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古老-游大余灣民俗村

作者: franceliang

導讀真 實 的 古 老 一條沙土簡易公路,把我們引向這個古老的村莊。村口,油漆已剝脫的“大余灣民俗村”鐵皮架子門仍然顯眼, 亦是此華中古邑的唯一標識。 村中一排排石砌飛檐的民居,就是顯出了自是不同的身份。這兒距武漢市區40公裡,是屬黃陂區管轄的研子崗鎮。村民告訴我,老屋石牆謂’雨絲線石牆‘,是過去非常考究的建築。大余灣年庚幾何 ?一說是明洪武 ...

真 實 的 古 老 一條沙土簡易公路,把我們引向這個古老的村莊。村口,油漆已剝脫的“大余灣民俗村”鐵皮架子門仍然顯眼, 亦是此華中古邑的唯一標識。

村中一排排石砌飛檐的民居,就是顯出了自是不同的身份。這兒距武漢市區40公裡,是屬黃陂區管轄的研子崗鎮。村民告訴我,老屋石牆謂’雨絲線石牆‘,是過去非常考究的建築。大余灣年庚幾何 ?一說是明洪武年間。

我走進大余灣61號余傳凇家中,他東廂房一架與屋同寬的紅木雕花床頗有說服力。據老人說,此床是與屋同時做的。屋成床好,再未挪動過。此床如屋,四周全是雕刻。細細看去,床楣鏤空的花草之中的人物竟是明朝官服。同行指出了這一點,老頭兒大為高興:“你好識貨,這是我先人留下的東西!”床兩側,雕琢飛龍,老人說,這叫雙龍戲珠。他用力拍拍這些木雕給我們看:“蠻結實,幾百年了,一點沒壞。”房子很高,足有三四米。相連的院落有兩層,主人說樓板朽了,上面沒住人。堂屋正中擺著香案,旁邊是太師椅,還有一個臉盆架,雖然破舊,全是紅木。老人嘆著氣說,可惜文化革命砸壞了不少。瞧這大屋,演繹了數百年的古董,當年一定是有錢人家。我就問:“您祖上應該是個縣級干部吧?”他搖頭。同行說:“呵,起碼到省級羅!”老人笑,我們也笑起來。

大余灣百戶,民居依山而建。眾多古宅雖已陳舊,仍然顯出昔年的氣勢。一些古宅檐下還有壁畫,像那幅朱元璋背犁,手牽耕牛的畫,足可以佐證大余灣明洪武的起源了。在這個寧靜如畫的小村子,人們還使用著祖上留下的犁鏵,睡在祖上婚嫁的雕花大床上,坐著爺爺的爺爺坐過的太師椅,在奶奶的奶奶架過銅盆的臉盆架上洗臉......一切都是那麼古老,然而又明白無誤地傳到了今天。

在爭先恐後富起來的農村熱潮裡,大余灣似乎超然物外。村裡流淌著祖先的積韻,我們還未發現一座鬥富稱雄的小洋摟。按照“依官繼世十三代,忠厚傳家五百年”古訓生存的大余灣人,一直把文化奉為至高。據研子崗鎮負責人說,這兒幾十年沒有發生過任何刑事案件,專家學者卻出了70余名。我們造訪的余傳凇老人,他嫂子就是一位教師,侄兒余元九是黃陂分管教育的現任副區長。“不知有漢,何論魏晉”,在這個幾乎不與時代接軌,完完整整把祖先的一切保存到今天,堪稱桃花源的明代村落中,一切都是古老的真實。村民若是寬袖長袍從宅中出現,時間立刻倒退500年。可惜 歲月如濤,這裡畢竟太殘破了。我們有那麼多造假古董勾 人去丟錢,對真正的古跡則對不之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朋友耿小姐撰文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