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阪城的火燒雲(新疆游之三)

作者: lyr37

導讀從吐魯番回烏魯木齊的路上,晚上九點,內地早已黑透了,這裡天地都還是亮堂堂的,如果不是雲層很厚,太陽應該還沒有落山。雖然在高速公路上,但是咱們這部中巴車恐怕也是年紀大了,每小時只能跑五六十公裡,擠在狹小車廂裡的游客們大都累得閉上了雙眼。一位從重慶來的72歲老太太興致盎然,一首接一首地唱著老歌,中節中拍聲音不老。這時,在吐魯番的所見所聞又 ...

從吐魯番回烏魯木齊的路上,晚上九點,內地早已黑透了,這裡天地都還是亮堂堂的,如果不是雲層很厚,太陽應該還沒有落山。雖然在高速公路上,但是咱們這部中巴車恐怕也是年紀大了,每小時只能跑五六十公裡,擠在狹小車廂裡的游客們大都累得閉上了雙眼。一位從重慶來的72歲老太太興致盎然,一首接一首地唱著老歌,中節中拍聲音不老。這時,在吐魯番的所見所聞又在腦海裡浮現。吐魯番真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最低,最干,最熱。低,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地方要低150米左右;干,一年降雨量僅10幾個毫米;熱,夏天能熱到四五十度。在這幾乎是生命禁區的地方,千萬年來,生命頑強地存在著,繁衍著,發展著,創造著。即使什麼景點都不看,什麼故事都不聽,只要到這裡隨便走一走,感受一下,恐怕都會對這裡環境的惡劣、對這裡人們的頑強生命力留下永生難忘的深刻印像。我們正是懷著禮拜的心情走向吐魯番。這裡出產著世界上最優秀的葡萄,這裡是吐哈油田的一部分,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著豐富的石油,這裡流傳著許多人與自然關系的神話傳說,這裡留下了許多歷史上各民族活動交往的遺跡。

吐魯番的古跡都散布在一些村莊裡,田園在村莊周圍,村莊的標志性建築是一座座晾房,即用土磚鏤空砌就的高爽通風的晾葡萄干的房子,村莊之間是大片的戈壁,一般距離在20公裡左右。我們在第一個村莊裡,坐著古老的驢車,走著古老的土路,參觀古老的高昌遺跡,遺跡訴說著吐魯番的興衰和歷史的恆久,又正是歷史把吐魯番各民族牽到一起並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在第二個村莊上邊,我們參觀了傳說中的火焰山和新修的萬佛宮,傳說畢竟是傳說,但是天氣的酷熱卻是千真萬確,幸好這裡有個水簾洞餐廳開在地窯子裡,我們鑽進去用餐,涼爽得都舍不得出來。

我們來到第三個村莊,著名的葡萄溝。導游帶我們去維族青年奧斯曼家做客,奧斯曼的院子裡掛滿了葡萄,大約再過十天就能成熟,他很好客,切西瓜和哈密瓜招待我們,讓妹妹古麗盛裝表演民族舞蹈。奧斯曼介紹自己種了8畝葡萄園,年收入一萬多元,有時還出去打點工,言談中對自己的生活相當滿意,對未來充滿信心。從外表看他家經濟狀況在葡萄溝應該屬於很一般的人家。作為對他熱情接待的回報,大家買了一些他生產的葡萄干。我還遇到一位從洛陽來到吐魯番落戶17年的農民,他的妻子種了十畝葡萄園,年收入兩萬多元,自己幫人開卡車,每月掙兩千多,孩子讀小學,一家人年收入四五萬元。他盛贊黨的富民政策好,在戈壁灘上開荒,頭三年,每年每畝地只交15元的水費,收入全歸自己,三年以後每年每畝地交45元。只要不怕吃苦,錢是不難掙的。葡萄溝裡的葡萄博物館建得像小公園,走在裡面,上有綠樹,下有流水,使人忘了是在最熱最干的地方,博物館集中展示葡萄種植的各種物質資料。

在第四個村莊,我們參觀了沙漠植物園,看了坎兒井的模型。現在吐魯番人已經普遍用上了自來水,澆灌園子還要到坎兒井提水。和六年前來吐魯番的印像相比,吐魯番的進步是顯著的,自來水普及了,新蓋的房屋多了,更漂亮了,驢車還在跑,摩托車多了,民族服裝還在穿,西裝革履的多了,維吾爾姑娘辮子多的不多見了,緊跟潮流的發型多了……

突然,我的遐想被打斷。西邊本來天低雲垂,忽然火光衝天,沿天地連接處出現一條延伸的火線,火線迅速變粗,是火災還是地質災害?這時將近10點,這裡正在經過達阪城。瞬時萬變,火線中垂下半個金球,烈火熊熊,這不是正在落山的太陽嗎!在太陽消失以後,留下西天雲海一片火紅。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奇觀火燒雲嗎。

2005年6月28日晚10點,我在經過達阪城時,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了火燒雲。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