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二

作者: 老伴游

導讀我們之前將對印度的總體印像做了簡介,以下再按我們的行程將主要景點做下簡介印度首都德裡(dehli) 印度德裡的旅游服務方便、熱情。2月28日我們晚上到達德裡賓館已10點多,旅游公司的人員還等著為我們提供旅游服務。因路途勞累沒精力和其探討,婉言謝絕。誰知第二天早晨,我們剛吃完早飯,又有旅游公司的人來請我們去其公司辦公室,商討有關印度旅游問題。經過� ...

我們之前將對印度的總體印像做了簡介,以下再按我們的行程將主要景點做下簡介印度首都德裡(dehli)

印度德裡的旅游服務方便、熱情。2月28日我們晚上到達德裡賓館已10點多,旅游公司的人員還等著為我們提供旅游服務。因路途勞累沒精力和其探討,婉言謝絕。誰知第二天早晨,我們剛吃完早飯,又有旅游公司的人來請我們去其公司辦公室,商討有關印度旅游問題。經過不長時間的討論和討價還價,不僅確定了旅游線路,還定下由一位會說英語、經驗豐富的司機,開輛新tata牌並掛著允許在全印度旅游的牌照的小車帶我們游全程,這使我們老伴兩人免受背行李、問路、烈日暴曬、路途肮髒之辛苦。

當天我們首先到達印度門(india gate)。印度門也稱凱旋門,是75年前英國人建的,門呈紅色,牆上刻著許多名字,據介紹此門實際是為紀念二戰死難的印度戰士而建的紀念碑。其四周是修剪整齊的草地及綠樹,使印度門前顯得格外肅穆。旁晚時分綠地中有些人躺著聊天或談戀愛、有的悠閑自得走來走去,也有小商販賣氣球、賣小吃,看來此地也是當地人的休閑之地。

印度門與總統官邸遙遙相對一條不算寬敞卻筆直干淨的車道將兩者連接起來。每年一月二十六日的國慶慶祝活動在此舉行。我們乘車沿路直奔總統官邸,該建築是印度傳統建築模式與歐洲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其前面圓柱高擎,巨大的銅制圓頂,氣勢雄偉。總統府右側是國會大廈,園林左右對稱。近鄰還有些與他處建築截然不同的樓房,那是政府的各個有關部門的辦公樓。這片地區整潔,漂亮,無處與其相比,它是印度全國的重要行政中心。

第三站我們游覽了胡馬雍墓(hu ma yun)。這是蒙兀兒帝國第二任帝王胡莫爾去世後,其妻為他修建的陵墓。該墓入口處是前庭花園,左右兩邊是對稱的紅砂岩建築,上面繪有白色圖案,陵墓主體是雙層式,巨大圓頂,墓底是不規則的八角形,墓中間是大帝的石棺,其他幾個角分別是他的兩個妻子、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及兩個孫子的石棺。主體建築之外,還有些小的建築,也頗具風格,據說都是帝王身邊有關人員的陵墓。

第四站我們接著到了顧特布高塔(the qutb mina)和奎瓦土勒回教寺(quw_watul island mosque)。高塔和寺相鄰,高塔是顧特布領導伊斯蘭教信徒征服印度後而建的像征榮譽之塔。塔高七十二點五米代表回教真神的能力,一柱擎天的造型像征這裡是公理正義的信仰中心。塔是以的當地的紅砂岩建成的,上下五層,塔身刻有漂亮的可蘭經和圖案,還有精美的蜂巢狀雕刻,造型美麗、雄偉。奎寺是印度最老的回教寺院,雖然因戰亂和年久失修,眼前是一片斷壁殘牆,但從中仍能看出當年的規模和宏偉。

第五個景點是巴哈伊靈曦堂(bahai’s temple)。此處免費。一進門便`看到中間一條紅色的主路正對靈曦堂,主路兩側有兩條紅色的窄道,還有對稱的綠地、樹木和花卉,園內處處顯得整潔、美麗、莊嚴和神聖。該堂遠遠看去酷似悉尼歌劇院,再細看又聽講解方知它是蓮花狀,其四周有九個水池環繞,像征蓮花生長在水中,整個建築顯得嫵媚無比,使我們這無信仰的人看了都留連忘返。導游介紹,這是各派教徒都可朝拜之地。

