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巴釐島——巴釐島旅游散記(上)

作者: zhangh97

導讀飛往巴釐島——巴釐島旅游散記(上) 序言 最近出版界新出版了一套《跟隨余秋雨的腳步》系列叢書,是國內首套彩色圖文版余秋雨旅行散文集,一共包含《中國之旅》、《歐洲之旅》、《非亞之旅》和《心中之旅》四部獨立作品。 十五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於“書齋著述與實際發生的文化現像嚴重脫節”而走出書房。在旅行了大半個中國後,踏足亞歐大陸,叩訪兩河� ...

飛往巴釐島——巴釐島旅游散記(上)

序言

最近出版界新出版了一套《跟隨余秋雨的腳步》系列叢書,是國內首套彩色圖文版余秋雨旅行散文集,一共包含《中國之旅》、《歐洲之旅》、《非亞之旅》和《心中之旅》四部獨立作品。

十五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於“書齋著述與實際發生的文化現像嚴重脫節”而走出書房。在旅行了大半個中國後,踏足亞歐大陸,叩訪兩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島、希腊、羅馬、伊朗、印度等古文明發祥地以及眾多歐洲國家。在行走中洞察,在觸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燭照中敘述。。。。。。從而交織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人文情懷。

該系列叢書在呈獻上述作品的同時,配插了一千多副精美圖片,目的是為使讀者在追隨余秋雨先生的腳步時,能有身臨其境、風華盡攬之感。

在系列叢書的《序言》中,余秋雨先生寫道:“人的生命由時間和空間組成。時間再怎麼長,也就百來歲吧,延長余地不大,但空間就不一樣了,伸縮的範圍可以非常懸殊。因此,生命質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與空間相關。”“如果說,我的文化知識大半來自書房,那麼,我的文化感悟則大半來自旅途。在半路客棧中把新獲得的文化感悟匆匆寫下來與廣大讀者分享,是我的一大幸福。”

他的從周游世界的旅途中獲得的“文化感悟”,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種有益的啟示,值得仿效和借鑒。

人生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旅游。

看慣了灰色水泥和如林高樓,聽慣了汽車喇叭和鬧市喧囂,上海這個大城市裡的人,既有出門看不到高山大海的遺憾,又有經常聽不見溪流鳥鳴的惆悵,難免有一種回歸於大自然的渴望和投入綠色懷抱的向往。

終於有一天,我們來到一處風光旖旎的自然勝境,在盡情享受美景奇貌和清涼夏日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異國他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文化魅力。

去年5月底,我們單位有七個男士一起結伴出國旅游,飛往世界名勝之地——印度尼西亞的巴釐島。

素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有17000多個島嶼。

在這如一串翡翠貫穿在南洋群島的國度中,在赤道的南側,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彙點上的巴釐島(BALI),則被公認為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那裡四季綠木青翠,萬花爛漫,廟宇成群,景色迷人。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孕育著古典文明的民間藝術,使巴釐島每年吸引著數十萬的外國游客,成為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度假樂園,世界級的游覽勝地。

巴釐島的美譽別稱很多,如“神仙島”、“千廟之島”、“藝術之島”、“火山之島”等等。居民普遍信仰印度教,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山神等,幾乎每天都有古老的祭祀慶典。

這裡傳統的手工藝品甚多:蠟染、木雕、石刻、繪畫等精湛作品,幾乎隨處可見,甚至在廟宇的牆壁、神龕、橫梁、石基上,皆有各種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浮雕,令人目不暇接。

