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看的楠溪江

作者: 樓明賢

導讀二○○四年六月六日,陽光明媚,氣候溫和。我在溫州學習期間有幸參加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筆會,會議間隙,來自杭州及溫州的科普作家們一行六十多人,興致勃勃地乘車來到永嘉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溫州海外旅游公司派出一位女導游張小姐全程陪同我們游覽。她拿著擴音喇叭,用抑揚頓挫的普通話給大家介紹楠溪江的人文故事,使大家對秀麗的楠溪江有個大概的印� ...

二○○四年六月六日,陽光明媚,氣候溫和。我在溫州學習期間有幸參加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筆會,會議間隙,來自杭州及溫州的科普作家們一行六十多人,興致勃勃地乘車來到永嘉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溫州海外旅游公司派出一位女導游張小姐全程陪同我們游覽。她拿著擴音喇叭,用抑揚頓挫的普通話給大家介紹楠溪江的人文故事,使大家對秀麗的楠溪江有個大概的印像。我們一邊乘坐舒適的大巴車一邊欣賞車窗外的美景。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千古名詩至今仍是人們的美談,給美麗的楠溪江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大客車沿溪邊公路緩緩前行。我坐在車窗邊游覽青山綠水,心曠神怡。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車子在一個名叫芙蓉的古村落邊停了下來。前來迎接的是一位村姑陳小姐,土生土長,了解該村的歷史文化,能說會道,帶我們進入參觀。房子都是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貴村有三千人口,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婦女在家務農。村名的來歷是對面山上有一塊芙蓉石,栩栩如生。陳導游指著那個巨石,大家一看,果真像。村中央有一條潺潺流水的小溪,溪邊婦女三三二二在洗衣或洗菜。再走過去有一座涼亭,亭中坐著幾個老人們在休閑聊天,怡享天年。此地與城市的喧囂相比,乃天壤之別。人入其中,寧靜安閑,古式村落,別樣風采。

芙蓉書院就是古代的村辦學校。魯迅先生筆下的三味書屋,是通過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傳入千家萬戶。可惜我還沒有去過。同行的作家們有不少去游覽過。他們認為與貴書院類似。從歷史來沿革來看,芙蓉古村尊師重教,由來已久。古代產生十八位進士,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兒。況且當時條件艱苦,信息閉塞,卻為國家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敬佩。想想現代人,條件優越,進入信息時代,比古代不知要先進多少倍,可出成果的概率可能還沒有芙蓉村那麼突出。書院是一座民居式建築,天井采光。惟一的一間教室,桌凳齊全。老師訓學生的戒尺也在。有位作家拿起尺子,模仿古代私墊教書的樣子,體驗一下古代的教書匠是如何教育學生的,挺有意思吧。教室兩邊帖上教育界的鼻祖——孔子的遺訓,句句在理。旁邊有一片竹林,綠蔭遮天,涼爽宜人。側室是先生的辦公室兼居室,簡樸得體。

接著是到一個榨油坊邊跓足。一根大木頭中央刨空,放入菜籽,再打入木樁,慢慢擠圧出油。旁邊的大石碾,推一下費力呀。這種古老的榨油方法,非常辛苦,但是能榨出油來食用,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發明創造。它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利用自己的雙手解決了吃油的大問題。吃加油的菜,味道好極啦。我們看了以後自嘆不如。

不可不看的楠溪江。不可不去江中漂流一下,親身體驗一下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覺。我們分五人一組,每人穿上黃色救生衣,以防萬一。我坐在竹筏凳子後排,感到左右搖晃。脫下鞋襪,腳放入清清的溪水中,一陣冰涼,爽極啦。年逾古稀的老梢公手拿一根長長的竹竿,用力插入水中,小小的竹筏慢慢上游。作家們拿出相機,不停地拍下一個個瞬間。到了一個深潭,梢公掉轉方向,往下游漫游,進入一片淺灘,筏子被溪裡的石頭攔住啦。老梢公下溪用力把竹筏往上一推,通行啦。清澈的溪水,小魚在暢游,溪底的鵝卵石歷歷在目,猶如酷愛養花的人,水仙花下放著的石子一樣,漂亮。

游覽畢,進入一片竹林深處的飯店,品嘗農家飯、農家菜。我的胃口大開,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吃著溪裡的魚,品著甜楊梅,賞著竹林幽,酒足飯飽,收獲的是無法在城市裡體驗不到的東西。如果有機會,我會重游楠溪江,這條美麗的富於濃郁地方特色的大溪。


精選遊記: 麗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