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七)

作者: 往往

導讀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七)——恆山 從五台山乘長途車就到了應縣,因為要趕往渾源,所以只匆匆的在木塔前照張像,打了一輛車,80元,5點左右到達渾源,在這裡包了一輛車,說好第二天去恆山和懸空寺。走前在網上查了許多,都說恆山沒什麼意思,但來了,畢竟是五岳之一,還是決定去看看。不知道是因為個人的角度不同,還是我們玩的時間長些,恆山給我的印 ...

五台山—恆山、懸空寺—大同(七)——恆山

從五台山乘長途車就到了應縣,因為要趕往渾源,所以只匆匆的在木塔前照張像,打了一輛車,80元,5點左右到達渾源,在這裡包了一輛車,說好第二天去恆山和懸空寺。走前在網上查了許多,都說恆山沒什麼意思,但來了,畢竟是五岳之一,還是決定去看看。不知道是因為個人的角度不同,還是我們玩的時間長些,恆山給我的印像非常好。古人對恆山大加稱贊,這裡的18景,有的以山水之秀而迷人,有的因洞窟之幽而醉客,有的以傳說之美而動情,有的因建築之險而稱奇。當你走進恆山,它雖沒有黃山的秀美,沒有華山的雄險,也沒有泰山的氣勢,卻是那麼虛幻飄渺,好似進入天宮一般。

我們因為住在離山不到10公裡的地方,早晨到達恆山的時候天才剛亮,整個的山,除了裡邊住宿的老道和工作人員,游客只有我們兩人,纜車還沒有動,幸好沒有乘纜車,才使我們看到了恆山的美。進了山門就看到一條登山的路,也就是步雲路,這是恆山18景之一“雲路春曉”,沿著修築的台階向上攀登,一步一松,松松各異,人登雲路,如赴天宮。順著山向上不遠,在松柏掩映的峭壁高處,刻著十分醒目的“恆宗”兩個大字,是明代山西督學張升的手筆,字體雄渾剛勁,是恆山數以千計的石刻銘文中最具特色的。這兩個字高13米,寬6米,因字體巨大,這裡被稱為“大字灣”。恆山的松很有特色,懸根松就矗立在虎風口,“虎口懸松”是恆山18景之一。此松樹冠如佛,置身於岩石之中,盤根交錯的根系裸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充分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和營養,顯示了神奇的生命力。這裡本來山高路險,一邊是懸崖欲墜,一邊是溝壑深邃,但由於石階修得平緩,並不覺得艱難,也不覺得險要。在這裡,極目望去,山巒古松比比皆是。有的的在山峰極頂傲然挺立,有的在崖壁上懸空倒掛,有的像翠傘、有的像角亭、有的似吊橋、有的似飛龍,四棵唐代古松更是姿態出眾,這就是著名的“四大夫松”,這些恆山松,因為沒有厚厚的土層扎根,所以許多都是根莖懸於石外,根須緊咬岩石,卻枝繁葉茂,令人稱奇。沿著石階向上,在你的右邊可以看到一個絕壁,這就是西陽岩,也稱舍身岩,一個廟宇鑲嵌在岩石中,很是奇特(見上圖)。這裡有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美麗的姑娘為愛情舍身跳岩,而她的嫂子也因救小姑一同墜下懸崖,人們為了記住姑嫂二人,修建了一個烈女廟,當地人稱“姑嫂廟”。

