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哈爾濱

作者: 1013353225

導讀在血統上,我不敢說自己是個百分百的東北人,但是,最少有二分之一的遺傳基因來自這片黑土地。況且,我是滿族人,對於祖先生活的地方更有著天然的感情。在心情上,我自認自己是個百分之二百的東北姑娘。說起自己的生活經歷,我想很多同齡人都和我一樣,是知青的後代。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中後期的北大荒。 還留著的不多的兒時記憶中,那裡到處都是金色的稻田和白 ...

在血統上,我不敢說自己是個百分百的東北人,但是,最少有二分之一的遺傳基因來自這片黑土地。況且,我是滿族人,對於祖先生活的地方更有著天然的感情。在心情上,我自認自己是個百分之二百的東北姑娘。說起自己的生活經歷,我想很多同齡人都和我一樣,是知青的後代。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中後期的北大荒。

還留著的不多的兒時記憶中,那裡到處都是金色的稻田和白雪皚皚的山巒。我記得在自家小院裡養過的胖胖的白兔,記得扒開稻草找一種叫黑猩猩的紫色的小野果,記得和鄰居的姐姐一起上山挖野菜。雖然我只在北大荒生活過生命中最初的三年,但直到現在,一提起北大荒,我都有說不出的親切,甚至於有想流淚的懷念。

三歲時我和母親一起到了哈爾濱。我的父親是老高三,在恢復高考的那年終於在高中畢業十年之後上了大學。母親也是老三屆的一員,只是因為有了孩子而放棄了考試,在79年回了老家——哈爾濱。

我的童年就是在哈爾濱度過的。母親回家以後一直住在姥姥的房子裡。我還記得是一幢純俄羅斯式的小樓。黃色的牆,綠色的尖屋頂,像是童話裡的城堡。住在一樓的我要登上好多級台階才能開門回家。那房子的地板是長長的木條拼的,窗戶和門都是雙層的。而且最有趣的是,廚房的地板下,就是我們家的地窖。一塊方方的蓋子隔開了上面的我們和下面的滿滿的白菜、蘿蔔、土豆……

樓後面是塊空地,種著一些蔬菜和向日葵。我和小朋友曾一起采過葵花籽,挖過青蘿蔔。冬天的時候,那塊地就是我們打雪仗、堆雪人的好場所。我到今天還清晰地記得脖子裡被塞進一塊雪後,順著脊梁向下流淌著的冷得全身發抖的冰涼的感覺。我的手一到冬天總是指尖紅紅的。全是和雪打過交道後留下的印記。

這就是留在我童年記憶中的哈爾濱。六歲時,我去了天津上小學。因為房子要被折掉蓋樓房,父母不願意讓唯一的女兒和他們一起過不停搬家的生活。直到四年以後,我才又回到了這裡,住進了已經蓋好的樓房裡。

這時的哈爾濱,留下來的俄式小樓越來越少了。可是,還是有許多被保留下來,留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街頭。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再也沒有地窖可以玩了。冬天的白菜和土豆只能被堆放在樓道的拐角處或者是陽台的角落裡。

作為在哈爾濱長大的孩子,我更喜歡夏天而不是冬天。因為夏天可以穿各種美麗的花裙子。冬天太過漫長,雖然可以滑冰滑雪抽冰噶兒(這字實際上應該是小大小),可是穿得太多,沒有辦法美起來。不過,我也喜歡冬天,這是一年中占了一半的季節,有什麼理由會不喜歡銀光素裹的那段日子呢?能在冰燈中奔跑穿梭,在冰滑梯上飛馳,坐著狗拉雪橇在松花江上賞景,這是一種南方孩子沒法體會的快樂。

對了,哈爾濱還留有獨特的帶著俄羅斯印記的詞來稱呼一些日常使用的物品。例如連衣裙叫“布拉吉”,面包叫“列巴”,汽水叫“格瓦斯”等等等等。

走在街頭,這裡更像一座西方的城市而不是中國的城市。除了三中那留著明顯中國特色的屋頂和紅漆柱,所有的建築都有著獨特的歐式風情。

哈爾濱是個很洋氣的城市。

全國最早的小火車就在哈爾濱兒童公園裡。當了列車員和司機的小朋友,穿著漂亮的制服,一臉的驕傲神氣。我曾經非常羨慕那些被選上的小同伴,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其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不過,直到現在,這個夢想依然是夢想,而且,也只能是夢想了。

因為天氣的緣故,人們的早餐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做好的。每年一進入十月份就開始下雪,來年四月才停暖氣的地方,誰會一大早冒著嚴寒出去吃什麼早餐呢?家裡的主婦會很早起來,煮好粥,煎兩個雞蛋,切些紅腸,挾點自制的小菜,堆了滿滿一桌。哈爾濱的紅腸可是很有名的,帶著蒜香,紅紅的瘦肉裡零星夾雜著白色的肥肉,純粹的俄羅斯風味。不過,一點都不會膩哦。

