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蕩未果而轉天台

作者: 101

導讀這回游天台山看來也是一種緣分。本來一車幾十號人興衝衝趕到溫州去游雁蕩,希望借台風“雲娜”可以給天氣降降溫,給老龍湫加加水。可沒想到“雲娜”太厲害了,竟然引發山洪衝壞了進山通道。雁蕩之行是只得中途而止了,幸好附近的天台山也稱得上是天下名山,得保此行不虛。於是轉去天台山(當地人似乎念作天“胎” 山)。天台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後來一查最� ...

這回游天台山看來也是一種緣分。本來一車幾十號人興衝衝趕到溫州去游雁蕩,希望借台風“雲娜”可以給天氣降降溫,給老龍湫加加水。可沒想到“雲娜”太厲害了,竟然引發山洪衝壞了進山通道。雁蕩之行是只得中途而止了,幸好附近的天台山也稱得上是天下名山,得保此行不虛。於是轉去天台山(當地人似乎念作天“胎” 山)。天台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後來一查最高峰華頂海拔1094米), 所以李白有詩雲“天台四萬八千丈”看來是受了“越人”的一點誤導了。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大名鼎鼎的“國清寺”,據說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也是如今韓國,日本佛教的老祖宗。國清寺和想像中的超級大寺不同,並不顯山顯水,遠遠看去看不見山門,只有一座飽經風霜的隋代古塔像是引路人。沿著溪水坐小車到達山門後,古塔倒反而隱匿在參天古樹中看不見了。寺門也是獨具一格,它不是朝南大開,而是偏偏朝東,而且小小的,走進去才豁然開朗。我對佛教沒有什麼研究,不過由此可以猜想天台宗必有著獨樹一格的宗義。國清寺規模宏大,導游說可以玩上一天,但給印像更深的是它依山而建的氣勢。一路向上游覽,有古松古柏參天入雲,抬頭可見悠悠的天台山,回頭是時隱時現的隋塔,院落裡夏日蒸蒸的熱氣卻孕育靜靜的禪意,偶爾還能見松鼠在樹梢和梁間靈活的跳躍。寺內有一株隋代的梅樹,枝干虯然,尚能開花結果,堪稱天台一寶。那梅果據說吃一顆可長一年壽,頗有些西游記中“人參果”的影子,只是我等俗人,當然無此福(佛)分了。不過佛法雖然玄妙,看來也未能完全幸免於台風,除了兩片竹林給吹倒,還有一棵松樹竟然折倒在“放生池”上。還有一件有趣的事,羅漢堂一帶的立柱都包了一層竹席,心想總不會是給羅漢們消夏吧。一問,原來是用來保護立柱的漆面的,果然那些沒有包到的地方漆面部分已經脫落了。

石梁飛瀑是天台的又一勝景。通往瀑布的盤山公路十分悠長,從國清寺差不多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然後再在溪谷中步行半小時方可到達。溪谷的入口處有一處“銅壺”瀑,瀑布雖小,卻正如其名,確如一壺開水,突突地往下面的潭中猛灌呢。看了“銅壺” 瀑的水勢,我們心裡踏實多了,因為石梁飛瀑據說平時也是細得如同眼淚水,加之高達60元的門票,曾傷了不少游人的心。我們這回算真是托台風降雨的福了,離石梁瀑老遠看去就覺得水勢極為盛大,一二十米高的瀑布奔瀉而下,而且也相當寬厚。不過更值得稱道的是瀑布上面是一道臨空而起的天然石梁,和瀑布相配可謂天造地設,再加上周圍茂林修竹掩映,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畫卷,難怪當初徐霞客見了會“幾不欲臥”。如今在剛剛可以看的到瀑布的地方立了徐霞客的像 ,面朝著瀑布,所以老前輩可以日日夜夜看到這人間奇景了。瀑布下面的水潭水勢洶湧,深不可測,又有大風將瀑布吹作雨霧襲人,人在潭邊衣衫頃刻即濕,不可久留。下一級的水潭則風平浪靜,是戲水的好去處。只可惜我們在潭中戲水久了,後來匆匆趕車,竟然忘了去近距離看看那道石梁。只得問導游了,說是有1米多寬。能走過去嗎?可以,但雨後有青苔,危險。不過石梁瀑在天台在不上老大,還有一條很大的瀑布,在山下的公路上就能望見。也許是因為它太大太長了,開始都搞不清是瀑布還是山道。不知這是否就是郁達夫游記中提到的那條雖大但過於直白,最後讓人熟視無睹的桐柏瀑。所以瀑布也不全是以大取勝,想想石梁瀑雖然不小,但若想在浙江找出一二十條此等規模的瀑布也並非難事,真正難得的還是那飛瀑與石梁絕妙的組合。

天台山還可以去很多地方可以去,如奇美幽深的瓊台和李白同一首詩中是中提到的赤城山(據說還是道教的第N洞天福地),以及最高峰華頂的森林公園,但因為不是自助游,都無暇探訪了。不過留點遺憾也許也是件好事,說不定哪天我們也會像徐霞客一樣來個二訪天台呢。


精選遊記: 天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