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兩漢文化的歷史長廊

作者: 秋趣

導讀如果說,秦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國家格局,那麼,漢王朝的發展就使秦王朝首開先河的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同制,真正體現出統一的歷史內涵:從此,在這塊黃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從骨子裡認同自己屬於一個國家、屬於一個民族。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以平民出身的劉邦勝利、貴族出身的項羽失敗而宣告一個新時期的來臨,他們之間最後的搏殺發生在秦淮平� ...

如果說,秦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國家格局,那麼,漢王朝的發展就使秦王朝首開先河的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同制,真正體現出統一的歷史內涵:從此,在這塊黃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從骨子裡認同自己屬於一個國家、屬於一個民族。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以平民出身的劉邦勝利、貴族出身的項羽失敗而宣告一個新時期的來臨,他們之間最後的搏殺發生在秦淮平原。我想,能夠在實地感受楚漢相爭那驚心動魄的戰爭歷史,想來應該會有別一種滋味。於是,二00五年的“五一”,我和妻子駕車踏上追逐兩漢文化的旅途。 第一天

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地名是最直觀的。楚漢相爭時的地名沿用至今,驅車行進在安徽大地,你隨便讀一個地名都會有這種淵遠流長的感受,我們慕名尋訪的靈壁、烏江等地就是千年未換的地名,在一個接一個的古地名中穿行,仿佛是徜徉在兩漢文化的歷史長廊。

經蕪湖長江大橋從沈巷下高速公路進入安徽省道,野外奔駛的情趣撲面而來,時有牛兒晃晃悠悠,間或有自行車滑過,隔一段還會穿過一座村莊,祥和安謐,令人醉心。途經安徽和縣,知道是劉禹錫筆下的“陋室”所在地。這就是自駕車的方便了,可以隨處停下游覽。見有賓館以“陋室”名之,順道打問,拐彎進入半邊街就到了“陋室公園”。門衛見是外鄉人,便問:“是來看陋室的?”答曰:“是。”“繳門票,每人8元。”付款取票,沿劉禹錫筆下的仙山靈湖轉過,臧克家題詞的陋室赫然在目,卻是大門緊閉,未見有人。試著推門,沉重的“吱呀”聲中,門開半壁,有看守的老者相攔,便趕緊出示門票。果然是“陋”,中庭是一間充滿民族味的黑瓦屋頂平房,淺淺的室內除不能再少的桌椅之外幾無家具可言。又聞人聲,老者相攔,不料倆年輕人不願買票硬闖,鬧將起來。老者一手撐著門框擺出不怕打架的架勢說:“門票!”年輕人梗著脖頸噴著唾沫星子說“你這啥態度”!未幾,年輕人塞了十元給老者,便不再聞有吵嚷,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只少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迂腐!

離開和縣約半小時車程到達烏江。這裡現在僅是一小鎮,以項羽故,名垂青史,當地對霸王祠老少鹹熟,很快在城外找到了霸王祠。門外場地上少有車輛,門內頗具規模。霸王祠又名項王亭、西楚霸王靈祠,主要由項王亭和霸王祠組成。項王亭門楣上刻有“靜觀自得”的楹聯,一進為頗具規模的碑廊,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所寫和項羽有關的文字,都被刻成石碑嵌入長廊,長廊東側,供有霸王項羽的半身塑像,上有橫聯雲“風騷千古”;二進為花園,兩廂是楚漢相爭歷史故事的蠟像館,如“一舉兩得”“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面楚歌”。正殿有霸王單腿跪擁虞姬的塑像,霸王低頭凝視虞姬,虞姬則手握寶劍,雙目緊閉,已逝在項羽的懷中,這塑像使殿內籠罩著一片悲劇氣氛。項王亭旁邊就是鳳凰山了。項羽自刎被漢兵割下首級邀功,當地人以其衣冠在鳳凰山入葬,並建“西楚霸王靈祠”以志紀念。拾階而上,可見霸王祠宏大空曠,供有項羽神位。祠後大墓方圓數丈,不見龍鳳神獸裝點卻也頗具架勢,旁有墓道可以直達墓內。畢竟是敗者,故祠堂雖氣宇不凡然終不及帝王將相的陵寢,游客不多,香火依稀,倍感落寞。霸王祠前有駐馬河,河邊那“烏江亭”還在。是時,項羽由垓下敗退至此,只剩26騎及虞姬追隨,碑刻有注,謂此即項羽拒亭長渡河之勸,長嘆“有何面目復見江東父老”處。只是駐馬河如今已是小溝一灣,遠不是《楚漢演義》中描述的浩瀚氣勢,一草一木間,充溢著千年的滄桑,遙想當年項羽在此長嘆,其悲也罷,其愧也罷,俱付東流矣。