喜愛大海的旅行者,選擇巴釐島絕對是找對了地方。

巴釐島有藍天襯白雲,漲落的潮汐,激情的海浪,銀色的沙灘,原始的村落;海邊椰樹成林,棕櫚婆娑,海風吹拂,搖曳生姿。更有嘆為觀止的海上日出。

難怪我從印尼的巴釐島回來後快二個月了,心思似乎仍留在那裡。巴釐島的日出、海景、椰樹、涼爽和花香,時時在我腦海中細細回味,成了我的五官想念的醇醪。

在去巴釐島之前,我並沒有要寫什麼東西的打算。回來後,只是感覺很好,有趣的素材很多。我一直想把那段令人愉快的經歷寫下來,目的是為了留下美好的記憶,鍛煉寫作,同時讓別人分享我的快樂,讓大家也“能有身臨其境、風華盡攬之感”。

我們去巴釐島七人中帶了四架數碼相機,照了一千多張數碼相片,而我自己沒有拍過一張。那一千多張數碼照片,一直躺在我的電腦裡“睡覺”,沒有正式印出來過,也不敢去印,因為光印一份就要花一千多元呢!實在覺得有點可惜。

而每當我看到那些照片,就會喚起那一個又一個美好而有趣的回憶,對著照片把那些回憶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是我要寫作的最初動因。

生活的豐富多彩不僅在於生活本身,還在於個人對生活的認識和提煉。照片固然是反映現實生活內容豐富多彩的極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有些東西用照片是拍不出來的,我寫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補充照片拍不到的那一部分。

我在文章裡都不是就事論是地談某件事,而是有很多的聯想和發揮,盡量使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力求把整個過程的全貌反映出來。

我畢竟不是記者,也不是社會學家,不可能也無法靠去巴釐島旅游的短短五天,對該島的各個方面了解得很全面、看得很透徹,寫得很深刻。作為一個業余級的旅游愛好者,僅憑著業余的感官功能,了解當地的新、奇、特、怪,體驗巴釐島以及印尼的風土人情,感受異國他鄉的濃郁情趣,讓大家能共同分享我的快樂。

一,浦東出發

2004年5月29日上午九時,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嶄新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我還是第一次光顧,她的大氣、寬敞、宏偉和漂亮使每一個中外旅客都會感到驚訝和發出贊嘆。作為一個中國國民和上海市民,看到老外們那副贊美的神情,這裡展現的不僅是我的祖國,而且是我家鄉的面貌,當然會有一種自豪之情。

今天的浦東機場候機室與往常有點不一樣,這裡坐著候機的幾位男士,心情顯得不那麼平靜,其中一位就是我。再過一個多小時,我們一行七人就要登上印尼航空公司的GA866航班飛到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去了,然後再轉機到著名的旅游勝地巴釐島去過一次愉快的旅游度假生活。

提起印尼的巴釐島,雖不能說家喻戶曉,但也可說是遠近聞名。該島地處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四季綠水青山,常年萬花爛漫,風光綺麗秀美。聽說巴釐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點綴裝飾。因此,該島有“花之島”之稱,並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島上有許多美麗的海灘,有世界上最美的海濱浴場。每年去那裡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但巴釐島的最近出名,卻是因為前年恐怖分子在巴釐島制造的恐怖爆炸事件,死了二百多個人,其中大部分是澳大利亞人。

不少人感到奇怪:有恐怖爆炸事件的地方,太可怕了,大家避都來不及,你們還敢去?不知是誰的理論:“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既然恐怖分子都把眼睛盯著巴釐島,巴釐島一定是個好地方。

於是,我們的巴釐島之旅,從一開始就有點“拼死吃河豚”的味道,給人一種既神秘又驚險的感覺。巴釐島,我們心中的神秘島,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什麼呢?

