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到——江陰側影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風景這邊獨到——江陰側影說明:這裡關於江陰的游記似乎很少。兩年前曾去江陰游覽,留下很好的印像,也拍了不少照片。近來得點閑,草成一文,按圖說文,圖已發在照片欄。文中圖號與照片圖號對應。 一、初識 . 2003年春夏的那段時間在無錫工作。一日江陰的朋友相邀共嘗佳肴,和同事出發時天色將晚,到江陰已完全黑了。把車停在市中心不遠處,准備穿過廣場去酒店� ...

風景這邊獨到——江陰側影說明:這裡關於江陰的游記似乎很少。兩年前曾去江陰游覽,留下很好的印像,也拍了不少照片。近來得點閑,草成一文,按圖說文,圖已發在照片欄。文中圖號與照片圖號對應。

一、初識

. 2003年春夏的那段時間在無錫工作。一日江陰的朋友相邀共嘗佳肴,和同事出發時天色將晚,到江陰已完全黑了。把車停在市中心不遠處,准備穿過廣場去酒店。剛進入廣場,立刻感覺到這是一處非同尋常的地方。

. 草地,小河,汀步,古樹,紀念碑,詩文銘,人物雕像,山石瀑布,卵石甬道,親水平台,新穎現代的房舍橋梁,飛檐翻翹的古典亭廊……,在璀璨斑斕的燈光照耀下,顯現著迷離的情調與誘人的姿態。畢竟晚間,細部看不清楚,又兼路過,還有活動等著,無法久留。找到這地方的正門入口,原來是開放式的中山公園。與同事相約,一定要專門再來玩一次。

. 匆匆之間,驚鴻一瞥,已留下深刻的印像。帶著強烈的探求欲和美好的期待,戀戀不舍地離開……

二、探游

. 兩周後的一天中午,我和幾位同事專程開車過來,再次游訪此地。

. 天氣陰沉,陣陣輕風,裹挾著若隱若現的細碎落雨,斷斷續續地吹拂。涼若甘霖的霧珠灑在臉上身上,有一種清爽、舒暢的濕意,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活動,反爾助長了一份游興,在溫潤的氛圍裡盡情觀賞和享受這美妙景致。

圖01。

. 入口廣場,矗立著高大的石刻牌坊,上書:“天開文運”,兩側的楹聯為:“文章有神浩氣貫長江南北,風雨不動歡顏開廣廈萬千。”簡練而雄偉的青石牌坊在後面保留完好的古建築——學政衙署儀門的映襯下,一開始就給人以形先奪目,氣度不凡的表現。

圖02。

. 牌坊兩側各有四根立柱,一側雕著“文章司命”,另一側為“持總教風”,強調了入口廣場的空間歸屬感和圍合性,產生莊嚴的氣派,透示出文化意韻。

圖03。

. 牌坊的東側,有一堵牆,名曰放榜牆,牆前是一組十分生動的人物銅雕,非常形像地描繪了舊時學子們看榜時各種不同的表情與形態。

圖04。

. 這其中有落榜後垂頭喪氣,旁邊的同伴攙扶安慰他的(左),有欣喜若狂、振臂高呼的,有跌坐在地下的(中);有急匆匆趕來,一臉迷惑焦急、尚不知道結果的(右),還有看榜前合十祈禱的,……而放榜牆邊上,則立著一個神情嚴肅的聽差,自顧自地敲著一面銅鑼,仿佛對這一切都熟視無睹。

. 這組雕塑相當傳神,將中國人一考定終生的神態刻劃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 牆後面的那句“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的標語是孫中山的題字(注1) 。圖05。

. 穿過廣場牌坊和學政衙署儀門,一座全由鋼材和玻璃材料建造,前後通透、造型簡約、全現代風格的建築呈現在眼前。原來,這裡是江蘇學政衙署大堂所在地,於已毀的原址上重新修建。

建築置身於多棵驅干婀娜、枝葉茂綠的古樹群中,簡練平直的外形愈加顯得穩重大氣。

圖06。

. 大堂東西兩側的玻璃牆,懸置於淺淺的水池之上,向內一面鐫刻著江蘇學政衙署歷史沿革簡介,和明朝萬歷年間以來,歷任的學政衙署官員姓名,以及清代道光年間衙署規模的縮略圖等。那些刻在半透明玻璃上的鍺色圖案與文字,在書法與篆刻藝術方面也具有相當的美感。

