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柬、越三國紀行之柬埔寨篇(二)

作者: wenbo50

導讀柬埔寨覽勝從萬像到金邊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航程,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八十五歲的墨西哥老人,精神抖擻,笑聲朗朗。老人告訴我他是個律師,酷愛旅游,從三十五歲開始周游世界,至今已五十年了。到柬埔寨來是第三次。許是怕我不相信他的年紀,還拿出護照來證實了一下。談笑之間,我們乘坐的越南航空的飛機已降落在金邊國際機場。金邊天氣出奇地晴朗,陽光也似乎更� ...

柬埔寨覽勝從萬像到金邊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航程,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八十五歲的墨西哥老人,精神抖擻,笑聲朗朗。老人告訴我他是個律師,酷愛旅游,從三十五歲開始周游世界,至今已五十年了。到柬埔寨來是第三次。許是怕我不相信他的年紀,還拿出護照來證實了一下。談笑之間,我們乘坐的越南航空的飛機已降落在金邊國際機場。金邊天氣出奇地晴朗,陽光也似乎更為強烈一些。柬埔寨是可以落地簽證的,填完有關表格,每人二十美元的簽證費繳納完畢後,我們便順利入境。過海關時也沒有遇到網上網友提醒的勒索行為,不過我在過關時還是未雨綢繆把英語收起來,只留下一付略顯茫然卻又十分燦爛的笑容。來接我們的導游梁先生也是旅柬華僑,在當地土生土長,只是在波爾布特當政期間避難到越南呆過幾年,因而對金邊頗為熟捻。金邊城市明顯地要比萬像繁華好多,歷史留下來的印記也更為明顯。比如我們在粗略地瀏覽市區時便是從蘇聯大道走過,途經毛澤東大道,然後在西哈努克大道停下來欣賞金邊最為秀麗的街景的。

西哈努克大道是金邊市最為賞心悅目的一條街道。道路中間寬寬的綠化帶。一座塔式紀念碑聳立其間。為慶賀西哈莫尼國王繼承王位而豎立起來的大型肖像與在藍天白雲下獵獵作響的各式彩旗相映成輝。肖像上西哈莫尼國王的笑容像金邊的陽光一樣燦爛,似乎在向多災多難的柬埔寨人民昭示著一個更為美好的明天。大道旁是一些非常有韻味的法式小別墅,據說柬埔寨首相洪森也居住於此。大道盡頭是柬埔寨著名的湄公河、洞裡薩河、巴薩克河三江合流的湄公河畔。河畔彩旗飄飄、游人如織,賣花售鳥的,吹拉彈唱的,衣衫不整,纏著游人想要點小錢的,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柬式“清明上河圖”。

距河畔僅百余米便是柬埔寨皇宮。在綠蔭叢中,裝飾精美的宮殿及金色的塔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皇宮分前後兩部分,後面是西哈努克親王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前半部分則向游人開放。宮內每座建築都精美異常,以金色裝飾為主,整體建築風格與泰國的大皇宮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綠樹花草也修整得十分精細。我們先後參觀了親王和王後會見貴賓的大廳,珍藏著各式珍寶及國王暨王後加冕時的用品及衣物的皇家博物館,主要已故皇室成員的靈塔等地方。巧得是這一天是星期六,按照慣例這一天下午的這個時候皇室成員會在回宮時向游人致意,我們在導游的指引下站在一個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後宮的地方,果然五分鐘後看到步履蹣跚的西哈努克親王在侍者的攙扶下緩緩走來,並向我們合手彎腰致意,跟在後面的王後和新就位的西哈莫尼國王也紛紛招手致意。現場游人也回報以熱烈的掌聲。看著這位一生風流倜儻,又多災多難的老國王身影,心中也不免生出好多感嘆來。

到金邊必到的另一個去處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赤柬紀念館。其實這裡本來是一所環境優美的中學校園,在波爾布特政權奪取政權後把這裡變成了一個集中營,關押了一萬多名包括很多著名知識分子在內的所謂不同政見者並在逃出金邊時將這些人悉數殺害。當年波爾布特攻占金邊後三天內便毫不留情地把所有剛剛歡呼得解放的金邊居民掃地出門統統趕到柬埔寨各地的農村(陪同我們的導游就是那時在一片慌亂和恐怖中以十二、三歲的小小年紀步行十余天輾轉逃到越南去的),之後又建立起一座座集中營開始了歷時四年慘絕人寰的殘暴統治。短短四年中竟然殺害了幾百萬自己的同胞。看著那一座座臨時改建的牢房和一件件令人發指的刑具,一張張死者臨刑前留下來的照片和一堆堆白森森的頭骨,不覺得頭皮一陣陣發麻,一股難以抑制的憤慨之情油然而生。歷史上還沒有一位統治者能對自己的人民下得了如此重手,波爾布特也算是登峰造極了。這樣殘暴的政權將會永遠留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示後人,這樣殘暴的統治者將會永遠遭人民唾罵!

