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東岸走向西之第六章重返兵馬俑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第六章重返兵馬俑“到中國旅游沒去西安,等於沒到中國;到西安而沒去兵馬俑,等於沒到西安”。這樣的肯定,給予了兵馬俑崇高的承認,此話果真不為過。然而又不僅僅如此,無論你是第一次到西安,還是故地重游,兵馬俑總會給你一種“看不夠”的感覺。去年我慕名而來時,兵馬俑的雄偉壯觀,我留下的只有一個字:“絕”,此“絕”為空前絕後的絕,也是絕世無雙的� ...

第六章重返兵馬俑“到中國旅游沒去西安,等於沒到中國;到西安而沒去兵馬俑,等於沒到西安”。這樣的肯定,給予了兵馬俑崇高的承認,此話果真不為過。然而又不僅僅如此,無論你是第一次到西安,還是故地重游,兵馬俑總會給你一種“看不夠”的感覺。去年我慕名而來時,兵馬俑的雄偉壯觀,我留下的只有一個字:“絕”,此“絕”為空前絕後的絕,也是絕世無雙的絕;今年我再到兵馬俑,我留下的也只是一個字:“妙”,它簡直就是秦國軍事力量的縮影,不愧是橫掃千軍、吞滅六國的雄師,無論是騎車弩兵的綜合軍陣,還是規模宏大的步兵陣。

西安臨潼的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園的冰山一角,不足十分之一,可嘆當年秦始皇陵墓建造之工程浩大,動用的勞役之多,可謂空前絕後,司馬遷的“70萬驪山囚”之說應該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啊!秦始皇十三歲登基就按照秦朝的制度,由宰相呂不韋開始為他修造陵寢,從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10年,前後卅余年的時間,動用你的民夫之眾,占地面積之廣,可謂空前絕後,當然秦始皇陵墓的浩大規模,對於秦朝來說也真是空前絕後的了,秦始皇駕崩不足半個世紀,秦朝就跟著推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隨著歷史的漸漸遠去,人們也遺忘了這一個讓中國人稱奇,讓外國人驚嘆的宏偉建築。2000年以後,在一個久旱不雨的三月天,當地的村民為了尋找水源,在現在兵馬俑一號坑的上方鑿地掘井,埋沒在地底將近20個世紀的兵馬俑終於可以重見天日啦!可是,他的出現偏偏不是時候,當時大家正在忙著批鬥“牛鬼蛇神”、“反動權威”,沒有人願意分神來注意這個封建社會的“余孽”。就是有人願意把注意力轉移到他的身上,也是極少數,極隱秘,生怕稍一張揚也會被安排游街示眾。大家當時的頭腦正在發熱,不惹為妙也。好不容易終於熬到了1979年,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的秦代兵馬俑才總算有了家,住進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棚”裡。

這個第一個被人們發現的俑坑,被稱為“一號坑”,是目前發現的秦俑坑中規模最大、最有氣勢的一個,全長21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俑群的規模屬於步兵陣,是戰國時代戰場上的主力軍種,發掘出土的秦俑有一千多尊,根據專家們的估算,一號坑內共有兵馬俑6000余件。此外隨之出土的還有戰車、戰馬以及數萬件的各種青銅器。

當人們正在為這一發現稱奇叫絕的時候,1976年,二號和三號兵馬俑坑也先後相繼重見天日。二號坑的發現,解開了秦軍的不敗之迷,完整的軍陣排列,分別集合了戰車、騎兵、弩兵的綜合編隊,依靠戰車、騎兵之“速”來快速打擊敵人,依靠弩兵之“守”來護衛部隊,真乃攻防兼具,進可攻、退可守,讓敵人難以捉摸,達到無懈可擊的境界,讓秦始皇登基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大破六國,完成中原大地的統一大業。當年,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准備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以前,就曾派員前來考察,參悟了一套“速戰速決、攻其不備”進攻戰略。

三號坑,是規模最小,最不完整的一個,也許是時值秦朝末年,70萬的“民工”都已經放下陶泥拿起武器,迎擊叛軍的進攻的原因吧,這裡安置的陶俑最少,但是按三號坑中的布置,其功能卻遠比一、二號坑更為重要,因為這裡是軍中統帥的營帳,按現今的部隊編制就是我們常說的:“司令部”,所有軍事行動的命令都發布自這裡。隨著在這裡出土的還有當時巫師占蔔的用具,可見當時巫術之盛行,就連軍隊的一次出擊、防守、埋伏都要經過占蔔後再作出決定。

現任的新加坡資政,當年還是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先生,是第一個前來參觀的外國領導人,盡管他曾留學英國,執政新加坡時關閉南洋大學、停辦華文教育,但是當他來到了兵馬俑時,也要對這個當時默默無聞的奇跡“俯首稱臣”。但是值得讓兵馬俑驕傲的,卻是另一位外國領導人,他是法國前總理希拉克,他的一句話:“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現在秦佣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聽君一句話,勝讀十年書”,希拉克先生的一句話,兵馬俑的身價頓時高漲,從此以後,兵馬俑才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美譽。我不禁在想“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美譽為什麼不是由中國人開頭叫起,而是要借外國人之口?無論如何,秦始皇是應該感謝希拉克先生的。不單只是秦始皇,還有十幾億的當代中國人也應該如此。在九泉之下,若當年那70余萬為建造此奇跡而犧牲的“民工”有知,也該安息了吧!

筆於:華大永亮樓501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