說哈爾濱洋氣,一是指大街上人們的穿著,二是指人們平時的飲食,三是指城市的建築特色。

穿著就不用說了,哈爾濱人重視穿著是全國有名的。甚至有人可以一個人上街,家裡不怕被盜,因為值錢的都在身上了。女孩兒不管天氣多冷都有穿著小短裙上街的,蹬著長長的皮靴,外面一件長長的大衣,不著圍巾和帽子,風姿綽約,美麗“凍”人。男人一般都會有一頂很貴重的帽子,不是紫貂皮就是狐皮的。盡管冷,帽沿也絕不會放下,只是頑強地戴在頭頂,護著一方天地。一個挺標准的東北男人,或者說哈爾濱男人,冬天的穿著一般都是:一頂貂皮帽子,一件短貂外套或者是皮衣(長短不限),腋下夾著皮手包,手上間或帶一枚鑲翠或寶石的戒指。

東北人向來高大,哈爾濱的男孩、男人,漂亮整潔的衣服襯著健美高大的身材,比電影明星還要瀟灑帥氣。雖說俄羅斯風情濃郁,可喜的是,這裡的人絲毫沒有俄羅斯人的身材特點。無論男女,胖子極少。不少女人生完孩子,身材仍然窈窕動人。中年、老年婦女在打扮方面花的心思絕不輸給正當妙齡的女孩兒。走在大街上,看著美麗挺拔穿著入時的哈爾濱少女和苗條光鮮明艷的少婦,不光眼睛舒服,心情也舒暢,什麼煩惱估計都會先扔到一邊去的。

哈爾濱人喜歡喝啤酒。據統計,哈爾濱人的年啤酒消耗量可以和歐洲的德國人有一拼。哈爾濱啤酒可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呢。提到飲食,哈爾濱也是有些明顯的俄羅斯特點。總的說來,東北人對吃是不講究的。這點和南方人完全沒法比。但沒有人不愛吃,東北人之所以在吃方面遜色於南方,主要還是氣候的原因。一年到頭,稻子只能種一季,蔬菜只能長幾種,一到冬天四點半就會黑天,到了晚上八點幾乎街上就沒人的地方,吃是沒有太大發展前景的。

哈爾濱人喜歡吃列巴,喜歡一種俄式的酸黃瓜,用月桂葉和洋蔥芥茉籽泡的,酸辣可口。這裡的人還愛喝蘇伯湯(或者叫紅菜湯),用西紅柿、土豆塊和洋白菜做的,如果放些白肉或牛肉湯,別提味道有多好。西餐廳在哈爾濱多得很,雖然很多都是俄式風味。華梅餐廳算得上最有名的一家了。紅腸和干腸都有著極好的銷路。商店裡還會出售黃澄澄的大馬哈魚籽。吃起來略有些苦味,鮮得可口。這可是黑龍江的特產之一呀。

哈爾濱的飯店很有特色,不論走到哪裡,只要肚子餓了,抬頭就可以知道哪裡有飯店。因為只要是飯店,都會在門口掛著幌子,一般是紅色的或是清真的藍色,不管多遠,一眼就能看到,好認得很吶。幌子是圓柱形的,點綴著扎好的花,底部的穗子迎風搖擺。如果是小吃店,那麼只掛一個;好一些的掛兩個;最大的飯店掛四個。有趣的風俗吧!

哈爾濱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才發展起來的城市。最初只是一個小漁村。哈爾濱的滿語意思就是“曬魚場”。隨著遠東鐵路的發展,這裡開始興盛起來。直到蘇聯的十月革命,許許多多的歐洲人逃難到中國,聚集在哈爾濱,這裡才開始了真正興旺的歲月。哈爾濱最有名的一條街道叫中央大街,是1904年鋪的。直到今天,走在這條由數不清的花崗石鋪就的依舊平坦的馬路上,望著兩邊各式各樣的歐式建築,身上灑下陽光透過白楊樹影搖曳的蔭涼,恍惚間會有時光錯位的感慨。中央大街以前叫中國大街。各樣的哥特式、洛可可式建築,流露著異國流民對故鄉的思念和浪跡天涯的凄涼。

俄式的建築也遍布哈爾濱的各個角落,成為哈爾濱的特色之一。記得小時候,每年五月底花開的時節,時常會路過一幢幢有尖尖的或是洋蔥般圓屋頂的小洋樓,帶著雕花的屋檐,從綠色木柵欄裡探出一枝枝開著淺紫色小花的丁香,湊過去聞一聞,好香~~

哈爾濱還有許多教堂,最有名的就是索菲亞教堂。佇立在單獨為它所修的廣場上,暗紅色的還留著煙熏火燎的痕跡的外牆記下了從它建成到如今將近90年的風雨滄桑。現在的它,已經是哈爾濱建築博物館了。在東大直街,我有時會看到進進出出教堂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寧靜平和。雖然我並不信仰宗教,但我還是會被教徒的虔誠所感動。

哈爾濱的冬天是最有名的。下雪後無論街道廠房居民樓松花江……全部是銀白一片,自家做的雪人數不勝數地立在街頭。更加像是一座童話中的城市。每年冰雪節,太陽島上就會變成雪的世界,各式各樣的雪雕和兆麟公園裡的冰燈隔江而望,相映輝煌。

在哈爾濱我度過了十年的時光。連同北大荒的三年,我長到現在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哈爾濱、在黑龍江度過。每當我聽到耳邊響起熟悉的東北口音,我的心裡都像是會流進一股股暖流,親切極了。

或者我以後不會再在哈爾濱住上太長的日子,但是,這座城市已經烙在我的腦海裡,烙印在我的成生過程中。我要由衷地說一聲:愛你,哈爾濱!

PS:這文章是N久以前寫的,慶祝加入攜程而找出來的。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