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農村小住

作者: luyilan

導讀5月初,江南該是仲春時節。離開喧鬧的杭州市區,一路西行。路經良渚,在這裡曾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良渚文化,整個吳越地方的文明曙光可說皆源於此,這是讀任何一部繪畫史,雕塑史,陶瓷史都可以知曉的地方。匆匆間,一個遺址博物館在車窗外一晃而過。車至瓶窯,一個普通的路邊小鎮,喧雜的店鋪,飛塵的公路。繼續行進的車漸漸進山了,盤著山間公� ...

5月初,江南該是仲春時節。離開喧鬧的杭州市區,一路西行。路經良渚,在這裡曾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良渚文化,整個吳越地方的文明曙光可說皆源於此,這是讀任何一部繪畫史,雕塑史,陶瓷史都可以知曉的地方。匆匆間,一個遺址博物館在車窗外一晃而過。車至瓶窯,一個普通的路邊小鎮,喧雜的店鋪,飛塵的公路。繼續行進的車漸漸進山了,盤著山間公路逐漸爬升,山下小鎮的房屋變的越來越小,心情也變的輕快起來。綿延的山坡上鋪滿了翠竹,蓬蓬松松的,把山的線條勾勒的如此柔和。半小時後車就停在一個叫“太平”的地方,現在算是鸕鳥鎮的轄區。據說當年迷信的日寇就因為這個名字放棄了進山掃蕩的計劃,此地的先祖有知,也會為這方土地上的人們能夠逃此一劫而笑了。

進得村子,在一戶農家安頓下來。這家一共4口人,四十來歲的夫妻和一雙讀中學的兒女。正值春假,原本在外讀書的兒女都回到家中,此時大一些的女兒在家幫忙家務,小男孩跑去村裡的學校操場打球了。堂屋一面牆上滿是兩個孩子的獎狀,從學習,體育到書法,辦報,目不暇接。夫妻二人樸實親切,和這裡的其他人家一樣,以竹為主業,也種些蔬菜糧食,養些畜禽,但都以自足為目的了。兩層的小樓,說是10年前造的了,沒有有些農家的小洋樓那麼氣派漂亮,但也設施齊全,寬敞明亮。

傍晚,沿著田間小路朔溪而上,去看村後在建的水庫。這時的村子,靜謐的幾乎不見一個人,只是偶爾風吹竹葉的刷刷聲和過路的摩托打擾一下這片安寧。沿斜坡爬上水庫的大壩,兩山之間夾著一條平靜的湖水,宛如一個小型版的“高峽出平湖”。據說過些日子水庫修建完,村裡溝澗中的水量要比現在充裕的多,到時就可以在池塘邊垂釣了。

天色漸暗,房東打來手機喊我們吃飯,這才匆匆返回。農家的飯食做得也許沒有城裡精致,但來自於天然的味道是層次豐富的。普通的青菜,萵苣,南瓜就已經滿口留香,放養的本雞,土鴨更是濃香撲鼻,回味無窮。以致於吃的太多,後來幾頓都只敢以素為主,否則那點點爬山游玩的消耗會遠遠不夠。

農村的夜晚是親切的,天氣好的時候有滿天繁星相伴,仲春的天氣也讓人覺著不很涼。搬幾個竹椅在院子裡坐著,串門的鄰居和房東聊聊家常,和我們說說附近的景點。夜,就這樣簡單的過去了。

接下來的幾天,無外乎去景點玩半天,回到住處歇歇,村子裡頭逛逛,日子過的簡單而快樂。一天傍晚在村口的馬路邊轉悠,遠處一輛摩托駛來,後座的女孩拼命向我們揮手,近了才看清正是房東家的女孩,原來這天去杭州玩了一天,手上大包小包和快樂的神情,一定是滿載而歸了。

逗留幾日,我們要去往另一個目的地了,走時匆匆,房東夫妻從田頭回來把我們送上了車,女孩男孩還在不曉得什麼地方。

揮手,微笑,告別,心想這便是下一次再會來的地方了。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