飛機已經做好了起飛前的一切准備,發動機在隆隆作響,大家都靜靜地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我們的座機是印尼GARUDA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A-300,有近300個座位,可是,這次航班只有3-4成的旅客。而轉機去巴釐島的人就更少了。如果巴釐島的旅游業很正常很興旺的話,光大陸去的游客就會使飛機爆滿。可見,不少人對巴釐島的恐怖爆炸事件還心存余悸,暫時還不敢去。所以,我們現在去巴釐島,雖然比不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麼偉大,卻像“禽流感”肆虐後第一個敢吃雞的人一樣那麼有勇氣。

要說我對印度尼西亞的了解,的確說不上多少。只知道她是在亞洲東南、地跨赤道、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由一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國家,人稱“千島之國”,人口有二億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首都雅加達(Jakarta),總統叫梅加瓦蒂( Megawati),是個女的。

有人說,國際航班是一個國家的“面孔”,這話不假。當你還未到達這個國家,還未見到該國的風土美景、人情面貌之前,首先遇到的就是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英俊的機長、機械師和漂亮的空中小姐。據說有心理學家的分析,那怕統計學表明:飛機是比火車、輪船和汽車都來得更安全的交通工具,人們對坐飛機仍總有一種忐忑不安的心理。而漂亮的空中小姐,健美的身材、甜蜜的微笑、輕柔的言語、周到的服務乃對安扶和緩解“空中飛人”這種不安心理有著特別的作用。有一種不成文的說法,即中國空姐的清純、泰國空姐的妖艷、俄羅斯空姐的性感、韓國空姐的嫵媚,日本空姐的嬌媃,都是各有特色。而印尼空姐有什麼特色?還沒見過呢?怪不得我們一行中的幾個男士,一上飛機就要找印尼空姐照相。不過,在我看來,印尼的空姐並不怎麼樣,與其說叫“空姐”,不如說叫“空嫂”,她們的年齡都偏大,但應該更有服務經驗。

從上海到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要飛上整整六個小時,一路上可要全靠他(她)們的關照了。

我們這次不平凡的旅行,從開始醞釀到現在正式成行,少說也有二個多月了,其間一直在泰國的“普濟島”和印尼的“巴釐島”之間左右徘徊、選擇不定,最後總算欽定了去“巴釐島”。可是因為目前去巴釐島的人實在太少,許多涉外旅行社都不願組團。

我們的頭,老金在情急之中請出他的老朋友,中國衡山國際旅行社的副總經理袁青鵬親自組團並帶隊,帶我們去巴釐島。他通過旅游信息網,又爭取到七個年輕人的加盟,其中有來自杭州的兩對新婚夫妻和一個單身女青年,另外一對小夫妻也是上海人。這樣,我們巴釐島旅游團一行就共有十五個人了。

袁青鵬是專門吃國際旅游飯的,曾經帶過數十次國際旅行團,到過世界上幾十個國家,有著豐富的旅游帶隊經驗,自己又有國際旅游高級導游的“派司”。這次只帶十五個人到巴釐島去,對他來說自然是駕輕就熟了。他還為我們做了精打細算:坐國際航班飛機來回、住四天巴釐島豪華的五星級賓館標房、包餐食、包門票、包導游、還可送一個價值二十五美元(人民幣250元)的SPA按摩,全部費用才四千九百元。到哪裡去找這麼便宜這麼合算這麼物有所值的國際旅游活動。

盡管這次巴釐島旅游費用是那麼“便宜”、那麼“合算”、那麼“物有所值”,但花近五千元搞一次國際旅游也不能說是件很普通的事。

“空中客車”在海拔10,800米的高空輕快地翱翔,周圍是一片蔚藍色的蒼穹,亮麗的白雲像山像島又像海,點綴著這個美麗的星球。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凶濤惡浪,在我們的眼皮下都成了平靜安祥的“湖水”。

飛機外面的溫度是零下52℃,從窗口能看到機翼上都結著冰凌;而在機艙裡卻是春意盎然,那幾對小夫妻在那裡卿卿我我,甜言蜜語。也許,這次到巴釐島之旅就是他們的蜜月度假。現在的青年人比我們那個時代要快樂多了,也要瀟灑多了。我無意去妒嫉他們,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的美好是大家都能感覺得到的。