金邊行的最後一站是登上全市的制高點塔山觀看金邊市容。雖然沿途總會有缺肢少腿,沿街乞討的戰爭受害者提醒著人們不能忘記過去的那段悲慘的歷史,但柬埔寨人民從災難中迅速恢復過來的勇氣和信心也是令人極為敬佩的。落日的余輝下,整個金邊市顯得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柬埔寨政府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投資環境的營造上顯然也要比我們剛剛離開的老撾更為成功。這也許與柬埔寨民族更為悠久和輝煌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有關。有些東西潛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是看不到摸不著卻又實實在在地發揮著你無法忽視的作用,這一點在人類發展史上並不罕見。

次日清晨我們四點多即起床,趕早上六點多的班機飛往暹粒(Siem Reap)以實施本次旅行計劃中最令人向往的吳哥之行。舉世聞名並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吳哥古跡自身的歷史便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作為柬埔寨古代建築藝術瑰寶的登峰之作,分布於四十五平方公裡莽莽叢林中的吳哥古跡始建於九世紀初,輝煌極盛於十一世紀,卻於十五世紀末突然人煙絕滅,在洞裡薩湖邊的古森林中一睡就是幾百年,直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才又被從野林草莽中重新發現。而其經過不可一世的繁華之後又因何緣由而突然奇跡般地沉憩了幾百年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雖然在來吳哥之前我已經對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當我真正站在大吳哥城(Angkor Thom)的勝利門前時,我還是深深地感到了一種震撼。而這種震撼愈是前行便變得愈是強烈。從巴戎寺到空中宮殿,再到達布籠寺,再到享譽世界的吳哥窟(Angkor Wat),我一直為自己的所見所聞而激動著。在遍覽祖國壯麗河山後,我曾被聖彼得堡的冬宮和夏宮、巴黎的盧浮宮和凡爾賽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溫莎城堡震撼過,但在這裡感受到的這種震撼分明又是一種大不相同的感覺。它偏安南亞一隅,遠離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世界歷史中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記載,卻原來如此恢宏大氣,如此精妙絕倫!幾百年來真可謂是藏在深閨人不識,一朝嶄露頭角便令天下人為之競折腰!世界如此博大精深,果然人生不光須讀萬卷書,更須行萬裡路啊,此生若無緣到吳哥,豈不留下人生一大遺憾!

吳哥城中最為精美的寺廟當屬巴戎寺。從大吳哥城的整體布局看,巴戎寺正處於其中心位置。五十四座佛塔分列三層,每座佛塔都為四面佛塔。每面都由微笑的佛面構成,即舉世聞名的“吳哥微笑”。第一層的回廊牆壁上是造型生動、雕刻精美的巨型浮雕,描寫了當時社會戰爭、人民耕耘漁獵、集市貿易、婚禮及娛樂場面。第二層也有著許多體態優美,神采各異的人物雕塑。第三層也即寺廟的核心部分則由一組十六座相連的寶塔建築群組成。當你近距離地去觀賞那些面容端莊俊秀的頭像時,便不能不為其傳神的豐富表情和由此產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陶醉。別忘了這可是已經在大自然中經歷了七、八百年的風雨洗禮後依然屹立於世的藝術瑰寶啊!

吳哥城中最發人遐想的當屬空中宮殿。在柬埔寨潮濕的熱帶氣候中,任何用木材、皮革、纖維制成的東西都非常容易腐化,即使最堅硬的木材,也會在幾百年內被雨水、熱帶植物、昆蟲和霉菌腐蝕一空。因而當年想必一定是富麗堂皇的宮殿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華麗壯觀的石雕台基。但從空中宮殿所處的位置來看,前面是長達三百五十米的鬥像台和同樣有著精美雕塑的癩王台,左手邊是規模宏大的宮殿石雕台基,左前方是一個碩大的游泳池遺址,右手邊就是雄偉的巴戎寺。高達數十米的空中宮殿處於如此顯赫的位置,想必一定是當年盛極一時的吳哥王朝帝王在佳麗環繞、從者如雲的氛圍中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極佳去處!