沿山路走上去,就到了恆山廟區的大門,這裡還要買票,一個大的牌樓,上寫“人天北柱”四個大字。從這裡進去,才算進入了真正的景區。首先進入的方形院落,有一白雲堂,因古代用來接待前來祭祀、游覽的達官顯貴,故稱接官亭。從這裡往東,就看到一個玄井亭,裡邊有兩井並列,相隔不到1米,亭內有個碑,上寫“苦甜井”三字,據說北邊的井甜如甘露,系高品質的礦泉水,且水及井台不到2米,清澈見底。南邊的井卻苦澀無比,相隔不到一米,卻有如此的水質差別,不知到底是什麼緣故。後來因苦井常被人往裡填土,而不再有水。可甜水卻用之不竭,從未干涸過。我們到時正趕上小道士來取水,我也用杯子取一點嘗嘗,雖無甘甜,到也爽口。走出這裡沿絕壁上開鑿的石板路向南,就到了舍身崖上,這裡除烈女廟還有得一庵和閻道祠。恆山大都是道教的寺廟,其實道教才是我們中國人土生土長的宗教,而佛教是後來從印度傳過來的,但道教因為種種原因而一直沒有太大勢力,倒不如佛教信奉的人多。但在恆山,卻都是老道。道教供奉的神仙很多,但凡道教都有三清殿,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還有玉皇、紫微,堯、舜、禹號稱三元,據說是元始天尊口吐的三個孩子,因都生於月元之時,所以稱三元大帝,還有八仙過海裡的八仙,九天玄女,福祿壽三星等,總之道教供奉的神仙多而雜,不懂的也難了解其真諦,這大概也是道教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得一庵原住得一道士,明神宗時到恆山修行,活到康熙年間,壽高140多歲。閻道祠住的是他的兩個徒弟。這兩座廟修在懸崖上,雖不像懸空寺那樣用木棍支撐,卻亭台樓閣,玲瓏別致,很有情趣。順路向前,就看到了以幽靜奇妙著稱的“飛石窟”,這是恆山18景中的“幽窟飛石”。飛石窟內外的岩壁上,刻有歷代名士的題刻,增色不少。這裡有一寢宮,建於北魏,距今1500多年了,是古北岳廟。在這裡我們遇上了一個住在這裡的道長,他有七十多歲,白發,白須,卻因深山空氣好,滿面紅光,身輕體健;他看我們對這裡很有興趣,就當起了義務講解。他告訴我們這裡的神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沒有被破壞,是因為它太靈了,所以紅衛兵沒有敢動這些神仙。他當時被趕下山,每天學習,挨鬥,但終究還是回到山上了。還給我們講了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這裡的神仙很靈的,有一古代被貶武將,在這裡敬拜神仙,回去的路上就被皇帝召回,並提升。我們雖不太信,但也得有所表示,感謝道長的講解。這裡的紫霞洞中供奉的紫霞元君是民間傳說的送子娘娘。恆山的傳說很多,只有了解其中的玄妙,才能領略其中的美。

原路返回,再向上攀登,就來到北岳恆山的主廟“恆宗大殿”,它建在恆宗峰南半山腰的峭壁間,背崖臨谷,雄視南天,很是壯觀。進山門,正中有陡階103級,而且級級向前傾斜40度,上的時候真有點腿抖。據說這103台階,包含著道教的玄機,道教認為“天地奇數偶數相加剛好100,再加上道教的三清剛好103”,以前對道教一無所知,這次才對道教有個大概了解。這裡的大殿是明朝建築,規模很大,風格也很獨特,是恆山諸廟之最。裡邊供奉北岳大帝,但至今沒人能說出北岳大帝是那個神仙,神座上方高懸康熙御筆的“化垂悠久”四個字。在這裡求簽問卦的很多,不知是否靈驗。

在恆宗大殿西邊,就是高聳雲天的會仙崖,在它的山腰有一個巨大的平台,這裡建有“會仙府”也叫集仙洞,是八仙居住的地方。這裡的壁刻多得很,尤以明代的“天地大觀”“壁立萬仞”最為醒目,字體渾厚磅礡,氣勢宏偉,真稱的上是仙筆神書。

因為不想太累,決定乘纜車下山,有些地方無法仔細領略,也不能爬到岳頂了。遺憾之余也有些慶幸“幸虧自己慢慢爬、慢慢看,才看到了恆山的美。”至此我更深的體會到,景不在多,而在賞;情不在抒,而在感。任何一個美景,都需要慢慢的品,細細的看。經歷的多了,人也會靜下來思索,感悟到的美會不只在表面上了。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