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覓食[一]——沙縣小吃,寂寞大水灣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為享用正宗沙縣小吃,我來到沙縣,逐店逐攤吃過去。芋餃煮湯,滑爽無比,越嚼越香。芋餃皮是用搞不懂是芋子還是芋頭蒸熟搗爛,雜以澱粉制成。芋餃餡估計是剁爛的瘦豬肉。老板笑呵呵說,非得用沙縣本地出產的芋兒,才能作出這個味道,在外地吃不到。 燙嘴豆腐。店堂一口大鍋,鍋裡放豬骨頭、大塊的豆腐、烤干的黃花菜和一大鍋水。開火慢熬,直到豆腐呈蜂窩狀。 ...

為享用正宗沙縣小吃,我來到沙縣,逐店逐攤吃過去。芋餃煮湯,滑爽無比,越嚼越香。芋餃皮是用搞不懂是芋子還是芋頭蒸熟搗爛,雜以澱粉制成。芋餃餡估計是剁爛的瘦豬肉。老板笑呵呵說,非得用沙縣本地出產的芋兒,才能作出這個味道,在外地吃不到。

燙嘴豆腐。店堂一口大鍋,鍋裡放豬骨頭、大塊的豆腐、烤干的黃花菜和一大鍋水。開火慢熬,直到豆腐呈蜂窩狀。湯非常香。豆腐味道特別好,不經意嚼吧,好像有點嚼頭;仔細嚼吧,又不耐嚼。黃花菜渣也是很甜的。老板說,用外地的豆腐熬,沒這種香味,不起蜂窩。

烤豆腐干,在地攤上吃的。豆腐干黃褐色,帶熏烤香味。豆腐干必須沾當地特產、讀音為“豆侍油”的液體後再吃,方可體會到特殊美味。“豆侍油”不耐儲存,無法運到他鄉。

燒賣,半透明的皮,裹著一小團由糯米、綠豌豆粒與肉丁組成的混合物,開口、縮腰,擺在蒸籠裡。咬在嘴裡,又軟又有韌性,嚼豌豆粒,有粉狀感。

炸米凍,金黃色的薄片,咬開,一股好聞的加堿米漿粿的特有香氣直衝雲天。

沙縣扁肉……

肚子漲鼓,到城西淘金山,順登山步道上行,走走停停。山頂躺倒一具巨大的石雕側臥佛。我佛右手撐腦袋,慈望眾生。這家伙想得開,整天躺這裡,曬太陽、賞白雲,飲瓊露、聽林濤,十年哪!

距佛臥不遠有古墓,墓坪環列石雕的胖大文官武衛,栩栩如生。

從後山下,到山谷。青山拱抱水庫,碧波蕩漾。

回城。天色不早,找客店住下。挑一家生意興隆的小吃店進。點一只沙陽板鴨,廚師拿去蒸。點幾只泡鴨爪,慢啃,酒香、當歸香、枸杞甜……。板鴨味道絕佳,下酒良品。最後又要了個讀音為“鴨應子”的熏熟的食物,估計是鴨胃,美味無法形容。

晨起,吃點清淡的,來碗糟菜粉吧。就是用開水泡撈熟的粉干,加點炒好的酸菜。這能吃飽嗎?街上,提籃老大娘,賣柱狀的滾了一層芝麻的麥芽糖。麥芽糖所依據的基底是膨化空心物,入口即碎,很酥,靠麥芽糖的韌勁支撐,還得慢嚼。

到城郊曹元村,這裡有一座中型的古民居。此屋住民很客氣,指點我觀看值得參觀的地方,天井邊的窗戶上飾木雕,大門門洞兩邊石頭上分別有個大圓孔,插門栓用的。

曹元村近旁是茶豐峽村,到特大型古民居——大水灣。繞過一長排類似柴火房或雇工宿舍的簡易房,見空曠大廣場,地面長滿小草。然後是寬闊的圍牆,牆內房屋黑壓壓一大片。擇中間大門進,邁過高門坎,直走,數不清的天井、大廳,一進套一進,大廳房梁上懸掛古代牌匾。沒看到人,寂靜無聲。硬著頭皮走到最裡面。屋後是一座矮山。登高望,矮山呈交椅形,護大水灣。從正廳左邊那溜房往回走,依然沒看到人,大多數房間的門敞開,裡面擺著古床鋪、古櫥櫃,有屋頂受損的,室內地面野草茁壯生長。我心裡實在害怕,戰戰兢兢從甬道走回中軸正廳。不甘願就此回屋外廣場,橫下心來,從小弄走到正廳右邊的房屋。終於看見住戶,長舒一口氣。幾位正在閑聊的婦女告訴我,大水灣住的是同一個家族的人,大家繼承了祖上優良基因,經商致富,為了小孩讀個好學校,紛紛到縣城買下商品房,陸續遷走。

到高砂鎮。以前曾乘車馳經此地,仿佛看見老街入口。當地人心情沉重地說,前些天不幸發生火災,老街幾乎燒光了。走過去看,街尾還剩幾十棟好房,是二層樓木屋,帶長長的漂亮木涼台。

到青州鎮。進郵政所,在集戳本上蓋個郵戳,戳文曰“福建沙縣2004.12.04.青州1”。


精選遊記: 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