離開霸王祠已是下午四點,從上午七點起一路奔波,此刻已感疲乏,沿省道向北,到達蚌埠,天色已暗,且細雨霏霏,遂找賓館就宿,電視直播的48屆世乒賽賽事正酣。電話鈴響,那廂問“請問需要按摩服務嗎?”把話筒扔給妻子,妻子剛應了聲“喂”,那廂便“啪”地掛了,遂一夜無話。

第二天

晨起,選擇省道由蚌埠繼續北上往靈壁方向行駛,一來可一見垓下古戰場,二來可拜謁虞姬之墓。上午9:00左右到達靈壁,一路不時可見“虞姬中學”、“樊噲狗肉店”等,舉目皆是漢韻漢味。及至到達虞姬墓院,未料其落寞比之霸王祠有過之而無不及,除門衛倆婦女和墓室偏殿一老叟外,無一游客。很想知道墓葬以外的民間傳說,便給老叟遞煙借機搭話,不料老叟勉強告知自己是守墓人之外,其他一概不願多談,只得作罷。偏殿正中,照樣供有項羽單腿跪擁虞姬的場景塑像,這個造型被話劇《霸王別姬》所用,視為經典。國人思維定勢自古美人皆禍水,英雄的悲劇常被怪罪於美人,連以正史自居的《史記》也有影射之意,難怪虞姬墓雖經修繕,仍捉襟見肘,墓牆破裂,墓樹瘦弱,雜草叢生,偏殿、院壁,磚殘壁敗,當年的百媚佳人早已零落成泥。

出靈壁轉固鎮方向,有鴨群搖搖擺擺橫過省道,停車等候,鴨們不慌不忙,茫茫一片,裊裊亭亭恰似白雲浮動,徐徐飄過,“嘎、嘎”之聲不絕於耳。再問道於交警,尋訪垓下古戰場,往復百余裡,唯見高台之上劉邦單騎劍指前方的銅像,栩栩如生。此地一戰,最後落定了楚漢相爭之勝利者。放眼望去,一片麥草青青,目力所及,四野曠達,想那冷兵器時代的搏殺,血腥慘烈,放馬衝撞一馳百米,復以血肉之軀直面砍殺,非如此平原絕難施展,難怪劉邦將此地選作決戰之處。當了皇帝的青史留名,而那野田之下,敵我雙方無數戰死的英魂,湮沒在歷史長河裡蹤影全無,唯有後來人兀自嘆息著“一將功成萬骨枯”,真是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了無痕跡!

由固鎮轉宿州方向,據資料介紹有“涉故台”,是陳勝吳廣捐軀之地。嘗謂秦征徭役修長城,陳勝吳廣及數十萬役徒至此,連日大雨不能行,飢餓難耐,而押解軍校依然鞭撻毒打,遂反,從此各地義軍紛起,劉邦項羽趁機起事,由是發展為楚漢相爭。問道於出租車司機,搖頭。再問的水果攤老板,是個年輕人,雖能道出陳勝吳廣之大概,卻含糊不能其辭。又趁加油之機問道於營業員,姑娘似聽外語茫然不知,指辦公室:“去問裡邊,他知道。”辦公室儼然陋室,一桌一椅一人而已,遑顧左右而言他,良久,還是無從指道,嘆息之余遂慕名游覽宿州古城牆,然後直奔徐州。就此從安徽入江蘇境。

