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碎片

作者: 雁字斜陽裡

導讀斑 駁 的 碎 片歷史故事的演繹往往會找尋一個基點。因著歷代的寵愛,采石磯見證、參與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時刻,也因此沉澱了許多的滄桑變故。 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的南宋又是個多事之秋。金派使者來到臨安,要求南宋無條件割讓長江以北所有土地。金鑾殿前,金使當宋朝臣之面辱罵高宗,肆意挑釁,戰爭一觸即發,此時的采石磯又一次站到了歷史長河的分水嶺上� ...

斑 駁 的 碎 片歷史故事的演繹往往會找尋一個基點。因著歷代的寵愛,采石磯見證、參與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時刻,也因此沉澱了許多的滄桑變故。

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的南宋又是個多事之秋。金派使者來到臨安,要求南宋無條件割讓長江以北所有土地。金鑾殿前,金使當宋朝臣之面辱罵高宗,肆意挑釁,戰爭一觸即發,此時的采石磯又一次站到了歷史長河的分水嶺上。

是年初冬,金海陵王完顏亮懷滅宋之志,親率60萬金兵南下。一時間,中原狼煙四起。金軍順利渡過淮河後即進占和州,飲馬楊林渡,麾鋒直指江南。在這緊要關頭,中書舍人虞允文於采石江畔組織散亂宋軍殘部,抵御金兵南進,進行了著名的采石大戰,一舉擊敗了強大金兵,致使金內部兵變,完顏亮為部將所弒,金軍北撤,南宋再次轉危為安。

駐足采石磯頭,看大江浩浩湯湯,依然“不舍晝夜”地奔流,不由想到了當年“以文勝武、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被毛澤東贊譽“偉哉虞公,千古一人”的虞允文和南宋的另一位名臣——王炎。

虞允文采石之戰成名天下,拯社稷於將傾,是南宋的民族英雄,然而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諱缺失”。他聽慣了歌功頌德的話,聽不得不同意見,於是“不能相”,講“門戶”,排異己,為國家鑄成大錯,為個人留下了缺陷。同時期的王炎,就是這場宮廷政治鬥爭中的悲劇人物之一。多年宣撫四川,募兵屯田於川陝,組織軍民抗擊金兵,功績卓著的王炎,因政治觀點異於虞允文而受到排擠,遭到了岳飛同等的待遇:被召回京,“都堂一紙詔,千載恨悠悠”。當時在王炎幕府中辦理軍務的陸游,也因此受到牽連,調離抗金前線,空留下報國無門的嗟嘆。岳飛為佞臣所害,死後不久就被南宋政府平反,萬代景仰。而王炎被召回後,因壯志不能酬,最後凄涼冷落地死去,一代英才竟成了門戶鬥爭的犧牲品。“英雄千古,荒草沒殘碑”,於是王炎不明不白地被人們遺忘了,被歲月淹沒了。南宋政府自毀長城的做法,致使原已殘缺不堪的金甌在動蕩的時局中滑向破碎的邊緣。

歷史往往令人惋惜。紹興三十一年,虞允文采石大破金兵,何等氣概,卻因為聽不得異議而造成遺憾,使得歷史主線的延伸添染了幾分悲劇色彩。當年的古戰場尤在,也就是這雪泥鴻爪的碎片,讓後人登臨此處,有了“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的思古幽情。

楊洋


精選遊記: 馬鞍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