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背一公斤”之淶源紀行

作者: ^xiaoyang^

導讀一.記錄汽車載著我們繞在盤山公路,我們與身邊的山水擦身而過,我心中想像著我們將要面對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生活。進入河北淶源,這是多背一公斤的第二次,我的第一次。出了盤山公路,又經過了一段顛簸,穿過一個個獨立小院,我們來到一片開闊地,然後司機李師傅告訴我們,到了。 跳下車,希望小學就這樣進入我的眼簾。環顧才發現,原來這所小學,是被山水擁著 ...

一.記錄汽車載著我們繞在盤山公路,我們與身邊的山水擦身而過,我心中想像著我們將要面對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生活。進入河北淶源,這是多背一公斤的第二次,我的第一次。出了盤山公路,又經過了一段顛簸,穿過一個個獨立小院,我們來到一片開闊地,然後司機李師傅告訴我們,到了。

跳下車,希望小學就這樣進入我的眼簾。環顧才發現,原來這所小學,是被山水擁著的。現在山脈光禿禿的黃色,掩蓋不了山勢連綿的秀綺和想像中夏日裡漫山綠色的生機勃勃。在這裡生活該是很愜意的吧,我竟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後來聽說,在五月的白石山,桃花和杜鵑將會盛開,我和陳老師於是相約五月來看花。

學校的門口,一個中年男子,也就是這裡的老師,姓閻。他領著我們放下了包然後走進這所小學唯一的一間教室。而後,我們,至少是我,受到了平生最隆重的歡迎——裡面的孩子們突然起刷刷的站起來,喊了句什麼。 我沒有聽清楚,或者是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對孩子們說,你們剛才說了什麼?他們愣了一下,又喊了一回,這次我聽清楚了,他們在喊:“領導好!”!◎¥#◎¥#%“我們不是領導,我們是來和你們玩的…”安豬連忙很燦爛的笑著說,孩子們望著他,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不過,燦爛的笑容永遠可以讓你咋最短的時間裡和別人成為朋友:)

教室裡有三組桌子,孩子們分別圍坐在桌前。我走向中間的那組。和小孩子聊天於我而言,一直是挺輕松,挺愉快的過程,如果我努力的做到不去注意他們的手——尤其是一個叫做李金花的女孩子的手,那雙小小的手,干裂發紅,就像是歷經冬日的嚴寒,春天的干燥和夏日的曝曬的梧桐樹皮。馬倩和他們說,你們知道麼?平時剛洗過手,要等手上的水干了以後,再出去玩,這樣手就不會這樣子了。金花和另一個叫做李老臭的孩子,沒有什麼表情,我想他們一點都沒有明白為何這個姐姐要告訴他們這些,當然他們也沒有去想——保護雙手的白皙,這是我們的生活習慣,而如果按照我們後來在村長家裡的經歷——這裡的生活用水都是來源於那一個大水缸,根本沒有自來水供應,如果村長家的生活條件還算是不錯的話,如果一切良好的衛生習慣,或者是對自己身體甚至於生命的珍惜保護,都是建立在一個可以長期維持的生活條件基礎之上,那麼關於生活,我想我們是不必去教給他們什麼的;我們更應該告訴他們的,是外邊世界的精彩,激發出孩子們原本就應該很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的改變也許更有能力超越條件的限制。

李金花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我進教室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她,不僅僅是因為她曾經出現在我們前面的志願者的照片中,更是因為,她的亂蓬蓬的頭發和髒兮兮的臉,更加突出了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而就是那雙眼,當我教她寫信問她“你的家裡有幾個人”時,在那短短的那幾秒鐘裡,黯淡了下去...我一下子反應過來——聽說有一個孩子的媽媽剛剛因為煤氣中毒去世了。不過那雙眼睛,還是很快的閃亮起來,使她就像山裡的小鹿一般,警覺而生氣勃勃。我問她將來想做什麼,她寫道:“我要做一名醫生給人家看病。”這是一個有感而發的夢想,當時我就希望自己可以堅持幫助她朝夢想努力。

二.思索

上午,我和小學校的蔣校長,閻老師聊天,我們聊了很多,看得出,他們,尤其是蔣校長,是有很多話想說的,有些是困惑,更多的則是訴苦。這位四十多歲的女校長,和我先前想像的鄉村學校校長有些不同,她的身材很壯實,戴著一副很大的墨鏡,遮住了她的眼睛,使得我看不清她的眼神。不過還好,她很健談,算是彌補了無法眼神交流的遺憾,相比之下,閻老師倒是很沉默。我們的聊天,大概是這樣的:

