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越丹霞山[1]——挑戰自己,創造奇跡(轉貼)

作者: Ferryman

導讀(南人家)遺恨老鷹嘴 僧帽峰位於丹霞山西北部,因狀如僧帽而得名。其勢險峻,四面皆為絕壁,為丹霞山標志。民間傳說山頂藏有土王的財富,從古至今有無數探寶獵奇者紛至沓來,意欲登頂取寶,只可惜溝深壑險,探寶者不是中途敗回,便是墜落深谷,成為千古難解之謎。 我們此次前來,便是想利用先進的攀岩裝備和技術嘗試登上頂峰。 六日,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 ...

(南人家)遺恨老鷹嘴

僧帽峰位於丹霞山西北部,因狀如僧帽而得名。其勢險峻,四面皆為絕壁,為丹霞山標志。民間傳說山頂藏有土王的財富,從古至今有無數探寶獵奇者紛至沓來,意欲登頂取寶,只可惜溝深壑險,探寶者不是中途敗回,便是墜落深谷,成為千古難解之謎。

我們此次前來,便是想利用先進的攀岩裝備和技術嘗試登上頂峰。

六日,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向僧帽峰進發。沿途植被茂盛,極難通行。山間谷地中有許多沼澤地,隊員們的鞋襪俱為泥漿浸透,狼狽不堪。途經一溝,螞蟻遍地,令人毛骨悚然。待衝出幾十米長的蟻陣,早已被叮得滿身紅包,又癢又疼。中午時分,抵達峰下,全隊在向導的指引下沿著采藥人踏出的依稀可辨的小徑攀登。密林中幾乎不見陽光,有一股陳腐的霉味。

下午兩點多,隊員們來到第一處關口,三面俱是懸崖,中間一條約10釐米寬的小道(其實只是一些凹坑)貼在約八十度的岩壁上。當我踏上去時,只覺得胯下生寒,所有的力量都集中的指尖上了。中途有一女隊員手抓一叢山草突然脫落,身體重心偏移,幸得又及時抓住一塊突出的岩石,才恢復平衡——在這個地方,誰也無法挽救你,一切只能靠自己。隨後又有幾處險關,鑒於先前的教訓,在大隊通過時都架設了保護繩。

歷盡艱險,我們於下午四點到達老鷹嘴。這是一個約4米深,2米高,10多米長的橫向凹槽,狀如鷹嘴。從此向下,幾百米高的絕壁令人目眩;向上,則是四十余米高的砂礫岩絕壁,連一棵草都沒有。我們又轉向右邊,企圖找到稍緩的一塊地方。一個小時後,大家都垂頭喪氣地回來——前面的難度並不比這裡低。

是夜,全隊扎營在絕壁下的樹林裡。風極大,帳篷幾乎被壓扁。第二天,睡眼惺松的我們又嘗試在幾處地方攀援,不是因為岩壁風化嚴重無法打釘,就是現有岩縫無處著力,經過四個小時的徒勞奔波,又兼飲水斷絕——水源在峰下,往返一次得三個鐘頭——全隊不得不抱憾撤退,商議決定待完成其它考察項目之後,再來啃這個“硬骨頭”。

從巴寨到燕岩

這是一次橫向穿越,我們預計用三天時間,尋找粵北歷史上著名的堡壘——巴寨,並發現其中的文化遺存。

九日,全隊頂著烈日向巴寨前進。

巴寨為丹霞山最高峰,經歷代土王、盜賊修繕,成為粵北戰亂時代著名的天然堡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丹霞地貌的特點是頂平、身陡、坡緩,而巴寨正是這種地貌的典型代表。

中午時分,抵達巴寨,抬眼望去,一山拔地而起,氣勢不凡。山頂是茂盛的亞熱帶叢林,而山腰俱為百余米高的絕壁,不借助直升機,你休想從山腳上到山頂。我跟在向導身後亦步亦趨終於來到絕壁小徑的末端,此處有一個二十余米高的石縫,兩邊對稱地鑿有一些凹坑。向導介紹說,這便是上到巴寨的唯一通道。我們借助於自己鋪設的繩索,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完凹孔,迎面又是一個地堡,從狹窄的入口爬過去,進入一個半封閉的地道——在絕壁上鑿出的一個約2米高的石槽。穿過石槽,便上到山頂的第一級平台,上有廢棄的兵營、倉庫、水槽、蓄水池,地上長滿了密密的灌木,總面積約三十多畝。最令人驚嘆的是,第二級平台和第一級平台間竟有一個瀑布,瀑布下有一個二百多立方的蓄水池。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幾百人在上面堅持個十年、八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級平台較小,約五畝大,呈半環狀。第三級平台為山頂,約十余畝大小草木蔥蘢,上面有蓄水池,為首領住地,跟第二級平台只有一險峻石梯相通。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從第二級台階繞絕壁小徑可到山腰另一面,那裡有一個巨大的石廳,內有寬闊的天然石舞台、石凳,可容納十人,極類似歌劇院。而在山下你根本看不到。

據向導說,在歷史上,巴寨從來沒有被攻破過。這是一個大自然與人類共同創造的軍事堡壘的奇跡。


精選遊記: 韶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