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遺風話三晉

作者: 生滾魚片粥

導讀看慣了江南的鶯飛柳長,就開始憧憬北國的慷慨激昂。金秋十月雖是四季中最美的時節;國慶七天,卻也是一年中最擁擠最不宜出行的日子,黃土高坡的蒼茫,究竟是多少人心中的向往,乘在滿座的飛機上,仍希望山西能在眾多熱門景點中,成為相對的冷門。未下飛機,便迎來此行中第一個意外,太原的地面溫度只有六度未來幾日還有霜凍。今年冬天居然來得這麼早,想到去敦煌的朋友,已在� ...

看慣了江南的鶯飛柳長,就開始憧憬北國的慷慨激昂。金秋十月雖是四季中最美的時節;國慶七天,卻也是一年中最擁擠最不宜出行的日子,黃土高坡的蒼茫,究竟是多少人心中的向往,乘在滿座的飛機上,仍希望山西能在眾多熱門景點中,成為相對的冷門。未下飛機,便迎來此行中第一個意外,太原的地面溫度只有六度未來幾日還有霜凍。今年冬天居然來得這麼早,想到去敦煌的朋友,已在嘉峪關迎來第一場雪。雪花的美,是對堅守嚴冬者的獎勵,我要靠單薄的衣衫熬過這段旅行,卻不知道今年見到的第一片雪花,將會飄落在哪裡。

太原

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夜景雖不見繁華,已近午夜卻仍見燈火點點,還有幾家專營面食的小吃店尚在營業。太原的特產是醋,老字號的東湖醋廠就在賓館附近,門面甚是光鮮,已成為集生產和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景點。

山西集中了全國75%的文物古跡,而太原最可圈可點的一處便是晉祠。晉祠始建於北魏,其中更有參天的周柏魏槐,根基扎實枝葉繁茂,竟比晉祠本身,年代更為久遠。

晉祠紀念的是周武王次子,卻不見供奉他的塑像。舊時總說三綱五常,在晉祠卻是全盤顛倒,大殿是紀念周王之妻,稱聖母殿。殿內聖母端坐其中,四周又有42尊彩繪泥塑,全是神形兼備,最富藝術價值的卻是其中小小的宮女。她雲鬢高聳,半面帶笑,半面含淚,我見憂憐。原來塑像者也知一入宮門深似海,懂她人前強笑辛酸自知,在這供人參奉的大殿中,贈她一副雙面容顏。還有一座水母殿,這民間傳說中的神仙,做的仍是村姑打扮,這樓台亭閣的晉祠中,居然處處透著女權。

水母殿外是一眼難老泉,活潑清徹,翻滾作響,池中水草柔若碧絲,分毫可辨,更襯出清水無塵。難老泉與周柏,侍女像並稱晉祠三絕,可惜樹仍在像未倒泉卻已老,這曾經終年恆溫四季如青的泉水,早於多年前枯竭,如今蓬勃而出的水,已出自人工。

泉水可以再造,文物卻難復原。聖母殿外八根盤龍柱,一望便知其古舊,盤龍雖仍昂首吐信,威武難當,金漆卻已落盡,木粱也斑駁,這精工雕鑿出的殿宇,當年費盡多少匠心,如今卻見落魄。導游說為保護古跡,故不曾上漆修復,殿內泥塑也是原封未動。維持當然必要,翻新也常有畫蛇添足之嫌,只是已經歷千年的風吹日曬,還要繼續承受歲月考驗,總讓人擔心終有天它將不復在。

晉祠中還有做戲台用的水鏡台,一側雙檐而一側單檐,也是建築中少有的異數。台下埋有上下相扣的八口大缸,已做傳聲,原來古時已懂得利用聲音傳導的規則,民眾的智慧,實是不可小覷。

大同

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它的道路橫平豎直,東西向的稱路,南北向的叫街,這城市的性格也與北方的漢子一般,坦誠直白,並不欺生,外鄉人並不必有迷路的擔憂。

大同產煤,路上多的是滿載煤炭的卡車,帶著些黑煙,絕塵而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騾馬拖著平板而成的畜力車,馱著不論是煤炭還是土豆白菜,一樣在車道上走得悠然,不緊不慢。車上吹落的煤灰,在路旁積起黑色塵土,山西七怪中說,街上掃出的灰能當煤燒,果然。