你們最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呢?我們缺少的太多了,書本,(現在的書本實在是很貴啊!)還有教具。(閻老師給我看他們的自然課本,這本書的教法是以實驗為主的。)這書是為城市裡的孩子設計的,我們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見過這些東西,比如說飛機啊,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教具去給孩子們上課,更關鍵的是,我們有很多東西也不很明白,很多都是我們自己先學,然後才去教給孩子們的。閻老師在這裡教書28年了,比我的歲數還要大。他是這裡為數不多的有高中學歷(力)的人中唯一願意教書的人。(不過,其實你們周圍有很多東西可以利用的啊,大自然那麼多的神奇,是城裡的孩子們平日裡不能體會的呀。老師可以去運用自己獨特的資源,給孩子們上課的,孩子們是需要引導的。於是我接下來問老師自己是如果學習的。)

那麼你們要是遇到問題,該怎麼辦呢?打電話問別的老師。(我後來得知,他打電話,是需要去村子裡一個專門的地方去打,情形和冰心的《小菊燈》裡描述的很像。)如果別的老師也不知道呢?我去問鎮教研室。他們的答案就是標准答案了麼?就是啊,他們的答案就是標准答案了。其實老師也有教研活動的,蔣校長說。(這是中國教育體制裡我認為很好的一個地方,就是老師集體備課,凝結集體的智慧)多久一次呢?一年兩次,其實一次就是一個小時,嘩嘩嘩嘩很快的就把書翻過一遍了。這樣的作用有多大呢?我的明知故問卻引出了另一個話題:

每個老師都是有培訓經費的,這些費用都是教育局去掌管,就像中國很多地方一樣,費用是很難很難落實的。鎮教育局裡的位置,對於一些原本也許並不懂教育的人,也是比較有吸引力的。當然,這是蔣校長話中的意思。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或者是否中國的老百姓都已經習慣於將事情的不順利不落實不成功歸結於經費的不落實,我沒有去考證,不過,我得出的結論是,其實希望工程,也應該是鄉村教師的希望所在。不過那是一個更加復雜的話題了。

對於如何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我其實一直在盼望著這樣的一個回答,就是孩子們是如何去找尋答案的。不過老師並沒有告訴我。後來據說孩子們之所以到學校,只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小,還不能為家裡幫太多的活兒,不過安豬說得不錯,沒有什麼理由是可以讓人停止思考的。這也是為何後來我會在下午的活動中,告訴孩子們,如果學會了去從百科全書中獲得知識,解決自己的問題,將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不過我還是先將“百科全書”這四個字寫在了他們的本子上,於是孩子們就第一次知道了它。

不過要讓孩子們去解決問題,還是應該讓他們先產生問題。不去談中國文化特性,不去談中國人的內斂性格,問題來源於思考,思考則是源於足夠的接觸——接觸新鮮事物,接觸不同的生活。這個學校雖然只有十幾個孩子,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別。越是知道的多經歷的多的孩子,就越是認真得聽,有時還有問題。一個叫做孫美霞的孩子,很是聰明的樣子,班裡只有她去過北京,她最積極的和我們配合上課;還有班長肖悅,打理的明顯比較干淨整潔,管理班級的鑰匙也是井井有條的,看得出有比較好的家教,也就意味著有較好的家庭條件,她最先開始問我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對於鄉村的孩子們,我們究竟可以做多少?多背一公斤的使命,應該就是在於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見和知道;或者可以領著他們走進一扇門,讓他們去感受——感受到他們自己家鄉的美麗,去熱愛這片土地,也去感受這片小小土地之外的世界,是如此精彩。我相信學習是一種體驗與發現,而後探索與成長的循環;而這個過程,需要一個開端,我們,就是要努力將這些孩子們推上這個軌道的。這是我們的理想在現實中可以得以體現的方式。

這讓我想起了剛剛看的電影,極地特快,雖然那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在溫柔的哄孩子,可還有又一些頗為發人深省的句子,比如這句:The truth can be the things that you cannot see, as long as you believe——真實也許是你不能看見的東西,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相信,the Christmas bell will always rings for you. 我們為孩子們做的,也許無意間,就種下了一顆種子,為成長和收獲播種希望。

如果希望你希望更多的了解“多背一公斤”組織,歡迎來到我們的網站:http://www.1kg.cn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