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都海螺溝稻城亞丁四姑娘山-風光人文篇

作者: DianaJia

導讀風光人文篇巴朗山雲海 天亮的更晚,起身拉開窗簾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一夜之間大雪覆蓋了整個城鎮,昨天看上去輪廓清晰、顏色濃郁的藏居小樓今天成了層次分明的黑白照。從日隆出發的時候已經快10點了,因為前一夜的大雪,司機想讓雪化掉一點更好走。頂著車頂的一層厚厚的積雪,車子啟程了,沿途很多車停下來搭雪人然後放在車頂,有給插花的,有給做造型的,還� ...

風光人文篇巴朗山雲海

天亮的更晚,起身拉開窗簾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一夜之間大雪覆蓋了整個城鎮,昨天看上去輪廓清晰、顏色濃郁的藏居小樓今天成了層次分明的黑白照。從日隆出發的時候已經快10點了,因為前一夜的大雪,司機想讓雪化掉一點更好走。頂著車頂的一層厚厚的積雪,車子啟程了,沿途很多車停下來搭雪人然後放在車頂,有給插花的,有給做造型的,還有給帶帽子圍巾手套的,雪人就酷酷地站在車頂,隨著我們一路開上去。

太陽不溫不火地撥幾絲光線從厚厚雲層的間隙中喘息而入,車窗外的雪峰上因原來的植被顯得斑斑點點,不如高原上的雪那麼純白一片,分不清天空分不清山巒。

以前就聽過巴朗山的雲海非常漂亮,心裡想像了好幾回也不知道雲海可以壯美到如何程度。車子還是一路盤繞著四姑娘的父親—巴朗的身子。看著亦霧亦雲亦雨的空氣,正失望這樣的能見度雲海是別指望了,所能看到的也就是那一山迷蒙的雲霧。想想身在其中也不錯,我們穿雲破霧的行走其間,這裡看得遠山的雲霧也許一個彎之後我們就穿越了她。在經過貓鼻梁時都懶得下車,好多人擠在路邊拍照,我心裡嘀咕大部分照相機都只會拍到一片沒有層次的灰色。就在我患得患失之間,經過一個發夾彎,突然眼前的雲層撕開了一條口子,湛藍湛藍的天空就露出了臉,一下子整個視野因為這片藍而生動起來。貪婪地看著這片藍不肯眨眼,在轉過又一個彎道時,啊,高高的雪峰清清楚楚露出了頂,因為植被和光線遠遠透著青藍色。風大了起來,眼前的雲霧慢慢散開,好似閨中少女終於拉開了面紗----眼前就是巴朗山雲海:那露開一口子藍天的密雲下凸現出青藍色的山峰,山峰下有一層厚厚灰白色的雲層橫繞其間,而雲層下斷開了去又是一層黑褐色的山體,在山腰中又繞著淡淡淺白雲彩迷漫翻騰,藍天中射下金色的陽光讓這片山這片雲海一下子壯觀神聖起來,金頂雪峰,青黛山峰,銀色雲鏈,黑褐山腰,白色腰帶,我們看得目瞪口呆,好像海市蜃樓,好像我們想像中西游記裡的仙境,好像我們站在人間望著的是那彼岸風光。

可惜等我們停車剛剛拍了2張,雲氣就上來了,一眨眼就又回復到先前又灰又暗的雲海了。司機說他來回走了20多趟,就是這次雲海最美最奇,我們的運氣還真不錯。回來看看相機裡的照片,感嘆那壯美的雲海只能是記憶裡的畫面了。

敬禮

沿途不少藏民孩子會對著來往車輛敬禮,招手,端端正正,臉上的笑容真是像綻開的花朵,在陽光下燦爛異常,我們很莫名,問起當地得司機才知道,原來學校得老師教導孩子們說這些遠方得客人到這裡來給我們帶來財富,讓我們生活更好,所以一定要尊重客人。一路行來已經感覺不到當地山民的純良,比起那些成年人來說孩子總是那麼美好而單純。

亞丁的亞彌

天蒙蒙亮,我們在日月同輝下用完了早餐。甸珠大叔的女兒娜姆珍措為我們現打了酥油茶,喝得暖暖的上了路。在從亞丁龍龍壩住宿的藏民居進入朝拜三座神山可以騎馬,司機送到了騾馬隊掉頭走了。我們兩個前天還病泱泱的女孩早忘了不適,興奮地跟發牌人說:“要2匹漂亮的----騾子!”----不是比較沒出息啦,主要是我們人矮,而且聽藏民和司機都說騾子比馬穩,脾氣又好。其實看起來騾馬隊本來就是騾子多馬少。一路上有著大大小小的瑪尼堆,想著如何把那麼多不規則的白堊石塊對成一個一個標准的塔型。

