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漫步之京都篇

作者: scarlett_li

導讀一.因為對某處一段浪漫的遐想,以至魂縈夢牽,定要親身去圓夢,由此開始的旅行不在少數,而我對於京都的向往,說起來,真是一點都不浪漫的。那時候,迷戀著一部叫做浪客劍心的動畫,認同著那個面頰上帶著十字傷痕的男子的所作所為,向往著幕末腥風血雨中淡淡的白梅香,於是固執地要去一次京都,尋訪那些明知一去不回的歷史。 在日本,出行實在是很方便的事。於是常常可以看到 ...

一.因為對某處一段浪漫的遐想,以至魂縈夢牽,定要親身去圓夢,由此開始的旅行不在少數,而我對於京都的向往,說起來,真是一點都不浪漫的。那時候,迷戀著一部叫做浪客劍心的動畫,認同著那個面頰上帶著十字傷痕的男子的所作所為,向往著幕末腥風血雨中淡淡的白梅香,於是固執地要去一次京都,尋訪那些明知一去不回的歷史。

在日本,出行實在是很方便的事。於是常常可以看到日劇裡,女主角一賭氣就離開都市,去鄉村裡寧靜幽遠的故鄉。在每天進出的新橫濱站裡順手拿些印刷精美的資料,買本旅行的期刊,幾個晚上鑽研下來,京都的一切,陌生卻熟悉,如同從未返回過的故鄉。

未開始的旅行,像一場未果的愛戀,念它的名字,在唇齒中轉折,眼角眉稍上都蘊滿了溫柔的笑意。只是要考慮生計與現實,再浪漫的念頭都要打個折扣。每晚拿支鉛筆坐在床上,從一大堆車票和旅館價格的天文數字中圈出稍微平易近人幾個再做比較。然而怎樣都是貴,千挑萬選出最經濟實惠的那個,還是覺得心痛。

刪選景點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抉擇。幸好免費資料夠豐富,對照地圖和介紹,心裡也有了個大概。從二十多條時間地點各不相通觀光線路中選定兩條,時刻表安排得太過苛刻,能否銜接妥貼只能倚賴日本的交通狀況。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眼看離預定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票卻還躺在旅行社安穩得睡覺。車票加旅館的折扣,只能從旅行社拿,每天下班坐JR回家,總要經過旅行社打佯後緊閉的大門,對於公司習以為常的加班加點恨得咬牙切齒。

那時每天都跟同事拜訪客戶,途中就虛心討教經驗,他們也就跟著我一起緬懷起京都,沉浸在記憶中模糊卻清晰的,水墨山水般的境界。終於某天傍晚出了地鐵後,被記憶打動笑容越發慈祥的部長批准買完票再回公司,反正已是下班時間了

二.

最不擅長早起,然而犧牲睡眠來換京都略微長久的停留,仍是心甘情願。醒得居然比鬧鐘還早,打開背包檢查,最上方的信封裡裝著此行的一切票據,鼓鼓囊囊的,仿佛心裡歡呼雀躍抑制不住的期待。

JR線到新橫濱站坐新干線,起早貪黑的人果然不多,找到站台拿出車票對了又對,總是不安心,怕乘錯了車,整個旅程還未開始就夭折。

新干線是日本的驕傲,也得確有值得驕傲的資本,在晨曦中飛馳,卻靜謐無聲。靠在寬大舒適的座位裡,方覺宿睡未醒的疲憊,擔心睡著了會錯過短暫的停靠時間,一路都警覺著。窗外漸漸亮起來,光線令一切景致都有種春夢初醒的嬌媚。聽說天氣好的話,這一路可以看見富士山積雪的頂峰。然而那並不是我心中的聖地,錯過就錯過,並無甚麼可惜。

即便是在車廂裡,日本人都是矜持的,沒有人打牌,沒有人吃零食,談笑都猶如夜半私語。對面是新新人類的年輕女子,從手提包裡拿出一件件化妝品慢慢在臉上描繪,像做最細致的功課。於是京都,隨著她眉眼嘴唇輪廓的凸現,走近了。

三.

