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洞游記

作者: 桃子包子

導讀前兩次去貴州,我都沒有游織金洞。今年第三次去貴州,開始也沒有游織金洞的計劃。 對織金洞,過去雖然不是一無所知,但實在知道得太少,突出的印像就是一個字:大。織金洞已勘察的長度為12.1公裡,洞內總面積70萬平方米。只有這一點還不足以動我的游興。喀斯特地貌的洞穴過去也見過一些,無非是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洞子大一點,這些東西多一點,並不能具� ...

前兩次去貴州,我都沒有游織金洞。今年第三次去貴州,開始也沒有游織金洞的計劃。

對織金洞,過去雖然不是一無所知,但實在知道得太少,突出的印像就是一個字:大。織金洞已勘察的長度為12.1公裡,洞內總面積70萬平方米。只有這一點還不足以動我的游興。喀斯特地貌的洞穴過去也見過一些,無非是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洞子大一點,這些東西多一點,並不能具備強烈的吸引力。我還曾幫助貴州省做過一套貴州風光的光盤,其中就有織金洞的介紹。從屏幕上看,雖然也覺得美,但也許是由於燈光和拍攝技巧的不足,還沒有達到動人心弦的程度。

這次下決心去織金洞看看,是由於聽說這個號稱“天下第一洞”的名勝,一年的游客只不過1萬多人。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覺得應當實地考查一下。

我在洞裡用了3小時,沿著修築好的道路,走了6.6公裡,出洞後的感覺,凝結為一個字:值!織金洞決不是浪得虛名。

織金洞的大,不是“傻大”,而是包容豐富的大。全洞包括高高低低11個大廳47個廳堂,以蜿蜒曲折的通道相連,步轉景移,一廳一個特色,雖然人在洞中行走比較慢,仍然有目不暇給之感。

織金洞中溶岩堆積物品種齊全,有40多種形態,被稱為岩溶博物館。有的一柱擎天,高達20米,也有手掌一般大的小石筍、小石蘑菇,更有茸茸的石針,倒插在石田裡,宛如新栽秧的稻田。那些石柱,有的如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有的如層層傘蓋的雪松,有放大千倍的松球,有迎風招展的石旗,有一道道石邊壩再現黃龍勝景的小溪,有向四外卷曲生長的玉玲瓏,有高達17米的霸王盔,有根根中空的石管,有透明的石指,有聲音清脆的石琴石鼓,有在水塘中展開的片片蓮葉,至於各種唯妙唯肖的擬人擬獸形態更是數不勝數。

從大尺度看:講經堂中佛祖端坐在高20米的山頭說法,木魚置於手邊,山下眾羅漢姿態各異,有的已經呼呼睡去。塔林洞有金塔30余座,最高的30余米。4萬多平方米的天都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十萬大山景區,層巒疊翠,一望無際。最令人叫絕的是洞中的大壁畫,在寬170米、高60—70米的大石壁上,畫出了形形色色的天然美景,再加上一系列的浮雕,令人不能不嘆為觀止。

織金洞奇景是天地造化鬼斧神工的傑作。自從地球形成以後,這一片地區經歷過多少次滄海桑田的變化,終於逐漸從大海中隆起成為高山。又經過多少萬年的洪水衝刷,淘空了山的肚子,形成了巨大的空洞。大約從26萬年前開始了岩溶滴水沉澱制造鐘乳石景觀的過程。據工作人員介紹,洞裡的鐘乳石每年只能生長1—2毫米。要造出這儀態萬千的驚人巨作,大自然年復一年地辛勤勞動,毅力更是驚人的。然而要破壞這種歷經數十萬年才能形成的美景卻是很容易的。我們在

水晶宮前看到有的玲瓏剔透的倒掛鐘乳石已被游人折斷帶走,以至不得不在水晶宮前裝上帶鎖的鐵門,沒有導游陪同不得入內。從織金洞出來,陪同的同志問我的感受。我說,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享受著天地億萬年造成的種種成果,有的人卻不加愛惜,也不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這世界多少增添一分美麗,卻總想做種種破壞的事,真是太可惜了。

織金洞處於苗族聚居地區,舊名打雞洞,傳說是苗族殺雞祭神的地方。我們在洞中看到有一塊小型的鐘乳石形成的石獅。據說曾有人從洞中抱回家中,以後全家不安,老幼皆病,此人趕緊把石獅送回洞中,全家才得太平。這當然是神話。多少年來,少數民族兄弟,正是利用這樣的神話傳說保護了祖國的自然資源。這樣的精神應當是值得今人學習的。

到織金洞參觀旅游的人數,1998年已恢復至4萬余人,並仍有上升之勢,但畢竟還是太少太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路途太遠,交通不便。我們清晨從貴陽出發,只游了一個織金洞,回到貴陽已是萬家燈火時分了。旅行社對安排這條線路的積極性也不高,以至於使這人間奇景仍然“養在深閨人未識”。然而,“天生麗質難自棄”,總該有點辦法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領略才好。也許,發展直升飛機交通是個投資不高的辦法。這在中國又是一件新事。沒有做過的事做起來是會有許多困難要克服的。

織金洞的現名取的是所在縣的名稱。織金的縣名取的是秋收季節,谷物如金,把大地織成一片金黃之意。開發織金洞旅游,應該可以為織金織成更燦爛的金色明天。


精選遊記: 貴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