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圓夢之旅——心情雜記

作者: 圓夢騾騾

導讀8月10日 火車上 浮在空中的心終於隨著火車的前進慢慢沉澱下來。今日凌晨經過西安時,車窗外下著傾盆大雨。穿過蘭州路段後,一路上就只看到灰蒙蒙的陰雲,與鐵路兩旁的荒瘠的黃土地倒是相呼應。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經過武威後,由於水氣的原因,遠處的祁連山脈隱隱約約地飄浮在朦朧的“白雲”之間,使這片黃土坡顯出別樣的美。像我這樣來自魚米之鄉的南方人自是� ...

8月10日 火車上

浮在空中的心終於隨著火車的前進慢慢沉澱下來。今日凌晨經過西安時,車窗外下著傾盆大雨。穿過蘭州路段後,一路上就只看到灰蒙蒙的陰雲,與鐵路兩旁的荒瘠的黃土地倒是相呼應。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經過武威後,由於水氣的原因,遠處的祁連山脈隱隱約約地飄浮在朦朧的“白雲”之間,使這片黃土坡顯出別樣的美。像我這樣來自魚米之鄉的南方人自是為這特別的西北而連連感嘆。

進入河西走廊後,除開偶爾經過的城市外,就只看到用矮矮的土牆圍住的房子。屋頂平整地與牆連在一起,大部分比牆還要矮,可以看到土頂上還有著點點的青青綠草,個別人家干脆就把羊拴在屋頂上,讓它在那裡晃晃悠悠。第一眼見到這種房子,就特別擔心它會被一場大雨給衝走。同座的朋友解釋,西北地區很少下雨,就更不會有像江南的那種暴雨了。

8月11日 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凌晨2:37,雙腳終於又回到陸地上了,使勁地抽抽鼻子,好好的呼吸了一把清新的空氣。突然打了個寒戰,這才注意到這裡八月的夜間只有15度,直接從三四十度的武漢跑過來,的確還有點不適應。走出車站後,不經意間一抬頭,發現天空中的星星特別明亮。每顆都是那麼清晰,各個星座都能看清,更令我驚訝的是還能清楚看到一條漂亮的銀河橫掛夜空,閃閃爍爍,點點晶晶,仿佛置身於夢境中一般……

休整片刻後,和同伴走出賓館。已是上午十點多了,一出戶外仍感覺很涼爽,周遭的空氣也是很清淨。陽光倒是很強烈,不過曬在身上卻不感到熱,倒是不時有陣陣清風拂過臉頰,令人感到無限愜意。 吃過早飯後,我們直奔莫高窟而去——這個在我夢中千百次出現的地方。汽車很快駛出市區,在經過一段綠色後進入了荒灘,在公路的一邊就只看到那些綿延不盡的沙石山靜靜地立在天邊,而另一頭卻是從鳴沙山脈延伸過來的斷崖。我們沿著公路繞過幾座山頭,突然眼前一亮,一片綠洲立在這裡,遠處的崖上就是那依山而鑿的神奇石窟。幾個世紀以來,風沙的步伐都停止在那片斷崖之後,也許是自然之主給人類的一點恩賜,不忍驅使黃沙吞沒這聚集諸多偉大的藝術家心血的寶庫,不忍掩蓋這見證人類文化史的璀璨明珠……

快樂的時光始終是短暫的,我們所能看到的十個石窟僅僅是整個莫高窟輝煌藝術的縮影,但也足以使我感動莫名。據說第一個石窟是由一名叫樂樽的和尚開鑿的,此後千余年不斷有新的石窟鑿出,歷經諸多朝代,不同時期的藝術和文化都在這河西走廊神奇的一隅以體現。盡管時間堅持在那些石窟裡留下自己經過的痕跡,但依然難以掩埋它們的光輝。

來到莫高窟,就不能不想起一個人,他的名字現在幾乎與莫高窟的輝煌藝術一樣聞名於世。一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因為機緣的巧合被莫名其妙地推上舞台,他驚惶而不知所措,只能以自己那卑微的思想來面對眼前的一切。當年王道士自願來苦守佛窟時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在百年之後會被後人不斷提起,只緣他發現了藏經閣,只緣他賣出了諸多經卷藏畫,只緣他監守自盜虧負了前人工匠的那片心血。