車站,特別是那些有著錯綜復雜周轉換乘的大站,總是讓我暈眩。京都站,放眼望去是湧動的人頭,抬頭看是花花綠綠的線路標示。去出口的通道簡直是千回百轉,認清方向就可以只看住地下,讓眼睛休息。被人流帶動著往外走,如逃難般蒼惶。

出了檢票口還是在建築的內部,極宏大的一座商廈,京都伊勢丹。走了半天,還在這鋼筋水泥妖怪的肚子裡頭,實在喪氣,然而兩邊櫥窗裡清新的陳列,著實是賞心悅目的。找地方匆匆吃過東西, 伊勢丹外面就是觀光巴士站。早買好12點出發的車次,此時只需換好座位即可。

司機和導游都穿著整潔美麗的制服,說話也頂溫柔客氣。車牌是需要自己記得的,說定的時間是過時不候的,努力想記住他們的面孔,人生地不熟,找到這輛車,就是全部了。

四.

三十三間堂,非常古怪的名字,一直都沒明白這名字的來由,就像天龍八部,即便是金庸在後記裡做足了解釋,還是弄不明白究竟。

庭院裡錯落得布置著些花草和盆景,也有池塘和假山,結構太過簡單,當中只有一座方正而不甚巍峨的建築。它看來甚至並不像一座寺院,規模不夠堂皇,設計又太過含蓄內斂,唯有通體的木材透出烏黑潤澤的光,還存著些古樸的韻味。有人照例開始拍照留念,有些失望,不以為然地除鞋進入殿中。

算起來在日本是去了不少的神社和寺廟的,對於異國文化的好奇戰勝了對於宗教崇拜的厭惡,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好笑,這幾個月來看過的菩薩,比這一生都多了呢。京都以寺院聞名,幸虧我的向往純粹屬於腦筋發熱,沒考慮太過實際的問題,也許仔細思量過,就要擔心這些大大小小的廟會不會悶死了我。

地板透出絲絲涼意,讓心也寧靜平和下來。棉襪踩在地板上,無聲無息,生怕驚動了誰的寧靜、誰的修行。第一次在神靈面前覺得敬畏,在這個外表毫不起眼的地方,不曾准備卻突如其來的,愈發無法承受那一刻的震撼。

也許不得不修正剛才的說法,在這裡見到的佛像,實在比這一生中都多!

從佛像面前走過,第一排最醒目處是朱雀白虎等等威鎮四方的神靈,面前有標牌說明它的來歷和顯赫的用料。排在後面的,已是無法計算有多少橫排豎列,無名卻神態各異,威風凜凜。不敢大聲呼吸,不能仔細審視它的工藝,在滿天神佛面前,凡人的高傲不免渺小。

五.

記得朋友曾經指著明信片說,看金閣寺多麼美,然而它的全部,也就是這個樣子了。這樣的說明著實頗令我受了些打擊。京都還有一個銀閣寺,聽說庭院更美,然而我是個拜金的人,既然沒有時間兩全,就要揀個值錢的看看。

天氣一直陰陰的,下車時終於落起雨來。春雨細密卻不濕衣,我又是不到萬不得以絕不肯打傘的脾氣,只帶上相機,漫步在輕柔綿軟的水霧裡。

春意化成枝頭最鮮亮的綠,深深淺淺,無窮無盡,卻不覺單調。腳下是砂礫鋪成的小徑,落地發出沙沙的聲響,跟雨聲一樣活潑。於是衷心相信這微雨的天氣是最適合京都的,新綠若蒙塵,如明珠投暗,才是最煞風景的。

穿過濃蔭,心中只得四個字:撥雲見日。沒有陽光,可是分明感到這座金箔鋪成的樓閣,明亮耀眼。

要將它端正又輝煌的形態,拍出張中規中矩的標准像,並不是困難的事。眼前的實體,跟明信片上果然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並不存多少期待,倒覺出些驚喜。隔著一池碧水遠觀,細枝末節看不清楚,還是不忍轉睛,為那柔和絢爛的光芒所蠱惑。

也許只有京都才配它了。這寺院,入來便無從記起,今夕何年。即便是美人,戴多了珠翠首飾都嫌累贅;這樣通體黃金的建築卻全無暴發的匠氣,反而端莊雅致,渾然自如,讓周圍的碧水綠樹,都靈動起來。

六.

