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故事

作者: laughsky114

導讀我們的行程就從“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瀘定開始吧。在瀘定橋上追古撫今,把“鐵索拍遍”之後,我們繼續西行,向康定進發。瀘定到康定的路況不錯,只要2小時就可以到達。在康定我們沒有停留,從溜溜的跑馬山邊穿城而過,直上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從這一段開始,路上的車輛明顯少了很多,折多山上和此後幾天我們所見的川西其它高山一樣,遍山都是開著成片小野花的 ...

我們的行程就從“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瀘定開始吧。在瀘定橋上追古撫今,把“鐵索拍遍”之後,我們繼續西行,向康定進發。瀘定到康定的路況不錯,只要2小時就可以到達。在康定我們沒有停留,從溜溜的跑馬山邊穿城而過,直上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從這一段開始,路上的車輛明顯少了很多,折多山上和此後幾天我們所見的川西其它高山一樣,遍山都是開著成片小野花的草阪,只在向陽處有大片樹林。

車到折多山山頂後,同伴中有人開始出現高山反應,頭痛或想睡覺。然而翻過山後就是新都橋,路很平坦,路邊的景色足以讓人忘記所有的不適。

以前如果說起"小橋流水",我以為當然是江南了,但現在我已經知道,在川西高原這個叫新都橋的地方,也有極美的小橋與流水,只是它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江南的小橋流水,是要配上煙雨,在朦朧中展現的。然而新都橋則像一個明艷開朗的少女,在高原燦爛的陽光下,毫不吝惜展示她的自然亮麗。

這裡的路邊有一條歡快的溪流,每隔一段溪水上就會有一條用石頭和木頭搭成的小橋,偶爾會見到一個藏民背著背簍走在橋上。在溪的那邊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腳都是青稞田,八月份正是青稞成熟的季節,黃的青稞、綠的苜蓿,疏落地散布著的藏族民居,以及那些房前屋後的小白楊,一切讓我覺得仿佛置身於莫奈的風景油畫中了。

下午三點,我們到了鎮上,在一個漢人開的飯店吃午飯。這個飯店的老板是一個地質工作者,當年分配到這一帶工作,退休後不願離開,就在這兒一家人開飯店。經過一上午的顛簸,這頓飯吃得特別香。尤其是這裡的野生菌湯,是附近的藏民在山上采來賣給老板的,看形狀有好幾種,都叫不上名字,但味道都極其鮮美。

吃過飯繼續趕路,到傍晚時到達雅礱江邊的雅江,在縣武裝部招待所住下。這裡的條件據說已經是僅次於縣委招待所,但實際上不好,沒有衛生間(要到街上的公廁),沒有自來水。不過洗澡可以到外面的公共澡堂去,4塊錢一個人,有熱水,很干淨。晚飯我們就在招待所的餐廳吃,味道一般,不過點的一道涼拌西紅柿,廚房的師傅也許是一時興起,不但剝好了皮,還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擺成菊花形狀,賣相煞是誘人,因此被一下吃光,再加一個,已經沒有了。在雅江的街上還可以買到不怎麼好吃但很便宜的小蘋果,幾塊錢就有十幾斤,夠吃好幾天的。

第三天一早,吃過早飯繼續西行,依然是不斷地翻山越嶺,路況還可以,景色則一律是極藍的天空下遼遠的高山、草地、羊群和樹林,間或可以看到天邊隱現的雪山。中午時分,車到理塘。這裡是全中國海拔最高的縣城,有四千多米。在理塘打尖吃飯,順便到理塘的藏醫院去開些治療高原反應的藥。到門診部只要跟值班醫生說要高原藥,並告訴他有多少人就可以了。醫生開出的主要是口服的肌苷葡萄糖液,分量醫生會計算好的。另外這裡還免費提供氧氣袋,只要交押金,回程時把氧氣袋交回給醫院就可以了。但要在正常上班時間來領,我們到的時候正是中午,急著趕路,也就算了。

在理塘有著名的長青春科爾寺,時間緊,我們沒有去參觀。理塘出來就不再向西,而是折向南方。剛開始的一段路不好,我們乘坐的依維柯只能慢慢開,以避開一個個積水的泥坑。一個自駕游的洋鬼子開著他那輛掛著臨時入境牌照的四輪驅動吉普,毫無顧忌地從路中間直碾過去,還得意地向我們招了招手。我們的司機萬師傅大概是心生不忿了,一上平路就追著那家伙的車後面攆。於是在陣陣煙塵中,我們開到了海子山。

海子山是一處古冰體遺跡,冰體不同於冰川,因此其實並沒有冰雪,只有無數的圓石頭,漫山遍野地散落在遠近的山上。我們經過海子山時,天正陰沉著,傳聞中的野兔並不見蹤影,大大小小的海子(藏語叫"錯")也靜默著,沒有一絲波瀾,到處是一片肅殺。在最大的一個海子木格錯旁,我們下了車。這裡已經是海拔五千多米了,一陣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冷戰。極目四眺,我忽然覺得這裡像一個墳場,似乎每一塊石頭下面都埋葬著關於大地和自然的一段歷史,每一塊石頭都依附著一個歲月的靈魂。無數的滄海桑田,在這裡沉澱著一些純粹的然而又是我們無法捕捉的東西。我沒有用相機拍攝海子山的照片,因為我感到它的神粹實在只能去意會,而畢竟,我們只是凡人。

下了海子山,一路向南,路邊又開始出現歡騰的溪流,水質極清,水邊雜花生樹,讓我有目不暇接的感覺。正貪看路邊的景致,不知不覺間,一抬眼,稻城就在眼前。

稻城縣城很小,其實只有一條"T"字型的大街比較熱鬧。這裡大多是藏民,房子是褐色的方方正正的藏式建築,房前屋後都是挺拔的白楊,連柵欄都用的是沒有刨皮的白楊木,純樸自然。特別是站在大街上可以看到被左右兩排白楊掩映著的直路一直延伸,最後消失在遠處成片的青稞地裡,下午的陽光透過婆娑的樹葉,細碎地灑了下來,溫馨而寧靜。 在稻城這樣一個美麗豐饒而又全民信奉佛教的地方,寺廟是少不了的。當我們提出想到附近的寺院去參觀,招待所的兩位師傅熱情地表示可以帶我們到熊登寺去。

盡管這兩位向導並不太可能看到我的這些文字,但我仍然要在這裡再次表達對他們的謝意。由於有他們帶路,我們才有了在熊登寺的一段美好回憶和感悟,而他們卻拒絕收取任何費用或好處! 現在說回我們的熊登寺之旅。找到了向導,我們一行就坐車從招待所出發。剛開始的一段還在縣城裡,是水泥路,很好走。路兩邊有學校、商店,甚至還有兩間網吧!(不要驚奇,我們去的時候,在稻城已經可以打手機,這與一年前網上關於稻城的介紹已經大不相同了)。

車很快出了城,首先見到的是一大片低矮的小白楊林,稻城河平緩地在林邊繞過,河的兩邊沒有河岸束縛,但它只溫順地流淌著,在陽光下閃著它粼粼的波光。這一帶,當地叫做"稻壩區"。這裡得補充一下,稻城的名稱起源於清代,當時曾在此處試種水稻獲得成功,就取"稻成"之意而名之。稻壩區大概就是以前的水稻種植區,但現在田裡都是青稞,已不見一株水稻的影子了。

雖然已是鄉間了,但人並不少。當我們的車經過時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