. 而向外一面的玻璃牆,上部設置了水幕,沿玻璃緩緩落下,仿佛時間之河從過去流淌至今……

. 奇妙之處還有建築的玻璃屋頂,尊重樹木生長的需求,掀掉局部,使其下保留的樹木穿頂而出,自由開敞。自然界的生物與人工造物如此和諧共處,看似隨意卻又頗具設計的匠心。

. 置身於這簇新的現代建築中,在流水的背景上讀著牆上的文字內容,仍可以嗅到縷縷的歷史氣息……圖07。

. 繼續前行,來到公園中心地帶。位於道路正中間,樹立著一座保留的石碑,碑上的文字依稀記得也是與學政衙署歷史有關。干淨透明的玻璃防護罩,給這遺跡平添一些新生氣息。

. 而石碑下方的基座,擴大設置,環繞以水,通透氣流,安排照明設施,一方面使游人不能緊靠接近,可更好地保護遺跡,另一方面,燈光晚間開啟,使石碑內容在夜幕中也可以清楚地被游人了解,一舉兩得。

圖08。

. 道路兩旁的空曠草地上,對稱著又排列著一組組人物銅雕。都是歷任江蘇學政官員,選擇的多是知名度較高,任上有成績的官員。人物前面有從地表呈波浪型翻起的半截漢白玉石牌,上面簡要地介紹著該學政的生平事跡。細細讀來,再對照雕塑人物形像,歷史的風雲仿佛又在眼前翻卷……

圖09。

. 人物形像有的站立,有的騎馬,有的下棋,有的讀書,或三兩群聚,或一人獨處……,比起放榜牆前的那組人物,這些人的神態已然是歷盡宦海沉浮,老道達練圓熟……圖10。

. 沿著中心甬道繼續前行,盡頭是一座漢白玉方尖碑,呈火箭刺天的造型,刻有紅色碑文“孫中山先生紀念塔”。椐了解,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經到江陰考察,之後江陰兩所學校的師生為了紀念孫中山此次來訪,特地捐款制作了這座碑以資紀念。中山公園也由此得名。

. 塔被極具現代特質的材料鋼架、鋼索與弧形玻璃籠罩,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又給這原本尺度平凡、外表樸素的紀念碑增添了雄偉和升騰的氣勢。尤其在晚間燈光的照射下,金屬、玻璃、石頭材質光澤閃耀,讓人陡生一份景仰之情……

. 走出學政文化區這公園中心地帶,我們繼續在周邊游玩。從公園北側的玉帶河到西邊的雪浪湖一帶,因勢而起的山坡,精心修整的水岸,錯落堆砌的湖石,疏密種植的林木,構成了寬窄結合、張弛有度的水岸風景。水面聚處遼曠,分處曲折,湖水渺彌,溪流環回,演繹著別具江南園林韻味的婉約風情。圖11。湖岸的兩種鋪砌方式。

. 一是芳草萋萋,柔軟細密。目光所及,“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而圓潤的卵石砌鋪的駁岸,延伸進水中,映襯出水的清澈明淨、波光鱗磷。

. 兩種方式穿插,材料、風格不同,和諧共存,使湖岸的小處景致簡明樸素中又富於對比和變化。

圖12。

. 雪浪湖,水面在此處已相對開闊。環湖的石壁多設瀑布,頗有一些壯觀。

. 大塊的石材汀步,整齊排列,置於水中。既是兩岸的連通之路,又對水域有所劃分,使兩側水面產生高差。高處水流從汀步的間隙裡穿過,自然跌落,泛起漣漪,水氣氤氳,飄浮湖面,彌漫回蕩。時值天空又烏雲低壓,正是“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圖13。

. 瀑布飛流,於亂石叢中尋找著前行的道路。層層跌水最終撲進小河的懷抱,撞擊著河底石塊,發出淙淙水聲,富自然野趣。

. 伸入水中央的休憩平台,清爽簡樸,溫靜通透。木質的地面與扶手,這種植物材料,是回歸自然的現代園林元素,運用於此處,使人產生一種暖意而願意與水接近的感覺,具有親和力,凸顯人性化。

. 宜靜宜動,水景對比轉換,豐富又生動。

圖14。

. 高低錯落、大小間隔、形狀較為齊整的石塊堆疊,有別於傳統園林裡山石的布置講究 “陋、透、瘦、皺”的手法(注2),只取“借群山層嶂疊翠”之意像,形態大氣質樸,景像清新淡雅。正所謂“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石上汩汩流出的湧泉,讓靜態景觀因此而變成動態風貌.

