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尋道

作者: xl3dr

導讀千山坐落在遼東半島鞍山市境內,與我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鞍鋼毗鄰而立。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千山以峰秀、岩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且一年四季景不同,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滿壑;� ...

千山坐落在遼東半島鞍山市境內,與我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鞍鋼毗鄰而立。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千山以峰秀、岩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且一年四季景不同,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滿壑;夏天,重巒疊翠,郁郁蔥蔥;秋天,漫山紅葉,落霞飛虹;冬天銀裝素裹,白浪拍空。

千山更是一座道教名山,自清初以後百年間,就創建了道宮、觀、庵20余座,道徒日眾。據《遼陽縣志》記載當時僅無量觀一處就有“道士百余人,皆樸質如素,各有職事......。”清政府也大力扶持道教,致使千山一度出現了廟宇38座,僧尼道士千余人全盛時期。

在一個霧氣茫茫,細雨蒙蒙的清晨,我上了千山。攀著那蜿蜒崎嶇的黃褐色的石砬,看著那雲霧裡的千山,感受著那山中特有的氣息。古老而宏偉的宮觀、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加之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像。

不是第一次登千山,但我仍像每次一樣,來到無量觀,尋個無人處,坐下來。

之所以喜歡千山,就是因為,千山,適合於感悟。

這是一種心的維系,一種寧靜中的思緒。

道教是中國所特有的宗教,形成於東漢晚期。道教尊張道陵為創始人,奉先秦道家老聃為教主和最高天神,把老聃提倡的“道”學加以神化,作為信仰。同時,道教也承襲了中國古代的巫術和求仙方術,宣揚用符篆可“召請鬼神”,“禳災求福”,煉丹可“與道合一”,“得道成仙”,讓人們逃避現實,追求虛幻的神仙境界。

中國早期的道教有太平道和五鬥米道,後者影響較大。五鬥米道系漢代張道陵所創。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與弟子前往四川鶴鳴山修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書24篇,並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創立了教派,為道教奠定了雛型,甲入教者須出五鬥米,故名。到晉朝,統治階級為利用道教維護自己的統治,對道教進行了多次改革,最後構成了.從玉皇大帝售閻羅天子到城隍、土地等一整套神鬼系統,以及“去欲守靜”的宗教體系。

細雨霏霏,坐在一個聽不見人聲,暫時忘卻世俗的紛雜,會得到很多遠遠比人世間的所謂富貴榮華高出許多的享受:隱隱溪流細瀑,精心地衝刷被雜亂的腳步踩累了的山道,洗去疲憊,一身輕松。

看著美好,聽著美好,感覺著美好,你就會豁然開朗:世界博大,道理博大。

我們早就習慣了用各種勉強的理由解釋自己的行動,用各種美好的言語掩蓋自己的錯誤,用各種無聊的沉醉麻痹自己的靈魂。日復一日,感覺疲勞了沒有?感覺無聊了沒有?除了處身世俗的紛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有益的思索嗎?

上次來千山曾經問過一年長,一年青兩位道長,為什麼會選擇出家。年青的說,為了一個職位,一點好處,一筆財富,一些名利,總是有人不遺余力,當作無比貴重的東西去爭去搶,不惜丟掉自己的人格,不惜丟掉做人的起碼尊嚴,更不惜丟掉友誼與情感,把一切人的醜陋展示殆盡:虛偽、自私、嫉妒、陰謀......何苦?

而年長的則附在我的耳邊,對我說,如果你還沒有能力保持一份清淨心,最起碼,為別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為別人每一個微弱的成功,為別人每一個細小的善舉,衷心歡喜,誠意稱贊,總可以吧?

我想了又想,終於說:這一點,我能做到。

千山最安靜的時候,是清晨,更是這細雨的清晨。沒有熙熙攘攘旅者,就連瘋狂了一夜的山風也似乎屏住了呼吸,放慢了魯莽的腳步。

雨住了,東南的天空出現了高貴的紫紅色,世界無量光明。

千山,在清淨裡孕育新的一天。


精選遊記: 鞍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