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柬日記_3.1

作者: poulet_23

導讀DAY 5 (2005年2月15日 初七 星期二)晴很熱主題:塔布籠寺、吳哥寺 今天的日出安排在皇家浴池,六點到後找一佳位落座,但不久便因不堪身邊一群廣東客的吵鬧而被迫遷至一僻靜處等待日出。連日的征程,不僅使我們略有倦意,就連太陽也開始戀床,遲遲不肯露面。離我們五步之遙,有一游客正對著開始泛白的天空一刻不停地調整著三角架上的高級相機,大有不把太陽調� ...

DAY 5 (2005年2月15日 初七 星期二)晴很熱主題:塔布籠寺、吳哥寺

今天的日出安排在皇家浴池,六點到後找一佳位落座,但不久便因不堪身邊一群廣東客的吵鬧而被迫遷至一僻靜處等待日出。連日的征程,不僅使我們略有倦意,就連太陽也開始戀床,遲遲不肯露面。離我們五步之遙,有一游客正對著開始泛白的天空一刻不停地調整著三角架上的高級相機,大有不把太陽調出不罷休的勁頭,我驚異於他的執著,悄悄與夫調侃取樂。太陽終於出來了,但已爬得很高,我們決定立即去東梅奔。東梅奔的建築風格與比粒寺非常類似,所不同的是在每一層建築的四角都有四個大像的石雕,像征著以大像的巨齒撐起一片宇宙。我十分喜歡這個創意,因此對這裡也情有獨鐘。夫拍了幾張晨曦中大像的剪影,非常漂亮,也算不虛此行。然後去了豆蔻寺,也是一座由五個塔組成的磚沙岩建築,較比粒寺年代更為久遠,如今除了中間的主塔還能看出些原貌外,其余四個都已幾乎被歲月磨平,不過寺內的浮雕尚存。我們匆匆看過後,又折回皇家浴池對面的班蒂克黛。那裡游人很少,寺廟被大樹掩映著,有點像國畫裡的林中古剎,真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我們在裡面慢慢地走,不經意間看見了一個女工作人員抱著她的小孩坐在牆根處,女孩穿著一件綠色小褂,頭上扎著一個總角,正在與她母親嬉戲。突然她發現了我們,興奮地向我們揮手示意,臉上掛著甜甜的笑。自從來到柬普寨,我越來越覺得這兒的兒童是世界上最可愛的,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讓我感受溫情、收獲快樂,就像那些微笑的石像一樣觸動著我的內心深處。然後是今天上午的重頭戲-塔布籠寺。一部《古墓麗影》使游人趨之若鶩。那裡樹與寺盤根錯節、寸土必爭。有人將它們形容成生死相守的情侶,日復一日地以這種令人窒息的方式擁抱著、吞噬著對方。但愛情是謙讓與給予,不是競爭與占有,所以我更願意將它們看成一場樹與寺的戰爭,一場自然與人類、生命與宗教的戰爭。在這場曠日持久、勢均力敵的爭鬥中,樹以它的勇氣、智慧與毅力漸漸占了上風,坍塌的石牆如被丟棄的盔甲般散落各處,而樹則在堅石峭壁中生根發芽、匍匐伸展。自然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嘲笑著目空一切的人類,甚至是法力無邊的天神。

下午去吳哥寺,這已是第三次踏足,但前兩次都只是在外圍遠觀日出日落。順著門前廣場的走廊走進去,感覺像翻開一部宏篇巨著,深邃悠長。走不完的回廊門洞、看不盡的精雕細琢、爬不完的台階天梯、數不盡的窗欞光柱,彰顯著它的博大精深。我就像一個剛剛學會游泳的人,無法抗拒碧水的誘惑,跳進了茫茫大海。無奈泳技太拙、海水太深,幾經沉浮後漸漸迷失。吳哥的偉大非我的學識閱歷可以讀懂,我只是匆匆瀏覽,撿拾一些浮光掠影回去,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回味。

前幾次日出日落的地點都是根據導游書中的推薦安排的,今天我們決定獨辟蹊徑,去吳哥寺旁邊的護城河看日落。由於不是傳統景點,河堤上只有一、兩對情侶,還都是當地人,看來我們待了幾日後真的開始融入當地生活了。四周非常安靜,沒有人聲、相機聲,沒有叫賣的小販與乞討的孩子,甚至沒有古寺攪亂我的視野,只有這份貼近自然的純粹。我坐在岸邊,看著太陽披上新嫁衣,羞紅著臉顧影自憐。思緒飛到了多年前在瀘沽湖的那個夜晚,四周一片漆黑寂靜,只有滿天的繁星與我對視。漫步其間,想起了意像派詩人休姆的那首《秋》:秋夜一絲寒意/我在田野中漫步/遙望赤色的月亮俯身在藩籬上/像一個紅臉龐的農夫/我沒有停步招呼,只是點點頭/周遭盡是深深沉思的星星/臉色蒼白,像城市中的兒童。