距徐州十來公裡,有指示“皇藏峪景區”,相傳此乃劉邦為項羽追趕時的藏身之處,今天的皇藏峪已開發成國家級景區,大門口是劉邦奔馬揮劍的銅像,車輛前呼後擁,游客熙熙攘攘,區內古木參天,劉邦藏身處沒於陡峭的崖壁,攀登著眾多好奇的旅游者。景區周圍飯店,全部經營一種菜肴:“蘑菇雞”,是當地特產,以整雞加以蘑菇煨炒,特鮮、特香,本想嘗嘗“蘑菇雞”,可那衛生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好在離徐州已經不遠,遂踩下油門直奔徐州。寫到這裡,猛然想起那張明信片門票,欣然填寫投入郵筒卻至今未曾收到,如今難道連郵政誠信也沒了?

徐州古稱彭城,地處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交界,是歷代五衢商賈要道,花園口抉堤抗日之後,黃河改道,原從城中穿過的黃河古道成為徐州內河,兩岸桃紅柳綠,一片春意,成為徐州一景。

據史料記載,徐州彭城路原有範增古墓。範增是項羽身邊唯一的謀士,曾被項羽尊為“亞父”,因張良離間之計被項羽驅逐。行前,範增仰天長嘆“豎子不可與謀”!此事被劉邦笑指項羽“一謀士尚不能用”。“豎子”,傻瓜、呆子也!知道這段歷史典故,便極想親眼看看這位錯誤追隨的落魄老人,不料先後問道數十次,均不知所終,把一條不長的彭城路從頭到底開了兩個來回,還是不見蹤影,倒是無意間把徐州今天的繁華,看了個透徹!

離彭城路不遠,有戲馬台古跡。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後,在此構築高台練兵,東院“楚室生春”有項羽石刻雕像,西院“秋風戲馬”有巨鼎一尊,鑄有“霸業雄風”四字,特別是“追勝軒”有天然奇石,形似將軍長嘆又似巨型骷髏,謂之“人傑鬼雄石”,令人想起李清照的詩句來。大概是在城市裡的緣故,戲馬台游客眾多。

說話間,天色又暗,復找旅館住下,心掛48屆世乒賽,看到王楠兵敗南山,深感可惜。

第三天

徐州最為著名的兩漢文化,指的是獅子山楚王陵漢代兵馬俑和龜山漢墓。

獅子山楚王陵以山為陵,整座獅子山幾乎被挖空,墓葬工程之浩大,令今人難以想像。尤為重要的是在墓葬西側發現了漢代兵馬俑,除體形按真人比例縮小外,其人物造型,排兵布陣,俑人規模均不亞於西安秦兵馬俑,被列為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龜山漢墓座落於九裡山地區,主人是第六代楚王夫妻。同樣,整座龜山就是王陵,沿山往裡鑿深達56米,在山腹深處建成十五間地宮。有一間“錢庫”令人難忘,楚王下葬時,陪葬錢幣堆積成山,千年之後,已經融為錢團不能分開,但依然清晰可見錢幣枚狀。盡管如此,可墓葬塞石後,仍留有石碑,刻著這樣的字句“……請盜墓者不要打擾,我對天發誓這裡沒有你希望的珍寶!……”經過九裡山時,巨大的山體上摩崖石刻“九裡山古戰場”,不過,我不了解這裡曾經發生過怎樣血腥的戰事。

此時,天氣陰涼,到達徐州漢城中央電視台外景地,車輛已是一身泥漿,於是趁參觀漢城時間請洗車行洗車。不料再次出發時,車輛卻無法啟動,反復擰著鑰匙,雖天氣並不炎熱,卻急得滿頭大汗,趕緊打“114”找大眾維修站,如此這般說了一遍,那廂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吃完飯派車過來。”約過半小時,維修站仍無動靜,我如坐針氈,忍不住再打電話,誰知那廂還未吃飯呢。洗車工倒是同情帶安慰,更有隨後來洗車的徐州人,熱情坐上車說“我來幫你試試”,又一番折騰還是毫無起色。無奈等待,稍歇,又不抱希望地上車再次發動,卻“吱”的一下,車動了。後來才知道,長途行使後發動機升溫,再用冷水洗車極易發生這種情況。

