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印度:第八站,德裡。

作者: 海硯

導讀唐僧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故事。我雖無法相比,但也有五五二十五回的游歷。從印度的最南端特裡凡得朗,到北端大吉嶺,由西裡古裡出印度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再到尼泊爾的奇得旺國家自然保護公園;藍吡尼,博卡拉。最後經香港回到深圳。歷時四十五天又十二小時,有驚有險有難有趣有贊嘆,容我回回道來。第八回:德裡新舊兩重天,美麗與肮髒一城同現。話� ...

唐僧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故事。我雖無法相比,但也有五五二十五回的游歷。從印度的最南端特裡凡得朗,到北端大吉嶺,由西裡古裡出印度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再到尼泊爾的奇得旺國家自然保護公園;藍吡尼,博卡拉。最後經香港回到深圳。歷時四十五天又十二小時,有驚有險有難有趣有贊嘆,容我回回道來。第八回:德裡新舊兩重天,美麗與肮髒一城同現。話說我們跨過了半個印度,終於來到印度首都:德裡。午夜時分,德裡長途汽車站一片混亂。在夜色中我們去Main Bazaar旅館一條街找住處。在一個鄰街的小胡同裡的一個門臉很小但裡邊很大的賓館,發現二樓的一個標准間還行,只是那房間裡的床是兩個圓形的,有點懷疑其使用性質。但已是半夜三更天了,只好住下。好在我來印度前早有准備,帶了自制的睡袋。即便是懷疑床上不干淨,也無防。反正我們也不直接用賓館的臥具。其實,印度的大部分賓館的床單;枕套一類的用具還是很干淨的,比我們國內的一些中小旅館要好些。德裡,分為舊德裡和新德裡兩部分,新德裡位於南部,與舊城隔著一座德裡門。新舊德裡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我們住在舊德裡。這裡街道狹窄,殘破的舊建築、牛車、單車、電車充斥在橫街窄巷裡。尤其是老德裡火車站,簡直比我們的三等小站還差,髒亂的讓我們不敢相信這就是首都的火車站。街道上,商店邊隨處可見要飯討錢的人。其實從我們進印度開始,尤其在印度中北部,最常見的就是迎面走來,向你伸出手要錢的人。好像印度的下層人們視乞討為稀松平常的天經地義之舉。用老公的話:“在印度,你要想給乞討者布施的話,一分鐘之後你就會變成窮光蛋。”由於印度最冷的季節就是我們去時的二月,他們稱之為旱季,氣溫普遍在二十八度以上,又很少下雨。所以在印度的大部分城市像孟買;舊德裡還有瓦格納西,很多窮人晚上干脆露宿街頭。我們在孟買的早晨去看“晨漁”,也就是黎明前三四點就開始的碼頭旁的鮮魚買賣市場。剛一出紅十字青年旅館,就在泰姬馬哈酒店的後街看見馬路上橫七豎八的躺著一個個像扎緊口的大面口袋的東西,細看才知道是在馬路上睡覺的流浪人,他們以馬路為家,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就起來,把那個大面口袋一卷,用繩子一系背在身後就走了。在老德裡的街頭的早上,我們也看到許多這種以街頭為家,以馬路邊為床的人。他們有的就睡在垃圾旁,與流浪的貓狗為伴。 我們先去了坐落在德裡舊城東北部,亞穆納河西岸的紅堡。紅堡呈不規則八角型,城牆全用紅砂石砌成,堡內有許多宮殿、花園,軍營和其他建築物。堡內最豪華的白大理石宮殿叫樞密宮,是國王於大巨商議國家大事之地,素有“人間天堂”之稱,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三面是方形組成的拱門,一面為透雕方形窗戶,外形像一座雕飾華美的涼亭。宮內原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孔雀王座”,如今,這個王座已不復存在,只有王座上方的牆上還能看到當年沙傑汗國王下令雕刻的波斯文詩句:“如果說天上有天堂,天堂就在這裡。”樞密宮北面是一座三室相連的宮殿,為國王寢室、祈禱室和談話室。在寢室與祈禱室之間,有一面大理石屏,上面有黃金鑲嵌著月亮和星星,四周裝飾著各種寶石。堡內共中央的娛樂宮,被稱為“沙傑汗後宮的天上寶石”,宮中有一個專為國王消暑、聆聽流水聲而修建的白色大理石噴水池。還有美麗的珍珠清真寺等建築,至今都保存完好。在驕陽的照耀下,紅堡更加壯麗,它那赭紅色的莊嚴色調鮮明耀眼,仿佛是一團熾熱的火焰在燃燒。我們坐在綠地旁的長椅上,看著城堡中不斷飛起的鴿子和手持衝鋒槍的軍人們來回走過,不知是應該感到和平呢還是該感到不安。紅堡對面的馬路邊上有一個很大的寺院。進入時,不僅要脫鞋,還有脫掉襪子。整個建築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供奉的是白色玉石雕刻的釋迦牟尼的裸身立像。讓我們頗為意外。當然,最讓我們驚喜和意外的是賈瑪清真寺的高高的寬大的台階上賣牛肉串的小攤。我們進入印度後半月有余,就沒有正經遇到買熟肉的。那幾日給我倆靠的夠嗆,連做夢都夢到吃烤羊肉串了。剛走到賈瑪清真寺下邊就聞到賣烤牛肉串和牛肉炒飯的香味。也不顧得那高高雄偉的印度最大的清真寺,馳名世界的伊斯蘭教建築的吸引了,先大吃一通。光烤牛肉串我們就先每人要了十大串,還有兩大盤牛肉炒飯。吃的身旁的印度人瞪大了眼盯著我們。看樣子我們是做不了虔誠的佛教徒了。賈瑪清真寺的牛肉串特實惠,大塊肉串,每串五盧比,才合人民幣一塊錢。