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追憶

作者: 飛來石

導讀敦煌追憶飛來石 312國道。 車一直向西北方向前進,沒什麼岔道,陌生人要迷路難度也比較大。312也是新疆跟內陸勾通的最主要干道。從嘉峪關到敦煌,4.5小時的車程,一直行駛在廣闊的荒漠和戈壁灘中,空氣在這兒是凝固的,兩邊的景致像是一副定格了的框畫,沒有什麼變化的單調,這種路況,我再走多幾遍也難以辨認出地點。 在這片幾乎沒有任何生命跡像的土地上,人� ...

敦煌追憶飛來石

312國道。

車一直向西北方向前進,沒什麼岔道,陌生人要迷路難度也比較大。312也是新疆跟內陸勾通的最主要干道。從嘉峪關到敦煌,4.5小時的車程,一直行駛在廣闊的荒漠和戈壁灘中,空氣在這兒是凝固的,兩邊的景致像是一副定格了的框畫,沒有什麼變化的單調,這種路況,我再走多幾遍也難以辨認出地點。

在這片幾乎沒有任何生命跡像的土地上,人的生存能力顯得尤其脆弱,雖然在之前二十多天的西北行中,我一直在逐漸地適應西北地區干燥的氣候,但一出嘉峪關後,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極旱荒漠。這兒的空氣濕度只能是零,午後的烈日讓你周身發怵,不敢抬頭望天,臉上皮膚干燥的異常難受,眼球灼熱刺痛,鼻孔發癢,渾身上下好像正在被大氣慢慢蒸發一樣。

沿途不時能見到風沙四卷,龍卷風飄忽往來的景況。路兩側的,是稀疏的草叢和人工的種植,大自然的生命因為能在此生存,哪怕是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路人的眼中,都顯得偉大而崇高。

路途經過安西縣城後,車就拐上了省道,但路況依然很好。安西,中國最干旱的地區之一,安西風也是“西域四絕”之一。

當眼前依稀可辨的連綿綠色慢慢映入眼簾的時候,我知道,敦煌快到了。這片沙漠中罕有的綠洲,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先用它的生命色,迎接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此時的天空,通透的沒有一絲雲彩,天邊月兒高掛,不甘寂寞地與夕陽爭輝。

我記下了這個日子,在2003年9月3日,我來到了敦煌。這是一個讓多少人為之朝思夢想的地方。這是一片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記載了太多歷史榮辱的土地。絲綢古道上的繁華要塞,佛教藝術的最高境界,大漠落日的悲愴凄美……所有的這一切,都讓人神往。

而此時的我,思維已經被蒸發的幾近停頓,對藝術的無知,極大地壓滅了我到達此地的興奮度。我只是一個到此一游的游客。之所以來敦煌的目的很簡單:順路到此,還有,為它的名氣所誘惑。

敦煌小城的安謐,一如其名,走在城中,你忘記了它是一片被大漠環抱的土地。它的藝術生命,因為此地隨處可見的生命色,而得到了更好的延伸。

敦煌城不大,住宿還是很方便的(非黃金周節假日),在鳴山路汽車站到市政府這一條線上,賓館眾多。

夜間,我,還有我那半路上撿上來的伙伴,一起步行到不遠處的仿古商業街進行找吃之旅。沙洲市場的夜市,是外地游客聚集的地方,地方不大,有一些各地的小吃,還有露天的啤酒檔。因為消費人群以游客為主,所以價格偏高,有幾位外地人士在賣唱,據說是要拿牌交稅後才允許在此地賣藝的,唱一唱十元錢,水平高低就看你感覺了。

鑒於自己一直以來,少蒲夜店的老土風格,所以,這種環境帶給我的快感也是極其有限,我更多的時候,在作各種無趣的觀察。相信自己在任何時刻,都不是那種需要酒精來麻醉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感覺和快樂的人。還好,同行的另外兩位在這兒找到了快樂之源。只要你有放縱的心思,那你就放縱吧,這也是我的生活觀。

是夜,鬧的一塌胡塗。我不合時宜的清醒,不僅埋藏了自己,也極大地湮沒了他人的快樂。

次日醒來後的清晨,告訴我今天又是一個艷陽天。這兒缺許多東西,唯獨不缺的就是陽光。

早餐後我們搭3路車去鳴沙山。早上8:30--10:30這個時段,游客最多,從沙山頂下望,密密的人群,喧鬧的不可開交。我和小H爬到了月牙泉西面的鳴沙山頂,據說這兒的鳴沙效果最好。鍛煉身體的極佳方式就是多爬爬沙山了,上一步退大半步,跟深陷泥潭的感覺差不多。