無論你是否相信佛教,莫高窟的魅力都是你無法抗拒的。她的神秘和美麗不因人們的傾慕和喜愛而褪色。走進那些石窟,或是莊重嚴肅的佛祖,或是慈眉善目的菩薩,或是嘻笑百態的羅漢,或是怒目圓瞪的金剛,或是婀娜多姿的飛天,不同朝代,不同風格,不同層次的藝術一起突然放在你面前,是什麼感覺?使你生出恍如隔世之感,使你徒發感嘆而不知所雲。

回到市區已是下午4點多了,稍稍休息後,我們便前往市區南郊的鳴沙山。從大門進去,避開嘈雜的人群,一條金色的巨龍橫臥在我們面前。金黃色的沙峰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峰巒起伏,山脊如刃,山面如鏡,令人驚嘆不已。相傳山中有一種在陽光照映下便起諸多變化的五色神沙,神奇不已,故鳴沙山又有“神沙山”之稱,至於鳴沙之由來又是指,盛夏時節,人乘沙流沿沙峰滑下,便能聞沙鳴如雷。我沒有趕過去騎乘駱駝,倒是站在門口凝望著那駝隊緩緩地步進沙山。夕陽、黃沙、駝鈴,這幅圖畫令我停住腳步而陶醉於其間,不禁憶起那絲綢古道上的往來駝隊在大漠上慢慢地前進之時,是否就如此般景像呢?

走過幾座沙丘後,就看到一道更為神奇的風景——那被沙海環抱卻千年不涸的月牙泉。她就宛如一輪彎彎的新月,靜靜地依偎著沙山。這是自然對人類的又一份眷顧嗎?在這漫漫黃沙的沙峰之間,就只有那灣小小的泉畔還留有幾分綠色。站在峰頂看去,她是那麼的弱小,仿佛一陣狂風就能卷起這四周的黃沙將其吞沒,可她偏偏又是那麼的固執和堅韌,安靜而執著地守住了這荒漠之間的點點生命,歷經千余年而不改其顏。你能相信貧瘠荒漠的內心裡依然藏著一方淨土嗎?你能相信那冷漠無情的表像背後依然留著一份執著的溫暖嗎?你能相信那無盡的沙山之間依然保留著一灣清澈的泉水嗎?我相信。

一陣微風輕輕滑過,甚至不撩起一顆沙粒,只是溫柔地撥動了一下泉水便消失了。夕陽映照下的月牙泉逐漸恢復了昔時的寧靜,喧囂的人群散去後,她依然還是淡淡的坐在那裡,不為打擾的睡去……

8月12日漢長城、玉門關、雅丹地質公園

什麼景觀最能代表大西北的土地?我一直在反復思量這個問題。莫高窟?不,她是屬於全人類的瑰寶,她就像是一位來自天庭的仙子,因為愛上這西北的大地而留在人間。鳴沙山月牙泉?不,他們的精致和神奇還不足以概括西北的氣質。西北的大氣,西北的遼闊,西北的浩淼,西北的宏大,只有那一望無垠的戈壁能夠表達。當我們的車行使在筆直的公路上時,道路兩旁就只有與天幕相連的戈壁荒灘。在這壯闊的土地上,你才能體會“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真正意境。偶有幾簇駱駝刺和某些不知名的植物點綴在這荒原上,昭示著生命的頑強和不屈。站在這氣勢博大的戈壁上,格外感覺自己的渺小。

這是個陰天,我們總看到天空被灰灰的雲所遮掩,有那麼幾點日輝透過厚厚的雲層灑下來。我們下車走到路邊,看著這戈壁的天空。太陽已經越過地平線了,雖然被雲層擋在後面,但仍心有不甘地讓自己的光輝從那些縫隙擠出來,構成我們眼前這副美麗的“戈壁晨暉”。我展開雙臂,面對著迎面而來的風,盡情地吶喊,讓自己的心放飛,毫無約束地飛翔在這廣闊的戈壁上。心裡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眼淚似乎也快要流出,仿佛自己已經和這雄偉的土地溶為一體。

若無提醒,我實在無法把漢長城和眼前的這堵殘破的黃土牆聯想到一起。仔細思量,兩千多年來他就是一直屹立在這裡,緊緊的扼住東來西往的關口,任那西北的狂風一次次的衝擊,任那大漠之外的鐵騎一次次的攻打……憑吊歲月蹉跎,感嘆往來時日,縱幾日輝煌,僅此眼前黃土,唯那戈壁的風依然吹過,仿佛向我們述說那昔時輝煌。