二,到達巴釐

北京時間下午四點整, “空中客車”經過六個小時的不停飛行,終於到達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首都雅加達,從空中望去,印度尼西亞宛如珊瑚海中的一串珠寶。

這裡是全球華僑最多的國家。

機場上空飄揚著紅白兩色相間的印尼國旗。她的顏色是那麼的醒目,紅色像征勇敢和正義,還像征印度尼西亞獨立以後的繁榮昌盛;白色像征自由、公正、純潔,還表達了印尼人民反對侵略、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這不禁使我想起1964年,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外交部長陳毅攜夫人王光美和張茜訪問東南亞五國、到達雅加達時,受到印尼總統蘇加諾熱烈歡迎的情景。後來蘇加諾總統回訪,到上海來,就住在上海錦江飯店,那時街道兩旁掛滿了五星紅旗和紅白兩色相間的印尼國旗,那段時間是中國和印尼兩國關系最好的時期。

1965年9月30日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九三○事件”,這一事件引發了印尼歷史上最殘酷的血腥大屠殺,並導致蘇加諾下台和蘇哈托長達32年的獨裁統治。

蘇哈托上台後對華裔采取“文化滅族”性迫害(禁止中文在任何場合出現、關閉華語學校、迫使華人放棄漢名漢姓、甚至不許華人私下教授子女中文等等)。 在西方和日本長期縱容之下,蘇哈托放縱、鼓勵暴徒排華,以轉移百姓對本國弊政不滿。

在印尼,華人幾乎就是商人的代名詞。在各項商業活動中,處處都是華人活躍的身影。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在經濟上如此依賴華僑,也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讓華僑遭受過如此深重的苦難 。在許多華人的記憶裡,印尼總是與排華事件聯系到一起,而六年前,1998年5月,印尼全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游行示威,就在蘇哈托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際,5月13日到15日,包括首都雅加達在內的6個城市,突然發生了針對華人的暴亂。那場血腥暴亂,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我們到雅加達只是轉機,不是最終的目的地,所以除了機場外,對雅加達城的面貌沒有什麼印像。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機場與我們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氣派上或者現代化的程度上還是在人氣指數上都無法相提並論,我們那裡國際國內航班都是人頭湧動,一片繁忙;而這裡卻旅客稀少,人氣蕭條。雅加達時間要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小時,我們只好在這個冷冷清清的大廳裡默默地等上三個小時,然後再搭乘印尼國內航班飛往巴釐島。

唯一可使我們解悶的就是閑逛機場內的“免稅”商店。不過,雖然是“免稅”的,價格也不菲。自從東南亞金融風暴後,印尼的經濟變得很脆弱,印尼貨幣大幅貶值,盧比(RP)兌美元一直在下跌。現在一美元已經兌換到將近9000盧比,一元人民幣正好兌1000盧比,商場裡商品的標價既有美元也有盧比,盧比標價砍掉三個零就是人民幣價,所以很好算。我們都不打算在這裡買什麼東西,只是隨便看看,消磨時間而已。

我們登上了飛往巴釐島的“波音737”客機,已經是雅加達時間晚上六點(北京時間七點)。

從雅加達到巴釐島有一千多公裡,與上海到北京距離差不多,也要飛上二個小時。現在飛機已經飛到一萬多米的高空,在赤道附近以南自西往東飛,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同,天暗得很快,一會兒窗外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離開上海已經有十幾個小時了,雖然是早上十點鐘開的飛機,實際上早晨很早就起的床,一是因為興奮,二是怕誤機,所以很早就出門去了機場,現在真的感到有點兒累,在飛機上不知何時睡著了。

醒來時,感到飛機在明顯下降,窗外已經可以看到閃閃發光的亮點,像夜間的螢火蟲忽隱忽現。不一會兒,那亮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忽然飛機轉了個方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燈火世界,像大海中熠熠閃光的珍寶,“大珠小珠落玉盤”。機艙裡所有乘客的情緒都高漲起來,伸長了脖子看著窗外。巴釐島以她美麗迷人的風姿迎接著遠方客人的到來。

