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52)(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5月21日:鄉愁讓書來平復 歸期愈近,思鄉的情愫愈濃。? 我在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的列車上曾碰到一位僑居歐洲的中年女士,她和她先生都是天津人,在比利時工作,身邊的三個孩子活潑可愛。我問她歐洲生活感受如何,她頗有感觸地說:“其實,哪兒也不如中國好。”? 好友欣曾去美國曼諾大學交流,她有一句經典的話:不出門不知道北京好。這話乍一聽似乎有失公允,� ...

5月21日:鄉愁讓書來平復

歸期愈近,思鄉的情愫愈濃。?

我在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的列車上曾碰到一位僑居歐洲的中年女士,她和她先生都是天津人,在比利時工作,身邊的三個孩子活潑可愛。我問她歐洲生活感受如何,她頗有感觸地說:“其實,哪兒也不如中國好。”?

好友欣曾去美國曼諾大學交流,她有一句經典的話:不出門不知道北京好。這話乍一聽似乎有失公允,細細想來卻也有一番道理:第一、北京物價便宜、供給豐富、生活方便,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地的特產在北京基本上都能找到,單就這一點來說,絕不比巴黎和柏林差到哪兒去;第二、北京的美食實在太多,這一點我在出國後深有體會,丹麥飯雖說好吃,但吃來吃去就是那麼幾樣,哪裡會像中國人那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豆腐就可做出百十來種花樣。?

哥本哈根有個游樂場叫Tivoli,面積不大,卻是丹麥孩子的天堂,Sophie整天鬧著要去那兒玩,因為在丹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Tivoli每年夏天開放,冬天閉門整修。我去了一次,四處走走逛逛,不禁有些失望。在我眼中它不過是個大型游樂園,和北京的八角游樂園的水平差不多,只是運動量更大更刺激。昨天曼青和她的丹麥媽媽一同前往,我很想聽聽她的看法,遂於晚上八點左右給她打了個電話。誰知她的丹麥媽媽說她已睡下——我這師妹一向保持晚睡晚起的習慣,熬到兩三點是常事——不由得讓我擔心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今天碰見,果然不出所料,她昨天在Tivoli坐過山車,強度極大,速度極快,失重極強,下來時幾乎暈倒,回家時渾身乏力,趕緊上床休息。我問她裡面可有什麼咱們沒見過的新鮮玩意兒,她想了半天,好像什麼都在北京見過啊,唯一的區別就是北京的游樂場不會讓人這麼暈。

?

中午考完了丹麥語的口試,照例去逛書店,這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又去了那家長年打折的書店Bibliteks Boghandelen,Elizabeth喜歡這兒,連帶著我也喜歡上了它。正在想今天又有什麼新的打折書,冷不丁瞟到滿滿一架“Wordsworth Classics”版的世界名著,一律的油畫封面,書頁輕薄,手感也很好。看看價格:40一本,100三本。於是挑了三本:兩本是簡·奧斯汀的長篇,一本歐·亨利的短篇集。前者偶爾還能在國內的外文書店裡看見,不過如果買正版,每本大概要標到70到80元人民幣,後者則很難在國內買到了。我偶而在北大的舊書攤上看見過一本歐·亨利的小冊子,已經非常陳舊,收錄的短篇小說也遠比這本要少。抱書出門,心滿意足。?

因為有事可做,路上半個多小時的路程不再枯燥。簡·奧斯汀是我最喜歡的英國女作家,小學時讀的第一本外國小說就是《傲慢與偏見》的中譯本,裡面的一些段落至今仍可背誦。後來又讀了《愛瑪》等作品的中譯版,可以說,她影響了我的整個中小學時代,當時深深陶醉於奧斯汀筆下英國鄉村的生活:那些一場接一場的家庭舞會、束腰寬擺還綴著流蘇的裙子、裝飾精美的帽子,起居室裡鑲著的各個家族的畫像……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是那麼新鮮有趣,當然,除了這些,也很難看出什麼別的來。後來讀《傲慢與偏見》的英文原著,才體會到這位女作家入目三分的譏誚和干淨利落的筆觸並迅速為之折服。那時剛進大學,學生總是窮的,只能跑到圖書館去借那些脫頁垮脊的原版小說,拿在手裡翻看時也是小心翼翼,總擔心它會在自己手裡散架,因為怕還書的時候遭到圖書館還書處老師的批評。如今,捧著屬於自己的精美的書在車廂裡讀,一路上還可以時不時抬頭欣賞窗外茵茵的樹木和湛藍的天空,在心裡翻湧的鄉愁也漸漸平靜下來。?