看到漢長城遺址後就不會再驚訝於玉門關的破舊。這絲綢古道北上的重要關隘如今也禁不起時間的摧殘,成為幾塊黃土壘起圍成的土牆。我不怪他辜負了我的期望,轉過身去,玉門關的北側就是一片綠洲,塔勒河從這裡靜靜地流過,給這單調的荒灘增添了不少顏色,遠處還有放牧的羊群……春風真的不能度過嗎?如今的他早已不想回答,他只是靜靜的立在那裡。

雅丹地貌又是自然的一個傑作,大自然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又在這裡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我們見到這深藏於大漠腹地的自然奇觀時,無不對這奇妙的景像而驚嘆不已。特有的黑色戈壁鋪在眼前的廣原上,在此之上的就是神奇的雅丹。莫高窟是將近兩千多年的佛教文化的沉澱和結晶;雅丹卻是大自然用萬年的時間精心磨制而成的作品。

進入雅丹後,我不由地深深佩服自然的想像力,倒是人們任意地給那些地形加上的名字讓我發笑。在這樣的神奇之作面前任何的解釋和注白都顯的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在多少萬年前,自然在這裡選出了一塊生命的禁區,然後精雕細刻地制作出神秘的雅丹。如果說平坦廣闊的戈壁還帶有一點人情味兒;那雅丹就是完全不通人情,只能遠遠的欣賞而無法親近,他是那麼的神奇和美麗,可又是冷漠和殘酷的,讓人無法和他親密的接觸。所以敬畏的人們又給他安上了一個名字:“魔鬼城”。但不管怎樣叫,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雅丹還是雅丹,自然的傑作。或許在若干年後,自然就會將他收回。

8月13日嘉峪關

嘉峪關總算沒令我失望,也沒辜負“天下第一雄關”的名號。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也是從這嘉峪關關城南端的“長城第一墩”起步的。嘉峪關由羅城、外城、甕城、內城和城壕組成,與關城附近的長城、城台、峰隧構成嚴密的防御體系。站在嘉峪關城樓遠眺戈壁,遠處的文殊山和黑山分別立於兩側。我不禁暢想700年間這關前的往來攻伐,當年的縱馬馳騁、廝殺搏命,似乎種種景像浮於眼前……

我們一路上也看到不少景觀了,人文景點和自然風光相比較而言,我更欣賞自然景色。當然,像莫高窟這樣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心中所屬,除此之外,就只有可以那些撥動我心弦的歷史遺跡能夠打動我。一般的狗尾續貂之作我都是無意浪費時間,如敦煌市南的影視城。嘉峪關關城卻是能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景觀。

8月14日張掖

這個農業城市給我們的第一印像就是雜亂無章。髒亂狹窄的街道、破破爛爛的房子以及灰蒙蒙的天氣,實在讓人一點勁頭兒都沒有。我心裡泛起一股失望的感覺,不禁發出疑問: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曾經是河西走廊的經濟政治中心甘州城嗎?現在也僅僅只有市中心的那座被圈起來的鐘鼓樓還能依稀辨認出昔日輝煌的影子。“金張掖、銀武威”的名字也並不是某人一時興起給這樣的一座城市的名字。也許我們一行腳步過於匆忙,不及體會他如今吵鬧庸俗的外表下依然保留著一顆淳樸的心,也不及明白他浮誇的動作背後又是有怎樣的深意。

我們走到大佛寺的門口,停了停,這兩邊重修的仿古式建築實在無法激起我們的興趣。繞到大佛寺後門處,我們意外的發現這裡居然還有處山西晉商會所的舊址。走進這小茶樓,看到那些木樓之上的小戲台和茶座,意外之余才逐漸意識到這裡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城市甘州城,精明的晉商又怎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呢。來來往往的人多了,也就需要個喝茶休息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還能交流往來商路上的信息,這在當時應該是很重要的事情吧。

8月15日祁連山

之前在火車上見到的祁連山一直是一副貧瘠的模樣,除開石頭就是光禿禿的黃土,一點綠色都沒有,那些黃色的坡面仿佛都因西北干燥的天氣而裂開。這和我所想像的祁連山相差太遠,失望之余便以為,那位家住武威的朋友所說的祁連山脈裡高聳入雲的雪峰和風景迷人的原始森林群落並不存在。

這天早上當我們坐的中巴走出張掖市,向南逐漸進入祁連山區時,我的面前逐漸展開一幅不一樣的祁連風光。公路兩旁不再是單調的戈壁荒灘了,而是黃綠相間的農田。遠處的山巒更是別致,視線順著淺坡向上爬去,看到一波綠色橫灑在山腳,宛如一條漂亮的綠色圍巾。從那天邊的山峰向上看去,我看到如屋頂一樣籠罩山脈的陰雲間露出幾個縫隙,蔚藍的天空從那小小的空洞稍稍露出臉來,也許此刻山裡正在聚集一場暴雨吧。