. 隔段時間開動一次的噴泉,水柱時高時低,時疏時密,時緩時急,伴隨著背景音樂,變換多種造型,或整齊劃一衝向天空,或旋轉起伏橫分四散,仿佛水上的一場舞蹈表演。坐在古典亭下的美人靠上,看這種現代技術造就的聲與形巧妙結合的景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趣。

圖15。

. 婉轉抑揚的戲曲之聲從湖面上傳來,放眼看去,是一組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亭榭與水廊。曲折起伏,橫跨湖面,凌水若波,構築別致。雖然這組園林小品建築對湖面形成了分割,但透過亭、廊,隱約看到水在延續,空間在滲透,眼中的畫面有著豐富的景深與層次……

. 典麗風雅、玲瓏輕巧的建築與周圍的參天古樹、花木、岸石、湖水共同組成園景,使這組古典建築小品本身既是觀賞對像,又是觀賞周邊風景的落腳點、休閑的好地方。

. 亭、廊下多是當地老人聚集,吹拉彈唱,說笑逗趣。那些優詞雅調或市井俗語斷續地向周圍傳散開,濃濃的生活氣息讓人深深沉醉其間……

圖16。“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造型、用材頗具新意的橋。透明玻璃的橋面,踩在上面仍可清晰地看見下方的鋼架支撐和水流潺潺。鋼管和鋼纜組成的扶手與護攔,堅實牢固又極富張力。呈棗核型的橋面曲線與旁邊粉牆黛瓦的古建築上舒展的屋角曲線互為呼應,婉延柔美。將傳統的曲線元素以全新的材料和手法重新詮釋,使新橋呈現了時尚簡潔的外貌。正是中國古建築中“巧於因借,精在體宜”之設計手法的恰當運用。

圖17。

. 一處尚未完工的小品建築。利用原先存留的老房子,巧思妙想,翻整擴建,古舊的灰磚牆與嶄新的玻璃幕有著鮮明的材質對比,卻不失自然的過渡與銜接,從而產生了具有標志性的優雅外輪廓形像,似乎歷史從古到今,煥發了二次生命。

. 局部毛玻璃外飾面的運用,將使室內光線柔和而具迷幻幽靜效果。經打聽,這將是游客服務中心,會設有咖啡茶座和紀念品出售的商鋪。

圖18。

. 紫藤廊,盤龍虯曲的枝干,茂密蔥郁的綠葉,好一處陰涼所在。

. 與廊下休息的當地人聊天,得知原來這些紫藤裡還有兩棵已逾千年歷史。每年四月中是盛花期,前後只一周,那時游人如織,盛況一時!可當時已是五月上旬了,我們只能在別人的描述中和自己的想像裡來體會紫藤花開的爛漫綽約、紫色紛繁和清淡花香……. 隨意漫步在公園裡,許多設施的細微之處,都讓人感受到這座公園在建設過程裡,設計的良苦用心和建造工藝的精細,別具風格。

圖19。公共電話亭。

. 金屬的外框支撐與傳統古建材料灰磚的表面裝飾,造就了簡單新穎並具地方特色的形像。

. 詩文銘,斜埋在公園中心道路的地下,位置明顯易於閱讀。隱喻著我們傳統文化基礎堅實、底蘊深厚。上蓋與路面齊平的鋼化玻璃防護板,保持了道路的完整性與延續性,在實用功效方面考慮周全。真正體現了“大處著眼,小處落墨”的設計理念。

圖20。

. 新鋪成的湖岸小徑,路面的青磚尺寸並不完全統一規格,大小相間,深淺班駁,有種手工制造的工藝感。道旁封邊石材也不是通常與青磚整齊的拼接方式,而是隔一段長短不等地伸入青磚裡,使路面圖案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 看似普通的便道,卻有著陳年滄桑的情調,撫今追昔的心思可見一斑。在周圍的古樹烘托下,營造出清靜素雅的氛圍。

