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細節——兼與上海比較

作者: bon1bon

導讀深圳與上海,於我都是異鄉;在上海住了6年,到深圳停留4天,兩廂比較,在了解的深度上,深圳顯然要吃虧,不過即使只有4天,感覺兩個城市之間的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就從細節說起吧。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這年輕不僅表現在她的歷史和建設風貌上,更表現在浮動於城市空間的一張張年輕面孔上。在街道裡穿行,很少見到老年人,連中年人似乎都不多;酒店、超市、� ...

深圳與上海,於我都是異鄉;在上海住了6年,到深圳停留4天,兩廂比較,在了解的深度上,深圳顯然要吃虧,不過即使只有4天,感覺兩個城市之間的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就從細節說起吧。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這年輕不僅表現在她的歷史和建設風貌上,更表現在浮動於城市空間的一張張年輕面孔上。在街道裡穿行,很少見到老年人,連中年人似乎都不多;酒店、超市、便利店、郵局、公交車等場所的服務者,也幾乎都是20出頭的姑娘小伙們,普通話口音不一,服務態度大多殷勤有加,真有彙集全國青壯勞力的感覺;上海呢,商業或公共場所的服務者,多是本地人,尤其是那些“伶俐”的大嫂阿姨們,往往將滬語設為缺省,運氣好,能遇到體貼周到的服務(熱心腸的大嫂也不少),運氣不好,就得在上海阿姨一副“鄉下人不懂規矩”的神氣下過了,服務態度總體說來,深圳更好一些。我們去郵局打包寄書時,就享受了在上海從來沒有的待遇——一個姑娘手腳利落地幫我們裝書、打封,而在上海,即使有上海同事同行,郵局也從來要求你自己包裝,原因之一是他們總是顯得很忙——對比體驗的結果就是:在上海我明白一切得靠自己,謹小慎微,在深圳可以缺點心眼,只要付錢,就是“上帝”:)

深圳的公交站點名稱也大大地與上海不同(大概這種差異是普適性的,也應用於其他有點歷史的地方),基本上全是以某某公司、某某大廈為名,純粹的街道名、地名極少,這也是城市年輕的一個特征吧。此外,每站的路程也比上海近,也就是說,同樣的距離,深圳的公交站點更多,對於乘客而言搭乘更加方便;

尤其特別的是,深圳公交車上的乘務員是無座的,一直站著服務,從乘客的角度來看是多了一個座位,但我仍然覺得過於苛刻了。雖說都是20出頭的小姑娘們,體力甚佳,但看到她們累極而斜倚立杆的樣子,實在於心不忍,哪像上海,車上再擠售票阿姨也穩坐如磐。

因著氣候的關系,深圳終年植被繁茂,綠化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在車上走馬觀花看了一圈,的確不負花園城市之譽;上海近年來開辟了不少綠地,但由於規劃的緣故,道路兩旁的綠意

終是不及深圳濃郁,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深圳的優勢在於年輕,在於新,然而,其劣勢也在於此。車窗外高樓林立的景觀固然迷人,但終究缺乏一點縱深的歷史感。眼前偶爾閃過一座古建築,定睛再看,乃一間關帝廟也。深圳的房子再舊,也不過80年代初的模樣,鏟掉重來毫不可惜;這種不可惜,能使深圳時時保持最新的面容,而被遺忘的和被遺棄的,也似乎永遠只是垃圾,而無法羽化成寶——難道這就是深圳天生的悖論?

上海的歷史也不長,但其在近代史的顯赫地位、舊日十裡洋場的風光,終歸留下了一點可供回味的東西——某種說不清的歷史與文化的血脈,往往能莫名其妙地拴住人們的心,甚至散發出難以言喻的吸引力。所以我說,年輕的時候去深圳,倦了厭了老了,不妨考慮上海。


精選遊記: 深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