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朝鮮之旅(三)

作者: 陶李天下

導讀2002年9月19日星期四晴平壤——開城——平壤今天我們被安排到開城參觀,開城向南8公裡的地方就是板門店,我們主要是去那裡參觀。汽車不一會兒就駛上的“統一大街”,這是一條寬100米的大街,大街的南端還建有一些新大樓,是空著的。金成美導游告訴我們說那是給南朝鮮人民留下的禮物,等祖國統一了,就把這些房子送給南朝鮮人民。金導所說的朝鮮人口數量,不是我們 ...

2002年9月19日星期四晴平壤——開城——平壤今天我們被安排到開城參觀,開城向南8公裡的地方就是板門店,我們主要是去那裡參觀。汽車不一會兒就駛上的“統一大街”,這是一條寬100米的大街,大街的南端還建有一些新大樓,是空著的。金成美導游告訴我們說那是給南朝鮮人民留下的禮物,等祖國統一了,就把這些房子送給南朝鮮人民。金導所說的朝鮮人口數量,不是我們所知的2000萬,而是7000萬,原來朝鮮人是這樣計算的——北朝鮮2000萬人口,南朝鮮4000萬,海外還有1000萬人。朝鮮人民最大的心願就是“實現祖國的統一”,在朝鮮你不能說“韓國”,更不能將朝鮮說成“北韓”,因為朝鮮人民的心目中“韓國”是不存在的,要說“南朝鮮”,否則會傷害朝鮮人民的感情。

街道兩旁許多人在走路,他們是去上早班的,也有為數不多的自行車,但都是男的騎。在朝鮮,婦女是不騎自行車的,因為女子全部穿裙子,無論春夏秋冬都是如此,男子才穿長褲。因此,他們又把男子叫“褲子”,女子叫“裙子”,比如年輕人叫“新褲子、花裙子、軍褲、黨褲”等等,老人就叫“舊褲子、舊裙子”之類。朝鮮人很少見到有穿民族服裝的,除了導游、講解員著民族服裝外,普通百姓都著便服,據說要到盛大節日時人們才著民族服裝。很多男人穿灰色套裝,也有很多男人穿黃色夾克,就是金正日穿的那種,女子著裝方面花色稍多一些,大約相當於我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穿著打扮。在朝鮮,你很容易區分中國人與朝鮮人,因為每個朝鮮人的胸前都戴著一個統一大小的金日成像章,就像我們文革時期戴毛主席像章一樣,男女老少絕無例外。

穿過統一大街,汽車駛上了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比我們昨天所見的還要差,可能最多相當於我們國內的二級公路,路的兩旁到處可見革命標語,與美麗的野花相映成趣。金導為了活躍一下氣氛,組織大家開起了“中朝友誼聯歡會”,大家紛紛表演起了自己拿手的節目,這樣時間也過得特別快。

窗外,青山漸漸多了起來,越往南行,山脈就越是連綿不斷,從平壤至開城,一共要穿越18條隧道。快到開城時,前面出現了朝鮮人民軍設的哨卡,過往車輛必須經過檢查才放行。原來開城是北朝鮮最南面的一座城市,是特區,這裡的“特區”的含意是“軍事特區”,而非我們深圳、珠海那種經濟特區,這裡不是什麼人都能來的。今天的朝鮮不是處在和平時期,按他們的話來說,是處在“停戰時期”。我們的行程安排是先去板門店,再回開城參觀,因此汽車沒有進城,直接到了板門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8線”,但在朝鮮不叫“38線”,而叫做“軍事分界線”。這時每輛旅游車上來一名帶著手槍的朝鮮人民軍軍官,說是為了“保證我們的安全”。隨後,我們一一參觀了“停戰談判會場”以及“停戰協議簽署會場”,也就是兩座平房而已,裡面有些桌椅,有當時我們中方首席代表彭德懷司令坐過的椅子。值得一提的是,聽說談判桌上原來有一面中國國旗,但我們去看時,已經沒了,我的心情隨之沉重起來,為我們的志願軍烈士們!

大家走馬觀花看了一下當時的一些資料圖片,匆匆忙忙地照了幾張相就被叫上了車。幾分鐘後,我們來到了“軍事分界線”,所謂的“軍事分界線”實際上就是一條寬15釐米、高10釐米左右的一條水泥線(當然,山上是用鐵絲網隔開的),在線上建了七座平房,四座白色的由北朝鮮管理,三座藍色的由韓國管理,平房的長度大約有二十五米,加上兩邊的走廊,大約也就三十米左右,對面就是南韓。北朝鮮的軍人穿著黃色的軍服,站得筆直,南韓的軍人頭戴白色鋼盔,身著淺藍色上裝、深藍色下裝加高統皮鞋,有點像我們的交警服,看起來比北朝鮮的要洋氣一些,除了兩個士兵跨立著之外,其他的都顯得挺隨便,有的還拿著望遠鏡望我們。我們進了其中一座平房,在房內又當了一回“老外”,因為在房內可以走到“韓國”那邊,當然只能限於在房內,在房間的另一頭站著兩名朝鮮人民軍軍人,我們這些“老外”是絕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此時,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每輛車要配一名帶槍的軍官,所謂的“保證我們的安全”,實際上是怕我們突然跑過“38線”到“韓國”去,那些軍人都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誰要是有越境的舉動,不等你穿過“38線”,一定成了他們的槍下鬼!在南北雙方各有一幢樓,從外觀來看,“南方”的要比“北方”的現代化許多,這也許就是當今世界的“南北差異”的縮影吧。在平房前是不能照相的,只能上到樓房的陽台上才能照相,大家紛紛拉著朝鮮人民軍軍官合影留念,軍官們也不拒絕。

