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屋脊及其冷霧

作者: gongaili

導讀華北屋脊及其冷霧你知道華北屋脊嗎? 華北屋脊就是五台山的北台,海拔3058米,它是華北地區最高的地方。 五台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台,像五朵蓮花托著文殊菩薩。 東西南北中五個台供奉著五個不同的文殊菩薩化身,稱為五方文殊菩薩。其中北台供奉的是北方無垢文殊菩薩。 到五台山拜佛的人,如果五個台都去拜一圈,就是“大朝台”;如果只去一個台,就是“小朝台� ...

華北屋脊及其冷霧你知道華北屋脊嗎?

華北屋脊就是五台山的北台,海拔3058米,它是華北地區最高的地方。

五台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台,像五朵蓮花托著文殊菩薩。

東西南北中五個台供奉著五個不同的文殊菩薩化身,稱為五方文殊菩薩。其中北台供奉的是北方無垢文殊菩薩。

到五台山拜佛的人,如果五個台都去拜一圈,就是“大朝台”;如果只去一個台,就是“小朝台”;如果去供奉著五個不同的文殊菩薩化身的黛螺頂拜一下,也是“小朝台”。所以旅行社一般不安排游客們“登台”,而是去黛螺頂游覽,也算“小朝台”了。

我們不是佛門中人,去五台山不是去朝拜,當然不需要逢廟必進,看見菩薩就燒香磕頭。但是去旅游,也應該入鄉隨俗,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

五台山不同於南方的佛教聖地,南方菩陀山等是大乘佛教,五台山主要是藏傳佛教,僧人和信徒多有蒙古族、藏族、滿族同胞,一言一行不慎,還會牽涉到民族政策。

五台山還有青、黃兩種寺廟。青廟是在漢族地區流行的大乘佛教的寺廟,和尚和尼姑多穿青色的僧衣,他們不殺生,素食。黃廟是藏傳佛教的場所,廟宇多用銅、金、琉璃等黃色,參觀廟堂時要“順時針”行走,喇嘛多穿紅色僧衣,可以吃肉。如果不了解一些佛教背景,在寺廟裡吃東西或者亂發議論,也可能帶來一些麻煩。

五台山從明清以來就是皇族朝拜菩薩的地方,尤其是清朝時期有好幾個皇帝來到此地,據說順治也在此出家。所以,從南方來到五台山,你會為這裡寺廟的恢弘、香火的旺盛感到吃驚。

當我們看到那些虔誠的信徒頂禮膜拜的樣子,不是嘲笑,而是有所感動,他們心中有著對佛的信仰,所以堅忍不拔,克服很多困難,從遙遠的各地來到此地,五體投地,一步一拜。

他們中有些人,甚至步行到北台。

到北台去,走道的難度是最大的,一年中可以登頂的時間是最短的,到達的高度是最高的。

但是“高處不勝寒”,這裡是真正的“清涼世界”。這裡9月份就開始下雪了,5月份才開始解凍,6月7月才是“登台”最好的時光。

即使在最熱的七月下旬,我們登頂的時候看見常年住在北台廟宇的僧人們還是穿著長長的棉袍,有的還戴著棉帽。

從台懷鎮到北台大約25千米,其中從台懷鎮到立有“牌坊”的北台、東台、五台山火車站(砂河)交叉路口大約10千米。在去北台的道路前樹著大大的警示牌:大中型游客車輛不准進入!

我們一家三口花兩百元從汽車站包了一輛桑塔納去北台,當然可以進入此路。而且司機告訴我們,他已經在這條道上跑了七年了,哪裡有一個坑,甚至哪裡有一塊石頭都清清楚楚。

但是小車真正行駛上這條路,才發現這是一條“便道”,是砂土路面,才一丈來寬,只能容納一輛車過去。

還好,這條北山“便道”是沿著山坡修建的,這裡的山坡不像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那樣崎嶇不平,相對還比較平緩。但是路實在太破了,司機只能思想高度集中,車速也很慢,手把著方向盤仔細躲避著坑坑窪窪。

斜陽下,看著山上山下一片綠色,看著大牛小犢或者在高山牧場上晃蕩晃蕩或者在路中路旁或臥或躺優哉游哉,看著山中的河流泛著銀光,看著山間的公路鍍著金色,看著藍天白雲,真像人間仙境一樣。

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彎,眼前的能見度越來越低,一團一團的霧從山下往公路上湧來,湧進車廂飄到臉上,竟然是又冷又濕。原來開著的車窗只能關起來,人也感覺到冷了。

霧越來越大,大團大團地從谷中衝鋒上來,有時候將小車包圍了,在小車四周漂浮著、滾動著。此時此刻,雖然不像廬山含鄱口的雲霧那樣使你伸手不見五指,但那時人是靜態的,霧似乎也是“靜態”的。在北台,我們的小車是在運動中,而且“U”形的轉彎一個連一個,霧一會兒在山下,一會兒在山上,一會兒在前邊,一會兒在後邊,一會兒漂浮,一會兒滾動,使你有一種驚險、陶醉、飄然。

經過華北屋脊牌坊,再開十多分鐘,快要來到北台(葉鬥峰)的靈應寺前時看到一個穿暗色衣服的年輕人單獨下山了。我問司機,那人是來燒香的嗎?司機說,不是當地人,應該是游客。啊,開車上山一小時,步行要幾個小時呢?起碼三個小時吧!

到了靈應寺,出得車門,寒冷刺骨撲面而來。廟堂的地面濕漉漉的,像是水衝過一樣,僧人們將手操在棉袖裡。

入境隨俗、進廟拜佛、敬上香火、送上功德後與僧人閑聊幾句。有人說來此七八年了,有人說來此一年了,有人說來此贖罪了!

山上一片白霧茫茫,四周的景色什麼也看不見,天好的時候四周的景色很美,偶爾還能見到如峨眉山佛光一樣美麗漂亮的“寶光”。

經僧人指點,又在霧中摸到靈應寺後一個新建的寺廟,倒是比較寬敞和干燥一些。但是我們只穿著短袖,已經冷得吃不消了。

下山途中,看到一大隊男女老幼氣喘吁吁在冷霧中互相攙扶著走上山來。司機說,他們上午九、十點鐘就開始走了,走了太長時間了。是啊,小的小,老的老,還肩挑手提的,又是大隊人馬,肯定比正常速度要慢得多。看看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不知他們何時才能下山並且走到接應他們的大巴所在的三叉路口?

又回到了華北屋脊牌坊處,遠處仍然是霧氣茫茫,但拍照留念還是要的!

走到牌坊處,突然發現有一條向下的小路,小路上走著那位穿暗色衣服的年輕人。我大聲呼喚他回來,讓他搭車。他問:多少錢,我說不要錢,我們包車,還多一個位子。他將信將疑,我讓他感謝司機,說是司機同意的。

原來這個杭州某大學搞後勤的年輕人早晨看了東台,又從三叉路口花了三、四個小時爬到北台,也正在擔心什麼時候回到台懷呢?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