8月16日-8月17日青海湖、鳥島、草原、藏民……

從青海回來後好幾天我也一直無法平復情緒,我的心留在了那美麗神秘的青海湖畔,留在了神奇壯麗的青藏高原上。我之前從未見識過真正的海洋,若要我來形容青海湖的大氣和美麗,首先想到的詞語就是波瀾壯闊,這也是我第一眼看到青海後的感覺。為什麼我還依然覺得心兒在那青色的海面上飛翔,為什麼我的心兒依然在那青海湖畔的大草原上飛揚,為什麼我對這塊土地如此的陶醉……

16日早上我們一行從西寧往西穿過黃河谷地,沿著日月山進入了青藏高原。我們在日月山旁稍微駐足觀望了一下,這裡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就是青藏高原的邊界線,這條山脈基本上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點,山脈兩邊的景色迥然不同,一邊是郁郁蔥蔥的有著“塞外小江南”之稱的黃河谷地,另一邊卻是千裡無垠的牧原區。相傳日月山原來的名字叫做赤山,主要得名於此處多是紅褐色的岩石。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經過此山,當她登上山頂,看到山脈兩邊的景色大不相同,感到這次就要遠離家鄉,心裡不禁一陣失落,便將隨身攜帶的日月寶鏡留在這山頂,以示她進藏的決心,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便將這裡改為日月山。不過山頂的游客太多了,我們不願過多停留,畢竟日月山的美麗並不是山頂的那兩個亭子,而是從那裡向山兩邊觀望的感覺。對於我們這樣用心去旅行的傻驢,那些始終吵吵鬧鬧抱怨的旅行團跑的所謂的“景點”很少會在我們的目標之列。我始終覺得在151魚雷基地裡的民俗村裡吃吃飯或鳥島旁的賓館住一晚而體會的感覺實在不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青海湖,我們希望的是見識並沒有過多商業化影響的淳樸民風。

翻過日月山後,就已經是青海湖邊的大草原了,公路一邊是大片的油菜花田。盡管我們已經錯過了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大部分的油菜花已經開過了,不過總算遇到了一個好天氣。湛藍的天空下是視野開闊的大草原,在視線可及的地方,綠色的山巒一線排開,承接那些向天邊延展的生命的顏色。原野上點綴著很多不知名的小花,與尚未收起的油菜花一起譜寫這美麗的景色。野兔放心無忌的在綠叢中奔跑,似乎在追逐著那從湖面輕輕拂來的風兒。我們站在路邊,盡情地欣賞,很少有旅行團會停在這路邊。遠處放牧著大量的羊群,它們慢慢的移動的樣子有趣極了,純白的毛色與那天上的雲朵一樣,倒是讓人印像深刻。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終於看到了青海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湖邊肥沃的大草原。這也是為什麼青海湖會成為兵家爭奪之地的原因,幾個朝代裡諸多民族都為了搶奪在這裡放牧的資格而發生征戰。遙想當年,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而現在碧波蕩漾的湖水卻是如此的平靜,藍得像一塊寶石,如果不是遠處隱約可見的灰黃色的一條細細的陸地,你會以為是站在雄偉的大海邊。湖上面是瓦藍的天空,朵朵白雲不斷變幻著各自的形狀,在天空中不停的浮動。難怪青海湖會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在司機羅師傅的指引下,我們一行拜訪了他的一個藏族朋友,並決定當晚在主人的帳篷裡留宿一晚。主人顯得非常熱情,可惜漢語講的並不是很流暢,再加上夾雜著藏族的語言,基本上無法聽清,但幸好還有羅師傅在旁邊解釋一下。經過交談,我們了解到,主人的兒子已經出去當喇嘛——正如我們的大學生教育一樣,這也是他們本民族一種主要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女孩子已經有17歲了,但沒有讀過書,見到我們時還有點害羞。紅通通的臉蛋,淳樸的眼神,率真的性格,高興的時候就會無所拘束的開懷大笑,有時就會放聲的歌唱,盡管我們聽不懂歌聲的內容,但我們仍然被那不加雕飾的嗓音和婉轉動聽的曲調深深吸引。下午吃飯時,主人給我們都端上了自己家的鮮奶茶,還准備了蛋黃色的酥油,據說1斤酥油是由10多斤鮮奶攪成的。剛剛煮開的鮮奶茶很香,我喜歡什麼都不加,聞著那誘人的奶香,一小口一小口的抿著,感覺棒極了。