從山頂可遠眺敦煌全景,城市的那一片綠,在諾大的沙漠群中,顯得如此的孤零,但不可思議的是,就這樣弱小的一片綠色,卻延續著數千年,而且創造了那樣輝煌的歷史和文化。

下山時,我是一口氣衝下去的,我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

月牙泉曾經的存在,是大自然造物的一個奇跡,在群沙環繞的谷地裡,居然能有這樣一汪清泉,千百年來任風沙肆虐,卻不會干涸,也沒有被埋滅。現在的月牙泉,是靠人工的努力才保持還有水源的。

小H小D留在了茶樓休息,我一人又上到了東邊的沙山頂,這兒比西面的沙山要高些。山頂到處可見的垃圾讓人心痛。能發現不少小蜥蜴的蹤跡,這些小生命,活的可頑強。

發現東邊更高的山沙上有兩個小小的身影在緩慢地蠕動,如果帶上了足夠的水,我會去追趕他們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喜歡做這種事,想到下面還有兩個人在等著,就放棄了。他們一定爬的很艱難,我目測了一下距離,大概要花幾個小時才能上到最高處。沙山是難上易下,特別是對我,上時用了幾十分鐘,下時一分鐘都不要,直直地衝下去就行了,爽極了!

下來後,三人坐在一起沒留下什麼記憶的聊著天,只知道性別比占優勢的我和小H,讓小D急盼著另外一位女同胞早點加入她的陣營(我們一共有六人結伴走新疆),以擺脫一路上老被兩個沒風度的男士不停打擊的命運。

時值正午,沙子變的很燙了,所以我們離開時,游人也極少了,等到日落之際,這兒又會迎來成群的游人。觀鳴沙山日落,很浪漫的。成群的被用於商業驅駛的駱駝,被它們的主人毫不心疼地置於烈日下暴曬,它們會恨人類嗎?我不知道。

出了大門,走過一段長長的賣駱駝工藝品一條街,才到了一個簡易停車場,這兒有3路車到市區。2點多,回到市區,眾人到沙洲市場吃了碗面。

是夜,在沙洲市場,copy著昨夜的生活。小D顯得越發的興奮,我越發的落寞,我的心靈,是孤獨的。

人生就是一出大戲台,有人愛表演,有人愛做觀眾,有人,什麼都不是。我們生活在商業社會裡,可帶給我們快樂的,卻常常是物質以外的東西。

在敦煌,我們三人繼續著我們的放松之旅。

9月5日,去莫高窟,一個聲名震耳,卻震不了我視覺神經的神聖地方。在不少人眼中,那是一方聖地,一個現代人永遠也無法超越的藝術至高境地。其實,由我看來,現代人較之先人,在創造力,想像力,藝術技巧等方面,整體上早就超出了先人,唯一超越不了的,是那份單純無求的藝術創作心態。沒人知道在那個遠古的年代,是誰人創造了這麼多精美的藝術。但在今天,沒有多少藝術家會在完成一件作品後不留下自己的大名。更多的藝術家,他的簽名比他的作品要好看一點。

莫高窟離市區28公裡,沒有專門的公交車前往,要打車方可去到。它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莫高窟什麼時候都不缺游客,但它什麼時候都缺游客,那種真正懂得欣賞的游客。眾多有知的,無知的,知識淵博的,知識膚淺的人們,同無知的我一樣,湧入這座神聖的殿堂,你為之付的代價只是80元(可看十個窟),哪怕你是一個瞎子,在交上80元後,也沒人阻撓你進去。然後,裝腔作勢,裝模作樣地,眼神激昂,內心卻平靜地,竊竊私語不斷,巴吱巴吱地不停發感嘆,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以加速窟內壁畫的氧化程度。

莫高窟在某種程度也,也成了敦煌的代名詞。敦煌的存在,是中國先人們偉大創作智慧的集中體現,而敦煌學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沒落,又是每一位關注敦煌、研究敦煌的人們,永遠拂之不去的心口之痛。

在眾多的前往敦煌莫高窟的人群中,相信更多的人,是跟我一樣,只能說句,我去過了敦煌,然後,記憶一片空白。我們能做的,是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作一點微薄的貢獻,同時,也無情地對人文藝術作了一次賤蹋。

河對岸的三危山腳下,建有莫高窟博物館,主要有一些復制的壁畫,不用門票都可進去參觀。

從窟內出來,大家在停車場的餐廳午飯後,又回到了窟前的綠化休閑區,在一棵肥碩無比的大樹下,放肆地躺著。能在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地上躺一躺,是我終生的福份。一直捱到下午近六點鐘,窟內關門謝客後,我們才坐停車場唯一一輛接送向游客拍一次性快照的個體戶的中巴車回到了市區,時間是七點半。

夜晚過的有點沉悶,因為沒有再copy昨夜的夜生活。我們甚至連一頓像樣的晚餐都沒能吃到,因為進了一家糟糕的飯館。

明天,我們將進入新疆。有關敦煌的所有記憶,只能在回憶中追尋。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