每人一匹騾馬一個牽夫,我的這名牽夫原來是日瓦鄉人,和我同伴的牽夫是表兄弟。靦腆的說著音調特異的四川漢語,他的名字居然叫“神奇”(音譯),而我騎的騾子是他家裡自己養的,就叫“亞彌”(音譯)。原來以為我的騾子叫這個名字,後來才知道藏語騾子叫“亞彌”,他們管所有的騾子都叫“亞彌”。路不算太難走,基本還是平坦,就是因為昨天夜裡下雨而泥濘。沿途風光有點像江浙的峽谷,兩邊是山,谷中有溪,我們沿著溪流上行。只是兩邊的雪峰提醒著我這裡海拔4000多米了。亞彌通常都裝扮過,看上去像盛裝的節日牲畜,披掛上都有銅玲,要麼一串圍著胸脖,要麼一個掛在勁下。走起路來,叮呤叮呤,叮當叮當的,清脆悅耳。路上時不時有山上流下的小溪在路邊的小溝裡彙合。為了讓亞彌專心走路,牽夫們都用嚼套套著它們的嘴,免得一路吃吃喝喝不肯走路。可既便這樣,亞彌在一些地方還是透過嚼套去喝水,或者在我們停下來拍照時偷空扯幾株邊上的草木來吃,吃得高興還嘶叫兩下,噴噴鼻氣。

到了落絨牛場,我們找了一個平坦的坡,坐下來野餐,山裡很安靜,太陽暖暖的,風柔柔的,游客散在這片牛場上和犛牛混合在一片藍天白雲綠草地下,和諧舒適。拿起紅艷艷的蘋果,咬了一口就想起亞彌也愛吃蘋果的,於是放在袋子裡收了起來想慰勞一下一路辛苦的它。

在這高山平原上慵懶了半小時必須起身要走了,真想讓這一刻靜止下來,望著鑲著金邊的雲,照著陽光的雪峰,特別是你知道雪峰不是普通的雪峰,是金剛手菩薩--夏諾多吉神山,是金文殊菩薩--央邁勇神山,你很難留什麼煩惱在心裡。

走下坡來,一眼在眾多騾馬中認出了我的亞彌,剛把蘋果放在它嘴邊還沒等我站穩它就一口奪了過去,轉眼就吃下肚裡了。它的側臉對著我,睫毛長的像假的,烏黑圓亮的眼睛眼神溫順。陪伴了我3小時的亞彌在亞丁景區門口和我分手了,它未必有什麼記憶,而我心裡沉澱著那銅鈴,那嘶叫,那眼神。

甲居藏寨

整個村的房子在沿江斜坡上,用統一的材料,同樣的顏色,一致的朝向,映在斜陽,樹林和山壁上,想不美都很難。我不懂建築,可這樣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的房子估計只有嘉絨藏民居才有的特色。每家每戶都有黃黃的玉米,紅紅的辣椒裝飾白色的牆面,稱著彩色的窗格和屋內的藏式邊床,特別的艷麗。我都奇怪,城市櫥窗裡越是鮮艷的顏色越是退色厲害,紅的都變淺紅最後幾乎發白了,而這裡紅的紅黃的黃藍的藍綠的綠,天天日照盛頗也不見褪去,還是一樣伶俐鮮明。

藏居通常都是3層小樓加一個小屋,平平的,都很難說是屋頂,加上周邊的院子就是盛傳的藏民居—寨子樓了。裡面通行的樓梯我們這些人看得心裡毛毛,就是一根原木,上面可出一個平面一個斜面,像搓衣板一樣的格子狀,細細一根木梯,你就像蛇一樣隨著這根棍上吧!一把冷汗,我還有恐高症呀!

