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都城間-Fatehpur

作者: Sara莎拉

導讀Fatehpur Sikri - An Epic in Red Sandstone如果問我最喜歡北印度哪座建築, 我會說, Fatehpur Sikri的古城宮殿. 當我站在Fatehpur Sikri的帝王寶座下, 環顧四周魄力攝人的紅砂石宮殿, 那一瞬間真有窒息的感覺. 雄偉的Fatehpur Sikri彷佛從天而降, 落在這個近乎半沙漠性質的干旱土地上. 完全不被人注意的小鄉村, 我假設它以前應更鮮綠一點, 人聲更鼎沸一點, 視覺範圍應更廣闊一點, 那樣才能和莫臥� ...

Fatehpur Sikri - An Epic in Red Sandstone如果問我最喜歡北印度哪座建築, 我會說, Fatehpur Sikri的古城宮殿.

當我站在Fatehpur Sikri的帝王寶座下, 環顧四周魄力攝人的紅砂石宮殿, 那一瞬間真有窒息的感覺. 雄偉的Fatehpur Sikri彷佛從天而降, 落在這個近乎半沙漠性質的干旱土地上. 完全不被人注意的小鄉村, 我假設它以前應更鮮綠一點, 人聲更鼎沸一點, 視覺範圍應更廣闊一點, 那樣才能和莫臥兒都城的名字拉近一點, 那樣才能襯托得起"勝利之城"的美名.

現在只有廢墟. 隕落後的殘骸雖然依舊無邊, 但剩余的宮殿和清真寺建築組群已很難令人聯想起那個雄霸一方的莫臥兒帝國. 難怪人們總是匆匆地從德裡直奔阿格拉, 對Fatehpur Sikri名字聞所未聞. Fatephur Sikri躲在德裡和阿格拉的遠處, 默默地無奈地看人潮過. 伴隨Fatehpur Sikri的, 仍是不變的美麗日出, 如在南面城牆上所見那樣不曾褪色; 仍是那若無其事的日落, 對望間細數年月無情.

也許正是這種落差, 我才喜歡他, 喜歡他壯麗背後的蒼涼.

Fatehpur Sikri, 有譯法特普希克裡, 是莫臥兒帝國第三代君主阿巴克大帝(Akbar the Great, 1556-1605在位)的都城, 坐落在德裡以南約200公裡處, 距離阿格拉(西)約40公裡, 也是北方邦與拉賈斯坦邦的交界地帶. Fatehpur Sikri作為都城只有14年(1571-1585), 因為缺水及難以發展水利系統的原因, 阿克巴隨後遷都阿格拉. Fatehpur Sikri被稱為舊都(拉合爾稱為陪都). 有把Mughal Empire(莫臥兒帝國)音譯成蒙兀兒帝國或蒙古帝國的, 所以也把這稱蒙古城. 我覺得蒙古城這個名字在此處聽起來很貼切.

Omar Sharif是我的導游, 隨身帶有當年在Fatehpur Sikri為國家元首導游的相片. Omar英文很好, 有問必答, 溫文有禮, 除了講述其中的歷史典故, 幫忙最大的莫過於是指點拍攝地點, 且隨手拿來 - 每個角度都是天衣無縫. 我不知道該謝他多年的經驗, 還是歸功於古城宮殿設計的獨特心思.

Fatehpur Sikri古城遺址主要兩部分是阿克巴宮殿和清真寺. 入口有二. 一是清真寺的Buland Darwaza大門, 也是最靠近車站的入口; 二是Jodh Bai Palace售票處, 距離大路較近, 從Agra大道方向來比較方便. 另外在公眾大廳(Diwan-i-Am)也有售票處, 以參觀路線而言, 比較遠. Omar領我直接到Jodh Bai Palace入口.

