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人家

作者: LEXUS

導讀平平展展的石板路,高高低低的青瓦房,斷斷續續的毛毛雨,將一幅古老清雅的桃源畫境一卷卷地鋪展在幽深曲折的鄉村小巷。 真想不到,在這黃山之麓的古黟之境,在這峰巒四合,土地貧瘠的徽州之邦,會藏著這麼一個人物靈秀,古趣盎然的勝地。更未曾想過,原來只在民居郵票上一睹風姿的西遞民居,會一座接一座地敲開我心靈的閘門,駛入我心靈的大海。 聽導游說,� ...

平平展展的石板路,高高低低的青瓦房,斷斷續續的毛毛雨,將一幅古老清雅的桃源畫境一卷卷地鋪展在幽深曲折的鄉村小巷。 真想不到,在這黃山之麓的古黟之境,在這峰巒四合,土地貧瘠的徽州之邦,會藏著這麼一個人物靈秀,古趣盎然的勝地。更未曾想過,原來只在民居郵票上一睹風姿的西遞民居,會一座接一座地敲開我心靈的閘門,駛入我心靈的大海。

聽導游說,這座村莊稱為西遞,是因為它不僅坐落在黃山之西,而且在古徽州府治之西,向為古驛過道,曾設為"鋪遞所",故明名。村裡的胡姓人家,乃唐王室後裔。兵荒馬亂之中,唐昭宗李曄之子避難來到徽州,見此地有"虎步前蹲之勢,犀牛望月之奇",遂定居於此,並改名姓胡,一代代地繁衍開來。於是,便有了這密密匝匝,數以千計的徽式民居,有了這曲折回環,小徑通幽的一百三十六條小巷。

說話間,導游領頭走進了一座布瓦青磚的宅院。抬頭望去,書於門首的"桃李園"三字豁然在目。信步入內,但見班駁峰石臨池而立,幾點蒼苔,數莖花木別添幾分雅趣。廳內樓窗雕欞,古香古色,游伴們轉悠其間,無不嘖嘖稱奇。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列左右壁間的十二塊木刻條屏,所刻乃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四百零三字,寫的筆墨酣暢,勢欲飛動。更秒的是,二十一個"也"、九個"之"、七個"子"字,寫法無一雷同,各 其妙。問及導游,方知此屋的舊日主人乃教書先生,故以"桃李園"相稱。墨香中別有幾分雅趣,便是主人身份的形像說明。

走了幾家,我才發現,這竟是一孔之見。其實,在西遞村,這"雅"字幾乎是家家有緣,甚至可以說已成為一種久之成習的民風。

你瞧,建於清道光年間的"西園",便集中地體現了西遞人家的典雅之風:一進三重,庭院居室相聯貫通,魚池花木交相輝映,中間隔以大型磚砌漏窗,或以"松石"為題,或以"竹梅"入畫,清新的構圖,細膩的刀法,既給人以超凡脫俗,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又使建築空間增添了一種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韻味。那"井花香處"的後院題匾,更是畫龍點睛之妙。

真乃雅風雅趣,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穿行在這家家泉石,處處花木的庭院之間,也覺得風雅了許多。在四面黃土,一面青天的鄉村人家,難得有如此雅趣,而且雅得纖塵不染。若沒有深厚綿長的文化底蘊,要雅得如此品位,難哉!

疑問和困惑終於在導游充滿自豪的笑容裡雪溶冰消了,唯一不能拂去的是那已深刻在心底的贊嘆。據說,僅明清兩代這西遞村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員就有一百一十五人,文官至"上諭處行走",武官至"五城兵馬司"。衣錦還鄉和落葉歸根的民風祖訓,使他們在大興土木,炫耀鄉裡的同時,也帶來了塞北江南源遠流長的禮俗文化。春花秋月,更替不已,而構築在這片黃土地上的古代民居和築造在人們心靈深處的風雅之習,卻一代代沿襲下來。 漫步在這以三百余幢明清民居為主體的徽式建築群體之間,歷史仿佛倒退了好幾個世紀。起碼,我在走近"大夫第"時,就有過這樣的感覺。

粉牆青瓦輕輕地托起一座檐角飛卷,花窗四敞的小小閣樓,樓頭高懸的"桃花源裡人家"的匾額分外醒目。導游說這是西遞村明文遐邇的繡樓,相傳為千金小姐選擇乘龍快婿的處所。若仔細看,你會發現,這座樓房與毗鄰的房屋相比,不僅退後了一步之地,而且連拐彎處的牆角都磨成了半圓,門匾上還重重地刻下了"作退一步想"幾個大字。

原來,這大夫第乃清代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後因其官場失意,特在故裡重構了這座府地,並?quot;作退一步想"表明了自己不與人爭,不與世爭的豁達和寬容。若論風雅,這已經風雅得夠可以了,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為他題下"以八千歲為春,之九萬裡而南"的楹聯也自在情理之中。

幾位童心未泯的游伴相邀登上了繡樓,憑欄而望,但見馬頭山牆層層疊起,逶迤山景漸遠漸淡。。。。。我要是那位拋繡球的千金小姐,真不知該將繡球拋往何方了。

要說,這也算雅到極致,然而,最難的莫過於那掛滿各家廳堂的楹聯,或明理,或訓誡,或以哲理取勝,或以抒懷見長,無聲無息之中會在你的心底烙下雅風盈袖,翰墨生香的強烈印像: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

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孝悌傳家根本,

詩書經世文章;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痴人;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我想,這是民風淳樸,崇尚風雅,與這些日日懸掛於大堂之上、門戶之間的楹聯大概無不關系吧!他們祖祖輩輩安居於壟田之間,一代又一代地將祖輩相傳的風雅之習子子然然地融合到自己平凡而充實的生活之中,無怨無悔地編制著不是桃源,勝似桃源的人生之旅,誰又能雅到如此地步?

這裡,家家的大門敞開著,熱情地迎送著每一位造訪者。這裡,人人的臉上掛著真誠的笑意,將鄉村人家特有的溫馨默默地傳遞給你。這裡,山川秀色和建築藝術融為一體,土地的芳香和書齋的氣息奇妙地交織在一起,使人陶醉,催人遐想-徜徉其間,你、我、他的靈魂都會得到一種淨化!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