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戈壁(二)——三危莫高

作者: 兔子佳佳

導讀莫高窟不是我們到敦煌第一個去的景點,但我把它放到了第一位。他應該在第一位。之前,余秋雨的《莫高窟》我讀了三遍,似乎已把一切了然於胸,結果,高估了自己。莫高窟離敦煌市區26公裡。在我心中,這是一條神聖的路。我問司機,那個寫著“敦煌”和“沙洲”(敦煌古稱沙洲)的牌坊在哪裡?司機說,在去莫高窟的路上。這條有牌坊的路後來坐汽車到嘉峪關也經過了 ...

莫高窟不是我們到敦煌第一個去的景點,但我把它放到了第一位。他應該在第一位。之前,余秋雨的《莫高窟》我讀了三遍,似乎已把一切了然於胸,結果,高估了自己。莫高窟離敦煌市區26公裡。在我心中,這是一條神聖的路。我問司機,那個寫著“敦煌”和“沙洲”(敦煌古稱沙洲)的牌坊在哪裡?司機說,在去莫高窟的路上。這條有牌坊的路後來坐汽車到嘉峪關也經過了一次,竟然生出一絲留戀。戈壁中一條孤單狹長的柏油路把我的目光引到了鳴沙山東麓,那條與三危山遙遙相望,靜臥於楊樹叢中的石窟群,就是它,蘊藏著一千多年來人類的才情,神秘、安詳得等待著四方為它而來的朝聖者。

黃金周開放15個窟。每個窟安排了兩名講解員。跟著人流進入一個又一個的石窟,意料之中的是壁畫和彩塑,意料之外的是目光所及之處滿眼的瑰麗和精致,包括頂上的藻井,腳下的花磚,四周的千佛。心中頓時湧動著那股神聖和驚嘆一起堵在胸口,竟形不成一個詞句,只是靜靜的聽,靜靜的看,靜靜的想像一千多年前的這個沙漠陡坡上的叮當聲如何穿越歷史,化做眼前的這份華美與神秘。

站在17號窟前呆立的幾秒鐘裡,驚詫於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洞穴居然使全世界的那麼多人不辭辛勞來到敦煌,為的是這裡面曾經放的文書和繪畫作品。那個叫王元祿的道士監守自盜,把這些珍貴的東西廉價變賣給了那些外國人,至今那一面牆寫滿了收藏這些文書的博物館,滿滿一牆,均在國外。而留在中國博物館的卻是中國畫家的臨摹作品。這個普通的洞穴給敦煌帶來了輝煌,也給中國帶來了劫難。於是,這個世界上出現了許多與藏經洞相關的外國人,斯坦因,伯希和,吉川小一郎…外國人總是比中國人對中國文化更感興趣,也許他們更明白文化的價值,也明白怎樣去獲得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在我們身後,是一個接一個的日本團,我在想當他們聽到看到日本人對藏經洞文書的掠奪時,心裡會作何感想。難道也像另一些日本人一樣,從日本飛到寒山寺聽完鐘聲就飛走,不帶走一絲雲彩?

四個小時的參觀完畢,師傅說比我們後來的人都出來了。如果有時間,我想還會待上半天,山坡上王道士的圓寂塔也只能遠觀。回望楊樹林下那片石窟,拿回寄存的相機和包,突然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欣賞,把精彩裝進心裡,而不是放在相機中。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