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城裡說汽車

作者: (蘋果)

導讀對於汽車,多少年來有著不衰的興致,雖說對汽車工程不甚了解,也不是有車一族,但對汽車豪情澎湃的動力,光芒四射的鮮活生命,時常痴迷。來到長春,心裡想去參觀汽車廠,看解放牌車是怎麼造出來的,探望從小根植於情感深處的"解放"情緣,也算園一個童年夢。長春是中國最古老的汽車城,過去以生產卡車聞名於世。如今,中國長春一汽已不是原來的概念了,已成為各 ...

對於汽車,多少年來有著不衰的興致,雖說對汽車工程不甚了解,也不是有車一族,但對汽車豪情澎湃的動力,光芒四射的鮮活生命,時常痴迷。來到長春,心裡想去參觀汽車廠,看解放牌車是怎麼造出來的,探望從小根植於情感深處的"解放"情緣,也算園一個童年夢。長春是中國最古老的汽車城,過去以生產卡車聞名於世。如今,中國長春一汽已不是原來的概念了,已成為各種載重車和轎車的生產科研基地。更讓人可喜的是,一汽開展了汽車旅游項目,來自各地的愛車一族,可以到生產線上看轎車組裝。

先前往第一汽車制造廠的老廠區,參觀卡車制造廠。來到廠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紅磚牆粉飾的建築,盡管牆壁色彩如新,卻透著古老和滄桑之感。廠區的大門口,沒有中國式大型立柱門牌,而是由不對稱的廠房和辦公樓構成。那紅牆黃條裝飾的廠房,擁著鮮明的蘇聯時期的工業建築風格,提示人們這是"老大哥"給中國人民的援助。在大門前的小廣場中央,橫臥一面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石碑,毛澤東親筆書寫的"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幾個大字閃閃發光。不用說,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是毛澤東和斯大林時代的產物。

戴上安全帽,進了車間,參觀卡車組裝生產線。車間還是原先的廠房,保留著先前的樣子,粗笨的混凝土框架和磚牆被重新粉刷過,懸掛著一些宣傳口號。生產線上,已看不到中國第一批解放牌卡車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鮮艷、車型不一、先進時尚的載重車。原先"老解放"那經典的綠色噴漆,圓形隆起的車頭,平平的擋風玻璃,條狀的木板車槽,以及熟悉的發動機轟鳴聲,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中國汽車歷史的見證。盡管那個車型不可思議地連續生產了30年,早該更新換代了,但因為生產年頭太多,用得太廣泛,在人們心目中被認可為卡車的經典形像,至今還有孩子般的牽掛和不舍。

跟著生產線走,看一輛輛卡車從底盤、車橋進入裝配軌道開始,經過工人們流水裝配的方式,不長時間就變成嶄新的整車。卡車經過檢測調試,駛出車間的大門,便意味著一個新的機器生命誕生了,同時也讓人感到機器的威力和現代工業的磅礡氣勢。不過,在這五十年代的廠房裡,也感到廠區似乎已容納不了生產需要,顯得擁擠,掉不過身來。或許這是中國汽車的鼻祖,有某些特殊的像征,因而被精心守護保存著。這裡廠房、工裝、產品和職工神態以及管理方式,仍有著大型國有企業的傳統形像。

紅旗牌轎車是中國的國車,當年領袖們乘坐它展示新中國的成就,而不過現在不同了。隨著21世紀的來臨,進入中國的轎車和在國內生產的國外品牌轎車,以其性能、價格、舒適、美感、文化等因素,被多數國人所青睞,紅旗轎車一度有些失寵,但不管怎麼說,人們對它的感情還在,只是有恨鐵不成鋼的怨情。

一汽合資引進德國大眾轎車,改變了國產車的傳統理念,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奧迪A6、A4,捷達、寶來、高爾夫等車型,便在這裡生產。來到美麗寬敞的現代化轎車廠,在花園般廠區裡駐足,不等進入生產車間,一種先進文明的氣息撲面而來。由於這裡對外開放,給企業生產管理帶來許多不便,但它的展示,給人帶來了文明進步的喜悅。組裝車間門口,有警衛嚴密把守,職工必須憑證件入內,而游客也要出示旅游參觀的票據,進了車間必須遵循有關規定。

在一塵不染的車間裡,目睹繁忙的轎車組裝流水線,幾分新鮮,幾分興奮。轎車的組裝生產是現代工業生產的經典模式。與卡車組裝不同,轎車裝配是從車體開始的,一個個空空的車殼,從組裝線上每行進一步,工人們便按照工藝要求,有秩序地將組件安到車上,隨著儀表盤、發動機及變速箱、懸掛、車輪、車門以及前後擋風玻璃粘接等工藝組裝完成,一輛嶄新的轎車問世,將與它有緣分的人奔騁在這個世界上。

新車間的兩條生產線已經形成了年產30萬輛的能力,其中一條線生產奧迪46和A4,另一條生產線同線組裝捷達、寶來和高爾夫車型。廠方介紹,還有一個廠房正在建設中,生產線完成安裝後,將再形成30萬輛的能力。這樣,一汽加上原有紅旗轎車,將在當地形成80萬輛的生產能力。親眼目睹轎車工業的發展,讓人感到欣喜,中國汽車終於發展起來了。

自然或文化景觀有大自然所賜予的寧靜和超然、秀麗和浪漫、風雅和虛幻,所給人的是天人合一的意境,與現代工業文明給人們帶來的感悟是社會進步,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自然界恩賜的多是心情,是情懷,是志向,而工業文明給我們的多是財富,是現實,是壓力。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上個世紀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而我們半個世紀後才進入這片天地,無疑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對於汽車文明,我們是不是有些麻木呢?八十年代初,國家決策機構還在為中國應不應該建設高速公路而爭議,九十年代又為應不應該發展家用轎車而爭吵,從起點上就耽誤了許多年。但是,世界文明的發展,決不會因為幾個人的意志而耽擱,也不會因為誰的迷茫而放慢步伐。

令人可喜的是,我國的汽車生產開始形成集群規模。一汽先後在不少地方與國外合作形成批量,總部新廠區氣勢雄偉的技術中心大樓已拔地而起。不僅是一汽,在許多地方,汽車都成為新的發展亮點。

但是,面對火熱的汽車工業,不要以為現在能生產國際知名品牌的車就以為汽車產業就進入了世界的前列,也不要以為部分國人能夠購買使用轎車而認定中國進入汽車時代。我們只不過是世界各大汽車廠商的海外工廠,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在跨國公司給我們的不是創新發展的能力,而是具體產品和技術裝備,是必須遵循的游戲規則。真正的民族汽車工業仍在艱難地起步,真正的汽車時代只不過是少數人的享受。今天,汽車產業在經濟全球化中洶湧而來,可我們千萬不能忽視:經濟全球化,本質是經濟的美國化,就是按照歐美國家制定的技術規則、市場規則,接受他們已不能容納或是放棄的產業,吃人家人家嚼過的饃。

曾失去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機並不可怕,怕的是悲觀失望,不去追趕。今天我們還處於實物經濟發展中,有形生產還很不發達,這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階段,必須補課。但是,當今世界經濟前沿,已不是依靠消耗資源、耗費環境、依仗體力的產業來發展,也不僅是以汽車、輪船等有形生產為支撐,而是靠知識產權創新生產帶動的。在承接傳統產業轉移時,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不斷向前沿領域和高端產業發展。


精選遊記: 長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