下午四點,巴士回到京都站,又看見摩天的建築,恍如隔世。

總覺得在氣質上,有著西洋式建築和海灣港口的橫濱像上海,灰藍色天空下鋼筋水泥的東京像深圳,而京都是北京,都蒙著些歷史的余燼,觸摸著卻不覺得真切,反而是想像中的樣子才能更貼近原型。它們連結構上都是相似的,許多名勝就在平直寬整的大道旁邊,開了門是新世界,閉起門還是桃源。

手邊的導游地圖到是不少,不過全都不甚詳盡,於是京都成了印像中的碎片,有些交錯,有些互不相交,是無法完成的拼圖。

京都站周邊一直都是繁華的中心,有著許多步行即可到達的寺院和老字號店鋪。找對方向,避開大道,沿著清靜的小路走,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小店,樸素卻富人情味。

肩上的背包,手中的地圖,東張西望的好奇神情,一看便是出來乍到的異鄉人。缺少方向感,只相信直覺可以倚賴,偶爾迷路是小點綴,對於意外永遠有一點期盼。花五天來決定、安排和期待,然後用周末去放肆冒險。一個人旅行,故意的,守著對自己的承諾和私密,然後等待著從別人驚訝目光中,找到的成就感。天才就怕不夠天才,獨立就怕獨立得不夠完全。終於置身於陌生中了,再小的地方,都覺得海闊天空,風光無限。

七.

東、西本願寺,相似的名字,相近的位置。

門外有潺潺的流水和盛放的杜鵑,無聲得喧鬧著。零星稀疏的游人,更顯得庭院寂靜寬敞。大殿驚人得大,又空無一物,愈發顯出空曠。即便是隱秘的內堂,除了光線更幽暗,也找不到供奉著什麼。有人對著內堂的幔帳深處頂禮膜拜,深覺奇怪,於是只能拿禪機來解釋: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赤著腳在地板上走,心裡有絲不曾泯滅的天真。本願寺,真是好聽的名字,該對它求什麼,什麼才算是本願。聽過太多親友師長的提點,漸漸以為那些約定俗成的規則都已成為了自己的標准和習慣。在寂靜的大殿裡,突然想聽聽自己最初的企盼,然而心中空洞無聲。唯茫然不語。

八.

鴨川,貫穿著京都,幾乎每個人來過京都的人都會提起,然後滿臉是沉浸在回想中的溫柔笑意。於是我想那一定是條貫穿著記憶的河流。

單說風光,看多了好山好水的人,是一定不能入眼的。河水雖清徹,卻嫌波瀾不驚,兩岸的草地雖綿長青翠,卻無跌蕩起伏。

沿著河岸走,不時有單車載著歡笑從身邊掠過。天空中飄動著的各色風箏,奔跑笑鬧著的孩子,是這條河靈動的一面;形單影只的垂釣者,私語的情侶,是它嫻靜的一面。

鴨川,也許原本只是個頭臉尚且端正的女子,挑不出什麼瑕疵,卻嫌缺少些神韻。而兩岸的歡聲笑語是她頰上的一抹胭脂,讓她變得生動起來,成了可入畫的風景。

九.

到京都博物館的時候,天色已經開始暗了。博物館是我喜歡的去處,其實下午去三十三間堂的途中已經路過它了,明知趕不上開放時間,還是想再看一眼它的建築。在緊閉的鐵門外拍了張照片,有些遺憾,終究還是被鎖在了歷史的外面。

我想自己實在是傻的,幕末的風雨飄搖,明治的繁榮鼎盛,早就是過去式了,我並不愛歷史上鉤心鬥角的真實,卻沉迷於漫畫中浪漫唯美的假設。

然而京都畢竟是京都,紙扇手帕,都有層出不窮的花樣,手工太過細致精巧,拿起了就放不下,哪裡還舍得使用。時間沉澱下的精粹,因為經久,愈發耐人尋味。這樣華麗而又純粹的,也許才是我真正鐘情的歷史。

十.