抵達入口前經過的部分散落遺址有廚房, 醫務室及工人住處等. 有些還見房屋支架, 有些已蕩然無存. 入口之內是Jodh Bai Palace(久德哈百宮殿), Jodh Bai是昔日拉賈斯坦邦王公的女兒, 阿克巴的印度妻子, 也是下一任帝王沙賈傑的母親. 此處稱為皇後的宮殿 (印度帝王的嬪妃只憑子貴, 生育男性繼承人者為皇後. 但印度的皇後, 在叫法和定義上不全然和中國式一樣) . 宮殿建有印式的圓柱和伊斯蘭式的拱頂, 是宮殿群中較大的一個. Omar說到阿克巴有妻妾5000, 我嘩然, 要求先把後宮看完. 附近就是阿克巴信奉基督教的妻子Maryam的住處(Palace of the Christian Wife). 宮殿不大, 但能充分照顧這位基督教徒的信仰 - 從房內向外看, 景觀剛好組成一個十字架形; 鄰近的還有阿克巴第一位來自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裔妻子的住處, Turkish Saltanas Palace (有稱土耳其蘇丹宮). 這裡宮殿間都有花園式庭院相連, 清幽別致.

這裡向北是Panch Mahal, 也叫Wind Tower風宮 (旅游指南中把Jodh Bai Palace東側標記的Hawa Mahal列為風宮, Hawa Mahal的性質和齋普爾的風宮相同, 通常叫Wind Palace). 這座宮殿是遺址中最高的一座建築, 共5層, 用牌塔式設計建成, 向上逐層收窄, 底層有22x18平方米, 左右兩側有嵌入式神龕, 站在裡面清涼非常, 與外面正午時分的酷熱無法相連. 底層起向上五層分別有84-65-20-12-4根融合印式和伊斯蘭教式雕刻的石柱, 精湛之處是每根雕刻均不相同. 第五層是由四根石柱支撐的園頂拱亭. 這座建築的底層圓柱一直延伸至回廊處, 與其他宮殿相連, 整體感覺流暢且飽滿.

宮殿內每一層看到的景像都不相同. 不能體會皇後公主們在亭中裡觀賞新月滿月的悠閑與浪漫, 不過由於建築結構和鳥瞰景致的獨特, 相信無論是白天黑夜, 都應是宮殿內最吸引人的地方.

風宮前是Abdar Khana, 是呈長方形, 底層由圓柱回廊組成的略低的一座平頂式建築. 這又叫Girls School, 不過沒弄懂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再往前走就是Anup Talao, 是水池花園式的音樂廳, 成規則正方形. 表演的平台位於挖空的正方形水池中央, 由池中共30條石柱承托. 據說此下還有一處專供阿克巴使用的密室. 從池邊向池中央有垂直通道, 可步入. 相信這也是莫臥兒式花園設計的重要特色 - 建造水流通道, 利用流水和風向, 把清涼帶進宮殿內(音樂廳對面即為私人宮殿). 這裡曾是阿克巴一日祈禱五次的地方, 也在此進行求雨等重要儀式. 此外阿克巴對印度的音樂和歌曲有極濃的興趣, 在位期間曾推廣和發揚印度音樂和舞蹈藝術. 莫臥兒時期印度的包括文學, 音樂, 樂器制造, 舞蹈, 服飾, 繪畫, 美術等各藝術得以傳播, 至今仍保留獨特的本色, 和阿克巴的大力支持有很重要的關系.

從此可步向占星寶座(Astrologers Seat)的亭閣. 向北則進入阿克巴宮殿的分屬行政宮殿及私人宮殿範圍. 這裡有一個一層式的由四個房間組成的寶藏宮殿Ankh Michauli (Ankh Michauli意為捉迷藏, 有些旅游指南也會把它錯誤描述成嬪妃玩捉迷藏的地方). Ankh Michauli實為藏寶室, 故又名Treasury, 阿克巴聘用重臣看管寶藏宮, 甚至經常監督國庫的收入和支出. 其中一室有35平米大, 牆上畫有財富守護神的頭像; 門外有兩座樓梯直上屋頂, 奇特之處是兩座樓梯正面均是傳統垂直梯級, 後面卻是平整的一堵石牆 (估計就是用一碩大長石直接雕刻成樓梯). 加上宮頂半米高的鏤空圍牆, 向下傾斜的屋頂及門楣所用的紅石雕刻花紋處處精細漂亮, 僅宮殿本身的設計和雕刻已經非常有價值.