付了20元的門票還要付2元的入門費,不然就讓你看群樓,像細細鑒賞任何一間都是要給人頭費的,寨子好像全民皆商,5、6歲的孩童也叫賣自己剛摘的蘋果生梨。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入院采摘,自己買走就可以。

我們進了一家院子裡開滿大麗菊的人家,還有不知名的紫色小花,身著一身民族服裝的嘉絨老太太在門口過進處招呼客人。我碰到了她的女兒,拿出了她自己節慶跳舞的衣服給我穿戴上,活脫脫一個嘉絨少女就是我了!那盤在頭上的發辮居然不是假的,是她自己的頭發做的,真是辮子粗又長。玫紅色長袖左襟上衣,繡花黑絲絨裙子,琳琅滿目的腰飾腰帶,大科太陽石的藏族項鏈,很有民族特色。就是橫豎看自己的登山鞋不順眼。忸怩了幾下之後,終於回復自己,我想自己沒有舞蹈的天賦。主廳裡她的外婆在那裡穿辣子,滿地紅辣椒,看著過往的客人,微笑著,仔細地繼續手上的活,偶爾抬起頭來看看照台的夕陽,彷佛游離在這喧鬧之外。

看得出嘉絨藏民們已經適應並且樂衷於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笑在對面山壁映出的斜陽下燦爛,和氣的說:“和我拍張照5元。”

東谷溫泉美人出浴

東谷有盆景灘之稱,不像高原風景,倒像江南山溝小溪。一路上秀氣的風景映入眼簾,最養眼的要數露天溫泉了。跨過公路邊樹枝達成的小橋(還真是小,只容一人通過),就能看到一路冒煙的溫泉流,伴著旁邊的奔騰河流,真是井水不犯河水。逆流而上就能看見2個用水泥砌出來的大池子,分別有2個出水口,源源不斷地在往池子裡送溫泉。最大的泉眼就在邊上不遠處,因為礦制的沉澱周邊的石頭有一種特別的顏色。不少游客脫下鞋襪坐在池子邊上泡腳,寫意的樣子讓人心動。讓我吃驚的是驀然發現第二個池子裡居然有很多當地藏民在沐浴,那些少女大大方方就脫了衣服浸在池子裡,泡完了,就在池邊也不擦干,直接把長袖長裙的衣服套回紅紅的身體。烏黑的頭發,白皙的身體,臉上還是著名的高原紅,散落在邊上的衣物,在氤氳水氣裡像一幅畫卷。只是間中的嬉笑聲,潑水聲才提醒你,眼前的真實。

回來時還是單向通行的小木橋,下面不知河水還是溪水的著實湍急。大家避讓對面的人流排起了長隊,看著大家搖搖擺擺卻嘻嘻哈哈地過橋,真是有趣。回首美人仍在,車子轉過彎道後,那一路風景又都在身後,恍若一夢。

紅石灘的彩虹

一路東谷出來沒走多久就來到樂紅石灘,游客多得車子都把路堵上了,真想快點離開擁擠之地時,突然一瞥看了一道彩虹,我昏昏欲睡中突然跳了起來大叫“彩虹”,一車人都興奮起來,一路小跑回看到彩虹的地方。其實不是天上的彩虹,是因為水流和太陽照射的關系,在那條小溪上掛著一道彩虹。不過對於我們沿途看過風霜雨雪雲雹的人,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看見彩虹了,而今天上午去了皇家藏教寺院----惠遠寺,下午就看到,而且是在青山紅石白溪之上看到,可謂真正圓了心願了。

紅石灘並不大,也就幾十米的距離,溪流因為落差而成瀑布彙合山峰高處流下的山泉在狹窄的河道一起奔騰。紅石灘顧名思義是因石紅而得名,這裡的石頭無論大小形狀,都呈現一種艷麗的鐵鏽紅,說是因為一種藻類植物附著在石頭上的關系,把紅石帶出這個地方不出半小時紅色全無,紅石變回一塊普通的山石。這讓我想起了很多故事裡貪心之輩從寶藏中偷帶出的金銀珠寶一出山洞就會變成一堆普通的石頭。紅石是這裡的寶石。除了這裡那種特別的藻類很難生存,它一旦不在,繼而寶石也不再寶。對這裡的山水又有了新的理解。

世界高城

理塘以海拔4200米的高度被稱為世界高城,理塘是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縣城,進入理塘或者離開理塘,都必須經過他們的城門,極具藏民族特色城門著色亮麗,用工整的字體寫到----世界高城理塘,城南城北各一個,樣式色彩完全一樣。理塘,藏語意思為平坦如銅鏡的草壩,因縣內有廣袤無垠的毛埡大草原而得名。而令我吃驚的是理塘最出名的居然是馬術,在這個空氣稀薄的地方騎馬馳騁?相傳幾百年前,康巴最負盛名的長青春科爾寺,每年隆重舉辦為期10天的賽馬會,以祭拜神山,慶賀豐收,60年賽馬會改在建軍節同日舉行,後來發展到今天的國際賽馬節。因為理塘地勢遼闊,水草肥美,成為良馬和騎手的搖籃,理塘也被譽為“馬術之鄉”。雖然我們來的時間已經過了馬術節,可是在無垠的草原上還是能看到徜徉的馬群悠閑地吃草。我站在小土堆上,曬著高原特有的陽光,心裡想著那比鄰駐扎的帳篷城,那盛裝精神的騎手,那百駒齊馳的畫面,精彩絕倫的馬技表演,臉上不由自主地摺起了“高原皺”,美哉壯哉!

