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野井岡

作者: 鼓浪之波

導讀車子一早就直奔井岡,高速路上車子“呼呼”的,我們直往兩邊看,一望無際的麥田,點點星星的村落,天邊的直線慢慢變成了一座座連綿的山,揮別了贛北的平原,我知道我們已經進入吉安地區了。下了高速,車子繼續穿梭在村落間的路上,路旁是破落的村莊,沾滿灰塵的老房子,滿臉滄桑的老人和他們賴以生存的農田、池塘,還有那少不更事的孩童在無憂無慮的玩耍。 車 ...

車子一早就直奔井岡,高速路上車子“呼呼”的,我們直往兩邊看,一望無際的麥田,點點星星的村落,天邊的直線慢慢變成了一座座連綿的山,揮別了贛北的平原,我知道我們已經進入吉安地區了。下了高速,車子繼續穿梭在村落間的路上,路旁是破落的村莊,沾滿灰塵的老房子,滿臉滄桑的老人和他們賴以生存的農田、池塘,還有那少不更事的孩童在無憂無慮的玩耍。

車過井岡山“天下第一山”的大門,感覺進入一個包圍圈,車子漸行漸上,兩旁的懸崖以及連綿的群山代替了村落和農田,車子不斷的大幅度轉彎,眾人都被轉的暈暈乎乎的。

黃洋界到了,一塊突兀的地界,號稱“井岡三大哨口”之一,從一個密林掩映的缺口望出去,一邊為湘,一邊為贛,此山連彼山,山海茫茫,空谷回音,遠望山中似乎有人,可人究竟在何處,莫不得之。近看似乎山海就在腳下不遠處,換個角度看,我不禁後怕,這裡陡峭得不可想像,像我如此膽小之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站在一塊懸空的石頭上!我的身後是戰壕,足有一人之深,蜿蜒在這哨口之上,是當年的遺跡麼?不太清楚了。遙想70余年前,敵人強攻,我方防守,黑壓壓的敵人從四面八方向山上撲來,我方卻僅有的那麼一點兵力,然而,軍民眾志成城,土槍土炮,竹簽馬尿,鞭炮油桶,愣是打退了一撥又一撥的敵軍,把黃洋界留在了我們的手中,把井岡山根據地留在了我們的手中。

望著這哨口和戰壕,我不僅感嘆:險哪!倘若當時一時失守,井岡的命運如何,中國的革命又將如何?

然而歷史終究成為現實,鐫刻著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個蒼勁大字的紀念碑正對著哨口,朱德總司令瀟灑的“黃洋界”三字也對著哨口,還有那傳誦已久的《西江月·井岡山》……都在告訴人們,我們贏了,敵人退了,井岡山根據地保住了。

敵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始終想吞噬這塊紅色寶地,敵人的圍剿與我們的反圍剿令井岡山誕生了大批仁人志士,誕生了無數傳奇故事。肅穆的紀念館與博物館一點點的記錄下這些元勛們在這“撒野”的歷史。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袁文才、王佐、王爾琢,龍開富,賀子珍,伍若蘭……正是他們的“撒野”造就了中國革命的新開端,點燃了沉睡土地上那一把火,他們是近代中國革命的先驅:沒有錢,他們自己造幣;沒有武器,他們自己從敵人手中截;沒有醫院,他們自己辦;沒有藥材,他們自己從深山老林裡挖;沒有醫療器械,他們自己想方設法制造;沒有飯吃,他們自己動手,“紅米飯,南瓜湯,餐餐吃得精打光!”天大的困難難不倒,天大的恐怖包圍圍不垮,因為,我們有一種精神,有一種信念,這種革命的精神和信念遠遠大於天,它完全能夠創造奇跡!

井岡山那神奇的方竹是井岡之魂,是我們的好戰友,朱德那著名的扁擔就是方竹制造,方竹生生不息,見證了井岡山鬥爭的風雲變幻,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屹立在高峰之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似山,如槍,更像火焰,在他腳下,長眠著無數井岡山烈士,他們是高山,巍峨高大;他們是鋼槍,機敏勇敢;他們是火焰,激情堅毅。

井岡山依然在,人間卻早已變換,井岡不再被圍,不再是白色恐怖下的那一個小小的紅點,請看茨坪街道上老百姓的閑情逸致吧,請看那法國梧桐下的街道的浪漫吧,簾簾瀑布,點點翠湖,青山綠水間透出新井岡的那一份精神頭。“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那新城區“隆隆”的機器聲又在提醒我們,一個更加嶄新的井岡即將誕生,一段新的歷史又即將被書寫,“紅色井岡、綠色井岡”將化為不遠將來的真實故事。

我們走在茨坪街道上,走進街邊的菜館裡,老菜新菜一起嘗,喝著紅米醇,醉了,醉醒之間,我不住的想,過去朱毛在井岡“撒野”,闖出了一個新中國;而今天我們也要在這片土地上“撒野”,要創造出一片新井岡,就像這南瓜湯一樣,那麼的鮮,像這紅米飯一樣,那麼的實在有嚼頭,像這紅米醇一樣,永遠那麼甘甜濃烈!


精選遊記: 井岡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