圖21。

. 牌坊旁的立柱,僅僅單一的石材運用,也分了粗糙與平整的表面質感對比,根部粗糙的表面似天然,使立柱仿佛從大地土壤中生長出來。而石材深淺顏色的不同,突出了主題文字,頂部鏤空部位內嵌照明設施,使得立柱在晚間的燈光照耀下褶褶生輝。

. 而石材的另外一種運用方式,取自然之形態,隨意堆放在光潔方正的人造石鋪成的廣場地面,對公園和步行街有種微弱的邊界劃分,真正體現了“開放”二字的意義。

圖22。通風管。

. 在綠樹環繞、古雅清幽公園角落,拔地而起的兩根通風管,些許誇張的造型,鮮艷的色彩,既解決了地下空間通風的實際問題,本身也成為一個景觀元素,讓這靜謐的景像生動、跳躍起來,使人聯想起巴黎蓬皮杜中心外牆面上那些風格前衛、奇形怪狀的管子……

. 自行車棚,極普通和大眾化的公共設施,也用了鋼材與玻璃搭建,力求形像的獨特、選用材料的現代與制作工藝的精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審美水平。

圖23。

. 哈哈,方便之處。不僅滿足游人的實際需要,也把它當作園內的一處景觀來設置。

. 掩隱在綠樹叢中,遮擋視線卻半透光的玻璃磚圍牆,既強調了建築本身的新、奇,又暗示它的用途,同時有意把外面的美景也引入內部。

. 而內部,也種了植物來美化和調節局部小氣候。看看這內庭景色,有無一點“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的意味?半開敞的屋頂,通風順暢,自然調節了室內空氣,決不讓人感到一絲不適。

圖24。

. 公園東側還正建設中的一處景致。門前精心保留的古樹,刻著“澄江福地”的牌坊,與仿古的建築形式,可以推斷這必將成為又一個吸引游人的好去處。(注3)

. 走出中山公園,緊挨著就是商業步行街,二者“街園合一”。徜徉期間,可以看出這裡也是精心改造的結果。保留的老店,立面修整翻新;市政設施如電杆線、雨水溝等重新設置,均巧妙埋入地下;鋪築路面、增設休憩設施,栽種樹木,布置花卉,是一處購物休閑的上選之地。圖25。

. 步行街道路寬暢,休憩設施與娛樂小品布置中間,沒有摩肩接踵、熙熙嚷嚷的人流,舒適、愜意、寬松的購物環境,極其干淨、蹭亮的街道地面,花木茂盛,音樂飄蕩,噴泉飛灑,一派其樂融融、繁榮昌盛的景像。 比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所謂“步行街”,這種空間的感受與氛圍不知要好多少倍!

. 步行街上既有華聯、國際購物中心、第八商場和人民商場等大型商店,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店商鋪。店面櫥窗設計、擺布時尚高雅,商品種類繁多質量優良。圖26。

. 街心廣場。位於步行街的最東頭。色彩艷麗的鋼板雕塑,動感十足,給這小城注入了濃重的現代化氣息;陰、陽圖案的兩種人物形像,表現出這裡的人們,生活富足、祥和、快樂。好一幅江南市俗畫卷。. 天色漸漸地暗淡,直到褪去最後的一抹亮色。各種形狀的燈飾先後開啟,光影陸離,色彩搖曳。城市又似乎披上了一層華麗的晚裝。心中暗暗感慨,如我這般浮躁、庸碌之輩,整日被俗務所煩擾,只奔走在城市間,穿行於街巷中,竟也能見到這樣的人間美景,只能歸結為幸運。

. 這一次的游訪真是趁興而來,盡興而歸! 三、回眸

. 一個月之後,幾位同事相約去揚州玩,要從江陰大橋過江。車行至江陰市,開車的那同事自作主張把車停在公園附近。沒有人反對,大家不約而同地下車,又來到廣場上隨意看看,哪怕只是在有的限時間內走馬觀花。

