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神州(十二)走進神農架**

作者: 賽馬50

導讀六裡坪向南,二OO三年出版的新地圖標示的一條縣級路,現已改為209國道,非常平整。出發不久,就見右側一個狹長的大湖,平靜的水面上微動漣漪,是一小木船正晃悠晃悠的向對岸劃去。對岸坡上是幾叢青竹掩映著的三間黑瓦泥房,一幅絕佳的風景畫。遠處一座大壩的斜坡上寫著“官山水庫”。 整整一天細雨蒙蒙。我們順流而上,路標顯示,我們走進了“神農峽”。 這裡� ...

六裡坪向南,二OO三年出版的新地圖標示的一條縣級路,現已改為209國道,非常平整。出發不久,就見右側一個狹長的大湖,平靜的水面上微動漣漪,是一小木船正晃悠晃悠的向對岸劃去。對岸坡上是幾叢青竹掩映著的三間黑瓦泥房,一幅絕佳的風景畫。遠處一座大壩的斜坡上寫著“官山水庫”。

整整一天細雨蒙蒙。我們順流而上,路標顯示,我們走進了“神農峽”。

這裡的民居零零散散,有限的耕地掛在四、五十度的斜坡上,耕牛竟能穩穩地走著;這裡的山峰雄奇突兀,雖然已是初冬,松、柏、竹依舊青翠。太美了,民歌村、掛榜峰、野人谷等路牌在車前不斷閃過。從出發地到山頭分水嶺的五十多公裡山路,我們用了大半天時間。好多地方我們不忍回頭——膠卷的用量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計。

路邊一群山民喜氣洋洋地向前張望,三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轎車緩緩駛來——是一對新人喜結連理。憧憬的幸福已經來到,新生活正在他們面前展開。

兩個小童背著大書包,一對小腦袋緊緊貼在一起,共打著一把不大的雨傘,在濕潤的道路上踽踽而行。正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年紀。也許將來能夠永結同心,攜手到老;也許勞燕分飛、各奔東西,但大概永遠不會忘記這堇色童年時代的“同桌的你”。

道路右邊破上有幾間破舊的泥房——這裡的房子從外觀上看十分高大,黑瓦、黃色的泥牆,間或也有部分草頂,但窗戶都很小,顯得很不成比例。一個頭發斑白、佝僂著腰,衣衫很舊的老婆婆正邁出家門。她也曾有過如花似玉的少女時代,也曾有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當然更多的是掙扎、奮鬥和努力。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或許身後有一大家子,蒙蒙細雨中,正倚閭期待子孫的看望?或許如今孤身一人,正百無聊賴地打發著剩余的時光?

近幾年送別了幾個年不過五旬的朋友。曾幾何時,我們曾同堂辯論、同桌鬥酒,甚而同車出游,如今這幾位朋友或遭突發事件、或遇不治之症,相繼告別了芸芸眾生、滾滾紅塵。

每去火葬場一次,心靈便回受到一次巨大的震撼,會更加感到生命的可貴:活好每一天。

憂國憂民是他人的職責,及時行樂乃我輩本色。駕著自己的車子,暢游祖國的山山水水;不看任何人的臉色,沒有遲到、早退、請假等紀律的約束;遵循著飢餐渴飲、朝行夜宿的自然規律,下一步行程完全取決與此時的心情,隨心所欲,何等快活?

我滿足。

我們的遠古祖先神農嘗百草的地方,如今依然充滿著神奇與溫馨。整整一天,我們沒有看到其他游人,雖然峽谷深幽、山峰巨大、道路險峻,但我們沒有感到一絲惶恐與不安,總好像是在自己的家裡。

順著曲折蜿蜒的河谷,我們的車子也在左盤右旋。等到我們連續轉了幾個三百六十度的急彎,跑到山頂時,已經飄起來細碎的雪花。我們穿過了神農峽,進入神農架林區了。

到松柏鎮旅館,來兩碟小菜,開一瓶啤酒,打電話給年邁的父母報個平安,酣然入夢。

十二月四日,天氣晴朗,一掃幾天的陰霾,我們依舊在谷底與白雲之間盤旋。行至一個叫燕子埡的風景區,路面極滑,人立不住。售票處鐵鎖把門,我們順台階向上爬去,省了每人三十元的門票。

飛過雲渡到燕愛亭,能夠登高望遠,看到天邊頂峰的皚皚白雪,但遠不及我們一路上自由瀏覽。

小心地過了燕子埡,下到谷底。一條碧亮的小河喧鬧著、呼嘯著如野馬般奔騰向前,河邊懸崖上不斷有瀑布般的水柱噴湧而出,推波助瀾。河谷中的巨石被衝刷得千奇百怪,白得耀眼。周圍則是危岸矗立、怪峰疊起,像千軍萬馬在准備出征,緊緊地擠靠在一起。數百米高的岩壁刀砍斧削一般,向上仰望,累得脖子發酸。頭頂的巨石岌岌可危,好像馬上就要掉下來,如此美景,幾為平生所未見。

我們不時地停下來,謀殺了大量膠卷。老婆拿著攝像機,對著奇峰與河水久久不願松手。

我曾駕車從陽朔走到柳州,見到岩溶地貌陪同我們一路,感嘆這條風景線遠勝於陽朔那被擁擠的游人玩膩了的風景“點”。如今看來,那條風景線比起這神農架腹地的百裡畫廊又遜色的多了。我相信,任何丹青高手也不容易描繪出這種神奇的畫面,優美的意境,我所拍下來到每一張照片都不會讓我滿意。大連附近有個號稱“北國小江南”的冰峪溝,票價一百元,怎及這裡的十分之一?想起來令人汗顏。

路邊一塊巨石,上書“野馬谷”三個大字。

不忍離去。

終於到了神農頂風景區的大門口,票價每人65元。售票員告訴我們,上面坡陡路滑,像我們這種不是四輪驅動的轎車,只能進去看一小塊。

何必一覽無余?留點想頭難道不是更好?

整整一天,我們還是沒有見到別的游人。

我們與發源於神農架腹地的香溪同時出發,離開了這神奇美麗的地區。

依然是千山萬壑,依然是青山如黛,碧水長流,到了王昭君的故鄉。

我們走過昭君當年浣過紗的香溪水邊,走過趙君當年曾經走過的彎彎的山路——如今已是滿坡桔樹,果實累累。這就夠了,沒必要再花六十元去看那些仿造的古遺跡,去聽那些現編的傳說、應付差事的講解。

昭君故裡等高陽鎮是興山縣所在地,因三峽水位的提高,明年將要被淹掉。臨街高樓、大的商城及賓館、政府機關等已經搬走,剩下廢墟一片。但一般居民還要等到來年。狹窄的街道上照樣生意紅火、車水馬龍、人潮擁擠。

旅店裡的幾個人勸我們到新縣城看看;說那裡是全國第一流的城鎮,自豪的心情溢於言表。


精選遊記: 神農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