大同的雲崗石窟,位列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絲路上敦煌的莫高窟名聲更盛,去過的人都說風蝕塵掩後,當年的輝煌所剩無幾,只留下飽經風霜的黃土殘壁,教人痛惜。於是我所幸放低,不對雲崗抱任何期望,讓失望都旁落,便不會感覺心傷。

從刻有雲崗石窟四字的石碑處遠眺,山崖石壁間的幾座樓台,雖有古風卻不覺壯觀。人們擠在碑前留影,心中笑他們圖的不過是到此一游,卻想到自己仍是逃不開浮光掠影。

雲崗石窟共有洞窟53個,要游遍卻是無力也無心。最近的第一至第四窟,雕像不知所蹤,獨留石洞還在。雖是意料中情景,總有遺憾。

正面所見的亭台樓閣,原來是專為五至七窟所建。看過第六窟方知何為鬼斧神工,整座洞窟中,居然找不出半寸未曾雕刻的空間。洞壁洞頂,正中的佛龕,全是雕像,都有故事。在幽深的洞窟內,灰暗的燈光下,雕刻的顏色雖已斑駁,卻依舊奪人神魄。置身其中的敬畏和震撼,一如當日於吳哥。

出洞只覺艷陽刺目,心中仍是恍惚,而緊鄰的其他洞窟格局也變,遠望去,石壁間,如立起羅馬大柱。石刻雖藏身於立柱的陰影裡,走近看,彩繪石刻在陽光下仍是燦爛,歷久如新。佛像周圍,散開朵朵蓮花,四周無數小飛天,奏樂起舞,各司其職。大佛雖端坐雍容,成日悲天憫人,卻哪及這些仙界中的百姓過得歡喜。

雲崗石窟中還有幾座呈頂天立地之勢的巨型佛像,以黑色瑪瑙為目,晶瑩靈動,如能洞察世情。其中不乏以魏朝君王做原型,唯獨一尊低眉垂首,似帶歉意,原來他是著石窟的罪人,當年因崇尚道教,便大興`滅佛`之舉。非但不能容人,且不能容物,毀了不少歷代的石雕。

信仰是出於自發,如此大興土木勞命傷財的建佛窟,卻定是出自皇家旨意。雖不及當年修長城而枯萬骨,總也引起民怨,投入無數銀兩,耗費多少青春。今日為人稱道的遺跡奇觀,都是前人血淚凝集。如今看雲崗石窟,念及主修的孝文帝,不免將之記做其功績。而滅佛毀窟的那位,只能由人嗤笑,怪他愚昧小器。

懸空寺

懸空寺下有座大石,上書二字,壯觀,然壯字旁卻多了一點。這錯字竟堂皇地在此地屹立千年,亦不為世人所笑,只因留字的詩人李白,游歷此地後,覺實為壯觀二字所不能及,這一滴余墨,便代表了意猶未盡。

空中樓閣這四字,竟不是痴人說夢,自北魏年間便有了這座懸空寺。當時帝王奉道教,自然也不敢讓仙人居所聞雞犬之聲而沾了濁氣,故遣人修建懸空寺。重壓下,倒也有能工巧匠解開了這道古怪命題。

選址恆山半崖,藏身峭壁,下有岩石支撐重心,上有石崖擋風遮雨。寺廟雖小,卻因地制宜,山門鼓樓大殿,高地交錯中,竟無遺漏。建寺者亦有深謀,寺中供奉佛,道,儒三教,面面俱到,無當權者變教毀廟之虞。天災能免,人禍亦能防,保存至今,居然仍是道完好的奇觀。

入寺如登空,低頭便是懸崖,只有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橫空直下,挺立其間。寺小道窄,游人卻多,階梯上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前人徜徉與勝境,後人只能貼身峭壁,膽戰心驚。聽說按懸空寺的力學原理,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只是身家性命全交付於這些木樁,總不能心安。

上高台,半空中,也只能止步,不能乘風而去。再落回地面,如南柯一夢,仰望懸空寺,竟懷念那片刻飛升的錯覺,不慣再做凡夫。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