一走下飛機便可以聞到撲鼻而來的濃郁花香,地上晶晶亮亮一層水,原來是剛下過一場雨。聽說巴釐島沒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別。現在巴釐島正進入雨季,每天都會下一次到二次陣雨,時間很短,很爽快,就像上海街頭的灑水車。

在機場門口等候迎接我們的是當地的導游阿福,一位在海南出生,在印尼長大的華僑。

花香越來越濃,一位穿著印尼民族服飾的少女,手裡正捧著一大束白色花環,一個挨一個往我們這些新來的客人脖子上套。當年劉少奇和陳毅到印尼訪問時也是如此,我真不知這是印尼的風土習俗呢?還是對貴賓的特別禮遇?總之,剛踏上巴釐島時那種感覺的確很愉悅。

大客車載著我們穿過巴釐島繁華市區開往海邊的賓館。作為一個海島,已經稱得上非常繁華了。商店門都還開著,亮堂的櫥窗前人頭攢動,廣告霓虹燈忽閃著耀眼的光彩,密集的汽車和摩托車穿梭疾馳於兩邊,高大的椰子樹從車窗前一晃而過,道路彎曲而狹窄,很少有紅綠燈,看不到警察,車速很快。

奇怪的是巴釐島沒有高大的樓房,三層以上就很少,大多是二層以下的矮房。

導游阿福拿起話筒,用他那帶海南口音的華語給大家解釋心中的疑團:在印尼,老百姓對椰子樹是非常崇拜的,多少年來已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民用建築都不許超過椰子樹的高度,否則將會遭到“火神的懲罰”。所以在巴釐島,大家看到的房屋都很矮。可是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將要去落腳的“假日旅館”,她是全島最高、最豪華的建築,共有九層,五星級,還是當年蘇加諾總統特別批准才建起來的,一直成為巴釐島的“標志性建築”。

後來,“假日旅館”真的遇上了一場大火,把賓館燒了。到底是偶然失火,還是“火神的懲罰”,或者說不定是有人故意縱火,想與蘇加諾總統“過不去”,就不得而知了。現在的“假日旅館”是大火以後重建的,所以就像新建的一樣。

阿福的導游知識真是不錯,雖然他的華語不是標准的普通話,可是每個大陸來的人都能聽清聽懂他的一路介紹。他講得滔滔不絕,連十字街頭的巨大石像雕塑,也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一個個精彩動聽的故事來,使我們感到有點應接不暇。

半路上,大客車在一家華僑的商舖前停了下來,阿福招呼大家下車。到這裡不是來購物,而是來“換彙”。阿福向大家承諾,在這裡可以用美元換到最多的盧比,1:9000,如果最後用不完,還可以再換回美元。

那華僑已經在桌上准備了一大堆盧比。我不知道自己應換多少,反正用不掉可以換回,所以毫不猶豫就決定先換200美元吧。我遞上兩張面值100元的美鈔,沒想到一轉眼拿到手裡的是一大疊印尼鈔票:180萬盧比,票面有1萬、2萬、5萬、10萬,還有票面20萬的,一下子數都數不過來,放在口袋裡馬上就鼓起來了。我想,這些錢,如果是人民幣就好了,我可以買一套別墅加一輛汽車了,一下子成了“百萬富豪”。可這是盧比,那1萬盧比的票面只不過等於人民幣10元!

由於夜裡的到達,使我們對“假日旅館”的“廬山真面目”一時還看不清,但豪華氣派的門廳、花香四溢的走廊,悠揚動聽的音樂、寬敞典雅的大堂, 像征好運的圖騰、溫馨舒適的客房,熱情歡迎的美酒、當作貴賓的來訪。這一切,都使我們感覺到,“五星級酒店”的確不同凡響。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巴釐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