再往北是阿克巴的私人宮殿Diwan-i-Khas(Hall of Private Audience), 其東面是公眾大廳 Diwan-i-Am. 如同其他宮殿一樣, 私人宮殿, 公眾大廳是必不可少的大殿, 那分別是阿克巴接見高官, 外國使節, 貴賓及聆聽臣民柬言之地.

私人宮殿Diwan-i-Khan還有個最貼切的名字, 叫獨柱殿-Palace of Unitary Pillar - 這座有對應兩個大門入口, 外看是兩層實為高頂一層式的宮殿中央豎立一根與宮殿底層等高, 融合4種雕刻風格和5種主要花紋圖案的粗大石柱, 並在約柱身1/2處起以上的部分采用5層連鎖扣的形式, 在石柱頂部延伸與地面平行的四根石橫梁連接圓頂與宮殿底層交接處. 這樣, 在宮殿圓頂之下, 利用第二層空間, 宮殿牆壁, 及借助對角延伸的四條橫梁, 殿內構建成幾個凌空的小房式廳堂. 而獨柱頂高高在上的精雕細鑿的一處地方, 便是阿克巴的寶座. 據說阿克巴就是坐在寶座上, 會見不同宗教信仰的學者, 討論宗教和學術問題. 他也從此被譽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公平君主".

我不懂建築, 不過不難看出殿頂的重力通過獨柱轉移到了橫梁上. 所以看起來殿內空間很大, 而且結構嚴密精細, 層次感強, 整體設計自然且流暢, 每個小部分的雕刻精細且豐富. 有關建造獨柱的原因, Omar說, 還是個謎. 有說法是它像征著阿克巴一人統治著當時的四大領地-西部的拉傑布達納和古吉拉特; 東面的孟加拉和南面德干高原的幾個小國.

到這裡為止, 會發現宮殿群內很多組合和數字4有關. 4是伊斯蘭教裡最為吉祥的數字, 在這裡可以找到很多引證. 如寶藏宮的4個房間, 石柱上的四條橫梁, 宮殿之上的四個小亭等等. 有時間和導游細細再看, 可以問出更多伊斯蘭教建築特色, 及了解更多融合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雕刻風格的圓柱和回廊精品.

從阿格拉路上來的話, 經過阿格拉門後最接近古城遺址的是公眾大廳Diwan-i-Am (Hall of Public Audience) 售票處. 公眾大廳所在的庭院呈開放式, 由雕刻回廊組成, 據說阿克巴每天日出後3小時會在公眾大廳公布他的政改, 聆聽臣民的柬言; 下午也會到此巡視附近手工作坊的運作情況, 偶然也參與獎罰等管理事務中去.

往北可到Pachisi Court. 此庭院是阿克巴和貴賓進行一種類似棋藝游戲的地方. 這裡的地表刻畫出呈十字狀的四條長條格子, 每長條格共有24個空格, 均為規則的3列, 每列8格. 十字格中心是一平台式座位, 據說每年在財寶人庫後, 阿克巴和貴賓就是坐在這裡, 用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女僕充當游戲硬幣在此玩樂, 當然, 賭注就是旁邊豎起的每以千計的銅幣.

往南是阿克巴的私人起居宮殿Diwan-Khana-i-Khas. 這座曾擁有輝煌金頂的大殿是阿克巴午休或閑時歇息的地方, 配有御膳廳和御洗室. 以前供皇族和要臣進出的通道今已被切斷. 阿克巴曾在這裡接見過有遠親關系的來自(巴基斯坦蘇來曼)巴達赫尚國的逃亡皇帝Mirza Sulaiman, 以及天主教教士; 雖身為蒙古突厥後裔但阿克巴曾醉心研究印度教, 並膜拜印度神靈(克利須那神), 曾在此大量接受並吸納了不同宗教的要義和精髓.

