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絕黃山景盈盈愛國情——江總書記:“登黃山偶感”讀後

作者: lianshan

導讀情動於衷,歌之詠之。詩以抒情,詩以言志。詩是以詩人本人為主人公的。江澤民總書記的“登黃山偶感”,以偉大的氣魄與胸懷,觀賞黃山,歌頌黃山。觸景生情,拓展引伸,以詩抒懷,擴大涵蓋,內容深刻。詩意綿綿,含蓄而豐富;詩情澎湃,遼闊而致遠。詩的首句:“遙望天都倚客松”,就有著極生動的內涵。迎客松在玉屏景區,有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名著者,� ...

情動於衷,歌之詠之。詩以抒情,詩以言志。詩是以詩人本人為主人公的。江澤民總書記的“登黃山偶感”,以偉大的氣魄與胸懷,觀賞黃山,歌頌黃山。觸景生情,拓展引伸,以詩抒懷,擴大涵蓋,內容深刻。詩意綿綿,含蓄而豐富;詩情澎湃,遼闊而致遠。詩的首句:“遙望天都倚客松”,就有著極生動的內涵。迎客松在玉屏景區,有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名著者,當數展臂迎客、掬掬可親的迎客松。老舍說,“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這裡左有蓮花、蓮蕊,蓮花是黃山最高峰。右有天都、青鸞,天都為黃山最險峰。“何年何月騎青鸞,踏碎天都峰上雲”。顯然,此情此景在總書記心中洶湧,才有了首句。當年董必武與胡志明兩位老人,還無緣登上一千公尺以上,散步桃花峰下、桃花溪畔,多次仰望天都而發出了“遙望天都也知其雄”的贊嘆。天上都會、登峰造極,鯽魚背奇險,游人當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江總書記是到了始信峰與西海諸景後上前山的,可見此時天都雄險已然在胸。首句不能不點天都,但也在於“迎客松”。“倚”字用得極好,倚就與迎客松在一起了,以偉人心懷,“在一起”向游人招手,“在一起”向國內外賓客表示歡迎。也包括了天都峰在內的一切黃山奇景都邀入胸中。“蓮花始信兩飛峰”,蓮花是黃山第一、華東之最,始信峰在游人的實踐中突出了她:“到了始信峰,始信黃山天下奇”。總書記的詩句的絕妙選擇還在於“飛”字:“兩飛峰”。總書記上山,天公立即雨後放晴。黃山雨後、雪後晴天,是最美好的時光。美,在於“變”。他山以形勝觀可止,黃山以變勝觀無窮。變,在於雲海。山以雲為衣,雲以山為體,雲遮霧罩,虛虛實實,才有“雲飛水飛山亦飛”之實感。總書記一句“兩飛峰”的命名,點出了黃山自然景觀最具特色的個性,也是本詩的精彩處。主人一定要“且持夢筆書奇景”了。江總書記住在夢筆生花的散花塢,當年小平上黃山也住此處。這枝筆,是詩人的筆,借想像翅膀飛翔;這枝筆,是偉人的筆,胸懷五湖四海,情湧祖國,心向人民。詩人情感奔放,不得不抒發。前兩句的高度概括,是大畫家的剪裁,是大攝影家的取景,美景奇景盡收眼底,盡入心中,此時,詩人升華了:“日破雲濤萬裡紅”。雨後黃山景色最佳,更在陽光照耀下。五月初的太陽,這在黃山是送來溫暖與光彩。“破”,就是立,穿破刺破,脫穎而出,是一個新的出現,一個裡程的出現。雲濤之中孕育著紅日普照。“萬裡紅”,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日出東方;走向繁榮發展之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出東方;澤披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中國子孫後代,關注世界人民。中國地位空前提高,日出東方。偉人立於黃山之巔,憶昔看今,詩情滿懷,“登黃山偶感”就迸發出來了。這是觀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合的典型。詩好,前面一段114字的記述,也是十分精彩:寫出了“余心向往久之”後實現願望之興奮,更寫出了總書記對作為世界遺產的黃山的深刻理解,數語之間,精辟透徹。如“見”後的八句四言:“見杜鵑紅艷,溪水清澈,奇松異石,和風麗日,山巒起伏,峭壁崢嶸,雲變霧幻,豁然開朗。”極生動地概括了黃山景色。就是這個景色,使劉海粟九十三歲還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二十四次上黃山;就是這個景色,使黃山久久留在游人心中。總書記寫的“黃山之大觀”是非常生動的黃山描述,也是對黃山的精確概括與推介。五月黃山杜鵑盛開。江主席又是先從東門上山,走過杜鵑溝到北海的。此時,杜鵑花開,縷縷清香,漫山灑遍。紅杜鵑成了江主席第一感覺,也是實實在在的。關於“河山秀美”、“江山如畫” 等則是一個崇高愛國者的情感流露。所以,江總書記多次指示,要把黃山建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場所。每個愛國者,都是深深地熱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張脈賢寫於二000一年四月廿八日深夜初讀之後)

(張脈賢,zhang@chinahuangshan.com http://www.chinahuangshan.com/zhang 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長、黃山市副市長主持黃山風景區工作。中國黃山旅游資訊網www.chinahuangshan.com 協助投稿)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