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跟團游韓國——漢城與首爾

作者: 來的都是客

導讀這是一個關於漢語和韓語的問題,過去不論說南朝鮮還是說韓國的時候,我們都稱其首都為“漢城”。忽然韓國人要求漢語稱其首都為“首爾”,說是除了中國都這麼稱呼。中國稱“漢城”有歷史淵源的,史書有載!其它國家的稱呼怎麼來的呢?照理,外國人對當地地名的認知應該來自當地人的自述,當然在拓土開疆的殖民地時代,是靠自己命名的。“首爾”是哪一種?問導� ...

這是一個關於漢語和韓語的問題,過去不論說南朝鮮還是說韓國的時候,我們都稱其首都為“漢城”。忽然韓國人要求漢語稱其首都為“首爾”,說是除了中國都這麼稱呼。中國稱“漢城”有歷史淵源的,史書有載!其它國家的稱呼怎麼來的呢?照理,外國人對當地地名的認知應該來自當地人的自述,當然在拓土開疆的殖民地時代,是靠自己命名的。“首爾”是哪一種?問導游,她說南北戰爭(朝韓戰爭)後美國人將漢城稱為“Seoul”,就是首都的意思,咱英語不懂,但一樣很吃驚:一個民族自尊心如此之強的國家,竟允許外國人命名自己的首都,而且還不是專稱?!

難道是為了在政治上確認漢城是自由世界支持的韓國的中心嗎?施行結束,我查電子字典,凡“Seoul”都解為漢城、韓國首都,倒是“Soul”是一個英文詞,意指“精神”,難道這是美國人玩的文字把戲?還是問問懂英語的人吧,原來英語中的“首都”只有一個詞“Capital”。看來“Seoul”這個英文詞的根子還在韓國人自己,轉頭再查,這一改動是求獨立的韓國人急欲擺脫中華文化的表現之一。“漢城”聽起來像是中國的一個地名,所以把自己的首都稱為“首”,如同北京的“京”意為“高、大”一樣,所謂“首”也取的是漢字的“第一、首位”之意,看來為標榜獨立而重取的名字仍然充滿了中華文化的影響。

兩國的淵源真是無法扯斷,從日常生活習俗到官吏體制哪一樣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前的宗主國地位讓中國人很輕易地對朝鮮發表看法,比如陳寅恪不肯為了建國後中朝關系,改動原作中的“朝鮮蕞爾小國也”;光緒帝時朝鮮獨立但大臣奏事仍將其國王低寫一格,被革新的皇帝斥為腐敗;今年初漢城市長李明博正式宣布,漢城的中文名字從即日起改為首爾,一時中國人眾說紛紜。

這次為了去韓國的便利,特別查了資料,韓文雖然不懂,但英文標出的地名對譯成漢語個個都像模像樣(音意皆同),不同於西方語言那樣純粹地從音到音:昌德宮(Changdeokgung)、德壽宮(Deoksungung)是宮殿的名字,南大門(Namdamun)、東大門(Dongdaemun)、西大門(Seodaemun)是城門的名字,安國(Anguk)、乙支路(Euljiro)、忠武路(Chungmuro)、惠化(Hyehwa)、明洞(Myeong-dong)等等都是地名,真懷疑韓語與漢語同出一轍。特別是有一個地名沒查到漢意Dongnimmun,問導游,她說叫“獨立門”,連“獨立”這麼晚近的詞的讀法都一樣。

然而普通說法是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而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應該在語音上相差很大,但為什麼那麼多詞彙讀音相近呢,我想在朝鮮語借漢詞吧,而且還是大量借用,很多地名可能當時起的就是漢名,讀音當然也一並拿來。後來再標上韓文,後又譯成英文,現在以再譯成中文,當然也可能是直接從韓文再譯的,那些傳統建築上直接寫著漢字,連譯都不用譯。

如果說語言還不相通,那麼漢字在我的印像中韓國人應該識得一些,但從踏上韓國的土地,大伙都覺得變成了睜眼瞎,我在問路時拿出漢字,所有人都搖頭擺手。韓國、朝鮮人使用中國漢字有1000多年的歷史,直到15世紀中期,朝鮮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一定的發展,世宗大王創立了本民族的文字(《訓民正音》被導游多次提及),也許是為了標志通俗到百姓皆可用吧,這種記音的文字被稱為“諺文”。此前,朝鮮的識(漢)字率很低,只有貴族和官吏才會讀寫,即使“諺文”創立之後的幾百年間,壟斷文字乃至文化的需要,以及中國的強大影響力,仍使貴族和官吏們繼續推崇並使用漢字,“諺文”只是被朝鮮婦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朝鮮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直到二十世紀初朝鮮拼音文字才開始廣泛使用。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朝鮮的民族獨立意識勃興,而中華文明衰落,促使朝鮮文登堂入室,而此時正是朝鮮的日據時期。二戰後,朝鮮和韓國分立。有趣的是與中國關系密切的朝鮮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而在韓國,長期以來一直允許少量夾用漢字(可能是與日本有密切的關系,受日文的影響吧),比如20世紀60年代漢語漢字都是韓國學校中學生的必修課,大韓民國《憲法》漢字占四分之一,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後,政府逐漸“廢除”了中國漢字,所以現在無論朝韓一般民眾使用的普通文字大約都用不到漢字,看懂漢字的人少而又少了。

2005年1月19日,韓國要求漢語中要將首都“漢城”改寫為“首爾”。緊接著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志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前韓國總統金大中說:“韓國的各種歷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國漢字書寫,如果無視中國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和歷史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並用。”


(滿大街的字母一個也看不懂)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