再回到京都站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又下起雨來,急著想往旅館趕。

車站附近有許多高聳挺拔的賓館,交通便利,價格是理所當然得貴。我挑的住處,名號和門面看來也是極體面的,說遠也不遠,即便坐出租來回,車費加上住宿還是合算的。

然而在日本坐出租,即使並不需要我付帳,看著計價器上不斷上翻的數字,還是不免心驚膽戰。雖然反復研究過旅館的地圖,然而那張黑白的復印紙上只有大概,並無多少細節的描述。

坐JR線投奔向又一個陌生的地方,才兩三站的距離,便將喧囂繁華都拋在了後面。這也許是我見過最小的車站,一道鐵軌隔開了站台上孤單的兩側。電車攜風聲光影遠去後,路燈昏黃的光線打在無人的長椅上,寂寞難言。

十一.

夜色讓人無法辨清周圍,反而增添了誤打誤撞的勇氣。走了許多冤枉路才到達,在預約入住的客人名單上,我是最後一個。

疊放整齊的浴衣,柔軟的拖鞋,像是媽媽為夜歸的女兒准備的家常用品,舒適貼心的。疲憊的過客,突然有了回家的感覺。習慣了收拾行裝,習慣了遷移以後,可以停靠憩息的地方,都有了家的氣息。

十二.

下了一整夜的雨,仍是不見收勢。打著傘,復習昨晚來時的路。

地圖上飛檐的廟代表寺院,朱紅的門代表神社。稻荷神社,就在來時那個小車站的對面,刷成奪目的朱紅色,然而在雨中看來卻並不張揚,仍覺得幽深清靜,那種紅色,是一種安於寂寞的艷麗。

總覺得神社殿堂的格局,有點像古戲台,而此時白衣黑褲的巫女,正在台上表演神秘的舞蹈。喜歡巫女的裝扮,束起的烏黑長發,威武卻不乏柔美的褲裝,清秀的打扮,卻賦予人神秘莫測的力量。一樣是修行,袈裟和剃度,不僅驅趕了欲望,連與生俱來美都被剝奪了。

以前在神社裡也看過些儀式,今天的尤其隆重特殊。兩個巫女擺出各種姿勢,轉圈行禮,最後在台邊的幾個人對面坐了下來,仿佛開始傾談些什麼

突然覺得氣氛有些壓抑,大雨中偏僻的神社裡,許多人正搬運著物品,周圍卻仍是極安靜的。他們都是素色的打扮,開始排放起些花圈之類的東西,瞥到車上有黑黝黝的木箱,疑心那就是棺木。

沒有人抽泣,只聽得見雨聲,白與黑,在這個朱紅色為基調的神社裡,格外觸目。

沒有想到,在這個大雨的清晨,見證了一場沉重而華麗的死亡。

十三.

在京都站前坐觀光車,許是上天知道在清水寺有段山路要走,到達的時候,雨居然停了。

從停車場下來,是通往清水寺的一段上山路。若不是時間有限,在這裡就足以消磨許多時間了。當日游東京淺草的時候,雖也被那裡熙熙攘攘的景像所感染,心裡卻還存著一絲不屑,認定同樣的工藝品和小吃,若在京都,一定更精致更有韻味。這並不是我一相情願的想法,每個游人都在這裡流連不去,原本不寬的路顯得越發擁擠,這一段上坡的路,仿佛逆流而上。

其實橫濱附近有許多適合周末度假的去處,箱根的溫泉,蒼鐮的牡丹都不曾讓我動心,偏偏舍近求遠得來到京都。在清水寺的山頭,居然看到盛放的牡丹,實在是意外的收獲。

牡丹,貴為國花,腦海中可以勾勒出它的形像,卻總是疑心從前見過的碩大鮮艷的花, 不過只是身分稍嫌低下的芍藥。面前的花,雖然不及姚黃魏紫的名貴,仍是奢華富貴的。

幾個盛裝的麗人伴著清脆的木屐聲款款走來,妝容跟和服一樣的隆重鋪張,面如銀盆,唇如塗丹。在京都,很多女子都會花重金來圓一個華麗的夢,留下一些藝妓裝扮的回憶。她們似乎有些不堪和服濃裝的重負,卻也跟著一味做矜持狀, 對著隨行人的相機,巧笑倩兮。