從這裡往西可以通往邊遠一點的當時供阿巴克賓客居住的住處和庭院Karawan Serai和Caravanserai, 附近還有紀念阿克巴心愛大像的像門Elephant Gate, 狩獵的鹿塔Hiran Minar及馬廝遺址. 回到久德哈百宮殿旁是Birbal Bhavan, 這座別出心裁的建築采用雙重圓頂來達到雙重遮陽的效果. 據說曾是宮殿群中最佳的避暑地.

許多研究學者和美學家認為, 阿克巴宮殿群從設計和建築上看, 部分是要優於整體, 比如宮殿大門竟不仿照伊斯蘭教規則向西等. 我沒有專業的知識, 也沒法子乘直升機好好從上空鳥瞰一番, 再到史料館結合發黃的地圖對比今昔. 所以所到之處, 只有一路驚嘆, 嘆為觀止. 排除氣候-這裡著實難以熬過漫長酷熱的夏天, 地理- 沙漠邊緣, 水源-後來也因為水利和農業灌溉問題無法解決, 阿克巴更是遷都阿格拉, 究竟為什麼要選在這裡建一座所謂的勝利之城? 我按捺許久一直沒有機會發問- Omar一直忙於講解歷史典故和宮殿各處功用-直至穿過宮殿西面的墓園, 在通往清真寺的庭院中歇息時, Omar方有空解釋都城及其名字的來由.

阿克巴在位多年後一直未得男後裔. 傳說Shaikh Salim Chisti -伊斯蘭教蘇非教派聖人Khwaja-muin-ud-din Chisti的後人-曾預言阿克巴會有3個兒子. 1568年, 阿克巴及皇後久德哈百在現今清真寺附近的小石屋內拜見了Salim Chisti, 並如願得到下一任帝王繼承人(取聖人名字Salim, 即後來的賈汗傑). 為慶祝王子誕生, 阿克巴決定建造新城以示紀念. 而被譽為皇家清真寺的賈瑪清真寺旁的白色大理石陵墓(Tomb of Salim Chisti)是專為紀念這位聖人而建的神殿. 至於名字的來源, Fatehpur Sikri中的Sikri源於所在這個村落的名字Shukri, 意為回謝(Returning Thanks). 1573年, 阿克巴征服古吉拉特, 為榮耀征服的偉大, 命名其都城為Fatehpur (Fateh意為勝利). Fatehpur Sikri因而寓意勝利之城. 阿克巴並在以後刻意按照他理想中的城邦設計來規劃他的獨特宮殿和廣袤城池.

坐在蔭涼的過道上, 我墜入幾百年前神話般的傳說中回不過神來. Omar說我正坐在工匠墓園裡時, 我嚇得馬上翻身.

“怪不得這麼清涼.”

“這裡每條回廊, 過道, 居室和陵園設計都很獨特, 只能說巧奪天工.”

“剛才打招呼那些是你的朋友嗎?”

“是的.前面還有一個.”

穿過的幾個墓園, 發現擺放在室內的石棺多呈4棺一行,一般5行一室. 現石室已無門, 室盡頭的牆統一鏤空, 可看到清真寺庭院. 室外墓園則是排列眾多的呈垂直一字的石棺, 一直排至進入清真寺庭院的一個入口. 從這裡可進入清真寺庭院, 進入之處有很多據說是皇族後裔的石棺. 這個角落有古樹一棵, 回廊的12扇石門和圍牆上高聳的12個亭閣, 烈日下仍散發一絲悲涼之感.

我回頭看這個出口的大門, 像是銅做的. Omar說像是銅, 但它是不折不扣的石門, 奇厚無比, 奇重無比. 其中一扇門已失修, 躺在地上, 摸上去很清涼, 蹲在這裡看庭院, 剛好是拍攝清真寺大門背面的好地方. 當然, 從旁邊的尖頂拱門往外看, 更是欣賞午後大門於光影組合下的絕佳角度.

賈瑪清真寺及Salim Chisti陵墓, 是古城遺址中除阿克巴宮殿群外另一主要部分. 兩地有路相連. Omar帶我穿過墓園, 從另一小出口進入清真寺庭院. 通常獨自來參故古城遺址的游客或來清真寺參觀做禮拜的伊斯蘭教信徒, 基本都從Buland Darwaza大門進.