. 再次徜徉於這人工美景,不禁捫心自問,這處地方,論自然風光,肯定沒有九寨、黃龍那奇山異水秀麗的十之一、二;論古跡遺址,遠比不上兵馬俑的悠久與盛名;論園林精致和氣韻,又比蘇州的拙政圓、留園等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論建築的理念創新與技術進步,又無法與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中那些舉世注目的重點工程比較……,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 想來,這公園的規劃建設,從立意、設計到實施都緊緊圍繞“研今必習古,無古不成今” 這一根本的指導思想來做文章。充分挖掘城市的歷史文脈,深入透析古老的文化積澱。遵循傳統又不拘於陳規,追求現代又結合地方特征。這裡,既有完整保留的古跡遺產,也有全部新建的現代景觀。而為數眾多的,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演繹傳統文化,植新於舊,由舊創新,搭配巧妙、融合完美。新從舊傳承、演化而來,舊又給新增添底氣、背景,創造出了一個古韻猶存又頗具時尚感的城市休閑園林空間,在相當的水准上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面對這樣一處人造城市園林精品景觀,我們欣賞設計者們潛心鑽研、精妙構思、注重實際的工作原則,贊嘆工匠們准確理解、忠實執行、精良施工的高超水平,但更為決策者們對這樣的建設項目,於啟動之初就制定了高雅的立意,在實現的過程中對藝術具有相當的寬容和鑒賞力而暗暗稱到。

. 並且,在這個小城不大的城區範圍內,在唯一的一個商業中心地帶,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能夠提供給市民這樣規模的免費休閑地帶,不能不佩服執政者的遠見與氣魄!

. 聯想到如今全國上下一片“拆建”熱潮,文物保護與發展建設的矛盾演變愈加激烈之際,在這樣一座既非省會又不是什麼“計劃單列”的小城市裡,我們卻真切地感受到了歷史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發展的同時強調可持續性,這些,難到不值得借鑒、學習嗎?

. 流連於這人類文明的物質和精神樂園,眼中看見的是江南盛景,耳旁聽到的是吳噥軟語,在體會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同時,又可以清醒地呼吸到時代的氣息。一切是那麼地和諧,古典與現代在此水乳交融。不知不覺,有種溫情一縷縷縈繞在我周圍,越聚越濃……

. 江陰,一個整潔安靜、節奏平緩的小城,人們不緊不慢地享受著生活,有著殷實的家底,人情味很濃。在這裡,登山,山,綿延翠微;游水,水,清澈恬靜;看天,天,明朗亮麗;望地,地,豐盈富饒;購物,物,品優類全;遇人,人,溫恭謙遜;探古,古,幽深久遠;論今,今,簇新時尚。怎麼著看,怎麼著想,小城都那麼閑適愜意,風致楚楚,韻味綿長……

.

.

注1:辛亥革命勝利後的1912年10月,剛卸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受袁世凱之命,擔任全國鐵路總辦的職務,來視察江陰黃山炮台。江陰的政商各界聞訊歡欣鼓舞。那時,江陰沒有公路,江陰人即向這位“鐵路督辦”提出在縣裡修建一條鐵路的想法。

. 孫中山告訴江陰人,鐵路最迫切地要在全國交通最緊要的地方修築,而在江陰,修鐵路不劃算。他說:“諸君既要想法替江陰的交通起色,不如築一條大馬路,做成了全國的一條模範馬路給大家做個榜樣。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這句的來歷。

注2:中國傳統園林造山,用土為堆,用石為疊,二者結合,靈活多樣地進行園林空間布置。而疊石時選用的峰石,必具“陋、透、瘦、皺、”,才能藏情宿意。“陋”指形像醜陋,“透”指石上有洞可以看透;“瘦”指石的形態必高聳纖細,“皺”指表面多褶皺文理。江南園林假山中最具這四字特色的,是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冠雲峰高6.5米,玲瓏剔透,是太湖石中的極品。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中最高大的一塊湖石。 注3:據了解此地原為江陰市政府所在地。市政府搬離後,於2002年,政府投資近5000萬元重建中山公園,更名為江蘇學政衙署遺址公園(即中山公園),2003年年初正式對外開放。整個景區占地7.25公頃(7.25萬平方米),計108畝土地,分成學政文化區、生態休憩區、游樂活動區、商業步行街等多個功能齊全的區域。是一座敞開式的、集市民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城市園林。我去當時還未完全建好,現在應該沒問題了。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