經過一場有驚無險的虛驚,我們再次向沛縣方向駛去。沛縣在江蘇的最北端,不通鐵路。此時,天色慢慢發黑,中午時間卻像冬季的黃昏,不知不覺之間霏霏細雨已成瓢潑一般,越接近沛縣雨點越大,雨刮器已經開到最快,卻還看不清道路情況,雨水中行車如航船般。此時已到下午一點左右,肚子餓得不行,不得已在路邊的小飯店停車吃飯。

下得車來,店主見有生意,熱情有加,中年男人想必是老板了,揮著手把一群滿地打滾的孩子趕走,用塊黑沉沉的抹布在桌上一掠算是擦過,問道“兩位吃什麼?”妻子反問“這裡有什麼吃?”店主答“包子,有狗肉的、豬肉的、羊肉的。”妻子搖頭,想了想問“有面條嗎?”店主答“有,十塊一碗。”所謂飢不擇食,妻子關照“不要放辣,不要放蒜,多放蔬菜。”於是坐下等吃。這時,才感覺下車幾步路功夫,大雨已把渾身打得精濕,雖然昨天還覺得熱,可現在竟冷的有些打顫。趁等的功夫,我仔細看了地圖,妻子則洗手,還不見面條上來,妻子忍不住進灶間去看,我點了支煙便找借口和間壁村民聊天。知是遠道而來,大家很感興趣,有問要開幾天,有問到這個小地方來干啥,我拿出相機想給他們照相,大人們“嘻嘻”笑著背過身去,只有半大不小的孩子爭著“給我照”、“給我照”。這裡離山東近了,口音裡少了江蘇特點卻有了山東鼻音,然後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大風歌”碑在什麼地方,漢高祖原廟怎麼走。不管人大人小,全都知道劉邦項羽,還有那個為項羽自刎的虞姬。說話間,店主終於端上面條,“呼、呼”吃完卻說不出味,實在是餓壞了。

這時,雨點小了些,再次驅車上路,記著剛才的指點,不費力氣就找到了黑洞洞的沛縣文化館即“歌風台”,買票入內,諾大的文化館空無一人,看門人趕緊打開電閘讓我們參觀,從文字介紹到蠟像場景,一一看過,又爬上歌風台,去看那心儀已久的“大風歌”碑。平民出身的劉邦文化程度並不高,他寫的“大風歌”是其僅見的文字作品,不見得有多少文采,但曾經的平民一旦成了皇帝,“大風歌”自然有了傳世的理由,於是元代有人把它刻在石碑上,清代有人再次重刻,民國又予重修,文革時曾經被砸,所幸未壞,於是流傳至今。從歌風台四望,《史記》描繪的場景早已蕩然無存,但是,站在大風歌碑前,遠古那縹緲的歷史忽然真實得像發生在昨天,一個平民以自己的智慧,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成為一代君王,這一切好像都並不遙遠了。

距歌風台不遠是漢高祖原廟,供有劉邦塑像,為西漢初年(公元前195年)所建,距今已二千余年。惠帝時,感念劉邦成帝時回家鄉與父老同飲,擊築歌風,盡享悲歡離合,遂擴建高祖原廟祭祀劉邦。廟內劉邦塑像莊嚴,千年香火依然,原廟建築如所見霸王祠、虞姬墓偏殿、戲馬台、歌風台的建築,飛檐屋梁,均以褚色圍邊描畫,四方且對稱的造型,心知那就是漢代建築遺風了。

從沛縣向北,經微山湖四級水閘,可直接進入山東到達微山縣,順道可一覽微山湖風光,並且完成這次旅游的最後一站,去微山島游覽漢代名臣張良墓。

下午三點左右驅車向北,很快到達微山湖水閘,有交通指示牌“禁止貨車通行”,小車不在禁行之列,便放膽駛去。微山湖是我國最大的北方淡水湖,面積達五百多平方公裡,而靠近沛縣這段是微山湖最狹窄處,故建有四級水閘,以控制南瀉水量。我們一路順暢,過了三級水閘,只見浩渺的微山湖一望無際,正是風急浪高天氣,遠近不見漁船,大風吹過,卷起丈高白浪,敲擊著水閘發出轟轟然巨響,京杭大運河在此與微山湖相合。第四級船閘正在重建,簡便的臨時通道泥濘不堪,車輛駛過,打起的泥漿可以甩到小車車頂。這裡是煤礦礦區,小山樣的運煤車川流不息,水路陸路全部運煤,所以,這裡的道路一片墨黑,打起的泥漿也是墨樣的。