參觀完板門店之後,我們乘車來到了開城。開城是朝鮮的直轄市,那麼這個直轄市的情況又如何呢?打一個比方說吧,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前,內地的一座縣城都要比它好許多,比如說二十年前重慶的漁洞!車一進城,街道兩旁就有人向我們揮手致意,一直到我們要去參觀的“高麗博物館”,沿途有很多人向我們揮手,臉上都掛著微笑,很和善的樣子,看得出來開城人比平壤人要純樸。所謂的“高麗博物館”,實際上是古代朝鮮高麗王國最大的一座學府,大小相當於國內的一座中小寺廟,分內外兩進,前院有兩棵千年銀杏,倒也壯觀。建築特色是朝鮮式的,但比起我國的寺廟來,顯得過於粗糙,簡直不在一個檔次!館裡陳列著一些高麗王朝時期的用具,不過如此而已。

午餐後,我們返回,路上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車程,回到平壤,我們參觀了地鐵。平壤地鐵建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號稱世界上最深的地鐵。進去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從入口處乘手扶電梯下去站台,足足100余米深!站台空間很高,成拱形,建築風格很有俄國情調,頂上裝著一排巨大的吊燈,整個站台顯得十分壯觀。可能是因地底太深,也許是因年代太久,車站裡彌漫著一股陰冷、潮濕的霉味,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大家照完相,列車到站了,我們這組人上了地鐵。朝鮮地鐵與廣州地鐵不同,它每一節都是單獨的車箱,中間不相通。平壤市民見我們這些“老外”進了這節車箱,他們就紛紛走到別的車箱去了,沒人來和我們這些“老外”擠。我觀察到,無論是站台還是列車,都顯得比較舊了,列車的式樣也比較落後,竟管如此,在七十年代,朝鮮就擁有如此高水平的地鐵,足以讓朝鮮人引以為驕傲的了!金導介紹說,地鐵是平壤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其次才是有軌電車、汽車、自行車,當然還有“11路車”。我們問她為什麼地鐵建在這麼深的地下,她解釋說是因為平壤有兩條江,但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答案,因為金導的答案是站不住腳的,她又怎麼能夠掩飾得住他們用來備戰的真實意圖呢?由於時間關系或是別的原因,我們只能坐一個站。

出了地鐵站,我們又乘車到“萬景台學生少年宮”進行參觀。在朝鮮,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們的青少年學生上午上課,下午不用上課,而是參加課外活動,要麼到青少年宮來,要麼在學校的活動組活動,內容是從小培養他們在琴、棋、書、畫等方面的文化藝術才能,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萬景台學生少年宮的外形就像是一位母親張開雙臂擁抱著祖國的花朵——孩子,修建得非常雄偉壯觀。走進大廳,中央的大理石牆上刻著“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的親筆題詞:“朝鮮的未來是屬於孩子們的未來,孩子是國家之王”。少年宮裡有許多活動室,每一個活動室的大小大約相當於我們的教室,每個活動室都有不同的主題,比如唱歌、彈琴、畫畫、書法、刺繡,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身穿白襯衣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們根據各自的特長或喜好,分別在不同的活動組活動。在我們看來,這些小朋友無論是唱歌也好、書法也好,還是其他,都具有相當的水准。大家紛紛把帶來的禮品放在那些小朋友上衣的口袋裡,有的人干脆跑到表演隊伍裡照起了相。參觀完活動室,我們來到大禮堂,觀看了文藝演出。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出給我們留下的印像非常深刻,演出的質量堪稱精品,絕對是世界一流水平,整個演出過程中,全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時大家都覺得自己帶來的禮品顯得有些寒酸,有種實在送不出手的感覺,於是大家紛紛埋怨我們國家的旅行社也太小看人家了,誤導了我們,朝鮮雖然貧窮落後,但人家畢竟是首都的少年兒童,還是很有檔次的,並非“叫花子”!大家都說早知如此,應該在沈陽的大商場買一些精美的禮品來贈送給他們。從朝鮮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來看,從他們處處免費與我們處處要錢相比,足以讓我們這些中國人感到汗顏,我們的教育制度比起朝鮮來,真是差得太遠了!演出結束後,原先一份一份送禮的中國“老外”們紛紛變成了一包一包地送,可能大家都認為禮品太寒酸,實在拿不出手,只好以數量彌補質量上的不足了。有許多人一邊送禮品,一邊和小朋友們合影留念,有的小朋友收到很多禮品,拿都拿不動了,後來我們聽我國的導游說,他們接受禮品之後是不會自己拿回家的,而是將這些禮品交到輔導員那裡,再由輔導員統一平均分配給每一位小朋友。

出了少年宮,已是華燈初上,我們也就打道回賓館,結束了今天的旅程。晚上照例到街上走了一會兒,由於沒有霓虹燈,街燈也顯得較昏暗,深秋的夜風中,整個平壤城同國內的大中城市那種燈火輝煌的夜景相比,顯得有些凄涼與死寂。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