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唐人街

作者: 星星的心

導讀在許多人心目中,一提起紐約唐人街﹝Chinatown﹞,總會聯想到這是黑幫仇殺,烏煙瘴氣,及毫無法紀的地方,就是一些曾在紐約生活過的朋友,也對這兒沒有甚麼好印像。在我未往美國前,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已叮囑我不要單獨前往,聽得多了,連自己亦有些擔心。初來紐約,總覺得唐人街像個迷宮,所以每次「入城」時,我總會相約朋友或同學相伴,而通常只限於逛一兩條大� ...

在許多人心目中,一提起紐約唐人街﹝Chinatown﹞,總會聯想到這是黑幫仇殺,烏煙瘴氣,及毫無法紀的地方,就是一些曾在紐約生活過的朋友,也對這兒沒有甚麼好印像。在我未往美國前,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已叮囑我不要單獨前往,聽得多了,連自己亦有些擔心。初來紐約,總覺得唐人街像個迷宮,所以每次「入城」時,我總會相約朋友或同學相伴,而通常只限於逛一兩條大街,以及光顧一兩間吃廣東粉麵的店舖,其他的地方都不敢闖進。不過,好奇心還是驅使我去探險,住上幾個月後,我已走遍那裡的橫街窄巷,把唐人街當作自己的家鄉。如其他在美的華人一樣,在周末或假期,我都喜歡來這裡,吃些自己最喜愛的北京小吃,買些中國糧油雜貨,看看懸掛四周的中文招牌和路牌,聽聽中國各地方言,說說自己熟悉的北京話,對一個異鄉人來說,是最親切不過的。

每當我經過人行路旁的報紙攤檔時,都會停步看一看那些從香港運來的雜誌,如明報周刊,壹週刊等,這些雜誌在紐約都賣得很貴,我實在花不起,只有隔著攤檔玻璃探看封面的標題。有時候,我也會光顧這些中文報攤,買一份聯合報或明報,了解一下北京有甚麼事情發生。縱使人離開了,心還在自己的老爸和北京的那個家。

在皇後大學﹝Queens College﹞的英文進修班裡,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同學Annie:),她本身已是紐約城市大學會計學系的一年級生,但仍走來這裡兼讀英文,而奇怪在她能說很流利的英語,還在地方法庭裡兼職做傳譯,我對此實在不大理解。

一天早上,我和Annie在學校走廊相遇,我趁時間尚早,跟她閒聊了一會,並問她來這裡唸英文的原因,她笑說:「在上會計課時,外籍老師都說得很快,我常常跟不上,而同學大多是說英語的外籍人,各自有他們的小圈子,平時我都聽不懂他們的說話,有太多slang﹝俗語﹞了,所以有甚麼學習上的問題,亦只有靠自己去解決。」

我更加不明白,再次問她:「那麼妳應該花多些時間去讀會計才是,為甚麼卻老遠走來這裡唸英文呢?」她唉了一聲,接著說:「就是因為我的英文不好,才想到要去進修,改善我對英文的聽寫能力,我已減修了那邊會計的課程。」我點點頭,續問:「為甚麼選這間來讀,不在原校呢?」她說:「這樣不大好,加上我已搬離唐人街,住到皇後區,所以特別選了Queens College囉。」我笑說:「但說真的,妳的英文在我們班裡已是一等一好了,我怕妳會覺得課程太淺呢!況且,妳能在法庭中任傳譯,實在不簡單的啊。」她說:「那會呢,你太過獎啦!說實在的,我的工作並不困難,通常都是替一些過期居留或偷渡的中國人做傳譯,而來來去去都是說那些原因,那些判詞,我也幾乎可以背誦了。」

接著,我也問Annie之前住在唐人街的情況。她對我說:「很多荷裡活大電影都把紐約唐人街描黑了,令人對此地望而卻步,但是,我住了那裡好幾年,都不曾看見甚麼槍林彈雨的場面,實在有點失望呢。」我回說:「嘩,Annie,還是不要見到好了。」

Annie的父親是早期來美的華人,如其他華人一樣,在唐人街裡生活和工作,初時在街上擺攤子賣雜貨,現在則於店舖內售賣,而住處就在舖位樓上,所以日夜都無須離開唐人街,要吃的,要用的全在這裡,跟美國文化生活拉不上半點關係,好像從來沒有移民到美國,沒有離開過故鄉,一切依循舊日家鄉的風俗習慣。

華人即使不懂英語,不會開車,在這小小中國城裡,生活還是可以的,只是,若果想有更富裕,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許就要融入更大的社區裡。現在,很多新一代的華人都住到其他地區裡,如皇後區﹝Queens﹞,布魯克林區﹝Brooklyn﹞,那裡的居住環境比陳舊破落的唐人街好多了,如美國人的房子一樣,既寬廣又漂亮,街道兩旁林蔭處處,是理想的安樂窩,然而,卻欠缺了唐人街裡鄉裡間的一份濃情。 

後記:這篇日記是我剛回來這裡寫的,因為當時正在進修英文和中文繁體,所以電腦裡只有繁體版的中文字庫,現在沒有時間再把它寫一遍用簡體。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軟件能直接轉化?真不知道國內的朋友是不是能看的清楚我的這篇日記?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