才過四級水閘,車流明顯加大,車速很快慢下來,再行了一段,就完全停下,道路堵得已經沒法再開,一輛接一輛的重型卡車,避震鋼板都壓得反向彎曲了,滿載著煤經水閘向微山湖碼頭駛去,卸完煤的車又一輛接一輛爭先恐後地往外開。一步一步往前挪,黃昏五點半左右,天色漸暗,我們還堵在半道,心裡不免有些緊張,看看前方,車輛比蝸牛還慢,還時不時遇上拉著警笛的警車,要先讓他們通過,想起“有困難找警察”,我拿出手機撥了“110”,電話裡傳來聲音,立時有了底氣,趕緊報告堵車情況,希望派警察來維持秩序,誰知那頭卻回答“禁止通行的標志看到了嗎?誰叫你還往這裡開?既然開過來,你只好等了,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分辨道“禁止貨車通行,我可不是貨車,再說現在的情況也應該派人維持秩序,防止出現危險啊。”電話掛斷,剩下的只能是一個字“等”!又過了兩小時左右,我們才開到堵車死結地點,只見一群司機在指手畫腳自行指揮,時不時還因為聽誰的吵起架來。晚上七點時分,終於爬過堵車點開上104國道,天已完全黑了,於是打開大燈,加速駛去。這是一條構築在微山湖邊的道路,不時還在湖中穿過,加上超載重型卡車長年累月的行使,坑坑窪窪,逼得車輛都慢吞吞的,到微山縣已是滿天焦黑。微山縣賓館倒是干淨,電視裡正在播送新聞:“今天下午實施人工降雨,平均降雨量達到100毫米,有效地緩解了山東南部的旱情”,呵呵,原來下午那場滂沱大雨是人工的!

第四天

這天是個艷陽天,令人心情極好。僅十多分鐘車程就到了微山島碼頭,租了一艘摩托艇駛上微山島。導游是個中年漢子,復員軍人,見過世面,普通話也說得很地道,先帶我們參觀鐵道游擊隊紀念塔。紀念塔是花崗岩的雕塑,塔基是一艘帆船,塔身像征著船帆,船頭前後有游擊隊戰士塑像,登上紀念塔,耳邊響起“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歌聲,其實沒有人在唱,那是響起在自己心裡的歌聲。

張良墓座落在微山島北部,雖然已經重新整修,但還是遮掩不住的落寞。張良印像是《史記》所述足智多謀輔佐劉邦的昭昭業績,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君而事”。最著名的是他輔佐劉邦成就帝業之後主動辭官隱居,以先見之明避免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張良廟裡,牆上的繪畫無聲地述說著他的蓋世智慧,兩千年前的微山島該是多麼荒涼偏僻!親眼看到這麼了不起的政治人物卻為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最後的棲息地,除了敬佩之外,對於政治的險惡實在無可言說:原來古已有之!

離開微山島,沿104國道往南行駛,因為不再停留,便上了高速公路放膽以160碼的速度奔駛,風馳電掣一路掠過徐州,穿過剛剛通車的潤揚大橋。這是一座瑰麗雄偉的大橋,連接鎮江揚州兩地,當地民間稱為“鎮揚大橋”,據說因為“鎮”有強壓之意,而歷史上鎮江有潤州之稱,“潤”,潤色,有錦上添花之意,遂定名為潤揚大橋。晚間到達常州,看完世乒賽倒頭便睡。

第五天上午拜訪一位大記者後,一起用完午餐已是下午三點,於是輕松上路,順利返回。

本次出行,實際行程1900余公裡。徜徉於兩漢文化的歷史長廊,回味起來,那種在原址實地理解歷史的感覺很解渴,很愜意。


精選遊記: 蚌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