吃畢飯後,同行的驢友萬姐吵著要下湖去游泳,休息片刻後我們便一起跑到湖濱。從這裡看到的青海湖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煙波浩淼的湖面因為各處深淺不一,光線不同,湖水的顏色變幻不定,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此時又是艷陽高照的下午,近處的湖水清澈透明,在微風下泛起陣陣波紋。越往遠處湖水的顏色越深,水天相接的地方,竟深得變成寶石藍了。天空的藍色碧藍透明,各種色調的藍交織在一起,真是美不勝收。偶然飛過幾只水鳥,白色的翅膀在碧空中顯得格外純潔、舒展。在這裡你都仿佛與大自然溶為一體,心中一切俗念都已消失。我不會游泳,便只好坐在湖邊的石灘上看她游水,不過她並沒有待太久就上岸了,她說湖水的溫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但我用手感覺的湖水還很有點冷,倒是對她很是佩服。

一般藏民家裡都還是很富裕的,我們借宿的主人就擁有政府批准的一千多畝草原牧區,以及自己的二十多頭犛牛和大片羊群,還有兩匹馬。不過他們住的帳篷倒是很簡陋,其實他們主要的花費就是節慶祭祀上的各項購置和服飾的准備。據羅師傅介紹,每年到了某個節日,很多藏民或自己駕車,或騎犛牛,或步行,從各地來到這日月山前的草原參加大型的聚會活動,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不能親眼見到這一盛況。

我們為看到落日,便早早就爬上了主人牧區內的那座草山,在山坡的各個角度看到的青海湖都不是一樣的。她是那樣的變幻莫測,不管怎樣改變,卻總是在你眼前呈現出如詩如畫的美景。我們不禁盡情的奔跑,累了就一頭躺倒在這廣闊的天地中,開心的大笑,嗅著空氣中醉人的花香,放心的睡去。

夕陽斜照時,整個草甸在別樣的光輝籠罩下,光影層次分明,有深有淺,遠近則是完全不同的景像,分外引人入勝。近處從相機的鏡頭觀察,居然可以看到七彩的霞光閃耀,不斷幻化成各種顏色,美麗極了;遠處深藍的湖面依然平靜,任陰影慢慢接近而不為所動。放牧的牛羊已經被牽回到帳篷旁了,感覺周圍的溫度開始下降了,站在山坡上頂著迎面而來的風,依然還是覺得有點冷。太陽終於不情願的落到山背後去了,我們趕緊往下趕,希望在天黑之前回去。

我突然發現夜幕下的青海湖的景像又是一個嶄新的模樣。一股陰影逐漸在湖面散開,並且不斷地擴大,在它的範圍內的湖面就如同油畫的色彩一般個性鮮明,又好像力度分明的雕刻,褶皺感十足。天上也不再是白雲朵朵,而是厚厚的雲層慢慢席卷整個天幕,雲卷雲舒,層層重疊,越接近湖面的部分顏色越深,自上而下,顯得分外美麗。天空中還有一線尚未被雲層遮掩的部分呈現出碧藍色。天邊的山巒若隱若現,而腳下的草甸已經陷入了黑暗之中,耳邊似乎只剩下湖面浪頭卷過的潮聲和呼嘯而過的風聲,山腳公路旁的帳篷那邊偶爾傳來幾聲犬吠。

當我們回到湖邊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星星月亮在不覺間就已爬上夜空了,這裡的星空和先前在戈壁所見的一樣清楚明亮,只是戶外溫度太低,便趕緊鑽進帳篷裡。熱情的主人又為我們准備了滾燙的鮮奶茶和酥油,並且端過來一大盤剛剛煮好的羊肉,還給我們每人端過一碗由青稞面和鮮奶做成的糌粑。我們在主人的指導下自己用手把面捻成細條狀的圓柱型,味道鮮美,我感覺有點像小時候姥姥給我做的芝麻糊。藏民把這作為主食,主要也是因為它不易消化,很經餓,而且明明感覺已經吃飽了,但一放入口中,又一下子滑進喉嚨了。鮮嫩的羊肉剛出鍋時發出陣陣誘人的清香,但我擔心自己不太適應這種不加任何作料的吃法,就先撕下一小塊放到口裡,同行的幾個朋友則是干脆就像主人一樣抓起一大塊啃起來。我便也抓過一塊,可剛剛吃過幾口,發現自己很難適應羊肉的膻味,這時心中大叫後悔,可主人又是那麼熱情,不得已,只好慢慢的把那塊羊肉一口一口硬吞下去了,這種感覺真是糟糕透了,唉,我半年之內都不想再吃任何形式的羊肉了……