DAY 6 (2005年2月16日 初八 星期三)晴 很熱

主題:告別吳哥

在吳哥的最後一天我們決定放松一下,不再去趕日出。頭一次很奢侈地睡到天大亮才起,直奔羅洛士群。這一景區包括三個主要景點:巴公寺、神牛寺以及羅萊寺。神牛規模小且破敗,目前正在維修中,羅萊寺因為湖早已干涸,無法看出原來的精髓之處,因此也就稍事停留。巴公寺規模很大,且保存較完好,而且因為那裡遠離吳哥景區,游人較少,所以很值得一游。它只有一個主寺,四周是一圈是較為矮小的輔寺,除主寺外,其余的塔尖幾乎都已被削平。仍然是三層台階,每層的四角也體現著像齒擎天的寓意。那天有很多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後來其中有一個男孩還很大方地主動跟我們練習英語口語,從聊天中得知,他們的老師今天沒來,所以不用上課,同學門都興高采烈地或步行、或騎車,三五成群地從三公裡以外跑到這裡游玩。看著他們呼朋喚友、嬉笑打鬧的樣子,我不禁感慨不論何時何地,逃課永遠是學生的一大樂趣,它讓你又回到了無拘無束的童年時代。

快出大門的時候,發現寺內居然有一個小學,只兩間教室。說是教室,其實只是一個一面開口、三面是牆的有頂建築,其中一面牆上挖了兩個窗戶,但沒有玻璃。五排破舊的木桌椅依次排列,大約坐了三、四十個身穿校服、光著腳丫的學生,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正讓一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回答問題。不知這所學校是否是由巴公寺來贊助的,若真如此,也算是神靈們為柬普寨辦了一所希望小學。

想到明天一早就要離開暹粒了,決計在最後的時間裡再游一遍我們倆都非常喜歡的塔布籠寺和巴戎寺。此二處上次去的時候都是在上午,為了感受不同的環境氛圍、捕捉不同時間的光線效果,我們將故地重游都安排在了下午。上次去塔布籠寺,正是游人最多的時候,每到一個景點,都有眾多的亞洲游客排隊與樹合影。我發現亞洲人的個性雖然比之歐美人要內斂許多,但在照相的時候卻一反常態的自信張揚(有點類似酒桌上的表現),無論有多少人在等候圍觀,仍然旁若無人地搔首弄姿、精雕細琢,自我感覺極好。總之,一定要將自己嵌入其間方才罷休,不管其實有多煞風景。可憐那些只照景,不照人的歐美客,只好極有修養地在旁靜靜等候。我們還曾遭遇過一個韓國旅游團,導游在一個景點前慷慨激昂地向游客大聲講述,感覺像是學生領袖在號召大家去反抗獨裁政府。此次去的時間是在一天之中的最熱時刻,游人不多,正好可以好好地拍一些樹影斑駁的場面,再仔細看看這些在競爭中繁衍生息的樹木。

最後一天的日落留給了巴戎,這是一次手眼與太陽的賽跑,陽光將一張張臉塗抹成金色,那些融合在光與影、明與暗、黃與黑的色調中的高深莫測的表情,讓我痴迷,讓我瘋狂。眼睛飛快地搜索著、比對著,手一次次地按下快門,貪心地想將盡可能多的影像封存於記憶中。當石像徹底褪去金色,大地萬物被籠罩在一片玫瑰色中的時候,我狂奔而下,在入口處拍下了在吳哥的最後一張照片,目送著巴戎沉入暮靄之中,結束了我的吳哥之旅。回想這些天來一路走,一路嘆,心中還默默為各個景區排列座次,論氣勢磅礡、聞名遐邇非吳哥寺莫數;論美侖美奐、玲瓏精致當推女王宮;論攝人心魂、人神交會,巴戎寺必拔頭籌;論樹塔共生、曠世奇觀,塔布隆寺則當仁不讓,猶如李紈評判眾釵之賞菊篇,滿眼佳作,難定花魁。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