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不倦的桂林山水(三)

作者: 五月榴蓮

導讀(三)印像劉三姐 這是陽朔請名導演張藝謀策劃導演的節目,已成為當地主推的旅游項目,每晚上演。該節目秉承了老謀子一貫的大場面,調動六百名演藝人員,在漓江的一段跨江水面上,借助真山真水,真船真筏等道具,調動奇幻燈光,演繹了一場民族歌舞,借助歌劇劉三姐的名氣,實質上與劉三姐故事情節沒有干連,只是抽像地代表了當地少數民族的風情歌舞。 晚上七� ...

(三)印像劉三姐

這是陽朔請名導演張藝謀策劃導演的節目,已成為當地主推的旅游項目,每晚上演。該節目秉承了老謀子一貫的大場面,調動六百名演藝人員,在漓江的一段跨江水面上,借助真山真水,真船真筏等道具,調動奇幻燈光,演繹了一場民族歌舞,借助歌劇劉三姐的名氣,實質上與劉三姐故事情節沒有干連,只是抽像地代表了當地少數民族的風情歌舞。

晚上七點,導游黃小姐聯系了摩托車送我們過去,蜿蜒行進繞過一個小村來到江邊一個高坡上,坡上有木板搭成幾層台子,擺了小凳,旁邊搭了棚子,賣票兼提供望遠鏡和蚊香,服務得滿周道。租了一個望遠鏡,大媽就殷勤地把我們引到一排座位前,神秘地告訴我們,“這裡好,前邊毛竹擋不到,可以全看得清楚啊”。

落座後看到,五十米遠的正前方是橫跨兩岸的一帶水面,這就是表演場地了。左側竹林掩映後就是正規看台。兩岸就是舞台的上下場門,左側岸邊至江心置了一排木排,裝置了燈光設備。右岸一直延伸到半山坡都是舞台的延伸部分,兩岸之間的一排堤岸和廣闊的水面就是主舞台了。靠近我們一側的水面搭了一座竹索橋橫跨江水,這是演員們通往後台的通道。旁邊的水面停置著一條竹制樓船和一個巨大的月牙模型,這是最後一幕的道具。

八點鐘,天色漸黑,四周燈光驟亮,照亮了江面,也照亮了遠山,一道幕布扯起在遠處,在幕布放映的漓江山水的背景前,一艘小船迤邐搖來,伴著壯歌的弦律。隨後一片紅色燈光下,五六排竹筏從兩岸交錯搖出,橫跨江面,在水面上形成了六排竹筏陣,筏工們手舉寬大的紅綢,在江面上揮成起伏搖擺的一片紅浪。開場果然不同凡響。

接下來一場是藍色燈光,冷冷的色調下,筏工們撐筏交錯來往,筏上是著民族服裝的男子們載歌載舞,與岸上的少數民族女子們形成對歌的態勢。

之後,燈光暗下來,從右側牽手走出一排女子,輕歌曼舞中,沿堤岸向左側行去,最妙的是,衣袖褲邊的一串閃亮的小燈泡,剛好勾勒出一個簡單的人形輪廓,一排小燈人綿延不絕地似在江面上蠕行,一直到貫通左岸,之後的表演中,身上的輪廓燈時明時滅,有明有滅,伴隨著歌舞的推進。

最後一場設計的是阿牛接劉三姐上船,樓船和月牙船搖向江心,月亮上一個女子勁舞,紗衣飛揚。一組苗女跳起了江邊洗長發的民族舞蹈,簇擁著劉三姐江邊沐浴更衣,煥然一新後登上樓船,向遠遠的江心駛去。

(四)興坪漓江游

二十九號的計劃是坐中巴去興坪,然後坐民船游漓江,江上游覽一小時,欣賞兩岸的漓江山水。這個活動也是黃小姐幫助聯系的,船主是她的姑夫,姓管。船資四十元,船是機動船,一條船可坐二十人左右。但是這樣的活動要早一些出發,因為要趕在十一點前收船,為從桂林到陽朔的大型旅游船讓出航道。

六點鐘天還黑著,我們走出旅館,黃小姐送我們上了中巴車,又與車主叮囑了一番,車陸續上滿了人,都是和我們一樣目的的游客。七點半到達興坪,車主卻叫我們不忙下車,分組叫客人陸續下去交代給等在車邊的船主。

我們這一船有十位客人,開船後不久,晨曦初現,遠山籠罩著一層薄霧,隨著陽光出現,薄霧消散,山體清晰地顯現在眼前。船主一邊行船,一邊介紹著到了不同名目的山前,指點給我們看。駱駝過江,衝天峰,拇指峰,甲天下,元寶山,螺螄山,八仙過海,猴子拜觀音,九馬畫山,似像非像間引起我們一片驚嘆,快門聲和閃光燈此起彼落,響成一片。

山因遠近不同,形成深淺不一的黛藍色,遠遠望去,像一幅水墨丹青的畫卷。腳下的漓江水被船劈成兩半,向船後湧去,又彙成一道平緩的水面,風不大,江上微微有浪,這裡的水面寬,比遇龍河漂流時的水既深也急,江面上偶有沙洲,竟有人在洲上洗著什麼。不遠處的江面上一群水牛劈波斬浪,彎彎的牛角在水面上時隱時現,速度竟是不慢。

船行至甲天下處開始返航,上岸處正是元寶山,這處景致因被選做二十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而聞名遐邇。找出一張二十元紙幣對照,果然一式一樣,連岸邊的鳳尾竹都沒有不同。元寶山三峰並列,中高側低,正像一只大元寶,景美,寓意也好。

黃小姐的姑姑等在岸上,引我們在興坪的小鎮上轉一轉,今天正逢趕圩日,四鄉八村的人會彙聚到鎮裡的小市場上。途經一座小橋,從這裡向南望去,正對的是螺螄山,因其山體頂端層疊旋轉像螺螄而得名。這個時候的陽光正好,天色明朗,山藍水清。

興坪古鎮的屋舍都是石砌的舊屋,裝著粗木的門窗,堂屋寬寬大大,也空空落落,一帶幽暗的走廊通向後進屋,也許後屋才是住屋吧。房子大都牆體剝蝕,苔痕老舊。拍照片景致正好,不過想想每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生活狀況也不盡如人意吧。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