吃畢飯後大家一起圍坐在帳篷裡愉快地聊天唱歌。女孩在大家的一再鼓勵下,給我們唱了幾首藏族歌曲,然後主人要求我們也唱,大家仿佛都有點害羞,一再推脫,主人居然很認真的說再不唱就給我們獻哈達了,朋友們便趕緊唱了幾首老歌,感謝主人真摯的好客之情。“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第二天早上起來時,喝過熱滾滾的奶茶後,等到太陽終於完全探出頭時,戶外的溫度才慢慢升高,我們向主人道謝告別後便繼續沿著公路走下去。

接近中午時分,我們的車到了鳥島。首先坐電瓶車來到海西山,這裡因鳥蛋遍地,故又稱為“蛋島”。在這個面積只有0.27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曾經棲息著10萬余只候鳥,每年3、4 月份,青藏高原的冰雪融化,僑居在南國避寒的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等20多種候鳥就會成群結隊,越過高山峻嶺,迎著冰雪狂風,不遠萬裡來到鳥島安營扎寨,在這裡有優越的生存環境,湖中的小魚小蝦是它們可口的食物,水草繁茂,涼爽的氣候、幽靜的環境使它們在這裡喜結良緣,歡度蜜月。到了4、5月份鳥們開始產卵育幼,6、7月份幼鳥的羽毛不斷豐滿,這時飛鳥遮天蔽日,數公裡以外就能聽到鳥的叫聲。可惜這是過去的情景了,現在的鳥少多了,可能是因為環境惡化造成的,但我們所看到的情景仍然很美。這裡你已經不能接近鳥棲息的地區,欄杆把你和鳥隔開了一段距離。

距蛋島1公裡處是另一個小島——海西皮,島上豆科禾、野蔥等植物生長茂盛,島的東側懸崖絕壁,在離島10多米的湖中有一巨石突兀嶙峋,頂部不過30平方米的面積上築滿了鸕鶿的巢穴,幾百只鸕鶿在這個彈丸之地棲息,吵吵嚷嚷,儼然是一個鳥的城堡,因為這裡的鳥多是鸕鶿,所以又稱鸕鶿島。巨石下,蔚藍的湖水在陽光照射下閃著魚鱗般的波光,一道彩雲,使湖水變幻出粉紅、淡黃等奇異的色彩,不時有鸕鶿展翅飛翔,讓你流連忘返。站在這裡還可以清晰的看到海心山,據說島上四周環水,遠離塵世,島上建有寺廟,早在漢代就有許多僧人在那修煉,冬天湖水封凍,信徒們出來,帶足一年的口糧和生活用品,不再出來,直到第二年冬天。以後信徒不斷修建古剎白塔。島上綠草如茵,野花爛漫,淡水清泉,環境優雅,令人很是向往。

在剛察縣吃過午飯後我們便來到青海湖東北角的沙島,隨著全球氣候環境的變化,青海湖的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1~0.15米,於是湖濱東緣出現了兩個脫離青海湖母體的子湖,一個稱為尕海(太陽湖),一個叫洱海(月亮湖)。沙島這邊還沒有怎麼開發,湖邊是無際的沙丘,在太陽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白光。我發現沙島的沙山與敦煌的鳴沙山的最大區別就是:在這麼貧瘠的沙地上,還生長著許多不知名的綠色植物,它們頑強的汲取少的可憐的水,卻仍然那麼挺,讓人不禁佩服綠色生命的執著。

下午時候,我們一行來到離海晏縣城1公裡處的金銀灘。據說西部歌王王洛賓就是來到這裡,看到這片富饒遼闊的草原,見到那美麗的藏族兒女,寫下世人傳唱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的張望”。盡管我們來到金銀灘時天氣並不太好,但仍然被她的美麗所吸引。這裡的美都是不加任何修飾的、樸素純真的美。

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美麗的青海湖,這片神奇的土地給我的這次圓夢之行畫上一個句號。但我在某個時候還想回來看看青海,回到這壯麗的大自然的懷抱,與它相擁,讓我的心再次在這青藏高原上飛翔永遠。

.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