不知是陰沉的天色中真的透出些光線,還是周圍也被這濃烈絢爛的景像照亮。雲想衣裳花想容,即便華麗不等同與美,畢竟也是賞心悅目的。

突然想到這樣的傳說,楊貴妃並不曾香消玉殞,而是輾轉東瀛。想來眼前的花與人,一定是極符合唐朝審美趣味的,又或者原本就是唐朝的遺風呢。

在中國的歷史裡,一直偏愛唐代,不只為它的繁榮昌盛,不只為它的國君姓李,還為那時不拘泥於禮法的活潑風氣。

十四.

清水寺實在大得很,怕來不及,於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小神社。後來有許多女同事指著我無意間拍下的照片,一副非常替我後悔的樣子,說那是個非常有名且靈驗的神社,專司姻緣,女孩子無論如何都要去參拜。心裡也問自己,如果當時就知道,會不會也去求一支簽。

日本的神社,實在是管轄了許多人間的瑣事。大到健康事業家庭暫且不算,出行安全,考試及格,戀愛順利,再細小的名目,都有專門的護符掌管。家裡辦公室裡汽車上,甚至隨身的錢夾化妝包裡,都有放上一個,有備無患的。

雖說不肯參拜,然而心願總是有的,更何況那些護身符那麼精巧可愛。人生種種際遇轉折,決斷是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一些零星的牽掛,交給天意,也為嘗不可。不願向宗教妥協,卻願意為了一張護符而安心,是種自欺欺人的樂趣。

十五.

清水寺是山頂已木樁支撐起的懸空寺,高高在上的地勢,和通體渾然的木質結構,是它的出眾之處。

在標日課本的第一冊裡就有句有名的俗語,大致是拿從清水寺往下跳來比喻下定決心,不惜一切。遠處的京都電視塔跟它比起來是低矮許多,然而山谷中看來叢林密布,即便是抱定了舍身的決心,也未必遂願的。名山古剎,常常有個名喚舍身崖的地方。為了一個願望就尋死覓活,並不覺得是符合了哪一種教派的精義。

下山的路上有一處泉水,三道泉眼,分別是庇護健康,錢財和愛情。有趣的選擇題,因為有許多游客排隊等候,所以不曾做答。即便是受到告誡,只能選擇其一,貪心的人還是會忍不住要嘗遍的吧。勸人向善,固然是容易,而面對自己的欲望,又舍得割舍幾分。

十六.

山雨欲來風滿樓, 到達嵐山的時候,正是風雨飄搖。

未及登山,便先為一脈流水吸引,借助雨勢,水面的落差形成一個個小瀑布,顯得動靜有致。明知對岸並無多少風景,還是執傘登橋,一片煙波中,就算沒有心事,也生出幾分憑欄意來。

雖然叫山,地勢卻極平緩,伴著兩旁流淌的音樂,漫步是愜意的。第一次覺得音樂也可以用玲瓏剔透來形容,幾乎每家商店裡都流淌出玻璃撞擊的旋律,在雨聲中格外清新空靈。八音盒美麗而相似的外表下,有著脆弱卻迥異的內心,旋上發條之後的等待,全神貫注、屏住呼吸。

選用的樂曲是極平民的,可以是宮崎駿作品的主題曲,或是哪個流行歌星的新作,熟悉的曲調換一種方式演繹,所有的虛浮都被過濾干淨。

十七

京都的飲食文化以豆腐料理最為聞名,沾染了這裡細膩奢華的風尚,京都的豆腐看來更是溫良如玉。它的身價也如玉,一頓像樣的豆腐料理,動則幾千日元,其他地方這個價格,便是山珍海味也吃得了。

不知是為了哄抬它的身價,還是原本豆腐的晶瑩光澤就需要不同器皿的襯托,吃豆腐宴更像是小孩子玩辦家家,數不清的小碗小碟,把日本人細致瑣碎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在飯店入口的地方,總有一處博古架陳列著所有器皿,古樸的造型,雅致的圖案,簡直是用來讓人頂禮膜拜的。想來用餐的時候一定是心中不安的,生怕不夠文雅,辱沒了這些好家什,更怕不小心摔了砸了,暴殄天物。