第六站我們來到紅堡(red fort)。這是座紅牆圍著的城堡,也是由紅砂岩建成,圍牆不規則,周邊長約為2.4公裡,紅牆中間有一側向左敞開的大門供游人進出,門口站著持槍的士兵,沙袋上還架著機槍,頗顯恐怖。紅堡位於亞穆納河( river yamuna)畔,是沙加汗王花九年時間興建完成的當時的皇家住地和辦公中心。進入紅堡,首先要經過一個兩邊滿是出售各種物品的市場,穿過中間大門,便看到堡內的建築。院子很大,綠地中建著各種大小廳殿。帝王與大臣議事的公眾大廳寬敞、通透;廊柱、門框、頂部雄偉渾厚,處處都是藝術的作品,不同部位、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韻味。私人大廳是大理石構成,沒有牆,也是層層通透,廊柱上有各種圖案的花紋,更有彩色的花卉,天花板是金黃色的幾何圖案,雕刻精細、造型美觀盡顯豪華。

看天色不早,我們急忙出了紅堡。堡外是人群擁擠、熱鬧非凡的集市,車輛難以通行,我們只好隨導游疾步行至加密清真寺(jama masjad)。加寺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高高的層層台階上,整齊的排排坐著乞丐,他們手撩衣襟,向游客乞討,,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有規矩的乞討。爬上高台階,站在寺門前,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紅堡,也可以看到德裡舊市區。進寺院門,便是個大理石的長方形的水池,那是回教徒淨身、洗手腳的水池。過了水池就是高達60米的清真寺,三個蔥頭式的屋頂體現了回教建築的特點。水池旁有一大群鴿子,不一會騰空而起,鋪天蓋地,很是壯觀,給肅穆的寺院增添不少生氣。寺左右兩邊各有座尖塔,四角有四個小方塔,它們都是對稱的。再看寺內,雖沒有像佛教那樣有金佛端坐中央,顯得空空蕩蕩,可回教徒們卻面對牆面頂禮膜拜,不少人席地而坐旁若無人的全神貫注念經,甚是虔誠。

第八個景點沒報到,太陽就要落山,我們掉頭往外走,乘車趕到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廟(lakshmi_narayana temple)。此廟外觀新穎、結構特殊:它比一般廟高尖,又比一般塔寬大,是四方形的。外牆有紅黃相間的鮮艷顏色,使該廟顯得富麗堂皇。進廟要脫鞋這是常規,可脫鞋並不意味著廟裡地面很干淨,但吉祥天女廟卻不一般,白色大理石的台階擦得的一塵不染,而且上台階的人要一步一低頭,同時用手摸一下台階表示虔誠。廟裡供奉的有與其它廟宇不同的女神,女神衣著艷麗鮮亮、閃閃發光,面容嬌媚動人、漂亮無比。以前到過的廟宇可謂不少,但這樣美麗的女神還沒見過。漂亮的女神吉祥天女是納拉亞那的妻子。納拉亞那是印度教中的保護神昆濕奴的化身之一,像征智慧和愛。吉祥天女是印度教中的財神,此廟乃是印度教徒求智求財之處。我們正逢廟裡做法式。只聽到歌聲回蕩,帶著印度特有的旋律,時而是女高音時而是男高音加之優美的拌奏,動聽極了。前面的法師身穿白袍肩上斜披著黃色的袈裟,右手拿著一個銀白色的點著蠟燭的燭台,隨著歌唱的節湊在 胸前畫圈,左手拿著小銅鈴不停地搖晃著,而祈禱的人或低頭 念經,或隨著歌聲的節奏拍著手,獨特的法式引人頓足。我們裝作祈禱的樣子,在廟裡走來走去。這個廟不只一個祈禱大廳,有許多個,每個神像前都有位穿著同樣服飾的主祭法師和一些祈禱者,祈禱者被分開,因此這個廟不像其它廟那樣擁擠。這也是我們見到印度最干淨的地方。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