Omar建議我入鄉隨俗, 買上花布, 鮮花和食物, 到Salim Chisti陵墓瞻拜.

“我又不求子.”

“現在也不僅限於求子了. 到這來的有些是為求子, 大多都是祈禱. 你可以許一個願.”

“只能許一個?”

“最好是一個.”

“你知道嗎, 我們的習俗是, 如果你在廟宇中許願靈驗, 明年要來回謝的哦.”

“這裡倒不必.”

回到石匠墓園旁, 幾個躺著睡得橫七豎八的年輕人旁, 一個小販正整理著各式長短質量不一的布匹, 一大籃子黃色小花, 一些米還有食物等. 付了100盧比, 我領到一條純色並折疊工整的棉布, 一袋子鮮花, 一袋子食物, Omar領我來到神秘石室.

“你不跟我一起進去嗎?”

“別擔心, 裡面有人教你怎麼做.”

建於1570年的Salim Chisti陵墓是一座裝飾非常精細的伊斯蘭教建築(據說還是典型的蘇非教派特色), 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表面雕刻著優美的花卉圖案. 正面是左中右三個蓋有斜頂的檐庭, 入口就在明顯凸出幾米的中央檐庭內. 入口兩側是兩面相連的鏤空的牆, 各有兩根石柱, 中央檐庭前後共有4根石柱. 這些石柱除了細致的雕刻外, 中段至頂部分均加有一條波浪型的圓滑石雕, 與石柱形成約25度傾斜直抵檐頂, 令整個建築外觀看起來既典雅又有生氣.

獨自入內, 在接待人有禮的肢體語言指示下, 環行中央陵寢一周. 靈寢是一石棺吧, 已經被深紅的布掩蓋著, 之上是四根桅杆支撐的圓頂, 像個小亭閣. 把布打開, 平放在已經壘了厚厚幾層的布上, 均勻地撒上鮮花. 這時接待的人會祈禱, 並回謝頌歌一首. 儀式簡單但莊嚴, 不大的室內只有幾位相關的人在忙碌. 靜默在旁, 室內雖然透光度低, 但白色大理石打造的雕刻和擺設布置得一絲不苟, 力求讓參拜的人透過這些充滿寓意的物件, 聯想起這位重要的特別的聖人. 他們交給我一根細長的紅繩, 說許個願, 然後把它系在身後鏤空的窗欞上. 窗欞其實時一堵鏤空的牆, 從兩三米的高處往下, 已經系滿了錯綜的紅繩千萬條. 回身看見入口湧進6,7個婦女, 把本來就昏暗的室內遮蓋得辨不清方向. 她們一面圍繞寶座行走若干圈, 一面小心地撫摸桅杆, 磕頭, 念念有詞, 對旁人視若無睹. 接待的人說, 儀式已完可以離開, 好像在暗示她們就要開始一場神秘無比並立杆見影的求子過程.

Salim Chisti於1571年辭世. 在其陵墓旁的紅砂石陵墓埋葬的是他的孫子 Islam Khan.

走了很久, 又累又熱, Omar在檐庭下乘涼, 我倚著側門, 坐在清涼的白色石階上和幾個小孩嬉戲. 我一直想知道在這些天生的教徒眼中, 大人們的虔誠表示著什麼, 預示著什麼. 也許他們根本沒想過, 長大了也不會, 就是這樣看著, 學著, 做著, 與生俱來, 毫無疑問. 送給他們的幾個中國硬幣, 在黑黑的小手裡被翻來覆去地觀摩; 偷偷地看我一眼, 又饒有神秘地聚集幾個小腦袋, 遮遮掩掩地研究著什麼似的. 大人們出來了, 他們被叨叨幾句, 然後隨尾而行; 偶爾回頭看看, 手上那枚硬幣在烈日下閃過一道刺眼的光.

