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沿海過年[三]——福安溪潭尋古(下)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早晨從城裡乘車到廉村的途中,蒙好心的司機告知,與廉村隔河相望的那個村也是古村,現在該去看看了。前往渡口的小道在綠油油的茶園中穿行。河面被濃密的樹林覆蓋,河水綠如藍,河底的岩石倒是黑的。木船“依嗚、依嗚”緩慢行進。 這個我忘記了名字的村子還遺留不少豪華古宅,古宅的規模真的是大啊!不過許多僅余外牆,內裡已無木件。完好的有數棟,還在住人, ...

早晨從城裡乘車到廉村的途中,蒙好心的司機告知,與廉村隔河相望的那個村也是古村,現在該去看看了。前往渡口的小道在綠油油的茶園中穿行。河面被濃密的樹林覆蓋,河水綠如藍,河底的岩石倒是黑的。木船“依嗚、依嗚”緩慢行進。

這個我忘記了名字的村子還遺留不少豪華古宅,古宅的規模真的是大啊!不過許多僅余外牆,內裡已無木件。完好的有數棟,還在住人,屋主一般比較客氣,我就毫不客氣地參觀。穿過廳堂,走到最裡頭,有個小天井,擺著石條花架,花架後的牆上裝飾著漂亮的石雕,大約飯桌大,有圖案、有文字,與花盆裡種的花草構成立體景觀。屋頂向小天井方向傾斜,瓦頂上會有一些泥塑彩繪物件,比如說西洋座鐘啦,比真的還真。退回正廳,屋頂的下垂木料的端頂雕花不用細表。屋主叫我猜地面的建築材料,當然是水泥的啦!回答錯誤,古代哪來的水泥?是牡蠣殼子粉。鋪台階的條石得多少人抬?我一看,這麼長,這麼寬,沒起重機確實不容易搬。他叫我去台階側,看條石截面,原來是薄薄的“╗”形,咳……咳……。正廳前也有天井,天井面的石板有些小洞,石板底下竟然是儲存消防水的池子。迎天井正面的牆,修成大門的形狀,沒有真正的門,“門”頂上飛檐搞得非常精致。

返回靠廉村這邊河岸,往下游走,這裡是正宗的古渡口,不知為何廢棄。遮天古榕下,水花拍打巨石陣,這才叫好看呢。

再往下游走,路邊有一大片古廟,好像叫“媽祖宮”,鐵將軍把門。它的鄰居是尼姑庵,我進去走了一下,新建的。有大媽敬茶。因茶盤裡已有不少錢幣,我也只好當回“施主”。

這裡已是溪潭鎮,鎮區後山有教堂,去看看。照例有人敬茶,我掏腰包,被謝絕。人家告訴我不接受零星捐贈。呵,洋神,財大氣粗。這教堂已存在二百多年了,福安市的賽岐港是深水港,可停泊遠洋輪船,所以外國的傳教士來了。落地伊始,老百姓不接受洋教,甚為艱難。後來……,那時候也沒有B超,當地習俗,對生下的女嬰,掐住脖子往馬桶裡按,不消半刻鐘,先於爹媽見老祖宗去了。傳教士遂聯絡好接生婆,有產婦臨盆,則上門送雞蛋、線面,若發現嬰兒有被溺苗頭,抱了就走。教堂設育嬰堂、學堂,經教養,她們不單單長大,還精通“豆芽菜”,不要說福寧府城裡,就在福州、廈門,也能謀到職業,原來不是賠錢貨。哎約!寶貝女兒,女大十八變,越變越漂亮,我們認親來了。哼!先去對著十字架磕十八個響頭再談。教堂站住腳了。有趣!再聊下去,我終於弄明白了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一個供奉主耶酥,一個供奉聖母瑪麗亞。教堂的人那個高興啊,手舞足蹈,騰地站起,到廚房拎出一把菜刀……,想干什麼?到庫房搬出一捆甘蔗,抽出最粗最長的那根,又削又洗,非送給我不可。這綠皮蔗,我想像它又松又甜,口水暗流,所以不敢請教後續問題——聖母瑪麗亞有沒有結過婚?

到郵政所,在集戳本上蓋個郵戳,戳文曰:福建福安2005.02.12.08溪潭1。櫃台上擺著花生、瓜子、糖塊、熱茶,郵遞員客氣地請我吃,他告訴我,從這條叉路進去,到瓜溪村,山上是桫欏自然保護區。

晨起,抵瓜溪村,順著流淌清潔溪水的山谷上行。第一個叉口,一個大瀑布,水聲轟鳴;第二個叉口,桫欏林,不過,今天才正月初五,估計高山上還很冷,桫欏樹葉枯黃,大為遜色。回村,村民在放超級鞭炮。那是一截鋼管,一頭插進木棍,另一頭填滿火藥再封住,有小孔裝引信。我大駭疾避,“統!”大地震動,頭皮發麻。

回到溪潭,乘車前往穆陽鎮。因為福安城裡的小吃店的招牌上老寫著“穆陽扁肉”。哦!扁肉就是扁肉,它在裝扁肉的碗的面上,澆一層炒熟的花菜。穆陽鎮的河邊有一大排古榕樹。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