吳哥城中最有韻味的寺廟當屬達布籠寺。其特色在於寺內古樹參天,“塔樹共舞”。一棵大樹參天而立,其樹根伸展開來居然占去了大半個院子。另一棵樹根部形成的樹洞足足可以容得下四五個成年人。寺內塔樹相爭的景像比比皆是。無花果、菩提、木棉樹的粗壯樹干纏繞在石塔上,跨騎於圍牆兩側,有些甚至於擠裂了建築物。最奇特的是一顆跨越圍牆的大樹,其比水桶還粗的樹根,不光向下伸向地面,更瀟瀟灑灑,肆無忌憚地向兩側延伸出足足有十幾米,讓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力量。另一棵樹則以秀麗見長,其樹根疏密有致,曲折交織,在牆上形成了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雕塑。在《吳哥和高棉》一書中,作者對此景色的描寫是非常傳神的:“樹與塔是摔跤賽中的兩名石化的對手,兩者互相抓握對方,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以世紀來計時。”

對吳哥窟的參觀是在午飯後略事休息以避開中午的炎熱之後進行的。吳哥窟的寺基長為一千余米,寬為八百余米,寬達二百米的護城河圍繞四周。其規模可想而知。它是吳哥王朝極盛時期的代表作。有人做過計算,僅建造該寺共用石頭達三十億噸,整座建築都是用大石頭一塊塊砌成,沒有使用石灰水泥,更沒有使用釘子梁柱,因之無論是建築技巧,還是藝術成就,都無愧於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美譽。我們由唯一的入口-----西門的中心大道起步,經過第一道入門塔進入圍牆之後,整個吳哥窟的全貌便豁然闖入眼簾。寺內十分開闊,中心石道的兩側,各有一個藏書室,右邊的尚保持原貌,左邊的已搖搖欲墜,正在搶修之中。在藏書室前面又各有一個水池,是拍攝著名的吳哥窟水中倒影的絕佳地點。我們在此攝影留念後繼續前行,經第二道入門塔進入吳哥窟的主體建築。其主寺也為三層格局。第一層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長達八百米,取材自印度著名史詩《摩珂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神話故事的浮雕回廊。其人物千姿百態,可謂美不勝收。周圍的窗戶和立柱上也處處是非常精美的花紋或雕像。經過回音堂和千佛殿便進入第二層。由十字形通道連接的第二層的四角各有一個小塔,其外牆雖然是空白的,內牆卻雕有上千個神采飛揚的仙女形像,其姿態、衣著、首飾各不相同,皆翩翩起舞,生動異常。第三層便是柬埔寨作為國家的像征並體現為國旗圖案的主聖塔了。我們健步如飛,沿傾斜度足有七十度以上的樓梯爬上了高達十三米的基座,來到了以前只有國王和最高級僧侶才能進入的最高層。這裡也被一個十字分為非常對稱的四個區域。每個角都有一座呈蓮花蓓蕾型的聖塔再加上中央位置的聖塔,構成了一種極為協調且巍然大觀的建築格局。而從細部著眼,無論是柱頭的裝飾性花紋圖案,還是隨處可見的浮雕,都依然是無可挑剔的細膩和精美。圍繞主聖塔走一圈,隨意地停下來極目遠眺,整個吳哥窟的空間格局和暹粒地區的田園風光便盡收眼底了。

吳哥之行是以到巴肯山的巴肯山殿觀看日落而結束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膚色的各地旅游者在日落之前都紛紛趕到這裡,居高臨下地來再次感受吳哥窟的魅力和觀賞洞裡薩湖的落日。似乎在回報著人們的這份厚愛,被夕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吳哥窟顯示出了更為迷人的色彩。在一片歡呼和贊嘆聲中,太陽緩緩墜入天邊的湖中,也拉上了神秘吳哥之行的大幕。意料之外的是天黑得如此之快,在我們急急下山的轉眼之間,已是夜色茫茫了。吳哥古跡區沒有電燈,夜色中只有宛若長龍的車隊燈光為我們留下關於吳哥的最後印像。

在離開暹粒之前,我們還對橫跨大半個柬埔寨,可以從這裡一直通向金邊的洞裡薩湖作了短暫的訪問,但此行留給我們印像最深的不是那浩瀚的湖水,而是湖邊柬埔寨當地居民的貧困程度。我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在十多年前的多次農村調查研究中也曾到過不少非常貧窮的地方,但看到湖邊居民的居所(如果那也稱得上是居所的話)仍然有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十幾根胳膊粗的木棍搭起個吊腳棚,便是一戶人家吃住的地方。一床薄毯,一個鍋,幾只碗便是這個家的全部家當。撈點湖中的魚蝦,果腹之余做點魚干蝦醬,便是這個家收入的全部。我突然覺得這種赤貧社會階層的存在似乎和紅色高棉的一度成功及波爾布特的殘暴統治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也突然加深了對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意義的理解。人啊,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吧!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