賈瑪清真寺以及庭院和德裡的很相似, 據說是十足參照麥加清真寺而建, 特別之處是融合了波斯和印度風格, 有典型的石柱和回廊. 布蘭德達瓦查大門(Buland Darwaza)是主入口, 由硬質紅砂石建造, 鑲嵌白色大理石圖案, 呈八角形. 這座高54米的大門同樣具有代表阿克巴征服古吉拉特的紀念意義. 庭院東側的Shahi Darwaza是昔日只供阿克巴進出的大門. 使用最多當然是正門Buland Darwaza. 時至今日, 大門內外依然擁擠著眾多前來祈禱的本地人.

想不到我是以離開主入口Buland Darwaza作為參觀完結之地. 站在長長石階外依然熱氣蒸騰的水泥地表, 我仰視雄偉的勝利之門-不知道日落時分的Buland Darwaza有沒有如我腦中閃過的那一種忙碌後不知去向的失落感.

我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發掘現時的法特普西克裡小鎮是否恢復了哪怕只有些許的往昔的繁華景像. 離開Buland Darwaza大門後, 順著時而筆直時而彎曲的水泥路和土路, 很快就會看見主干道Agra大道. 早上在車上看到路邊被人套著鐵鏈耍來耍去的大黑熊, 這裡又有好幾只. 和Omar交換地址後, 留下一份紀念禮物給他兒子, 我匆匆離開嚷嚷的市集.

http://shanti.blogbus.com

=====

旅行tips:

1. Fatehpur Sikri門票是260盧比, 可以兌付6美金加20盧比或5美金加50盧比, 需要登記護照資料, 甚至要求填寫美金鈔票上的號碼. 一定要自己親自買票. 我不排除再好的導游都有可能和售票處串通, 然後拿用過一半的票據給游客, 讓糊塗的游客買重票; 或者你也了解價格, 給錢讓他幫你買然後沒票在手, 結果都是一樣的吃虧. 記得一票通用, 需妥善保管.

2. 對Fatehpur Sikri這個古城遺址來說, 導游是必須的. 沒有導游至少也要有旅行指南外加無需珍惜的時間. 遺址外面有等候的導游, 可侃價至200盧比, 上浮至400盧比也有. 不要以為侃價成功就是賺, 導游素質也是良莠不齊. 我在宮殿裡就問過一個以色列游客, 導游就是帶他游, 連宮殿名字歷史都沒有細說, 手上揣的票據明顯和我的顏色不一樣.

3. 兩個售票點及入口分別在Palace of Jodh Bai(久德哈百宮)前和Diwan-I-Am(公眾大廳)前. 若從久德哈百宮進, 最後先選擇以環形參觀宮殿群, 然後到清真寺, 從Buland Darwaza出(這樣的路線比較連貫, 少走重復路); 若從公眾大廳開始, 需要來回穿插的路比較多; 若以Buland Darwaza開始進入, 因為距離另外兩個售票點本來就有一段距離, 所以不怕累的話, 也是可以循清真寺到宮殿群的路線行走, 這樣的路線比較適合直接從公眾大廳方向離開, 因為那裡可直接連通阿格拉大門前往阿格拉.

4. 有時間一定要在城牆上看一次日落.

5. 公路上耍黑熊的人都是欺負黑熊的壞蛋(也許真為生活所迫但還是可以干點別的), 目的是向游客討錢. 一定要鐵心腸, 假裝看不見.

6. 從德裡來, 或將會前往阿格拉的話, 這裡的市集可以忽略.

7. 住可以選擇距離Buland Darwaza最近的幾家旅館, 前往市集方向還有幾家適合背包客的客棧. 如果需要在次日乘巴士離開的話, 靠近Buland Darwaza的住處是首選.

8. 交通: 前往阿格拉可以選擇巴士. 基本是每半小時一班, 行程時間為一個半到兩小時. 也可選擇火車, 班次挺多, 就是距離火車站非常遠. 前往德裡同樣可以選擇巴士或火車.

9. 從這裡還可以到以濕地禽鳥和水生植物出名的蓋奧拉德奧國家公園(Keoladeo National Park). 該公園在1985年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 可以選乘巴士或租車前往.

行走都城間-德裡-印度印像(IV)

行走都城間-法特普西克裡-印度印像(IV)

行走都城間-阿格拉-印度印像(IV)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