吃東西是種享受,總該輕松愉悅才好,若總是端著架子,從姿態到精神都緊繃著,那簡直是種折磨了。

即便是要受這等折磨,代價也未免太大,實在無福消受,上面的說辭不過是覺得葡萄太酸而已。

十八

所幸在嵐山也嘗到了豆腐別有的美味。

一直覺得日本的冰激凌著實美味且有創意,單是現賣現做的蛋筒就有層出不窮的口味。紫色的香芋,粉紅的櫻花,綠色的仙人掌,聽起來都覺得美好,是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

在京都第一次看到有豆腐冰激凌,簡直是驚喜。米色的冰激凌高高得堆在蛋筒上,透著些豆腐的獨特質感,入口即化,厚厚軟軟的,雖說是冰品,卻總覺得那是能養胃的。不知哪個聰明人想出用豆腐做冰激凌,沒有一絲豆腥味,也不像普通的冰激凌那樣甜膩,簡直要為它拍手叫好。

那一家專賣豆腐的木屋前面還樹著塊石碑,想來是很有些歷史了。冷水裡浸著的,熱湯裡滾著的,都是當天磨出的新鮮豆腐。兩個笑容溫和的中年婦人照料著生意,怕這微寒的雨天裡,異鄉人的腸胃消受不住名叫冷奴的涼豆腐,勸我嘗嘗溫熱的湯豆腐。粗陶的碗裡一方瑩白的豆腐養在鹵水中,上面覆著些薄如蟬翼的魚刨花。屋檐下雨彙成水簾,水簾內外是一動一靜兩個世界,溫熱的豆腐從唇間輕快地滑過,全身都暖和起來。

十九

走到龍安寺的時候已經路過許多小寺廟了,漸漸地對那些清靜整齊的院落失去了好奇,只是迷戀走在落葉的石階路上時,凄清憂郁的氛圍。

龍安寺的庭院,最著名的是內院一處石庭,散落了幾塊奇特的大石。坐在一側仔細端詳,也許是錯覺,圍牆內不大的地方說不處的縱深悠長。石頭是其中的點睛之筆,依稀記得那是意味深長的, 只是當時即便是對照著說明,還是不能參詳。

凡人常會玄機心生景仰,多半帶著些自慚形穢的心理。這些富於哲理的地方,永遠都會引人駐足,探求究竟。

翻過寺內的小山丘,門外是一片古老的竹林伸入山中。古老也許是我的杜撰,只是從沒見過那樣老韌粗壯的枝干和茂密高聳的枝葉,望不見邊際的。下山時路過小火車站,想像著一路呼嘯著穿越翠竹紅葉的山林,多麼精彩振奮。

在嵐山,恨時間苦短,如何都不夠看,只覺說不出的喜歡。

二十

春之夜櫻,夏之繁星,秋之滿月,冬之飛雪,是日本四季的美景,京都的櫻花,更是一絕。圖片上各大寺院裡的櫻花,陽光下燦若朝霞,夜色中亦是清雅。

四月,原本是櫻花最盛的時節,應是滿城粉色的櫻花雨。今年的氣候暖得古怪,早早得催開了櫻花,到京都的時候,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對著長滿新葉的枝頭空嘆息了。

在某間寺院室內,總算有一株碩果僅存,樹樁的盆景開放著淡淡的幾蔟。欣賞落英繽紛成了一種奢望,即便從遠處觀賞,都怕呼吸太重,驚落了花朵,把最後一抹春意都吹散。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雖說春天只剩淡淡的影子,然而游人興致不減,京都仍是夜夜笙歌的銷金地,無邊春色,欲走還留。

二十一

如今那些美景都封存在相冊裡了,再翻看時,依然沉迷於那清幽的景像裡,仿佛是個無法醒來的夢幻。若不是照片中有我,幾乎要懷疑那真是個夢了。迷戀夢境的美好,卻無法再夢一次,是清醒後常有的遺憾。合起相冊,將記憶都關在裡面,就當它是南柯一夢吧。


精選遊記: 京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