無量河

不知是誰給無量河起的名字,讓人一聽就是有關佛宗教義。無量河水流很急,寬闊的河面在遼闊的高原上就顯得小了,雖然那天下雪,可是河邊還有幾個垂釣之人,不知收獲如何。藏豬歡快地在雪地上撒野。一群穿裙子的犛牛越過慢慢雪原,白色背景下那移動的一群黑點讓靜止的畫面一下子又了生氣。一側山峰上有個白塔,融在陰天的雪原上一片純淨。

無量河裡的魚好像是游客必嘗的美味,那昂刺魚身形,黃魚顏色卻沒有鱗片的高原雪魚是這裡的特產,和酸菜一起煮湯,魚質細膩,鮮香特別。小小的身體裡刺倒不少可是入口即化,讓人意猶未盡。食了一路的肉,魚就顯得越發好吃。在我們飽餐之後依依離開無量河。

千年都江堰

小時候學歷史和地理的時候都知道了都江堰,聞名已久,雖然老師應該講解得很詳細,可是除了都江堰和李冰這兩個詞以外,其他全無印像,今天終於來到了戰國秦堰。看完了一路自然景觀來到城市裡的景點還真不習慣,那些擁擠的車輛來往的人群把我生生又降入了城市生活。登上秦堰樓俯瞰整個都江堰,心裡的李冰開始真實起來。

都江堰的出名在於功效,在於特殊的治水方式,魚嘴分水、寶瓶口引水、飛沙堰溢洪道三大特色。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安瀾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約500米。下面岷江奔騰,氣勢壯觀。二王廟供著李冰父子,而事實是李冰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善良的

蜀地人民為了讓李冰不至於無後不孝,給他建了個兒子的塑像留了個兒子在身邊,也隱喻千萬造堰民眾是他的兒子。李冰原本不是水利專家卻透徹澄明地看到治水之理,總結出了後人千年受益的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終於將這個無壩無溝無渠的引水之堰造成了千年奇觀,至今還讓蜀民受益得惠,以滋養成天府之地,真正的功在千秋!

三星堆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不能想像蜀道群山之中還能有這樣的文明存在過,那特異詭秘的銅人面具,工藝精湛的切割工具,參天奇想的宇宙神樹,和我們原來所認知的華夏文明完全迥異。細細讀了古蜀斷代及當時社會形態,直到今天才了解“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望帝真情寄流水,杜鵑啼血紅滿山”望帝和杜鵑背後的故事。看著銅人縱天之目,不禁遐想千裡,會是哪個民族的什麼人藏匿在面具之後,又會是在如何場景做甚事?

作為新建的博物館各方面設施還是很先進的,服務麼就是典型的國營機構人員了。如果你另外付了講解費,會有專門的講解人員提供隨行講解服務,還可以在1號2號展館間乘坐電瓶車,如果沒有請講解員的話,那麼什麼也沒有,車也不能坐自己走這千米距離,連老弱病殘孕和懷抱嬰兒在內。不明白那麼先進的博物館為什麼不放置一個循環講解系統,放映一些科教知識片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這個奇特而久遠的古蜀文明,而是計算著這個服務項目可以創收多少!博物館內外都不例外地設著很多攤位銷售出土文物的仿制品,除了這個的特色招牌貨品還夾雜著每個國內旅游景點都有的粗劣商品。走過長長的商鋪路段,出口處還能看見以三星堆銅人面具為造型的雙面空飄氣球在入口處搖曳,那臉孔看不出表情。聽說原來最早發現挖掘三星堆並悉數捐贈珍藏文物的、清朝道台官宦回鄉的燕家闔家沒有人來過這裡,因為想到自己全家要花全價門票來看自己捐贈的東西,心裡忿忿。