吃飽喝足後,我們才開始打量這座高大輝煌的清真寺。高大巍峨的大寺坐落在一片高大的平台上,寬大的石條台接通向地面。據說:賈瑪清真寺被稱為“建築奇跡”, 全寺沒有使用木料,地面、牆壁、頂棚都采用了精工細雕的白石,用鉛灌封,十分堅固。寺院所用的石料選材極為嚴格,顏色配搭很講究,在通體潔白的大理石之中,又雜以黑大理石條紋,黑白相間,優美醒目。寺院四周是紅色砂岩牆,更襯托出它的宏偉。我們脫鞋一進入寺院,就被寬暢的大庭院和禮拜大殿所震撼。這裡整個是一個巨大的禮拜廣場,足以供數以萬計的穆斯林教徒戶外作禮拜之用。大殿兩角有兩兩座高聳入雲的宣禮尖塔,形像魁偉雄壯。這座大寺采用了紅砂石和白色、黑色大理石石料,不僅四周平台用紅砂石築成,而且庭院內也以紅砂石鋪地,式軸鑲以黑色大理石。紅、白、黑三色相互搭配,錯落有致,給人以和諧的美感。我們坐在禮拜堂的大理石台上,聽著伊斯蘭教的可蘭經的唱誦聲。當然,沒有之前的飽餐,是不能這般的安逸的感受這虔誠的朝勝者的寧靜。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了甘地墓,拜謁這位印度人民的聖雄。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近代史的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革命口號,給出生於五十年代末的我們這一代人留下深刻的記憶。甘地是在1948年1月30日被一個印度教徒槍殺,這座陵園就是為紀念甘地而修建的。甘地棺塚由幾塊黑色大理石砌成,放置在凹形陵園中央的平台上,一座常年不熄的油燈,像征著偉人的精神不滅。我們在甘地墓前深深的鞠躬致禮。在德裡的第二天,我們去新德裡看印度門和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的政府主要機構所在地。高大的印度門,在晨光下呈現柔和的米色,上面鐫刻著為印度獨立而犧牲的英雄的名子。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裡的寬闊大道兩旁,白色、淡黃色和淺綠色的小樓,錯落有致地掩映在濃蔭綠樹之中。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典型中亞細亞式的建築,但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全部為印度風格。總統府的屋頂是個巨大的半球形結構,鮮明地帶有莫臥兒王朝的遺風。看著綠樹成蔭,嫩綠色的廣場草坪上,鳥兒歡叫,松鼠蹦跳的新德裡的早晨,我們很懷疑這裡離我們住的老德裡是相隔不到半小時車程的一處地方。更懷疑,這新德裡是不是有老百姓居住。在德裡的三天,讓我們有了新舊兩重天,美麗與肮髒一城同現的奇怪經歷。當然,我們最想看的是印度國家博物館。印度博物館是一座白色廊柱的三層建築物,座落在一條不是很熱鬧的街道邊上,有鐵欄杆圍牆,兩側陳列著古代石雕的回廊引導參觀者進入一個個代表著古印度各時代展室。最讓我們贊嘆的是代表不同宗教和講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銅雕。印度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圖案精美,保存完好,充分展現了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細作和高超的藝術想像力。其中印像最深的是:舞王濕婆像。就像到巴黎盧浮宮必須去尋找那個神秘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到印度國家博物館必須找到那個在印度最著名的“舞者的濕婆”,那個在火圈裡舞蹈的印度教的最高法力的神。還有神猴哈奴曼頭像,也就是我們的孫大聖的前身。哈奴曼作為《羅摩衍那》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廣為傳頌,他的主人羅摩賜予了他超自然的能力。身為一名猴將,他幫助羅摩將悉達從楞伽島魔王羅婆那魔爪中解救出來。當然還有像神伽內沙,這幾乎在印度個個角落都能見到的包括在長途汽車上都供奉著的代表吉祥平安的神像。傳說他是濕婆和帕爾瓦蒂的兒子,是帕爾瓦蒂洗澡時用身上的泥造出的。無論在早期還是晚期的雕刻像中,伽內沙始終是一顆牙、一個圓鼓鼓的肚子。便便大腹是印度藥叉的典型特征,在伽內沙身上表現得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懷著驚奇和崇敬之情在博物館中細看了四個多小時,出來時已是午後的飢腸碌碌了。精神的食糧要高於物質的,著對印度的老百姓也是恰當的體現。是啊,宗教的狂熱使印度這個農業大國,至今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貧困中,窮並快樂著。

當晚六點鐘,我們坐上了去阿格拉的長途車。四個半小時後,我們就能到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泰姬馬哈陵一游了。這是我們最早知道印度的最美麗的建築物,也是最想往的印度目的地之一。



(賈瑪清真寺的門外的台階)



(德裡的印度門)



(賈瑪清真寺的門外的台階上的牛肉串)



(紅堡)



(甘地墓)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