

來到鼓浪嶼的人,無不注意到這裡的殖民文化遺跡。在這個僅1.78平方公裡的昔日“公共租界”上曾建有十二個國家的領事館,洋行、醫院、學校和教堂也一應俱全。那些遺留下來的風格各異的歐美式建築,成了整個小島景致的亮點,殖民統治的遺跡在歷史的煙雲中衍化為浪漫的情調和懷舊的傷感,成了另一種文化的載體。

說鼓浪嶼是個有著懷舊情懷的小島,有一部原因恐怕來自島上的交通狀況:除了為游客提供的少量電瓶車外,全島的人都是步行。無車馬喧囂卻不蠻荒的地方如今可是難覓了。我上島的時間適逢旅游淡季,幾乎沒有什麼游客。漫步巷中,忽明忽暗的鋼琴聲或練嗓的女高音時時飄來,愉悅著你的耳朵。這裡不愧為全國鋼琴擁有密度最高的地方,走到哪兒都有音樂相伴。自1913年教會學校的學生開始彈鋼琴以來,鼓浪嶼人彈鋼琴習音樂便漸成了一個傳統。島上的鋼琴世家中最出名的大概要屬殷承宗了。

這次上島匆匆,事先沒有像往常那樣收集資料指南一類,只帶了一份簡易的地圖。造成的遺憾是我漏掉了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

2004. 4.24

作者的更多游記請點擊這裡:

http://www.westca.com/blogs/blog_heather.php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