今天蜀國風貌和昔日古蜀文明都在門票所包括的那個園子裡。

幸福街28號

因為感冒發燒在稻城的縣醫院打點滴,出行前已經感冒,能一路走到稻城我已經很心裡慶幸萬分了。不知是不是因為高原的關系,護士投訴我的血管太細,只能用最小的針管以最慢的速度吊著。無聊透頂的時候,急診室進來一個藏族阿婆帶著小孫女,因為腹瀉在補液。我們聊起了天,阿婆60多歲可是非常精神紅光面滿,阿婆很健談,完全不同於我對當地藏民老人見著外人害羞,不識漢語的印像。阿婆一共生了5個兒子5個女子可只活了5個,來看病的孫女就是4女子的孩子。除了最小的那個女子在家幫忙,其他孩子都在機關工作。說話間有手機響,看阿婆熟練地從胸口掏出一個手機袋,拿出那個最紅最艷的三星ANYCALL手機,打開機蓋將其電話來。一身傳統藏服打扮的阿婆帶著大大的金耳環戒指,而她的孫女則是牛仔套裝加一雙迷彩高統球鞋,橙色的鞋帶分外顯眼,只是扎著簡單的辮子,臉上典型的高原紅透露著這不是城市裡的時髦女孩。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在一起卻很和諧很親密。

阿婆土生土長在甘孜州,去了7次西藏,還走了雲南,貴州,山西,三大神山中保佑藏民的那座她轉了10多次,每次轉山都需要幾日,我真是很佩服她。她知識豐富而健談,我詫異她能知道那麼多好像不屬於她這個世界的知識和見識。阿婆還有個干兒子是廣州來的游客,因為婚後一直沒有孩子,阿婆知道就就帶他們去轉山求菩薩,結果第二年就生了一個孩子。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看著電視突然說了一句“扎西亞明得其”(音譯,阿婆說了3次我也沒學會那個發音),兩個大學生夫婦不明白記錄下來寫信問阿婆,阿婆無比歡喜說是菩薩賜的孩子,這句話是永遠幸福的意思(大約),現在每年還通信通電話,阿婆專門請了活佛喇嘛為那個孩子頌經祈福。我聽著這個神奇的故事,一愣一愣的。

旁邊一個病友說阿婆比他老公大3歲,人又好又干練,把一家子照顧得好好的,孩子都很出息孝順。這個縣城太小了,來來去去大家就都認識大家了,很多人一輩子就在這裡生息。

因為要在稻城多留一天,我從更像賓館的藏巴拉標間搬到了幸福街28號----阿婆的家。為了看看這個令我十分好奇的阿婆所生活的地方,也為了這個街名。色彩艷麗,繪畫精致的高牆大門推開了幸福街28號的門:2只狗屋邊的藏狗已經起勁地吠了起來,宣布我這個陌生人的到來。右邊是一幢2層樓的房子,好似在盛開鮮花的長花壇裡長出來,左邊是廚房,柴房,洗台之類,院子深處有一扇窄門,裡面一畦菜田,門口倚著一顆蘋果樹,樹上果實累累。橫在院子裡晾衣繩掛著衣服,炊煙夕陽伴著狗犬,一派暇意人家場景。1樓好像是糧食陰干和保存的地方,不像有人家的樣子。走上陡陡的樓梯,2樓天窗晚霞扔能灑進余暉來,主人房出現眼前,典型藏民居的裝飾,畫棟雕梁,色彩艷麗。風扇,電視,音響,冰箱,一屋子電器,看得出阿婆家條件很好。供客人休息的是左右兩邊的大房間,漂亮的藏邊床,每張不同的圖案,柔軟的床墊,厚暖干淨的被揉,真想馬上就躺下。

我就在阿婆單純而執著的生活追求中進入夢鄉,那晚是我整個旅行中睡得最好的一晚。

後記

關於景點的描寫,想來旅行社會比我更著心思更著筆墨。這一路其實趕路的時間多,真正的景點少,多數是醒著和睡著之間掠過的一路風景。停車的時間供你拍照嬉戲小憩,最多只是讓你震撼感受一下而已,就一下!想細細品味總是不能。在其中的一片白樺林河畔,如果能在某個秋天的下午在這裡小睡看書品茶看日落會是如何恣意啊。對於風景,攝影照片會是比筆墨更直觀的衝擊和印像,只是想將一路點滴感動和遺憾留下來,經過文字整理,那些片斷也被梳理得棱角分明清晰可見。不過,我相信風景和故事總是記憶中的最美最恬淡雋永,所以有機會還是親自走一走,體味別人未曾體味的。心裡隱隱失望的便是旅游資源一開發,那裡的人們就不再單純,發展了經濟,金錢利益也讓人呈現更多面,不知該慶幸這樣的發展進步和文明的滲入,還是寧願他們在一方純淨而封閉的世界裡活著。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