5月22日:龐大的丹麥王室

?

下周二就是期末大考,原計劃今天在家好好復習功課,結果在家倒是不假,“復習”卻是天知道。

?

上午就是懶得看書,也不願背筆記,竟找了一堆報紙來翻。哥本哈根郵報(Copenhagen Post)登了一張丹麥王儲在婚禮現場激動流淚的大幅照片,下面有一行頗具調侃的注解:The Crown Prince endeared himself to millions when he wept ,but it was not because of the cost(王儲的淚花贏得了數百萬人的好感,但他流淚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花錢太多)。這次婚禮花去了1億5千萬克朗(包括婚禮之後政府雇人“打掃戰場”的費用在內),這些錢大都來自政府的稅收,換句話說,是丹麥的人民為王子出了這筆巨款。可大部分丹麥人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他們是這樣來算這筆帳的:OK,我們是花了不少錢,但由此帶來的旅游業和貿易業的發展尤其是丹麥和澳大利亞(新娘是澳大利亞人)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能夠為丹麥帶來更多的好處,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大概人們唯一不滿的地方是新娘的禮服,很多人認為這套昂貴的禮服設計得不好看,甚至有人說它簡直就像商場裡打折的廉價貨,覺得這錢花得不值。?

像歐洲的很多國家一樣,丹麥王國贍養著一個龐大的王室家族。初來丹麥時,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丹麥人願意花大把的銀子養著這麼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族,更不能理解為什麼丹麥人還能樂此不疲地欣賞他們奢侈的生活。曾就這個問題請教了Elizabeth,我想她的解釋能夠代表一般老百姓的想法:丹麥王室是丹麥文化的一部分,王室存在的意義在於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丹麥。比如丹麥女王出訪美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向美國人展示:“你看,我們有這麼悠久的文化和歷史,相比之下你們卻是那麼年輕”。而且丹麥王室還能夠通過種種活動來剌激國內經濟的發展,這次王儲的大婚即為一例,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極大地促進了丹麥的旅游業。這番話初聽有理,可仔細一想,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丹麥國家小、人口少、大伙兒生活比較富裕,有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當然可以瀟瀟灑灑地說“我們不在乎”。如果丹麥有生活在溫飽線上的幾億農民,他們絕不可能供著這麼一個王室還饒有興致地看著他們享受。

這兩天都是王子新婚的良辰吉日,丹麥王儲剛剛結婚,CNN歐洲台又在現場直播西班牙王子的婚禮。西班牙王室的新王妃是國內走紅的電視主持人,離婚數年,今日又與王子喜結良緣,想必這是她當年簽下離婚書時所沒有想到的。?

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審美觀念可謂大異其趣,舉個最典型的例子,丹麥的二王妃是香港人和奧地利人的混血,幾乎所有丹麥人看到她出現在公眾場合都會由衷贊嘆:“She is so beautiful(她多美啊)”,但就東方人的審美標准來說,她實在夠不上讓人“驚艷”的標准。首先,她皮膚偏黑,而中國人歷來以膚白為美;其次,她極其瘦削,而現在很多中國人還是喜歡稍稍豐滿一些的女性;第三,她五官過於分明,顴骨有點突出,這也與中國傳統審美觀不符。然而,在丹麥人眼中,她的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女。看著丹麥人對她的外貌大加贊譽,我不禁聯想到每回看世界小姐選美大賽,我和同學們總是認為金發碧眼的挪威小姐容易奪冠,可最後當選頭名往往是古巴小姐、印度小姐等等。有時妄自猜測,台下坐著的這些評委都是白人,想是他們看白人已經看得多了,偶爾出來一個長得比較有個性的,容易讓他們眼前一亮吧。當然,做王妃也不容易,除了有貌,還得有才,丹麥的這位香港王妃之所以討人喜歡還有一個理由:她熟練掌握了五國外語,還經常組織一些慈善活動,我聽過她的發言,的確談吐不俗,美女+才女,難怪丹麥人那麼喜歡她。

又想起電影《阿甘正傳》結尾處Dan中校帶來的那個亞裔妻子,扁臉細眼,活脫脫一個日本玩偶。我當時很不理解,覺得簡直是美國導演對亞洲人形像的歪曲。後來和這邊的朋友聊天,才發現那便是相當一部分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美女。看來不同文化之間加強交流還是有好處的,比如國內有幾個朋友常常抱怨自己不是雙眼皮,擔心嫁不掉,現在看來,她們眼光應該更長遠更國際化一點,說穿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既然你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然有欣賞你的人在等著你呢。?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